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在中國文化的地圖上閃耀著光芒」——聽三位專家談汨羅……

2020-12-17 汨羅融媒體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歐陽林 楊志) 12月11日至14日,國內外數百位詩人、作家、學者、客商等,相聚詩意盎然的汨羅江畔,以詩歌之名,與2300年前的時空對話,也與世界對話。在這裡,眾多詩人慕名來到這片香草美人地,或者千裡迢迢趕回家鄉參加盛會,因為汨羅江,因為屈原。

王家新:汨羅在中國文化的地圖上,永遠閃耀著一種光芒

王家新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家新的創作貫穿了40多年來中國當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其詩歌創作、詩歌批評、詩學隨筆和詩歌翻譯在國內外均產生廣泛、重要影響,作品被選入中學、大學教材。

出生於楚地的王家新,一直深信其血液裡有楚人和楚文化的基因,大學期間開始發表詩作,出版了《黃昏或黎明的詩人》《塔可夫斯基的樹:王家新集1990-2013》《未完成的詩》等多本詩集以及《在一顆名叫哈姆雷特的星下》《為鳳凰找尋棲所——現代詩歌論集》等多本詩論隨筆集,還出版了《保羅·策蘭詩文選》《新年問候:茨維塔耶娃詩選》等不少翻譯集。目前,王家新的詩選集《未來的記憶》、翻譯集《保羅·策蘭》即將出版。

對於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王家新表示,這是汨羅的一件的文化大事,也是一件盛事。汨羅是詩歌的源頭,中國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最終走到了這裡,汨羅因此在中國文化的地圖上永遠閃耀著一種光芒。

"這次活動的舉辦,對當代詩歌創作非常的有意義。屈原是第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一位源頭性詩人,或者稱之為『原型詩人』,它定義了詩歌基本的原型、情感的結構、心靈的密碼、詩歌的表述方式,這些都表現在屈原的詩歌裡。這個意義不在於屈原寫出了偉大的詩篇,而在於他為中國詩歌確立了一種標準。每年中國詩人來到汨羅訪問,包括舉辦詩歌節,讓詩人重新認識中國文化詩歌的標準。"

王家新說,舉辦這次活動,是面向公眾、面向社會、面向下一代的,它有助於人們更深入地認識屈原,有助於把文化中最寶貴的東西彰顯出來。

"屈原的作品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來認識,『吾將上下而求索』可以讓年輕人立志,堅守理想;『哀民生之多艱』,則讓更多的文化人、詩人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和民間疾苦。"王家新說,中國詩人的傳統,是博愛、關懷、悲憫。屈原的作品,比如說"天問"打開了人們偉大的想像力和追問精神,打開了天地神人詩歌的宇宙。從這些方面來認識屈原。有助於人們不同層面、多層角度認識屈原,對把屈原的作品引入到我們的當下、我們的時代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周瑟瑟:屈原是我的"男神"

"很多年/我都是攜妻帶子/從汨羅下火車/天色微暗/很多年/我都是從黎明的/汨羅江上走過/江水泛著泡沫/每次我都看見屈原/坐在汨羅江邊哭/我不敢低頭/我一低頭/酸楚的淚就會掉下來……"12月13日晚,在汨羅舉辦的篝火晚會現場,著名詩人周瑟瑟自己的詩作《屈原哭了》時,聲情並茂,令人感動。

這個與汨羅人同飲一江水的湘陰籍詩人,現居北京,但他常回故鄉看一看,而很多次回故鄉,他都從汨羅下火車,他對屈原有著獨特的情感。"我把屈原看成我的父親,他就是我故鄉一個精神的『父親』,是我的『男神』。" 周瑟瑟說,屈原是對他精神的慰藉,屈原雖然遭受歷史上的苦難,但其精神一直永續,這成為他詩歌中最強大的部分。

周瑟瑟說,屈原不只是汨羅的,它是世界的,對他們那一代作家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特別是湘北作家沉鬱的風格來源於楚文明。那種憂愁的、先鋒的、以巫楚文明為背景的也來自於屈原,來自於楚辭。" 周瑟瑟認為,屈原以及屈原的作品是一個巨大的精神源頭,而他在墨西哥時,也感受到了楚文明和瑪雅文明之間共同的存在,比如祭祀、比如艾草。

熊育群:屈子文化的厚重擺在中國文壇上

熊育群是廣東文學院院長,青年時期寫詩步入文壇,詩歌在《詩刊》《星星》《綠風》等詩歌刊物大量發表,出版詩集《三隻眼睛》,詩作收入《第三代詩人探索詩選》《青春詩歷》等重要選本。散文集《路上的祖先》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近年來,他在創作散文、小說之餘,仍致力於詩歌的探索。

作為一個家鄉人,熊育群對汨羅舉辦國際詩歌藝術周活動,感到特別高興。"汨羅江是一條詩歌之江,從上遊的黃庭堅,到中遊的杜甫,再到下遊的屈原,它在中國文學歷史上,可以說是源頭,它的厚重都擺在中國文壇上。" 熊育群說,這次汨羅舉辦詩歌周活動,能更加把品牌擦亮,把文化彰顯出來,也能把汨羅的文明和發展的程度展現在世人面前。

作者:歐陽林 楊志

責編:柳勤進

來源:汨羅市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汨羅在中國文化的地圖上閃耀著光芒」——聽三位專家談汨羅……
    王家新:汨羅在中國文化的地圖上,永遠閃耀著一種光芒對於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王家新表示,這是汨羅的一件的文化大事,也是一件盛事。汨羅是詩歌的源頭,中國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最終走到了這裡,汨羅因此在中國文化的地圖上永遠閃耀著一種光芒。"這次活動的舉辦,對當代詩歌創作非常的有意義。
  • 汨羅「詩歌周」| 汨羅在中國文化的地圖上閃耀著光芒
    王家新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對於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王家新表示,這是汨羅的一件的文化大事,也是一件盛事。汨羅是詩歌的源頭,中國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最終走到了這裡,汨羅因此在中國文化的地圖上永遠閃耀著一種光芒。「這次活動的舉辦,對當代詩歌創作非常的有意義。
  • 汨羅「詩歌周」| 汨羅在中國文化的地圖上閃耀著光芒
    王家新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對於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王家新表示,這是汨羅的一件的文化大事,也是一件盛事。汨羅是詩歌的源頭,中國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最終走到了這裡,汨羅因此在中國文化的地圖上永遠閃耀著一種光芒。「這次活動的舉辦,對當代詩歌創作非常的有意義。
  • 汨羅:積極申建汨羅江文化生態保護區
    會上,評審專家就6個申報項目的名稱、歸類以及申報材料內容等進行了深入研討,並建議圍繞汨羅江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加大非遺資源的挖掘、傳承和保護力度,建立完整非遺保護體系,讓汨羅江畔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長樂抬閣故事會(資料圖)近年來,汨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汨羅江文化生態保護,汨羅也因此被評為湖南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強縣、湖南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先進單位。
  • 《思美人》熱播驚動「故土」 聽汨羅人民怎麼說
    隨著劇情繼續發展,熱度更持續上升,作為屈原生活過多年已經故去的地方,汨羅人民自然也對《思美人》高度關注。  汨羅是當年的楚國之境,屈原是汨羅文化之魂。那麼,汨羅人對《思美人》有怎樣的評價呢?當地記者花了近一周時間走訪,聽一聽來自不同年齡、職業的汨羅人對於《思美人》以及屈原究竟是怎麼看的。
  • 智庫專家建言汨羅「十四五」規劃
    12月4日,汨羅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智庫專家對我市"十四五"規劃的意見建議。汨羅市領導喻文、劉勇、林治學、姚書茂、黃平、仇文娟參加。"十四五"規劃是汨羅市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發展願景、理想目標、行動指南,也是汨羅人的"汨羅夢"。
  • 湖南汨羅:詩歌原鄉的美好相約,文旅融合的萬千氣象
    兩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行吟汨羅,以光爭日月的情懷宏開華夏詩歌史,開啟了浪漫主義文學先河。吉狄馬加(前排左三)第三次來到汨羅,參加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活動張宏森(中)一行考察屈子文化園文化自信,屈子情懷,詩意之旅、文旅融合。
  • 100餘名中外詩人與詩意汨羅浪漫相會
    香草美人地與中外詩人的浪漫相會兩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用《離騷》《九歌》《天問》等不朽經典,開掘了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長河,為汨羅江注入了亙古不變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鑄就了華夏文明的精神高地、文學高地、情感高地,超越時空,跨越國界。屈原也因此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 散文︱彭仁滿:河泊潭——汨羅的祖先
    以下三個方面完全可以說明河泊潭與汨羅的深厚淵源。後人為紀念屈原,命此地為「汨羅」「屈潭」「故淵」,因在羅地之故又名「羅淵」,因汨羅江在此地之故又名「江潭」,因為眾多船泊之故,又稱河泊潭。賈誼、司馬遷、顏延之、杜甫、韓愈、李白等很多文人墨客都來此憑弔過屈原,也就是說中華詩壇中的詩祖、詩聖、詩仙都在河泊潭這個汨羅點上接通了靈魂,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汨羅名成為屈原文化最核心的一個文化符號。
  • 當中外詩人遇上詩意汨羅
    此次活動以汨羅江為線,串連起分布於屈子祠鎮、汨羅鎮、長樂鎮、歸義鎮的各項汨羅江畔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讓來者深入感受汨羅深厚的人文底蘊。 屈子祠內祭忠魂4日一早,屈子文化園內的屈子祠鍾樂陣陣,祭屈儀式開始了。
  • 微頭條|可以,這非常汨羅!
    而這一食俗,就由汨羅一帶流傳下來。 一杯茶裡,有姜的辣味、芝麻的香甜、豆子的清爽。夏可清暑解熱,冬可祛寒去風。這麼冷的天,確定不來汨羅,喝上冬天的第一杯姜鹽豆子芝麻茶嘛~
  • 更有清流是汨羅——2020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綜述
    12月11日至14日,國內外近700位詩人、作家、學者、客商等,相聚詩意盎然的汨羅江畔,感受千年文化脈動。 「那淺淺的一灣汨羅江水啊,灌溉著天下詩人的驕傲」 2300多年前,深思巍峨行吟求索的屈原,在汨羅江懷沙自沉,自此,國之詩魂化身河流,滋潤著浪漫主義詩歌世界。
  • 第四屆中國詩歌春晚開幕,汨羅《山鬼》吟唱綻放汨羅江詩意
    2月4日,第四屆中國詩歌春晚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開幕,汨羅派出代表團參演,一曲《山鬼》洋溢著濃鬱的楚地風情,綻放汨羅江詩意,與河南鶴壁誦唱節目《木瓜》彼此呼應,實現了《詩經》《楚辭》同臺對詠。八大篇章唱響詩歌春晚,新華網全程直播第四屆中國詩歌春晚以「新絲路,新詩路,文化自信鑄脊梁」為主題,由中國屈原學會主辦,會長方銘出席並宣布開幕。遼寧瀋陽,河南鶴壁,浙江仙居,湖南汨羅、常德、張家界等地方代表團以及來自全國各地近千名詩人、詩歌愛好者、朗誦愛好者出席晚會。
  • 汨羅人眼中的《思美人》與屈原
    汨羅是當年的楚國之境,屈原是汨羅文化之魂。那麼,汨羅人對《思美人》有怎樣的評價呢?記者花了近一周時間去走訪,聽一聽部分汨羅人對於《思美人》與屈原的看法。  中國作協會員、知名編劇甘徵文:《思美人》讓我看到了詩性屈原
  • 相聚世界詩江 探訪詩意汨羅
    ——2020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活動啟動 華聲在線12月12日訊(陳雪梅 張娟玲)今天,2020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活動在嶽陽汨羅舉行。活動將汨羅民俗歌舞與詩歌文化相結合,以文學創作為切入點,向500餘位來自海內外作家、詩人、文學愛好者展示世界詩江——汨羅江的詩情畫意。 晚7時,汨羅江畔古樂錚錚,龍舟競渡中心熙來攘往,隨著「汨羅江之夜」詩歌晚會暨首屆「汨羅江文學獎」頒獎典禮的開始,2020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活動正式啟動。
  • 湖南汨羅:詩歌原鄉的美好相約,文旅融合的萬千氣象
    兩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行吟汨羅,以光爭日月的情懷宏開華夏詩歌史,開啟了浪漫主義文學先河。自2017年以來,汨羅市委市政府做出決策:決定用三年的時間精心籌備,為2020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定下了十六字主題,並擬辦成獨具汨羅地域文化特色的全國性、長久性文藝盛事。此舉得到了中國作家協會、湖南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省作家協會、嶽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認可與支持,得到湖南省文旅廳的批覆同意。
  • 湖南汨羅:詩歌原鄉的美好相約,文旅融合的萬千氣象
    兩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行吟汨羅,以光爭日月的情懷宏開華夏詩歌史,開啟了浪漫主義文學先河。吉狄馬加(前排左三)第三次來到汨羅,參加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活動張宏森(中)一行考察屈子文化園文化自信,屈子情懷,詩意之旅、文旅融合。
  • 聚焦「詩歌周」|初到汨羅江,「行走的詩人」周文彰談汨羅詩歌文化...
    12月11日下午,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周文彰一到汨羅,靈感迸發,立即作詩一首,緬懷屈子。此次到汨羅,是周文彰上任中華詩詞學會會長的第11天,這也是他第一次到汨羅。剛到汨羅,他就覺得應該寫點什麼,於是立馬創作《初到汨羅江》。他說:「汨羅舉辦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具有獨特的意義。
  • 汨羅「詩歌周」|吉狄馬加: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中國的詩歌傳統
    吉狄馬加說,這是他第三次來汨羅,每次來都有新的感受。「大家都知道,汨羅和偉大浪漫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密切的聯繫,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偉大的中國詩歌傳統,因為汨羅是詩歌很重要的源頭,我想所有的中國詩人來到汨羅都有一種憑弔的心情,去感受偉大的詩歌傳統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一切。」
  • 聚焦「詩歌周」|初到汨羅江,「行走的詩人」周文彰談汨羅詩歌文化品牌
    12月11日下午,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周文彰一到汨羅,靈感迸發,立即作詩一首,緬懷屈子。此次到汨羅,是周文彰上任中華詩詞學會會長的第11天,這也是他第一次到汨羅。剛到汨羅,他就覺得應該寫點什麼,於是立馬創作《初到汨羅江》。他說:「汨羅舉辦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具有獨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