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背後的四個大字是「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

2020-12-15 這個歷史不簡單

#嶽飛#

古代歷史朝代更替,徵戰不斷,有侵略性的戰爭,有保衛性的戰爭,有底層民眾反抗統治階級壓迫剝削的戰爭,其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有名的戰爭。在戰爭中也是湧現出了一個又一個出色的將領,南宋嶽飛便是歷史上民族戰爭中有名的將領,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一直被後世所傳頌。

歷史上也因為嶽飛誕生了一個成語,那便是「精忠報國」,一說起這個成語,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嶽飛。進而聯想到嶽飛的母親為了讓嶽飛從小就要時刻牢記要為國效力,報效國家,便在嶽飛的後背刺下四個字。

精忠報國就是為了讓嶽飛時時刻刻謹記自己的目標,這是大家都比較了解的一段故事。因此,只要一提到這個成語,大家在潛意識裡就會想到嶽飛,不過根據有關歷史文獻的記載發現,嶽飛的母親在嶽飛背上並未刻精忠報國四個字。

嶽飛是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南宋名將,抗金英雄,可最後卻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死。《宋史·嶽飛傳》記載:「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也就是說當初秦檜陷害嶽飛,嶽飛在進入大牢後,秦檜等密議讓何鑄審訊。嶽飛義正詞嚴,力陳抗金軍功,愛國何罪之有?並當著何鑄面「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裡」。

再者嶽飛的母親姚氏只是一個鄉下農家婦女,識字的可能性不大,古代識字率很低的,不像現代大家都識字。因此,嶽飛的母親應該不可能親手在嶽飛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字。

因為《宋史·嶽飛傳》中有明確的記載。「(嶽飛)入見,帝手書『精忠嶽飛』字,制旗以賜之。」也就是說宋高宗親自手寫了「精忠嶽飛」四個字給嶽飛做了旗子,因此導致後人將「盡忠報國」與「精忠嶽飛」混淆。

再加上「盡」與「精」的發音又比較相似,到了清朝以後,嶽飛背上的「盡忠報國」在民間逐漸演變成了「精忠報國」。更甚者當代描寫嶽飛的評書、影視、歌曲,繼續的擴大了這個「錯字」的影響力。因慢慢地就將嶽飛背上的刺字由「盡忠報國」誤傳為人們普遍說的「精忠報國」。

相關焦點

  • 嶽飛背後刻的是「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
    從出身來說,嶽飛原本大概率會一直掙扎在竭盡全力求溫飽求安穩的庸常中,遠離金戈鐵馬建功揚名的傳奇。關於嶽飛的事跡,人們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他的「精忠報國」四個字了。當時,嶽母在嶽飛離家前,在其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不得不說,後來的嶽飛真的精忠報國了,成為了宋金戰爭的主力大將。
  • 「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 杭州嶽王廟裡找答案
    黃曉明出演的電視連續劇《精忠嶽飛》,屠洪剛演唱的以嶽飛形象創作的歌曲《精忠報國》為大家所熟知,但是「嶽母刺字」的故事更是在中國家喻戶曉。那麼嶽母在嶽飛背上刺的到底是什麼字呢?我們到杭州嶽王廟裡去找找答案吧。我們從嶽王廟門樓,穿過忠烈祠前庭院,進入正殿,上方供奉著嶽飛戎裝坐像。
  • 嶽母在嶽飛背上刺下四個字,其實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
    嶽飛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從小就知道「嶽母刺字」的故事。然而,百年之後,這樣的故事仍被後人傳唱。然而,在嶽飛背後的四個字其實並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我們一起去看看。 靖康年間,金人滅遼後,開始南侵,嶽飛也未能倖免。嶽母飽受戰爭之苦,不忍心看到更多的人流離失所。於是她告訴嶽飛她沒事,讓嶽飛報國,就在嶽飛背上 刺了四個大字。
  • 嶽飛的背上刻的真是精忠報國?正史明確記載:記錯了一個字!
    文/嶽飛的背上刻的真是精忠報國?正史明確記載:記錯了一個字! 大家好,小編帶你看歷史,今天的歷史故事已更新。 嶽飛是南宋的抗金名將,還是一個文學家、書法家、詩人。
  • 嶽飛母親在他身上刺的四個字,不是精忠報國?原來我們念錯了數百年
    而在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之中,嶽飛大抵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人們關注他的戰績,關注他坎坷的仕途,也關注到他背上的那四字。只是,我們所熟悉的"精忠報國",其實算是一種誤傳。 在浙江杭州嶽王廟裡,四個大字「盡忠報國」分外醒目,這讓一些遊客感到很迷惑:從小就知道嶽飛「精忠報國」,怎麼這裡變成「盡忠」了?難不成是錯別字?
  • 嶽母刺字的故事是如何來的,嶽飛背上真的有精忠報國四個字嗎
    嶽飛的之孫嶽珂曾經一邊從政,一邊搜集整理嶽飛遺文遺事,編撰了長達二十八卷的《金佗粹編》,該書記錄了嶽飛的生平、思想及軍事策略等內容,但也沒有嶽母刺字這個情節。第一次出現嶽飛身上的刺字是元朝丞相脫脫主持編寫的正史《宋史本傳》,裡面提到:「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講的是嶽飛下獄時,秦檜先命何鑄審理此案,何鑄見嶽飛凜然正氣,並見其當庭袒示後背,所剌「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深深刻在皮膚之中。但也沒有交待何人所刺、何時所刺。
  • 嶽飛背上雕刻的並非是「精忠報國」,這4個字被大家念錯了100年
    嶽飛背上雕刻的並非是「精忠報國」,這4個字被大家念錯了100年。提起宋朝的將軍誰最有名?那還用說,肯定是嶽飛啊。而說起嶽飛將軍最有名的事件,除了取得的軍事成就,那當然是「嶽媽媽刺字」事件了。說起這刺的字,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學過,嶽飛將軍背上的四個大字是「精忠報國」啊。
  • 嶽飛在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們念錯了900年!總算知道...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優秀的愛國將領,但讓人們覺得死的最冤的便是嶽飛。嶽飛是南宋抗金名將,「中興四將」之首,一生對朝廷忠心耿耿。 只是,我們所熟悉的"精忠報國",其實算是一種誤傳。無論是在秦腔劇目還是河北梆子,豫劇還是歌仔戲,嶽飛都是一個經典形象。
  • 嶽飛背上「精忠報國」四字,竟被誤讀了800年,至今還有人會讀錯
    嶽飛背上「精忠報國」四字,竟被誤讀了800年,至今還有人會讀錯中國的歷史上充滿了保家衛國的傳奇故事,要說到這方面的故事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嶽飛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嶽飛,都曾聽過他的故事。嶽飛是一代忠臣良將,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 精忠報國和盡忠報國,嶽飛背上的是哪4個字?分別是什麼意思?
    說到嶽飛,我們都知道嶽母刺字的故事,但卻流傳著兩種說法,有的說刻在嶽飛背上的是「精忠報國」,也有的說是「盡忠報國」,那究竟哪個才是正確的呢?嶽飛是南宋的抗金名將,他小時候就十分刻苦好學,喜歡研究兵法,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周同,周同教他騎馬射箭等,使嶽飛的本領越來越強。儘管嶽飛戰功赫赫,但還是冤死,很多人說嶽飛是愚忠,但其實,嶽飛是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選擇了後者。
  • 嶽飛背後刻的字其實根本就不是精忠報國?原來我們念錯了900年啊
    說到精忠報國,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嶽飛,嶽飛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嶽飛以忠君報國的形象深入人心。嶽飛忠君報國的思想來自他的母親,嶽母刺字「精忠報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當時嶽母在嶽飛離家前,在其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 嶽飛後背刺「精忠報國」,其實不是這四個字,我們讀錯900年
    父母高興地說:「嗯,是嶽飛。」嶽飛出生不久,黃河決口,滾滾黃河水將嶽家莊衝刷殆盡,生活異常艱難。即便如此,嶽飛的父母對嶽飛的要求嚴格,使嶽飛性格倔強,忠於君主,報效國家。有一次,嶽飛的幾個結拜兄弟因為餓了,請嶽飛去搶路。嶽飛想到母親的教導,不但沒有參與,反而勸說他們不要停止搶劫。
  • 嶽母刺字,其實嶽飛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
    嶽母刺字,其實嶽飛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宋朝末年,歷史上有名的奸臣秦檜把持著朝政,皇帝昏庸無能,相信秦檜的讒言,親小人,遠賢臣。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愛國大將軍嶽飛。嶽母刺字,其實嶽飛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嶽飛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在他年幼的時候,父親就已經去世,他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嶽飛小時候,宋朝綜合實力就已經大大減弱,他看到百姓生活的如此痛苦,小小的他心裡就有一個願望,一定要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要把敵人趕出自己的國家,使百姓們安居樂業。
  • 參觀西湖之嶽王廟,發現嶽飛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我們搞錯了
    導讀:西湖邊的小眾景點嶽王廟,嶽飛背上所刺四字搞錯了?非精忠報國乾隆六下江南,定是這蘇杭美景太過迷人杭州毫不意外地成了乾隆祖孫最喜歡去的地方,尤其是西湖。明朝的時候改成忠烈廟,經歷了元、明、清、民國和建國後幾個時代的修繕,總佔地面積約為16,000平方米,主要分為墓區和廟區兩部分組成。從氣勢恢宏的大門走入嶽王廟,廳堂巍峨寬敞,大殿內塑有嶽飛彩像,一身正氣,其上有嶽飛草書:「還我河山」巨匾。大殿右首是嶽飛墓,系塊石圍砌,墓碑刻有「宋嶽鄂王墓」字樣。旁有其子嶽雲墓。
  • 嶽母刺字是假,何談「精忠報國」四字?揭秘嶽飛刺字的歷史真相!
    故而,嶽飛完全有理由進行「刺字」明志,找一個專門的從業人員,在自己的後背刺上四個大字。注意,這不是挑釁世俗的認知底線,而是一種更高的志向追求。嶽飛刺字真相《宋史》可以說是在所有二手資料中最為權威的一個版本,而在《宋史丶嶽飛傳》中就有明確的記載,在嶽飛的後背之上,刺的是「盡忠報國」四字,而非「精忠報國」。具體如下:(秦)檜遣使捕飛父子證張憲事,使者至,飛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 嶽飛背後的刺字,其實不是「精忠報國」
    嶽飛就像嶽飛,但是嶽飛背後的刺字,真的是「精忠報國」嗎?嶽飛是這眾多愛國將領中的一員。嶽飛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宋詞叫做《滿江紅》。他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但是事實卻出乎他的意料。當時嶽飛和金國將領完顏兀朮交戰,獲得大勝。嶽飛本打算一鼓作氣,攻下開封。
  • 嶽飛背後的字我們竟然念錯了900多年,並不是「精忠報國」
    但是也有很多著名的英雄誕生,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嶽飛,嶽飛的事跡我們從小就耳聞能詳,是一名特別優秀的抗金英雄。他經歷的每一場戰役,幾乎都是屢戰屢勝,讓敵人聽到他的名字就聞風喪膽。身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嶽飛,也是一位優秀的戰略家,軍事家,他指導的戰役也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一直是英勇正義一方的化身。
  • 95%的人都會寫錯的字,探訪嶽飛廟,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
    嶽飛廟的介紹:嶽飛廟,又名精忠廟,後也稱「宋嶽忠武王廟」,是後人為紀念南宋抗金名將、中國著名民族英雄嶽飛而建的祠廟。嶽飛廟大門所在的建築名曰「精忠坊」,是為彰顯嶽飛忠孝精神而修建的牌坊。護壁上分別鐫刻著「忠」「孝」兩個大字。經過這扇門,我們才算真正進了入嶽飛廟。
  • 嶽飛背上刻的不是「精忠報國」,嶽母刺字也不存在,我們都被誤導
    在忠孝難兩全的情況下,嶽母倒是一個深明大義的人,他毅然決然的讓嶽飛上戰場,並且拿出家裡的刺刀,在嶽飛背上刻下「精忠報國」四個字。也正是這四個字,成就了嶽飛的一生。但實際上,嶽飛背後並沒有刻「精忠報國」四個字,而是「盡忠報國」,兩個詞只有一字之差。
  • 嶽飛背上的字不是精忠報國,我們念錯了幾百年
    公元1142年1月,因為秦檜的誣告,嶽飛以某須有的罪名枉死,但也有人說,嶽飛的死除了秦檜的誣告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幕後推手。此人就是宋高宗趙構,為何宋高宗會讓一個抗金名將枉死,還是跟他想儘快跟金國議和,做一個享樂皇帝有關。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宋高宗的默認下,嶽飛成了金國和宋朝議和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