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不怕巷子深,深藏於松陽山水秘境之間的茶葉,並不愁銷路。
而且松陽有全國最大的綠茶交易市場——浙南茶葉交易市場,為茶葉銷售增添了獨特優勢。這個季節身處這個「綠茶第一市」,你就會明白它名不虛傳。
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商都會聚在這裡,而市場裡也會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茶葉。松陽悠悠的茶香,伴隨著這些市場銷售的渠道,進入千家萬戶,甚至走出國門,遠銷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
松陽茶產業不斷壯大,從浙南茶葉市場從小到大直至今日的繁榮,就可見一斑。松陽茶商付險峰的賣茶生涯,也一路見證了茶葉市場的演變。
時光退回到1993年,當時25歲的付險峰還在供銷社上班,浙南茶葉市場在這年的年初創建。他記得茶葉市場在新華路上,非常簡易。茶葉消費市場分級還不明顯,市場上較常見的就是炒青,還有毛峰等零星品種。
1996年,付險峰從供銷社出來,下海開起茶行,他想憑著自己所學的鑑茶技術闖事業。最初,他在茶市場的攤子只有20平方米,主要就是賣炒青。很快,1998年茶葉市場搬到松陽老車站附近,這時付險峰貸了3萬多元的款,茶行擴大到了50多平方米,他開始轉做名優茶。他說,那會兒剛結婚,特別想多掙點錢把日子過好。跑市場就騎著自行車,一家家收茶,再把茶葉賣到江蘇上海等地。
到了2000年,茶葉市場搬到了現在市場的對面,這時市場已頗具規模,成了人人皆知的綠茶集散市場。付險峰明顯感覺到生意開始好起來了,他僱了4個工人,把茶行擴大到100多個平方米,靠著過去積累的客戶資源加上自己不斷出去跑市場,他感覺自己的茶行終於起飛了。那時炒青已經很多見,很多茶商做起了松陽香茶,在付險峰看來,這是一種靠譜的大眾茶,比炒青品質高端,喝起來特別有滋味,各地茶商都很喜歡松陽香茶。那時,松陽本地茶佔了店裡95%的銷量,這些茶葉最遠賣到了新疆等地。
2004年,伴隨著茶葉市場第四次搬遷,付險峰的茶行規模再次擴大了一倍。他和茶葉打了半輩子交道,幹茶在他手中不需衝泡,他只要一看一聞就知道品質如何,許多客戶信任他,直接在他這裡訂茶。如今茶行裡的高山茶、生態有機茶越來越受市場歡迎了。在他看來,全國各地茶商都看重松陽的茶葉品質好,茶葉這個行業,值得做下去。
除了市場現場交易,松陽茶葉的線上交易近幾年也發展起來了。在浙南茶葉市場賣茶的白昭鋒從事茶葉生意十多年,43歲的他今年除了線下交易,還嘗試起了抖音賣茶。年前開始預熱銷售,很快積累了8000多個粉絲,賣出了不少今年的春茶。
來自四川筠連的29歲姑娘張迪,早在2月22日就從家鄉趕到松陽,等著這邊新茶上市。她通過抖音銷售茶葉,每天賣出幾千斤。
茶+N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中國茶鄉」
松陽茶產業鏈的發展,並未止步於此。進一步推動茶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系列圍繞著「茶」展開的茶文章精彩紛呈。
松陽縣新興鎮,被譽為「浙西南茶葉第一鎮」,從茶葉種植到茶旅產業,一二三產在這片充滿茶香的土地上深度融合。這裡的大木山騎行茶園已成為4A級景區,成為浙江乃至全國生態茶園的典範。2300餘畝的茶園核心景區裡,滿目是蔥綠茶田,景色宜人,茶香四溢。這裡還有8公裡多的休閒健身騎行環線和7公裡專業騎行賽道,人們可以騎著自行車逛茶園,沉浸在茶香世界裡。
在這裡,除了騎行茶園,還能乘著電瓶觀光車遊覽茶園風光,體驗茶文化,喝一口松陽傳統的大碗茶,甚至體驗採茶制茶,養生度假。每年都吸引大量遊客到來。隨著大木山茶園的發展,周邊的農戶們也嘗到了「茶旅產業」的甜頭。有人開起了民宿,在自家門口實現致富。
比如小茶姑娘民宿,就是以茶元素為主題的民宿,是遊客們體驗茶文化的地方。也有人做起了茶餐飲生意,一對年輕夫婦開的粗茶淡飯餐館,就成了遊客們打卡的網紅店,老闆娘自製的改良版綠茶沙雷、帶著茶香的銀猴鯽魚,很受客人歡迎。
以大木山茶園為依託,松陽也正在積極打造「茶香小鎮」。通過實施茶青市場、茶產業綜合體改造提升,推進周邊村莊綜合整治,有效推動茶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集運動休閒旅遊、生態科技示範、精深產品研發製造、產品交易集散於一體的特色小鎮,探索出一條三產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看好茶旅茶養的市場前景
茶旅產業,也讓「茶」在單純的商品屬性上延伸出更多可能性。
近幾年,看中茶旅茶養這塊市場前景的人不在少數。
開茶企的孔曉澄在楓坪鄉有一大片高山有機茶茶葉基地,他在茶葉基地建了民宿,讓各地茶商客人到基地體驗採茶制茶,吃住遊一體化,進一步了解松陽茶葉。在未來他還打算把產、遊、學、娛、研和茶文化相結合,適應未來茶葉新的消費需求。
20多年前,29歲的松陽小夥程長嬰走出松陽去外面闖世界。如今創業小有成就的他回到家鄉,想做一些與鄉村發展有關的事。他在松陽老街開了一家藝術館,人們可以在這裡品茶會友。今年初他又嘗試著開設電商平臺,想把當地風土物產推廣出去。松陽特產,自然少不了茶葉,程長嬰想讓更多人喝到家鄉的生態高山茶和生態野茶,為他們送去家鄉的味道。他正在往這條路上不斷探索。
松陽小竹溪村的潘玫鵑被人親切地稱為「潘姐」,她是民宿松泰大院的管家,每年穀雨前後,她就會發動村民一起採摘當地田間山邊的菜坌茶,這些茶不打藥不施肥,生態有機。潘姐把菜坌茶讓民宿客人們試喝,濃鬱的茶香帶著回甘,很多客人走的時候都會帶幾包,作為伴手禮。時間久了,菜坌茶有了一批忠實粉絲,不少客人每年一開春就向潘姐預訂穀雨菜坌茶,有些客人會掐著時間趕在穀雨前來民宿入住,體驗採茶制茶的樂趣。這也幫村裡人增加了收入,一舉多得。
松陽正朝著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茶鄉」一步步邁進。
(文章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