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有助人民幣國際化

2020-12-12 金融界

來源:中國證券報

從商品貨幣演化到信用貨幣,貨幣自身的價值屬性不斷向交易的便利性妥協。然而,帶著降低交易成本之使命而降生的貨幣,反而成了增加交易成本的源頭之一。這集中體現在國際經濟和金融交易活動中。那麼,數字貨幣能否解決,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全球經濟、金融和貨幣體系造成的失衡問題?發行數字貨幣(DC/EP)能否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方式?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邵宇 宏觀分析師 陳達飛

人民幣數位化與國際化

中國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發行主權數字貨幣的國家。當前的共識是,它是對現金的替代。從目前的設計方案和定位來看,主要影響的是交易清算環節。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DC/EP並沒有多大的顛覆性可言,無非是繼續用支付寶/微信/銀聯,還是直接用數字貨幣錢包。本文主要關注的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即發行數字貨幣,是否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釐清: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是什麼?是技術,或者是貨幣形態嗎?如果不是,國際化在多大程度上與技術相關?筆者認為,數位化無疑有助於國際化,但這種正向關係是否顯著,還不太確定。用計量的語言來說的話,如果以國際化為因變量,以數位化為解釋變量,做一個回歸,那麼假定數位化的beta係數為正,我們更想知道的是,數字有多大,它是否顯著?這兩個維度,都還是一個問號。筆者的觀點是,技術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是次要因素。

判斷一國貨幣的國際地位,可從其在交易、結算、儲備、定價等維度進行評估。最近10年中,人民幣國際化一直是一個被廣泛探討的話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有序推進,也取得了諸多成就。如2015年12月1日,IMF宣布將人民幣加入SDR,且權重僅次於美元和歐元,超過日元和英鎊。但迄今為止,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仍然較低。

數位化之路是正確選擇

從最新數據來看,美元在全球跨境支付中的佔比為41%(SWIFT),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佔比達到43%(BIS),在全球儲備資產中的佔比達到62%(IMF)。綜合來看,金融危機之後,美元的國際地位不降反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雖有加強,但仍然處在一個與中國綜合經濟實力不相匹配的低水平。這說明,即使是金融危機也未撼動美元的霸權地位。

19世紀末,美國工業總產值已超過英國,但美元依然弱勢。一戰和二戰衝擊了歐洲,美國是兩次世界大戰唯一的贏家。一戰後,美元迅速取代英鎊,成為最主要的國際貨幣。

由史觀之,美元之所以能在較短時期內取代英鎊成為最重要的國際貨幣,重要原因是英國在貨幣制度選擇上犯了大錯,致使英鎊失去了「錨」的屬性。二戰後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強化了美元的權威地位,最終確立了美元霸權。1971年,尼克森關閉黃金窗口。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瓦解,美元霸權反而再次得到強化。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亦是如此。可見,貨幣有著極強的網絡外部性,贏家通吃,在位優勢非常明顯。這是一種排他性的權力。

美元國際化的經驗顯示,一個國家的貨幣能否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重要的不是其做對了什麼,而是別人做錯了什麼。筆者認為,在人民幣的國際化重要事項排序中,最重要的是美國和歐洲做錯了什麼,居中的是中國自身做錯了什麼。中國要少犯錯,同時還要努力做正確的事。

少犯錯的第一個體現就是人民幣匯率問題。一個基本原則是,匯率是工具,而非政策目標。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是改革任務之一。

少犯錯的第二個體現是,遵循市場化的先後次序,謹慎開放資本帳戶。在資本帳戶開放的過程中(或之前),逐步建立風險隔離和緩衝機制,針對不同性質的資本流動(流入和流出),有的放矢,穩步推進,結構化調控。當然,調控政策也應該以市場化為主導,一個可選的措施是託賓稅,儘量減少量的措施和行政幹預,因為實證經驗顯示,市場化的調節措施造成的扭曲較少。

所謂正確的事,筆者認為,由於當前貨幣體系的僵化和弊端,走數位化之路,無疑是一個正確選擇。縱觀貨幣演化史,從商品貨幣到信用貨幣的演化,貨幣自身的價值屬性不斷向交易的便利性妥協。然而,帶著降低交易成本之使命而降生的貨幣,反而成了增加交易成本的源頭之一。這不僅體現在國際經濟和金融交易活動中,還體現在金融危機、安全性和保密性上。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國-美元」體系——在便利交易的同時,也加劇了全球經濟和金融的結構性失衡。至今,「特裡芬難題」仍未解決。中國央行若率先發行數字貨幣(DC/EP),或許是一條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可行的方式,因為這會提升交易的便利性。當然,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技術要素並不是人民幣能夠成為國際貨幣的主要因素。

筆者認為,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更多的是著眼於國內因素,因為這是大勢所趨,而且數字貨幣確實有諸多優勢。而人民幣國際化,更多時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深圳4地率先用數字貨幣發工資,數字貨幣將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發改委4月20日正式明確新基建範圍,區塊鏈技術作為新一代基礎實施被納入其中,最大亮點是機關單位的部分工資,將由數字貨幣發付,逐漸由蘇州擴散到深圳、雄安、成都等四城,時間也提前到本月。數字貨幣的重要性是什麼?不是人民幣國際化,而是人民幣電子化。國際化和電子化有啥關係?
  • 數字貨幣成「去美元化」新戰場,人民幣國際化將再提速
    回想去年底,美國財長姆努欽還明確表示,美聯儲「不用發售數字貨幣」,且「美國近5年不會有發售數字貨幣的計劃。在更早之前的2017年,美聯儲還曾指出,過早地推出數字貨幣將會導致美元相關的經濟活動下降,並擔憂會出現其他的問題;事實上,正如美國所擔憂的,各國央行跟風籌備數字貨幣的舉動背後,其實是全球加速脫離美元的新一輪動作。
  • 火幣網數字貨幣成「去美元化」新戰場,人民幣國際化將再...
    正在讓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處於危險之中;而隨著數字貨幣的問世,市場普遍認為取代美元結算地位的選擇已經出現。在此不利局面下——尤其是中國央行測試數字貨幣之後,美國也開始改變此前「興趣不大」的作風,著手研究推出「數字美元」。
  • 香港金髮局:數字貨幣及跨境理財通將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香港金髮局:數字貨幣及跨境理財通將助推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嘉程  2020-10-08 香港金融發展局(金髮局)行政總監區景麟
  • ...進行試點|粵港澳大灣區|數字人民幣|數字貨幣|人民幣|港幣|王永利
    雷鳴「讀懂中國,就要讀懂中國在數字貨幣領域進行著怎樣的社會變革。」建信金科總裁雷鳴在21日的2020讀懂中國研討會上的數字貨幣發展討論當中表示,數字貨幣是我國金融非常重要的議題,數字人民幣建設有助於促進普惠金融,服務民生。
  • 劉曉春:央行數字貨幣僅為人民幣的表現形態,數字貨幣技術和數字...
    劉曉春介紹,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是M0的一部分,它的性質和現鈔相同,也就是說,今後我們在現金這個科目下面有三種形態,一個是紙幣,一個是硬幣,一個是數字貨幣。劉曉春進一步解釋,央行數字貨幣並非發行另外一種貨幣,數字貨幣只是人民幣的一個表現形態而已。
  •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人民幣位列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在2020年7月25日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稱,目前人民幣位列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也是國際貿易、國際投融資的主要計價貨幣和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 ...數字貨幣|法定數字貨幣|數字貨幣研究所|數字人民幣|中央銀行
    近日,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中國金融》撰文表示,加快中央銀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可控試點,保障支付安全。此次央行表態意味著我國數字貨幣的試點工作或將跑出「加速度」。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目前我國數字貨幣的試點工作已走在世界前列,未來有望繼續加速推進。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多地紛紛鼓勵對其應用的探索。
  • 人民幣數字貨幣未來在哪裡?能改變什麼?
    文/卦哥家 要實現相對穩定,數字貨幣必須更像是一個「穩定貨幣」,將貨幣價值1:1與人民幣掛鈎,實質上創造了一個數字人民幣。 這種結構可能比Facebook提議的Libra項目等一籃子貨幣更穩定,更不用說沒有比特幣或以太坊等法定貨幣聯繫的結構了。
  • 數字人民幣手冊: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 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 數字人民幣手冊①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記者 葉映荷編者按: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進展備受期待。從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專門研究團隊到現在已過去6年,數字人民幣真容初露,目前已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試點測試。
  • 人民幣數字貨幣能帶來革命性變化嗎?能直接兌換美元或黃金嗎?
    對於數字貨幣,存在很多誤解。有人認為發行數字貨幣就可以「彎道超車、異軍突起」,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我想這是很大的誤解。發行數字貨幣時間早並不意味著接受度高,對於數字貨幣的信任仍然來自於主權國家的信用,投資者是否相信主權國家的信用取決於國家法治的健全、政治經濟的穩定、科學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廣度深度、金融市場的監管水平等。
  • 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 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數字人民幣手冊①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編者按: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進展備受期待。從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專門研究團隊到現在已過去6年,數字人民幣真容初露,目前已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試點測試。
  • 數字貨幣對於中國的意義是什麼
    我國央行的數字貨幣(DCEP)是基於區塊鏈技術做出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DCEP的意義在於它不是現有貨幣的數位化,而是M0的替代。它使得交易環節對帳戶依賴程度大為降低,有利於人民幣的流通和國際化。在Libra推出以前,央行重視CBDC,主要會出於上述三個目的,但現在,CBDC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要,這就是央行的第四個目的。從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來看,確實遇到重重困難,一是以美國為首的圍追堵截,二是股匯兩市的動蕩。要想打破美帝為首的圍追堵截,實現股匯兩市的正常發展,從而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還真的是個不錯的辦法。
  • 全球數字貨幣「三足鼎立」:開發6年的數字人民幣,盡顯2大優勢
    其中,DC/EP和Libra無疑是這輪全球數字貨幣研發競賽中風頭正勁的兩位種子選手,不少人都在時刻關注著一聲發令槍響之後誰能搶先起跑。4月14日,一則關於中國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錢包在農行內測的消息不脛而走,隨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確認,數字人民幣正在試點地區蘇州、雄安、成都、深圳進行內測。
  • 數字人民幣跟其他的數字貨幣有什麼區別?
    數字人民幣利用新技術對M0進行數位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通用型的基礎貨幣,在供給側上做改變,實際上也是順應貨幣發展的歷史趨勢和需求的變化。 數字人民幣利用新技術對M0進行數位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通用型的基礎貨幣,在供給側上做改變,實際上也是順應貨幣發展的歷史趨勢和需求的變化。 2、數字人民幣跟其他的數字貨幣有什麼區別? 數字人民幣總量由央行決定,且堅持央行中心化管理;而比特幣總量有限,且去中心化。
  • 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
    新華社上海7月24日電(記者 範子萌)《上海證券報》24日刊發題為《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6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升至第五位,佔比為1.76%。
  • 數字人民幣真來了!深圳發放1000萬紅包,一圖了解數字貨幣人民幣
    數字貨幣真的要來了!此次活動面向在深個人發放1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紅包數量共計5萬個。 一圖了解數字貨幣人民幣 對於數字貨幣,相信不少人都有了一個寬泛的了解。 接下來我們藉由中國銀行的長圖,來全面了解數字貨幣人民幣。
  • 為何要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有哪些優勢?
    當前,全球各國央行和監管部門對於數字貨幣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國際清算銀行近期發布的報告稱,截至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發布了央行數字貨幣計劃。那麼,為何要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有哪些優勢?對金融體系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進一步增加了無紙化交易需求,且數字貨幣可實現疫情期間紓困資金的精準投放,這成為各國央行加速研究數字貨幣的催化劑。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各國央行對發展數字貨幣動機存在異同。
  • 央行數字貨幣:重新定義全球貨幣體系
    最近,深圳聯合央行開展了1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該測試已經接近「全公開」,意義非凡,這是數字人民幣的第一次落地測試,也是監管層在未來財政資金管理規範上的一次探索。目前,全球數字貨幣進入高速競賽的階段,雖然都沒有明確的落地時間表,但從官方釋放的種種信息表明,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全面落地日期已經不遠,且落地後的應用場景也將同步啟動。
  • 中韓貨幣互換協議續籤 韓專家:或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韓專家:協議續籤或是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10月13日,在韓國首爾廣播公司(SBS)的一檔時政觀察節目裡,主持人就向嘉賓發問:眼下中韓因為「薩德風波」,各種層面上的合作都難以開展,其他的談判和協議也難有下文,在這種氛圍下,他實在是好奇中國為什麼要和韓國續籤貨幣互換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