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北極地區發生雪崩,科學家卻異常開心,這是為什麼?

2020-12-14 又帥的日常

火星發生自然災害,科學家們卻高興了,或證明火星是「活的」!

火星似乎已經成為了人類移民的主要選擇,今年它成為了熱詞,人類一直在探索火星,在探索的過程發現有很多「人為痕跡」,通過探測器能清晰的看到火星上有水資源和冰川,然而前段時間科學家卻發現火星的北極竟然發生了雪崩,這似乎能夠證明火星是「活的」。

火星上的北極

無論是地球還是火星,南極和北極都是極寒地帶,火星表面氣溫比較高,大部分面積全部都是荒涼地帶,僅僅只有少數水資源和冰川存在,對此科學家極為關注火星上的狀況。其實早在去年NASA公布了火星北極照片,從照片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火星發生雪崩,對於地球而言,南極和北極任何一個地方發生雪崩,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甚至還會威脅到生物的生命。

火星雪崩原因

其實它雪崩的原因還是受到溫度影響,因為火星四季變化並不穩定,可是當春季到來的時候,火星的北極地區受到太陽光照持續增多,這讓火星北極冰川加快融化導致不穩定,時間一久便發生雪崩,可是火星上的冰川和地球上的冰川有很大差距,火星上的冰川是水冰和火星上的塵土混合在一起,所以它發生雪崩後不僅僅是冰川消融,還有大量的塵埃出現,看起來非常壯觀。

未來人類能否移民火星?

馬斯克提到過未來人類只能選擇移民火星,可是火星的環境並不適宜地球人類生存,只能想盡辦法改變火星的自然環境,近段時間在火車上發現了很多人為痕跡,像魚化石,類似蜥蜴的生物等等,如果能夠揭開這些新發現事物的真面目,或許能夠證明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在科學界還有這樣的傳言,火星內部或許存在生命。

對此科學家一直不斷向火星發射探測器,7月底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探測器相繼發射去往火星,希望能給我們帶來好消息,畢竟現在地球環境遭受嚴峻破壞,人類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如果不能改變地球現狀,那麼只能選擇去其他星球上移民。

此次火星上發生的雪崩雖然是一場自然災害,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因為它發生了自然災害,意味著它並不是一個死氣沉沉的星球,這讓科學家們堅定未來能夠移民去往火星,只不過人類科技有限,這個過程還需要幾百年的時間,相信憑藉眾人努力,能夠加快移民火星的速度。

相關焦點

  • 探測器拍攝到火星北極雪崩的場面,壯觀激烈,它是如何發生的?
    不管是火星還是地球,南北極都是極端寒冷的地方,這裡由於受到的光照少,會成為水冰的積聚之地。火星大部分面積都是荒涼,可是在北極這樣寒冷的地方仍然有大量水冰存在。它是火星水冰重要的儲藏庫,也是火星表面的標誌性景觀。科學家一直都在持續關注著火星北極的變化,通過變化可以更好地了解火星的氣候和環境。那麼火星北極的冰蓋是一塵不變的嗎?
  • NASA拍攝到火星在春季發生的雪崩,這顆紅色星球上還有哪些發現?
    人類的探測器登陸火星以後發現這裡是個乾旱荒蕪而且塵土飛揚的世界,火星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裡同樣也有四季之分,美國NASA的火星偵察軌道器(MRO)拍攝到火星表面在春季時發生的雪崩場景,人類首次在火星上觀察到雪崩這類地質活動,與地球不同的是火星上的雪崩是深褐色的
  • 「火星快車號」發回火星北極照片:紅白相映 展現奇特荒涼美
    一幅來自歐洲航天局火星快車(Mars Express)探測器的新圖像顯示了火星是多麼的美麗和荒涼。它還凸顯出塑造火星表面的一些自然過程。該圖像顯示的是火星北極地區,可以看到明亮的冰塊、深深的暗槽以及暴風雨和強風在此留下的印記。
  • 火星北極:歐空局公布了新的圖像
    火星極地地區的性質在火星一年中各不相同。在夏天,兩極主要被水冰覆蓋。然而,當冬季來臨時,溫度下降到-125C°以下,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沉澱。這在水冰的頂部形成一層幾米厚的乾冰,並產生二氧化碳雲。歐洲空間局公布了一張火星快車號軌道器拍攝的圖像,展示了火星冰封的北極——這顆行星單調的深紅色表面分布著「亮冰條」和「流雲帶」。該圖像的發布恰逢2020年1月13日至17日在阿根廷舉行的第七屆國際火星極地科學與探索會議。火星極地地區的特徵在整個火星年內各不相同。
  • 「火星快車」發現火星北極表面下可能有冰凍水
    新華網巴黎11月30日電(記者楊駿)歐洲航天局11月3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正在環火星軌道飛行的歐洲「火星快車」探測器發現,火星北極表面以下可能有大量的冰凍水。  有關專家介紹說,「火星快車」利用探測火星表面以下狀況的先進雷達儀器「MARSIS」發現,火星北極凸起地區表面約一公裡以下的地方有冰凍水存在跡象。
  • 科學家解釋北極地區的神秘漩渦
    海洋學家揭示了北極漩渦隨自然季節變化的原因,多年來這都一直是個謎。研究結果發表在了《物理海洋學雜誌》上。海洋中的大型渦流就像大氣旋風一樣:它們攪動水流,在地球各處運送熱量和營養物質。在夏季,北極的渦流與世界其他地區海洋的渦流發生形式相類似;然而在冬季,它們在接近水面處平靜下來,渦流發生在50米以下更深的水層中。北極海洋渦流活動的這種季節性變化讓科學家們困惑了數十年。現在,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美國海洋學家以及來自法國和挪威的同行們已經為北極神秘的海洋渦流找到了一種解釋。
  • 人類發射了46顆火星探測器,科學家為什麼痴迷這顆「紅色星球」?
    在廣闊的外層宇宙空間中隱藏著許多未解之謎,解決這些謎題的過程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地球之外科學家最喜歡研究的星球是火星。迄今為止,全球已有46枚火星探測器發射,其中美國佔22枚。為什麼火星對科學研究人員如此有吸引力?
  • 北極氣候劇變,一些異常令人震驚
    北極正在發生劇烈變化,僅僅在過去三年,很多關於北極的記錄已經被打破了,其中一些異常令人震驚。觀測數據揭示了比預測更嚴峻的現實,我們模擬的結果似乎遠遠低估了北極正在發生的變化。
  • 北極的皚皚白雪,為什麼開始變紅?這或許是地球的警告!
    北極的皚皚白雪,為什麼開始變紅?這或許是地球的警告!在全球變暖趨勢的影響之下,受到影響最為嚴重的兩個地區應該就是北極和南極了,這兩個地區的溫度分別突破了20攝氏度和30攝氏度,曾經由於天氣嚴寒,這兩個地區成為了無主之地,沒有人能在這裡維持最為基本的生活,但是現在隨著溫度的不斷上升,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或許曾經的無主之地才是南極和北極最好的狀態。
  • 探測器發回火星照片,拍到火星北極的景象,是否可能存在生命?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已經發射了很多探測器對火星進行觀測,得到了很多火星的詳細數據,也拍攝到了大量火星表面的照片。探測器所傳回的這些數據和照片,將火星的一些細節曝光在我們人類面前。據2020年1月14日的一則科學新聞消息,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探測器拍攝到火星北極的照片,在這些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火星北極冰蓋及暴風雪的景象。
  • 火星上的物質隱藏著生命?為什麼科學家不帶回火星上的物質?
    為了真正發現火星上的生命痕跡,除了派遣太空人去火星進行詳細探索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方法是從火星上取回一些巖石和土壤,通過研究這些樣本,也許可以做出重大發現。但是直到現在,科學家們還沒有把火星巖石帶回地球進行研究。為什麼?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月球巖石能被帶回地球進行研究,而火星巖石卻不能?
  • 火星沙丘的形態與季節密切相關,其移動方式有何不同?
    當然,這樣的自然地貌並不是地球獨有的,比如與我們鄰近的火星,在這片紅色星球的北極地區,也存在著各種形態的沙丘。一般情況下,科學家們會根據沙丘的形態分布和風力作用的方向之間的關係,將沙丘分為新月沙丘(或橫向沙丘)與縱向沙丘這兩種主要形態。那麼,火星上的沙丘形狀和季節變化有何關聯,這些沙丘又是以怎樣奇特的方式進行移動?
  • 火星發現建築物廢墟是真的嗎?火星存在過文明嗎?科學家如何解釋
    火星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比較好奇的行星。它就在地球軌道的外側,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只有5500萬公裡。它是距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早在1877年,人們通過望遠鏡觀測火星,發現它的兩極有白色的冰冠,表面有縱橫交錯的線條。當時的人們誤以為這是火星人將極地雪水引入到赤道乾旱地區的運河。
  • 一個具有火星氣候的南極洲,為什麼它比北極更冷?8個未知事實
    下面,有關南極的8個事實,可能是你不知道的:1.為什麼南極洲有火星一樣的氣候?事實上,在紅色星球(火星)上,平均年表面溫度(-63°C)與南極洲年平均溫度(-60.1°C)沒有顯著差異。在火星上,空氣溼度幾乎等於零,降水量不會超過200萬年。
  • 神秘火星礦物堆從湖中出現!科學家猜測可能有火星生命痕跡!
    據消息稱,科學家首次神秘火星礦物堆從湖中出現!到底什麼情況?原來近日在猶他州的大鹽湖表面突然升起了一堆神秘物質,科學家稱它們為芒硝礦床,這種芒硝礦床在冬季通常隱藏於大鹽湖的水下,但這是該礦物第一次裸露在地表以上,形成凸狀的土丘,並且預計它們在再次消失前僅能在那裡停留幾個月。
  • 科學家稱地球的北極正在向西伯利亞遷移,未來北極將出現在亞洲
    可能意味著行星的磁場進入了一個持續長達數千年的磁通量周期,科學家們越來越擔心,地球磁場的減弱有朝一日可能導致地球南北兩極翻轉,這可能導致全球混亂。 羅斯博士警告說,既然我們知道這將在不久的將來發生,世界各國政府現在就應該通過加強電網來做好準備。 他認為,現在需要投資數十億美元,以防止即將發生的災難。」這比經歷數月或數年的電網關閉要少得多。」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難以想像,這名女科學家和她的團隊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智慧,才能保障這樣一艘科考船和全體科考船員平安歸來。  對於大多數國人而言,極地都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存在。就在我們熱衷討論究竟是北方冷還是南方冷的時候,我們可能更會好奇,為什麼好端端一群科學家要把自己送到北極點,在浮冰裡凍上一整年?可能熱衷冒險的朋友們甚至都會有點躍躍欲試,想問問去北極的旅遊路線多少錢了。
  • 北極為何會出現強烈的48次閃光?科學家:本不應該出現在這!
    北極為何會出現強烈的48次閃光?科學家:本不應該出現在這!連衛星都能夠監測到可想而知,這一次北極的閃光是如此的強烈,北極為何會出現強烈的48次閃光?科學家:本不應該出現在這!為什麼在這極寒的區域本不該出現閃光的地方,卻出現了閃光的根據科學家對於這些閃光以及近年氣候的研究來看,或許和今年7月份的高溫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 北極地區最高氣溫達到38℃,比科學家的預期提前了80年
    科學家曾預測,北極要到2100年才會達到這樣的溫度——這意味著北極變暖的速度比他們預期的快了80年。此次氣溫比正常高出18度,如果得到世界氣象組織(WMO)的確認,這將是北極圈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如果這一數據被證實,6月20日Verkhoyansk記錄得的100.4華氏度將成為北極圈內的最高紀錄,超過了目前在1915年阿拉斯加育空堡創下的100華氏度的最高紀錄。
  • 為什麼人類從來沒有帶回過火星土壤?科學家:連美國都不敢帶!
    當人類在月球上一無所獲的時候,科學家們拿著望遠鏡看了又看,有一個星系有跟地球一模一樣的環境,那就是半人馬座a星系,環境雖然好,但是距離地球4.24光年的距離,是人類目前科技所不能達到的地方,只能再看看太陽系了,其中一顆名為火星的星球就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