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6日我到黔西南州安龍縣篤山鎮龍井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始我的駐村工作,同時擔任龍井村駐村工作組組長、坡頭組前沿工作組組長。 2018年4月初次走訪我的包保戶陳顯柱,一家七口人。兒子陳明龍在貞豐新鴻發煤礦務工,兒媳陳應梅在家帶著孫子和孫女,同時照顧兩位年過六旬的老人。通過交談了解和國辦系統查閱,我發現他們家在系統中少了三口人,我高度重視,立馬與以前包保責任人對接了解,在村裡查閱相關資料確認是漏了人。 於是,我把這一情況及時報給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並召開研判會。首先把戶檔做好,國辦系統開放立馬錄入系統,解決了陳顯柱戶漏人的問題,然後清查近幾年來政策覆蓋,是否存在漏項,在相關人員的配合下把所有事項理清楚。
周道(左一)到農戶家中走訪
由於缺乏發展資金、家庭貧困,陳顯柱戶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每當我到他家時,他們一家人都還在地裡忙碌,只有5歲的孫子一個人在家,天不黑全家人不回家。 後來,我經常到他家商議就業與產業發展,一家人申請了惠農「特惠貸」貼息資助項目發展產業。種植了十多畝烤菸,搞起了養殖業,日子越過越紅火,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 門口修起了水泥路,家裡通了自來水,也通了電視手機網絡信號。看上了電視,還添置了不少日用家具,加入了村農民合作社。2018年以來還領到分紅資金,兩口子每月還領到了國家養老金,從前的擔水吃變成了自來水,以前的日落而息的日子到晚上看上了電視。也經常看新聞,了解國家大事,一家人仿佛變成了真正的「文化人」。 在扶貧的過程中,隨處可見勞動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以至於在我的人生中,讓我樹立起了一種堅定的信念,勞動是最光榮的,勞動人民是偉大的。在他們身上我學會了百折不撓,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難何其之多,只要攜帶一顆堅持的心,荊棘遍布,也阻擋不了前行的腳步。 如果世界是一間小屋,關愛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麼關愛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盞明燈,被人關愛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關愛他人是一種高尚美好的品德。 不敢想像,通過幾年的脫貧攻堅工作,就在今天,村裡的水泥公路修到了每家每戶,大多數農戶都住上了磚混大平房,村幹部、各級領導也經常到農戶家問寒問暖,真心幫扶!
【人物小傳】 周道,男,黔西南州安龍縣篤山鎮龍井村第一書記周道。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劉朝富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