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年·老兵】張平:最好吃的就是雪配炒麵

2020-12-18 映象網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映象網記者 陳偉然/文 段晉哲/圖 路風浩/視頻

【人物名片】

張平,1951年4月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作戰,先後任營部通訊班班長,曾參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上甘嶺戰役等。

【老兵故事】「最好吃的就是雪配炒麵」

1951年,張平隨部隊來到朝鮮,擔任營部通訊班長。因為要把上級的指令傳達給各個作戰單位,通訊班戰士的職責就是穿梭在槍林彈雨之間。1951年12月,張平所在的部隊執行一項高嶺防守任務,因為連日的大雪,天氣格外嚴寒,張平和其他戰士一樣,腳上的鞋襪早已凍在了一起,腿腳失去了直覺,手指凍得彎曲到無法拉開槍栓,而身體傳來的飢餓更是難以忍受。「因為物資緊缺,那時候最好吃的東西,就是把炒麵裹著雪球一起吃下去。」張平說,有的戰士炒麵吃完了,就把裝炒麵的布袋拿出來舔一舔充飢。

就在敵人開始進攻後,張平接到了營部下達的通訊任務,面對著密集如雨滴般灑向陣地的炮彈,張平帶領著通訊班戰士伴著四處都是的爆炸聲和彈片發出的尖嘯穿梭在各個陣地之間。「陣地被炸彈炸的烏煙瘴氣,飛起來的泥土都能把太陽光遮住。」地面上凝固的汽油彈燃起了熊熊大火,硫磺味、枯焦味、血腥味四處瀰漫,「面對子彈和炮彈,沒有人不害怕,但是我知道自己肩上有使命,不管前面有什麼阻礙,都要跨過去保證指令能順利傳達。」

【老兵心聲】「一切榮譽,都歸屬於革命先烈和人民,而不是我個人的」

「幾十年來,戰爭的場景不斷在我夢裡出現。」張平說,經過慘烈生死戰鬥倖存下來,他是幸運的。「一切榮譽,都歸屬於革命先烈和人民,屬於集體,而不是我一個人的。」這是張平作為一名老兵最樸實的心聲。

「這場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打響的第一槍,而這第一槍不僅僅打退了當時世界第一的強國,也打響了中華民族沉寂百年之後重新崛起、復興的第一槍。」張平說,這一槍讓那些曾經欺凌、壓迫過我們的國家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中國這隻沉睡的雄獅,如今真的甦醒了。」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張海洲:一口炒麵一口雪 與侵略者鬥到底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 93歲抗美援朝老兵崔洪濱親述70年前的烽火記憶: 一袋炒麵,堅守陣地...
    「在那個山上堅守17天,當時就剩了一袋炒麵,一袋炒麵不就一斤多重。」10月23日上午,93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崔洪濱在位於清城區下廓街的家中,早早穿上了軍裝,端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收看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直播。當莊嚴的國歌響起,他的神情凝重起來。因曾經中風而腿腳不便的他,沒法像家裡其他人那樣立正行注目禮。
  • 93歲抗美援朝老兵回憶當年「一口炒麵一口雪」,曾榮立二等功
    常德全媒訊(記者 吉喆)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常德軍分區邀請抗美援朝參戰老兵共憶崢嶸歲月,共話美好新時代。在常德鼎城區草坪鎮,三位抗美援朝老兵麥春福、徐文俊、周學愛,與當地民兵和文職人員代表,齊聲歌唱《我的祖國》。
  • 「一口炒麵一口雪」 青島八旬老兵回憶抗美援朝艱辛一幕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10月25日是傳統節日重陽節,為了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公交市南巴士公司「一路相伴-蒲公英」團隊的志願者們,專程探望結對幫扶的退伍老兵孟慶賢老人,聽老人講述當年參加抗美援朝的艱辛歷程。據了解,70年前老人出國作戰時年僅17歲,因補給不足,有時在戰場上只能一口炒麵一口雪填飽肚子。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李德印:做插進敵人心臟的「尖刀」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映象網記者 楊增強 實習生 陳震宇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李俊民:後勤保障線上的「鐵血戰士」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映象網記者 金江濤 實習生 丁陽光
  • 穿上軍裝和老兵一起觀看《金剛川》!軍武有幸為老兵敬獻抗美援朝70...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了紀念這個重要的日子,我們《軍武次位面》聯手《金剛川》電影團隊聯手,於昨天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別具一格的首映禮。    我記得有一個外國元首說過這麼一句話,1949年偉大的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廣場莊嚴的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但是這個偉大的聲明被世界繁雜的聲音所掩蓋,是抗美援朝的槍炮聲,讓中華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同時我也用彭老總在抗美援朝的停戰協議的時候,留下的那一句話,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海岸線架起幾門大炮徵服一個民族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致敬「最可愛的人」! 志願者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致敬「最可愛的人」!在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我市及時雨志願服務聯盟文苑百鑫服務隊、熙客服務隊、點啟英才服務隊的志願者前往昌黎、盧龍、北戴河、山海關走訪慰問5位抗美援朝老兵,為他們送去米、面、油和水果等生活用品,並在重陽節將至之時向老人致以節日問候。
  • 老兵高萬功:一把炒麵一把雪,一百多名戰士,抗美援朝後只剩7人
    圖片源於中國軍事網96歲抗美援朝老兵高萬功,1925年3月生,1950年10月入朝作戰。曾服役於原陸軍第26軍78師234團1營3連,先後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抗美援朝戰役等多場戰鬥,數次立功。而他最懷念的,莫過於那些曾經並肩作戰、最後英勇犧牲的戰友們。
  • 劉天波看望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0月27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看望慰問了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田耀清、劉芳,將「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送到他們手中,並送去了慰問信、慰問金、慰問品,向全縣所有健在的志願軍老兵致以崇高敬意和親切問候。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巴流海:我們不怕死,怕物資沒有按時運到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 南昌縣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致敬最可愛的人
    南昌縣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致敬最可愛的人 2020-10-24 2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軍功章
    近日,當記者去拜訪張自禮時,這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激動地說。張自禮是寧陵縣陽驛鄉張樓村人,17歲那年他迎來翻身解放,分得8畝耕地。正當一家要奔好日子時,美國侵犯朝鮮,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1951年10月的一天,他上陽驛集辦事,見有人報名參加志願軍,他也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如今,說起入伍的動機,他依然說要保衛自己翻身解放後分得的土地,更要保家衛國。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採訪鐵道兵一師抗美援朝六位老兵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當時鐵道兵一師一團、二團、三團官兵參戰。、原鐵一師醫院羅聖清護士長、原鐵道兵襄北五七幹校吳龍波老兵。抗美援朝開始,為了保障戰時鐵路運輸,確保槍枝彈藥及後勤保障,鐵道兵前去朝鮮參戰,因戰時缺少技術人員和醫護人員,特從國內鐵路局選派有關技術人員,任富田就是其中之一。1953年1月份入朝,加入鐵道兵前指醫院,住在界川沙窩裡。醫院雖然不是最前線,但也經常受到敵機的轟炸,大家每天都處於提心弔膽。
  • 英雄風採丨抗美援朝70周年,聽華樂老兵親述戰場經歷
    2020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這場可歌可泣的戰爭,湧現出了黃繼光、邱少雲等很多戰鬥英雄。近日,小e繼此前的天勝村社區居民楊慶茂老兵外,有幸採訪到了華樂街轄內另外兩位曾親歷抗美援朝的老兵,其中一位老兵張紹挺將近百歲,是曾參與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新四軍老戰士。另外一位85歲的陳漢平,曾在抗美援朝中擔任特種兵。
  • 聽菏澤抗美援朝老兵講故事:一天三次遇險 在坑道駐守近一年
    在抗美援朝紀念日當天,記者走進鄄城縣抗美援朝老兵閆靖忠家裡,只見他正在看中央4臺播出的《國家記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冰湖血戰》欄目。說起抗美援朝的故事,閆靖忠老人娓娓道來……▲閆靖忠講抗美援朝故事1951年4月,參軍整2年的閆靖忠作為15軍的一員,第四批入朝,替換50軍、66軍作戰。「我們的部隊是英雄的部隊,在司令員秦基偉的帶領下,南渡黃河、轉戰伏牛山、開闢豫西根據地……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貢獻。
  • 抗美援朝老兵王吉生:戰場上捨生忘死 搶救傷員47名
    我們為志願軍歌唱……」近日,我們走進冀州區褚家莊,看望抗美援朝老兵王吉生,老人高興地將剛剛收到的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佩戴在胸前,再一次激動地唱起了這首志願軍戰歌,我們的思緒也跟著老人的講述回到了幾十年前的朝鮮戰場。王吉生出生於1934年10月,今年已經86歲高齡,祖籍山西省太原市。
  • 海滄唯一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敬了一個標準軍禮~
    海滄抗美援朝老兵吳桂佑 獲頒抗美援朝紀念章 一個標準軍禮,70年不改 感動在場所有人~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退役軍人關懷工作,專門為爺爺頒發紀念章,作為家屬我們倍感榮幸,深感意義重大。
  • 「暖冬行動」為抗美援朝老兵送溫暖
    12月18日,由蘭州市文明辦、蘭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蘭州晚報》共同發起的2020年「暖冬行動」將關懷送到抗美援朝老兵身邊。蘭州市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們帶著羽絨服、生活用品等愛心物資來到5位抗美援朝老戰士家中,用關愛致敬這些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老兵,聆聽他們講述那一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重拾那份永垂不朽的榮光。當天早上,志願者們準備好愛心物資,來到了抗美援朝老兵郭廷禮的家。「郭爺爺,我們來看望您啦。」一進門,志願者們一邊打招呼,一邊把沉甸甸的物資放到客廳的桌子上。
  • 一個默默離去的抗美援朝老兵
    (左二為侯方仁,左四為朱彥夫) 資料片   4月5日清明節當天,抗美援朝老兵侯方仁離開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