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公司招聘一位總經辦主任,月薪給到5位數,應聘者真不少。除了常規口試、筆試之外,面試官居然在請入圍的應聘者吃飯時,給每人夾一塊骨頭,以此觀察應聘者「啃骨頭」的能力。
光吃肉不啃骨頭的,出局;骨頭啃得毛毛糙糙的,減分;骨頭啃得乾淨的,加分。
請教面試官,這是什麼情況?面試官神秘的說:「啃得骨頭,做得難事。改天詳敘。」
華燈初上時,人約黃昏後。周末約到面試官邊吃冷淡杯,邊聊天。照例點了他愛吃的滷豬蹄。這時才注意到他啃骨頭的功夫確實了得,拿得穩,啃得乾淨。幾杯酒下肚,他打開了話匣子:
小時候,我媽總是把骨頭留給我,並常說:「啃得骨頭,做得難事。」 從小到大,啃過不少骨頭:從腮幫骨到頭蓋骨,從脊骨到肋骨,從棒子骨到扇子骨,從前後蹄到尾巴,從翅膀到腳爪,從頭啃到尾,那吃相絕對不雅。啃骨頭,費力不討好。一些骨頭角角叉又,若粗枝大葉開口便啃,說不定就會口腔出血;有時啃著筋,嵌入牙縫,用針也挑不出來,擠得牙齦紅腫,幾天不自在,吃啥都不香。更大的虧損在於,我一門心思淘神費力啃骨頭的當兒,紅燒、清燉、幹煸的各類不帶骨頭的好菜,漸漸被別人掃光。啃骨頭,時間精力投入多,收穫卻十分微薄。於是,大多數人認為,啃骨頭得不償失,且出洋相,不啃也罷。這樣一來,就品嘗不到攻克一塊硬骨頭所帶來的快樂了。
沒想到,面試官啃骨頭還啃出了樂趣。放下骨頭,他繼續說他的「啃骨賦」:
我以為,啃骨頭的收穫遠在骨頭之外。且不說啃骨頭能美容、健腦、壯筋骨,更大的好處在於,啃骨頭是在吃中培養耐心,培養毅力。要把各式各樣的骨頭翻來轉去打磨乾淨,非得靜下心來不可,由易到難,從各個角度尋找最佳突破口,然後有步驟全面細緻地把一塊骨頭搞定。久而久之,啃骨頭便也啃出了耐心,啃出了樂趣。
忽然我明白,為什麼別人做那些婆婆媽媽的事情會厭煩,會推三阻四,而面試官卻能耐心細緻做平凡的事,做出彩來。職場上別人不願搞、搞不定的事,他卻能搞出名堂,這或許和他長期啃骨頭啃出了耐心和毅力有一定關係。
再一聯想,那個筆名「冷雪」的校花為什麼最終嫁給了他,琢磨著和他啃骨頭的功夫或許有關聯。
酒足飯飽之後,我終於明白面試官以「啃骨頭」作為一道面試題,並非精靈古怪之舉,實在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第二天,下班特意買了排骨,叫老婆紅燒,然後夾了一塊給小兒,並意味深長告訴他:「啃得骨頭,做得難事。」
配圖來自網絡,與本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