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高萬功:一把炒麵一把雪,一百多名戰士,抗美援朝後只剩7人

2020-12-18 魚水情就業創業諮詢

70年前,他告別親人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浴血奮戰,用生命捍衛祖國尊嚴

圖片源於中國軍事網

96歲抗美援朝老兵高萬功,1925年3月生,1950年10月入朝作戰。曾服役於原陸軍第26軍78師234團1營3連,先後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抗美援朝戰役等多場戰鬥,數次立功。而他最懷念的,莫過於那些曾經並肩作戰、最後英勇犧牲的戰友們。

圖片源於網絡

1950年8月,高萬功所在部隊接到命令,(原)26軍戰士全部參與抗美援朝。「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在跨過那條鴨綠江之前,高萬功和戰友們就先學會了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圖片源於中國軍事網

在大家摸索前進時,一不小心撞到鐵絲網觸發燈的開關。緊急關頭,他們當機立斷,絞斷了電線,在黑暗中向敵人摸索而去,這場在黑夜裡打響的艱難戰鬥,一直持續到第二天。轉移到山上戰鬥的14名戰士僅有7人活了下來。

圖片源於中國軍事網

「敵人跑了,我們就掩埋犧牲的同志。大部分都找不到了,還有一個方玉田找不到,指導員就叫我領著他去找。」幾番尋找下,高萬功發現一片發紅的雪地,用鐵鍬一扒拉,找到一條腿,仔細一看,高萬功便知道這就是犧牲了的方玉田,因為這條腿少了個腳趾頭,那是淮海戰役裡,他親手為負傷的方玉田包紮的。

高萬功和其他戰友一起挖個雪坳自將犧牲的戰友們埋了進去,身上還有任務沒完成,大家只得含淚離開。

圖片源於中國軍事網

1951年,高萬功所在部隊到熊皮山休息訓練,思及此,這位近百歲的老人不禁淚溼眼眶:「(我們那時候)是一把炒麵一把雪,敵軍吃的是牛肉罐頭。我們逮著了(俘虜)就有(罐頭)吃,逮不著就沒有……」

戰爭是殘酷的,但這也讓人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1953年回國後,高萬功所在部隊,全連一百多名戰士僅剩7人,他說:「現在的年輕人一定不要忘記過去,將歷史銘記在心。」

圖片源於中國軍事網

百萬雄師過大江,保家衛國氣軒昂

硝煙滾滾怒千裡,烈火洶洶敵戰場

致敬,英雄!

文章來源:中國軍視網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關注我們,您的關注是我們繼續持續下去的動力!我們將不定期推送退役軍人的故事,喜歡的話,一定要轉發分享給更多朋友看喲!

相關焦點

  • 【尋訪英雄】九旬老兵高萬功:一把炒麵一把雪 抗美援朝回國後全連...
    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網絡輿論局、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退役軍人事務部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指導,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主辦的「尋訪英雄」網絡互動活動,今天為您講述老兵高萬功的故事。 今年96歲的高萬功,是原陸軍第26軍78師234團1營3連戰士、排長、副指導員。
  • 志願軍戰士一把炒麵一把雪,這炒麵究竟是啥樣?看到實物我心酸了
    比如,1950年10月末到11月初,也就是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裡,我軍第40軍裡,有7個營出現了斷糧長達3天的現象。 因為一做飯就會有炊煙,為了不暴露目標,很多時候都是禁止生火燒飯的。 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後勤上暴露出的這個巨大問題,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關注。 當時有一個叫李聚奎的人,他是東北軍區的後勤部長,看到前線戰士們沒飯吃,心裡比誰都著急。
  • 一把炒麵一把雪,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為什麼不吃餅乾?
    彭德懷和志願軍總部的其他首長看過樣品後也都十分高興,炒麵樣品在前線部隊試用後效果很好。彭總專門讓洪學智副司令員給東北軍區後勤部發了電報,告訴他們:「送來乾糧樣子,磨成面放鹽,炒時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 炒麵,由此登上了抗美援朝的戰爭舞臺。
  • 抗美援朝到底多艱難,一把炒麵一把雪,大多數只有雪,沒有炒麵
    抗美援朝的時候,在經過了兩次戰役以後,慢慢的大家對於朝鮮的地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並且深深的認識到了做戰的困難性,首先就是食物的問題。並且經過了兩次戰役,我方的後勤被敵人大肆破壞,戰士們的糧食供應成了一大難題,並且當時的情況就算是後勤部隊完好,也不能大白天的做飯,一旦開火就會把敵人引過來。而且當時基本可以說是日夜都在作戰,連做飯的時間都沒有,但是戰士們的吃食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一時間成了困擾整個軍隊最大的問題。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張海洲:一口炒麵一口雪 與侵略者鬥到底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張平:最好吃的就是雪配炒麵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 「一口炒麵一口雪」 青島八旬老兵回憶抗美援朝艱辛一幕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10月25日是傳統節日重陽節,為了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公交市南巴士公司「一路相伴-蒲公英」團隊的志願者們,專程探望結對幫扶的退伍老兵孟慶賢老人,聽老人講述當年參加抗美援朝的艱辛歷程。據了解,70年前老人出國作戰時年僅17歲,因補給不足,有時在戰場上只能一口炒麵一口雪填飽肚子。
  • 93歲抗美援朝老兵回憶當年「一口炒麵一口雪」,曾榮立二等功
    常德全媒訊(記者 吉喆)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常德軍分區邀請抗美援朝參戰老兵共憶崢嶸歲月,共話美好新時代。在常德鼎城區草坪鎮,三位抗美援朝老兵麥春福、徐文俊、周學愛,與當地民兵和文職人員代表,齊聲歌唱《我的祖國》。
  • 抗美援朝中志願軍吃得怎麼樣——從「炒麵配雪」到「兩菜一湯」
    1950年11月8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結束後,東北軍區後勤部根據前線的要求,提出了「以炒麵為主,製備熟食,酌量提高供給標準」的建議,並且將炒麵的樣品送到了志願軍前線指揮部。彭德懷總司令嘗了炒麵的樣品之後說:「送來的乾糧樣子,磨成面放鹽好。炒時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
  • 一口雪水一口炒麵,這是韓戰中,志願軍戰士的普通生活場景
    對方的空中力量對於公路、橋梁等交通樞紐和交通設施進行了嚴密封鎖,不放過一人一車,在對方強大的空中力量攻勢下,志願軍後勤力量遭受了慘重的損失,運送糧食的一千三百輛汽車不到一個月就損失了1000輛,形勢非常嚴峻,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的糧食補給成為了首當其衝的問題。
  • 抗美援朝老兵王吉生:戰場上捨生忘死 搶救傷員47名
    黨教育我們不怕犧牲自己,無限忠於人民……」參軍後他跟著部隊參加了解放太原的戰鬥,太原解放後,部隊向西南進軍。1950年10月,部隊動員戰士參加抗美援朝,他踴躍報名並得到了批准。從四川灌縣(今都江堰)步行到綿陽,然後從綿陽坐汽車到寶雞,再坐火車經河北滄縣(今滄州),於1951年3月18日入朝作戰。
  • 抗美援朝志願軍一口炒麵一口雪,對比美軍夥食,網友:心都酸了
    根據視頻介紹,抗美援朝那段時間,志願軍戰士,幾乎都是隨身背著一條炒麵在自己的口袋,餓了的時候就抓一把炒麵塞進自己的嘴裡,可以說一口炒麵一口雪是他們的標配。
  • 93歲抗美援朝老兵崔洪濱親述70年前的烽火記憶: 一袋炒麵,堅守陣地...
    「在那個山上堅守17天,當時就剩了一袋炒麵,一袋炒麵不就一斤多重。」10月23日上午,93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崔洪濱在位於清城區下廓街的家中,早早穿上了軍裝,端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收看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直播。當莊嚴的國歌響起,他的神情凝重起來。因曾經中風而腿腳不便的他,沒法像家裡其他人那樣立正行注目禮。
  • 志願軍戰士一把雪一把炒麵混著吃,打怕17國聯軍,換來今日安寧
    今天的中國人過著安寧平靜的生活,可是在多年前中國人在戰場是一把雪一把炒麵混著吃,才把敵人打趴下,讓他們敵人忌憚起和中國作戰。這場戰爭就是抗美援朝戰爭,說起這場戰爭,大家可能認為就是中國志願軍和美軍以及南朝鮮軍的一些事。
  • 我軍「一把炒麵一把雪」,對手「咖啡火雞加啤酒」,靠什麼打贏?
    彭老總一拍桌子,居仁堂頓時寂靜一片,只有彭老總的聲音在迴蕩:「這也困難,那也困難,你們愛國,難道志願軍戰士不知道愛國?」「你們去前線看一看,戰士們吃的什麼,穿的什麼!那麼多年輕的娃娃挨凍、餓肚子,除了戰死在戰場上,還有餓死的、凍死的!」
  • 抗美援朝老兵孫景坤:65載深藏功與名 堅守初心建設家鄉
    抗美援朝老兵孫景坤:65載深藏功與名 堅守初心建設家鄉央廣網  作者:郭威 王雪冬  2020-10-18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遼寧省丹東市96歲高齡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歷經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 「一把炒麵一把雪」都算奢侈的志願軍,如何把美軍打得灰頭土臉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吃的炒麵實際上不是炒的白面,高粱面玉米面口感並不好,也不好消化,只有不好消化的東西飽腹感才比較強且抗餓,而且這東西炒不炒得熟沒那麼好判斷。志願軍炒麵是用麥粒玉米粒高粱等先炒熟,再加鹽磨成粉。
  • 炒麵竟是遼寧對抗美援朝最偉大貢獻之一 曾挽救過無數戰士生命
    據遼寧日報北國客戶端消息,作為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知名的食品,炒麵一度被認為是這場戰爭最大的「功臣」之一。縱觀當時的老照片,幾乎每位戰士身上都背著炒麵袋子。在戰爭最艱苦時炒麵挽救了無數戰士的生命。1950年12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在瀋陽專門召開了「炒麵煮肉會議」,對東北局機關、各系統、瀋陽市、東北軍區下達了完成炒麵的指標,要求從12月22日開始到1951年1月,一個月左右完成325萬公斤炒麵的任務,並對炒麵原材料配比提出要求。但當時僅靠東北滿足不了供應,北京、天津、武漢等地也開始製作炒麵,一時間全國掀起了製作炒麵的熱潮。
  • 《決戰朝鮮》:「一口炒麵一口雪」,這是志願軍最真實的戰地寫照
    「紅米飯,南瓜湯,野菜充飢一日糧」,這是井岡山時期工農紅軍艱苦創業的生活畫面;「過草地,啃牛皮」,這是長徵時期紅軍堅韌不拔的意志的象徵;「小米加步槍,打敗蔣介石」,這是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為建立一個新中國勇往直前的戰隊口號;「一口炒麵一口雪」,這則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面對世界上最強大的西方十六國聯軍時艱苦戰鬥場面的最真實又是最凝練的戰地寫照。
  • 戰場上的新春:一把炒麵一把雪 400名戰士一天犧牲 無怨無悔
    防禦戰1951年初,在勝利結束三次戰役後,我軍開始修整,都美國軍隊則乘勢進行反攻,我軍開始第四次戰役。美軍重炮中國軍人英勇地釘在了陣地上,他們的食物不是美軍豐盛的野戰口糧——甚至過節還能加餐,他們有的只是一把炒麵一把雪。餓了。炒麵,太幹,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