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個白髮蒼蒼的日本老人來到了湖南郴州安仁縣,與他走在一起的外還有幾位當地的記者。他們來到這裡尋找一位叫聶鼎權的老人。當日本老人見到聶鼎權老人後說道:「我是當年的日本軍官,這次來湖南遊玩聽說您住在安仁,專程過來看望您」,得知來人是日本老兵後聶鼎權老人臉色立刻變得冷漠起來,並轉頭不在和對方交談。日本老兵面帶羞愧向聶鼎權老人彎腰致歉,並願意賠償聶鼎權老人一筆補償金,也被聶鼎權老人斷然拒絕。日本老兵最後只得訕訕離去。日本老兵的突然出現讓聶鼎權老人的思緒再次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不肯原諒日本老兵是因為他忘不了當年一個個倒在他身邊的戰友。
聶鼎權在1914年出身於四川的一個農民家庭,22歲時參加了劉湘所率的川軍二十四軍,三年後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會戰,之後他被調到國民黨第十軍做了一名排長,並參加了臺兒莊戰役和長沙會戰。而要說聶鼎權經歷的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就是1944年的衡陽保衛戰。
當時第十軍共計17000餘人奉命駐守衡陽半個月,然而日軍卻以四個師團共計8萬人的兵力在空軍的配合下向衡陽發起進攻。戰鬥開始時日本兩個師團被第十軍打的節節後退,於是日軍便又調了兩個師團增援,日軍輪番的進攻第十軍17000戰士先後倒下,有生力量越來越少,彈藥也極度缺乏。最終日軍在傷亡4萬人後攻佔了衡陽城。第十軍軍長方先覺為保留第十軍僅剩的1000多人逼迫向日軍談判,在保證第十軍安全的情況下向日軍投降。之後剩餘的一千多人被日軍安排成了偽軍,第二年日軍投降後聶鼎權和他的戰友重獲了自由。
新中國成立後他因為有過做偽軍的經歷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做了一位普通的農民。晚年的聶鼎權對自己被判刑入獄耿耿於懷,2013年99歲的聶鼎權老人被授予抗日英雄的稱號,不苟言笑的他此時高興得像個孩子,在去世前稱:「我這輩子問心無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