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
古代歷史朝代更替,徵戰不斷,有侵略性的戰爭,有保衛性的戰爭,有底層民眾反抗統治階級壓迫剝削的戰爭,其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有名的戰爭。在戰爭中也是湧現出了一個又一個出色的將領,南宋嶽飛便是歷史上民族戰爭中有名的將領,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一直被後世所傳頌。
歷史上也因為嶽飛誕生了一個成語,那便是「精忠報國」,一說起這個成語,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嶽飛。進而聯想到嶽飛的母親為了讓嶽飛從小就要時刻牢記要為國效力,報效國家,便在嶽飛的後背刺下四個字。
精忠報國就是為了讓嶽飛時時刻刻謹記自己的目標,這是大家都比較了解的一段故事。因此,只要一提到這個成語,大家在潛意識裡就會想到嶽飛,不過根據有關歷史文獻的記載發現,嶽飛的母親在嶽飛背上並未刻精忠報國四個字。
嶽飛是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南宋名將,抗金英雄,可最後卻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死。《宋史·嶽飛傳》記載:「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也就是說當初秦檜陷害嶽飛,嶽飛在進入大牢後,秦檜等密議讓何鑄審訊。嶽飛義正詞嚴,力陳抗金軍功,愛國何罪之有?並當著何鑄面「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裡」。
再者嶽飛的母親姚氏只是一個鄉下農家婦女,識字的可能性不大,古代識字率很低的,不像現代大家都識字。因此,嶽飛的母親應該不可能親手在嶽飛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字。
因為《宋史·嶽飛傳》中有明確的記載。「(嶽飛)入見,帝手書『精忠嶽飛』字,制旗以賜之。」也就是說宋高宗親自手寫了「精忠嶽飛」四個字給嶽飛做了旗子,因此導致後人將「盡忠報國」與「精忠嶽飛」混淆。
再加上「盡」與「精」的發音又比較相似,到了清朝以後,嶽飛背上的「盡忠報國」在民間逐漸演變成了「精忠報國」。更甚者當代描寫嶽飛的評書、影視、歌曲,繼續的擴大了這個「錯字」的影響力。因慢慢地就將嶽飛背上的刺字由「盡忠報國」誤傳為人們普遍說的「精忠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