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和核酸檢測是最近最強的2個板塊。數字貨幣概念在二級市場應聲漲停,如中軍的廣電運通,連板最高且是雄安代表的匯金股份,蘇州的眾應互聯。
二級市場估值靠的是預期,數字貨幣是個政策驅動型行情,而兩會期間的利好數字貨幣的政策會大概率會出來。發改委4月20日正式明確新基建範圍,區塊鏈技術作為新一代基礎實施被納入其中,最大亮點是機關單位的部分工資,將由數字貨幣發付,逐漸由蘇州擴散到深圳、雄安、成都等四城,時間也提前到本月。
數字貨幣的重要性是什麼?不是人民幣國際化,而是人民幣電子化。國際化和電子化有啥關係?表面上看沒關係,因為人民幣能否國際化依靠的是國家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國際貿易和金融事務中的影響力,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電子化關係不大。
4月23日,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在其公眾號上發表文章《關於央行DCEP的幾點看法》。文章表示,DCEP只是人民幣現金的數位化,而不是所有人民幣的數位化。現在很多關於DCEP的說法實在是過於誇張。
文章還指出,
1.DCEP可以替代部分現金,因此有利於降低現金印製和流通過程中的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增強合規監管,但不可能很快取代所有的現金。
2.DCEP作為數字現金,在貨幣總量中的比重可能很低(目前流通中現金佔貨幣總量的比重已經不足4%,作為部分替代現金的DCEP,規模將更加有限),所以,即使推出DCEP,至少短期內也不可能重構傳統金融體系。
3.DCEP並不會像比特幣一樣完全是無需許可的無國界的區塊鏈運行體系,不可能很快成為跨境國際支付清算體系。
4.即使中國率先推出數字貨幣,是否能夠奠定自己在數字貨幣領域的領先地位和規則制定上的話語權,能否由此就使中國的數字貨幣成為全球的數字中心貨幣,完全取決於中國所運用的技術方案是否領先,以及中國國際影響力是否全球領先。
5.為實現DCEP有限匿名要求,一筆交易可能要同時將信息傳送運營機構和央行,而且所傳送的信息內容還有所不同,這在設計上會非常複雜、操作上可能成本要高於目前的銀行網銀或支付機構的手機支付,是否具有比較優勢並容易得到參與各方的歡迎值得關注。
儘管如此,盈鏈分析師認為,數字貨幣的重要性是體現在三點:
(1)降低流通貨幣成本,包括在生產、運輸、儲存、安全等各個環節的各類成本投入。
(2)能夠做到實時的過程控制。建立在區塊鏈基礎上的數字貨幣雖說也是中心化模式,但與傳統貨幣的交易和支付有著最大的不同是:央行能實時對數字貨幣的流向、交易和流通過程、使用者定向進行控制,換句話說,數字貨幣是個可以實時追溯的貨幣,傳統紙幣是是做不到這一點。
舉個例子說明,國家發給農民2萬塊補貼,錢從供給端出來之後,流到農民手裡時可能是只剩1萬塊了,為了得到這1萬塊,誇張一點,聽說某些農民需要開個2萬塊的收據才可以拿到錢。未來數字貨幣應用推廣以後,地方政府的造假、政策的騙補、醫保浪費等中間過程的問題可能會大大減少。
(3)重構經濟學研究範式。數字貨幣的影響是廣泛的。支付和發行方式一旦改變,將會衝擊到所有行業。除了企業和金融機構要逐步轉型以外,連貨幣政策研究的理論模型,實證分析都會進行全面的重塑。為了適應新的貨幣供應體系的要求,可能出現一批研究中國貨幣現象的學者和經濟學家,這將加大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
盈鏈分析師認為,人民幣電子化是傳統貨幣政策的供給側改革,也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而未來的數字貨幣很可能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另一種開始方式。
理由是數字貨幣所具有社會治理功能,將大大提高國家貨幣政策透明度,降低中間過程產業的各類社會交易成本。這意味著,隨著社會治理透明度提高,如非法交易、洗錢和偷稅現象將的減少,整個社會交易信用將大大提高,這將間接增強了世界貿易中人民幣的影響力,從而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