孩子脾胃和消化功能要在6-7歲才會發育完善,所以養孩子的原則其實就是「三分飢,七分寒」,不管高矮胖瘦,中醫育兒只有一個原則,就是冷著養,餓著養:「冷」是練習肺功能,「餓」是練習脾胃功能,使腸道保持通暢,沒有食物淤阻。
八、九月最容易因為「寒溼阻滯」而產生胃腸道疾病,如腹瀉、嘔吐、腹痛,腸道淤阻等。
我們先說第一種:腹痛。
腹痛分兩種,觀舌像即可知證型。
寒溼:白苔,厚,膩苔(如積雪一般)
陰虛火旺:沒有舌苔,舌面裂紋
如果不是特別嚴重且沒有腹瀉的情況下,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法來緩解。
1、順時針抹腹:
基本就可以緩解症狀;(家長手上塗抹潤滑油,順時針60圈)。抹腹手法相對要重一點,才能達到效果。
2、藿香正氣水泡澡:
7歲以內幼兒劑量可參照如下標準:4、5歲使用5-6支,小嬰兒2-3支。
第二種:腹瀉
首先要忌口。
冰淇淋、桃子、李子、西瓜等寒涼之物,消化功能差、脾胃虛弱的孩子千萬不能吃。因為脾胃虛弱——出汗——受風——最終導致暑溼感冒(也就是腸胃性感冒)。
孩子是至陽之體,一般的腹瀉,不到脫水這種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夏季儘量不輸液,將涼颼颼的液體輸入人的身體,身體就寒了。夏天是生發陽氣的時候,卻把身體搞寒了,秋冬季節寒溼無法發出,感冒咳嗽必然會來。
第三種:出虛汗
只要管得住嘴,夏天的病其實會少很多,我們指的管住嘴是除了少吃上述提到的寒涼之物之外,還不能亂吃藥,比如【益生菌】、【鈣鐵鋅硒】各種片,是非常傷脾胃的。脾胃虛弱,吸收差,才老出汗,不管怎麼補都是補不進去的。
解決脾胃虛弱導致的出汗:龍牡壯骨顆粒,【健脾胃】【補鈣】雙管齊下。
第四種:食慾不佳
夏天容易暑溼困脾,小朋友的胃口差一點其實沒問題,少吃點上述說過的寒涼即可。
但你大概不知道燒烤、麻辣火鍋其實是化溼的,小朋友是可以吃,只是吃之前家長要看看舌苔,吃對了是化溼,吃不對是上火。
葉忠應醫生的以下叮囑很重要:
夏轉秋,小朋友最好不要吃海鮮
秋天來了,其實夏天的暑溼還沒有走完,季節的交替,是發病的過程,大部分小朋友都是寒體,所以一定要禁忌生冷:
不吃涼性水果(多吃菠蘿、蘋果。不吃香蕉、梨、火龍果、獼猴桃);
不吃涼拌菜;
不吃海鮮(以蝦蟹最寒,建議6-7歲之前不要沾);
不要怕上火,多吃熱性的東西。
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容易生病?
咳嗽集中在9月中旬高發,是因為8月暑假,小朋友在家飲食、運動相對得當,但9月一回幼兒園之後飲食習慣不太好。
這裡的【飲食習慣】主要是說幼兒園經常給孩子加餐是香蕉、梨、火龍果、獼猴桃、西瓜、柚子這些都是中醫上的「寒涼之物」。甚至還有很多幼兒園為了完成學期裡的身高、體重指標,會讓孩子在吃飽的基礎上再多吃一點,這就違背了「三分飢」的原則,慢慢「積食」的症狀就體現出來了,嚴重還會厭食。孩子的腸胃其實還是需要空著一點好。
孩子乾咳不要老吃秋梨膏
川貝燉雪梨:連梨皮一起,最好是白梨皮,偶爾吃一次,乾咳症狀消除,甚至喉嚨裡有一點點痰就不能再吃了,川貝的功效是潤肺,但這個方子相對來說還是有點寒,不宜長期服用。
所以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秋梨膏】大家一定要注意,買回去不能天天吃,吃多了傷脾胃。
春秋兩季分別感冒一次,夏天拉肚子一次,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節氣病,家長不要過度焦慮。
每天帶孩子跑跑動動出點毛毛汗,也是一種排溼的過程,對小朋友來說是有好處的。
秋季感冒有良方
當然如果小朋友還是感冒或者鼻炎了,可按揉迎香穴、開天門、推坎宮,來散風寒、治鼻炎、安神喲。
兒科專家推薦: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