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只要離地就要申請 否則就是違法
「IbelieveI canfly,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sky……」這首廣為傳唱的歌曲,道出了一個人類最原始的夢想——翱翔藍天。在我國民間,有不少人正抱著這個夢想孜孜不倦地實踐著,用四處搜集來的零件組裝成「飛機」,再勇敢地向著藍天發起衝擊。在他們當中,有農民,有工人,也有大學生。2007年4月8日,清華大學一名維修工人李賢鋒駕駛一架自製的小飛機試飛,起飛2分鐘後飛機墜毀,李賢鋒受傷住院。同日下午,有「中國農民第一飛」之稱的山東濰坊農民譚成年在駕駛一架簡易超輕型飛機時墜落,機毀人亡。4月12日上午,湖北美院大四學生黃立準備為自製的飛機搞個試飛活動,被湖北省民航安監部門緊急叫停。一系列的風波過後,新聞晨報記者採訪了風波中的當事人,想探究他們近乎痴迷的飛天之夢,以及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中國農民第一飛」譚成年
打欠條領回「第一飛」屍體
身份:農民,開雜貨鋪,擁有飛行駕照的超輕型飛機駕駛員。
造機:利用電焊技術特長,1995年開始動手造飛機,用木板、螺絲釘等材料,負債纍纍造出3架小飛機。
結局:今年4月8日,駕駛一架簡易超輕型飛機時墜落,機毀人亡。
在出事之前,譚成年在他的家鄉還是個小有名氣的「飛人」。自1995年開始對飛機著迷。
「他太想飛了!」譚福年提起自己的弟弟譚成年來,言語中流露更多的是對弟弟的痛心。「勸了不知道多少次,一家人成天提心弔膽的,最後還是出了事。」譚成年1995年開始自己動手造飛機,他的知識來源就是一本本航空書籍,以及在民航部門工作的二姨夫的「專業指導」。「除了發動機,飛機上每一個零件都是他鼓搗出來的。」譚成年利用自己的電焊技術,用木板、螺絲釘等材料組裝出自己的第一架飛機。令他懊惱的是,飛機在原地試驗時,發動機剛打開,螺旋槳就單獨飛了出去。
一個偶然的機會,譚成年買來了報廢的發動機和機翼,拼裝在了自己的飛機上。譚福年告訴記者,譚成年這些年來試飛過很多次,不止一次從天上掉下來過。
譚福年說,弟弟造的飛機上連個降落傘都沒有,只要飛機出事,人肯定從天上摔下來。「他所有的安全保障設施,就是飛行時戴的一個摩託車頭盔。」
「哪能一直有好運氣啊!」譚成年的好運停止在4月8日。第二天,譚福年幾經交涉,才打著欠條從出事地點的村民手中領回了弟弟被扣的屍體。
試飛被叫停的大學生黃立
資金不足難保飛行安全
身份:湖北美院大四學生,工業設計專業。
造機:造飛機理念來自網站、書籍搜集的知識。
結局:向當地民航部門提交申請時被緊急叫停。
說起被叫停的試飛,黃立顯得有些惋惜。黃立學的是工業設計,這給他造飛機提供了不少幫助。「從網站、書籍,還有一些飛行愛好者那裡搜集了很多知識,我對自己造的飛機很有信心。」
黃立的飛機不足100公斤,發動機買的是二手貨,其餘零件則自己設計找工人製作,最後的組裝由黃立所住小區的一位電焊師傅完成。
黃立說,他原本計劃在飛機上安裝一個降落傘,但是由於資金不足,只能作罷。
專家解析
飛天夢低成本帶來高風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製造工程系教授席平告訴記者,飛機製造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知識儲備來指導。飛機機翼的製作和選材是非常嚴格的。民間自製飛機的成本太低,飛行安全無從談起。就算具備了理論知識,也能夠保證飛機材質的優良,仍需要反覆進行飛行實驗才能保證安全。「有飛行夢想是件好事,但一定要量力而行,畢竟這是關乎生命的事。」
國家民航總局
民間自製飛機「離地」就得申批
「不管造出來的算不算『飛機』,只要『離地』就要申請,否則就是違法。」日前,國家民航總局航空安全辦公室副主任王照明告訴記者,現在民間自製的飛機,大多數試飛都是違法的。飛行必須在政府的引導下進行。」
王照明說,民航總局關注的是公眾航空安全,很難再分出精力加大民間自製飛機的監管。「不是我們不想管,畢竟民間的東西自發性和不可預見性太大。我們很難統計。」 張源 趙穎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