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丨史鐵生逝世十周年:丁一之旅,未完待續

2021-01-08 澎湃新聞
作家史鐵生離開我們已經十年。十年了,他的文字的餘溫猶在,他的心依然在字裡行間跳動著。

在史鐵生逝世十周年紀念日,《天涯》微信公眾號特別推出「紀念史鐵生小輯」,以此懷念這位純粹的寫作者。 

 史鐵生

史鐵生,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他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他的長篇小說《我的丁一之旅》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散文《我與地壇》更是膾炙人口,幾乎成為中國當代散文的最高峰。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時46分,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逝世,享年59歲。

史鐵生離世後,《天涯》雜誌全體同仁發起全國性的紀念史鐵生的活動。在他離世的七天祭日,《天涯》雜誌在海口和北京、廣州等全國18個城市舉行了「鐵生之夜」燭光追思會。

《天涯》2011年第2期,還特別策劃了「紀念史鐵生小輯」,韓少功、張煒、李銳、蔣子丹、徐敬亞、孔見、單正平、劉齊和劉復生,九位史鐵生的好友、研究者、讀者分別撰文紀念這位用心靈寫作的作家。

紀念史鐵生小輯

原載於《天涯》2011年第2期

韓少功

他是中國文學的幸運

韓少功

鐵生的離去令人痛惜,傷感,久久地茫然失語。我想很多朋友都是這樣。這證明了他在我們心目中沉甸甸的分量和地位。非常偶然的是,他剛好在我生日的前一天離去,這使我以後所有的生日都非同尋常,會讓我想到更多的東西。比如他選擇這一天,是否要對我交代什麼?

我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交往。雖然不忍過多打擾他,消耗他的體力與時間,但以前每次去北京,只要他身體狀況不是太糟,總是設法去看望他,並力求見面時間不要太長。有時候他興致高,我們也會在他家附近的小飯店吃飯喝酒。直到近年來他身體更弱了,我才克制自己不再去敲他的家門,也儘量減少他接電話或者回郵件的負擔。但從朋友那裡,從作品的字裡行間,我想我們都知道彼此在幹什麼,在想什麼,在繼續著相互的支持和鼓勵,還有討論甚至爭辯。

他支持我遷居海南。那是1987年的《鐘山》雜誌筆會,一些作家來到海南島,我與何立偉、蘇童、陳建功、範小天等人輪流推著他,走遍天涯海角,甚至把他背進了潛艇。後來當他知道我想在這裡長居,覺得這是個很好的主意。海島的地廣人稀、天藍沙白、林木蔽日,肯定是我們當時共同的嚮往。

他也贊成我重返鄉村。大約是2000年,當他得知我在當年插隊的地方建了個房子,階段性定居下來,便託朋友捎來話,說他原來也有重返「清平灣」的夢想,要不是身體不便,他也會這樣做的。他很高興我做了一件他想做的事。

還有一些故事,我們過去不向外人說,今後更不會說了。

他是一個堅強的人。一個人在飛機上呆坐幾小時尚且渾身酸痛,而鐵生在近四十年的輪椅生涯中與多種病痛抗爭,在每周幾乎只有一兩天病痛稍減的情況下,承擔艱深的思考和浩繁的工作,需要何等超人般的意志和毅力?他是一個慈悲的人,雖然做事講分寸,有原則,不苟且,但以上帝般的愛和微笑,寬容和愛憐所有的人,乃至天下的一切弱小,包括草木和塵土,直到把自己的身體器官儘可能捐獻給需要者。他當然也是一個極智慧的人,悟透生死,洞悉人生,一次次刷新思想的標高,不斷逼近真理的彼岸,其簡潔、通透、漂亮、深刻的言說,肯定會穿過各種文化泡沫的潮起潮落,進入今後人們恆久的記憶。

他是中國文學的幸運,是上天給我們不可再得的一筆寶貴財富。

韓少功,作家,現居海口。主要著作有《韓少功文庫》(十卷)等多種。

張煒

時代的思與詩——痛悼鐵生

張煒

鐵生是這個時代難以消逝的聲音。

從《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到《我與地壇》,再到後來陸續問世的長篇與短章,他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頑韌強旺的生命力,不斷地將思與詩投擲到這個異常喧囂的世界上。我已經許多年沒有見到鐵生了。以前去北京時與朋友結伴探望,或在一些會議場合交談,切近地感受和傾聽這個非凡的文學朋友。本世紀初我與出版界同仁策劃「東嶽文叢·史鐵生」,有機會再次從頭閱讀這位兄長。這集中面世的九部文集幾乎匯聚了鐵生2001年前的全部作品,成為閱讀者激動人心的一次精神長旅。

我不知道還有誰像他一樣,在這樣的情與境下凝神打量或閉目冥思,燃燒自己。而後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讀到,都讓我倍加珍惜,獲得一次次特別的感動。我不能不去想像他的勞作,他是怎樣寫出這一個個字的。我知道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強光,照射到無邊的夜色深處。

網絡時代繁衍出多少文字。縱橫交織的聲音震耳欲聾,卻難以遮掩從北京一隅的輪椅上發出的低吟。這是他平時言說的聲調,是迴響在朋友們心中和耳畔的熟悉的口吻。這其中的感染力自內而來,來自一顆熾熱的心。這是最凝鍊的語言、最悠遠的神思、最深沉的吟哦、最純潔的質地。

寫作者的艱難和光榮,都體現在鐵生這裡了。面對他的生存、他的傑出創造,沒有人再去呻吟和苦訴了。他走完了自己的一段路,像所有人一樣。他一生留下的痕跡,卻是深而又深。我相信他不僅用生命證明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證明了詩與思的涵義和力量。

鐵生這樣的熱情,這樣的沉思,這樣以少勝多的、不倦的寫作,恰恰是這個時期最為缺少的。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微笑,那是一個正與病魔搏鬥的作家的笑容。

張煒,作家,現居濟南。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你在高原》(39卷)等多種。

李銳

永恆之舞,亙古之夢——重讀史鐵生

李銳

昨天,是2010年的最後一天。今天,是2011年的第一天。

昨天凌晨,晝夜交替之際鐵生去世了。遵照他本人生前的遺體捐贈意願,鐵生的肝臟當即移植給了別人。

今天拂曉醒來難以入睡,打開檯燈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窗外一片昏黑,夜幕還沒有褪去,一線晨曦正在天邊甦醒。冥冥之中,一切都好像是有誰在安排。就在這兩天,拿到一本剛剛創刊的文學雜誌,雜誌的「經典重讀」欄目選載的就是鐵生的《我之舞》。所以,知道鐵生去世的消息和經典重讀幾乎是同時發生的。此時此刻,重讀二十四年前的夏天史鐵生寫出來的《我之舞》,不由得陷入一種難以自拔的恍惚之中:這到底是二十四年前鐵生寫出來給別人看的小說呢?還是二十四年前鐵生就從容不迫地寫好了自己的祭文?有這篇《我之舞》放在那兒,再寫什麼都顯得多嘴,都顯得輕薄。

很多年前,在和一位朋友網上信件來往時提到鐵生,他說,我輩還在和人對話,鐵生早已經在和神對話了。重讀二十四年前的《我之舞》,悲欣交集,恍惚震驚之餘,對朋友的這句話可謂感念至深!

鐵生是從來不避諱死這件事情的。聽他閒聊說笑,看他行文表意,死是一個經常在不經意間就被提起的話題。甚至連死了以後怎麼辦喪事,埋在哪兒,穿什麼衣服都被他白紙黑字地寫出來。這樣的文字讀得多了,眼前就經常變幻出一個鮮明的形象——坐在輪椅上的史鐵生倚在敞開的死亡大門上,一臉溫柔寬厚的微笑,從容鎮定地從那扇門裡打量著生死兩界。對於他來講,已經死了的半條身子,用不著非要到陰曹地府才能找到,而活著的另一半,卻又無時不刻、無微不至地充滿了所有的欲望和想像。陰陽兩界的遊走,生死之間的置換,對於鐵生來說不是虛構,而是一種每時每刻都擺脫不掉的最最真實的生存現狀。這中間肉身和精神的煎熬不是局外人可以想像的。正是從這樣一種刻骨銘心的真實存在出發,才有了史鐵生所有催人淚下、大徹大悟的小說和散文。就像他自己說的:「從個人出發去追問普遍的人類困境。」

1986年前後,中國當代文壇的天幕上「先鋒小說」驟然間群星璀璨,記憶之中,《我之舞》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這篇小說並不複雜,講述了「十八」、「老孟」、「路」、「世啟」這四個人的一段沒有結局的等待,這四個身體殘缺孤獨無助的殘疾人,在一個夏天,為了等待世啟離家出走的老婆而走到一起了。最終,世啟的老婆沒有回來,四個人卻在無意中見證了一對老夫妻的死,聽到了他們靈魂的對話。這篇小說沒有傳統的情節和故事,抹去了所有寫實性的社會背景和描述,充滿了神奇和魔幻的場面,具有極強的舞臺效果。現在,隔了二十四年的歲月回過頭來重讀,除了驗證了這篇作品像所有的經典一樣耐久而外,你還可以看到,這篇小說幾乎涵括了史鐵生以後創作的所有基本元素:那座荒涼古老而又生機勃勃的地壇,那個身披白裙行蹤縹緲的姑娘,那些從天而降的對話和音樂,還有種種因為不同的殘疾而被困在共同的孤獨和無望中的生命;與此同時的,是生與死的追問,存在與虛無的考證,短暫和永恆的轉換,幻滅和希望的交織,而當這一切看似抽象枯燥的形而上,和一群殘缺不全的生命遭遇在一起的時候,當所有簡單熾熱的自由欲望,被囚禁在永遠無法掙脫的無助和孤獨的身體裡的時候,充溢在史鐵生小說裡的悲情卻由此升華出一種脫俗的大悲憫,一種超越生死的生命安置。在這個安置當中,悲傷被更為深刻的生死理解所舒緩,憐憫被一種捨生忘死的地久天長所召喚。

這就像史鐵生在自己真實的生活當中所做到的一樣,當我們說作為人的史鐵生已經死了的時候,我們卻又同時知道史鐵生的肉身沒有真死,史鐵生的一部分正千真萬確地和我們共同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當我們說作家史鐵生死了的時候,我們卻又分明看見《我之舞》在一本剛剛創刊的文學雜誌上發表出來,分明看見史鐵生一字一句地在「經典重讀」中喜怒哀樂、思緒飛揚。一個徹悟了生死,看透了有無,瞭然了所有瞬間和永恆的人,用不著別人來操心他的「一路走好」。

就像鐵生在自己的《我之舞》當中說過的:

「死,不過是一個輝煌的結束。同時是一個燦爛的開始。」

「永遠只有現在,來生總是今生,是永恆之舞,是亙古之夢……」

「太陽一出來我就過了十八了。我媽說我是太陽出來時生的。」

李銳,作家,現居太原。主要著作有《厚土》、《無風之樹》、《銀城故事》等多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史鐵生去世6周年,人民文學社推出《史鐵生作品全編》
    【編者按】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鐵生去世。 為了紀念作家史鐵生,人民文學出版社將推出全新版《史鐵生作品全編》,將於2017年1月與讀者見面。《史鐵生作品全編》共十卷,其中小說五卷、散文一卷、評論及書信一卷、作品集兩卷、劇本及對話一卷,是迄今收入作品最全的史鐵生文集,因與此前的人文版《史鐵生作品系列》相聯繫,所以命名為「全編」。除了在作品收集整理編排編校方面做出的努力,「全編」還附錄了《史鐵生生平及創作年表》和《史鐵生研究資料要目》,將史鐵生生平、作品和研究方面的信息儘可能完整準確地提供給讀者和研究者。
  • 國博收藏紀念鄧小平逝世十周年金鑽子母表
    國博收藏紀念鄧小平逝世十周年金鑽子母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8日 16:35 來源:CCTV.com 後勤學院教授邵維正少將     CCTV.com消息(記者陳卓北京報導):5月18日,由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
  • 臺灣作家柏楊逝世十周年 親朋好友齊聚紀念
    新華社臺北4月29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刀筆如削氣如虹」「不畏強權為蒼生」……4月29日是臺灣作家柏楊逝世十周年紀念日,臺灣文學界、出版界及其親朋好友齊聚臺北,紀念緬懷這位作家的一生。當日,「十年回首憶柏楊」紀念特展、柏楊精神的跨世代對話講座在此間舉辦,展出柏楊經典創作軌跡,包含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十年歷史等部分。紀念會上,79歲的柏楊遺孀張香華女士由人攙扶上臺,她對學界持續研究柏楊,十年來繼續幫忙整理柏楊資料、出版相關書籍表示感謝。
  • 臺北圓山飯店為紀念宋美齡逝世十周年將辦特展
    原標題:臺北圓山飯店為紀念宋美齡逝世十周年將辦特展 宋美齡最愛的紅豆松糕(圖片來自臺媒)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10月23日是臺北圓山大飯店創辦人宋美齡女士逝世10周年。為紀念這位偉大女性對臺灣的貢獻,臺北圓山飯店特別從10月1日到11月底,舉辦「蔣夫人宋美齡女士逝世十周年紀念特展」活動,並在飯店V樓文化走廊展出宋美齡的珍貴照片以及文物。  臺北圓山飯店表示,這次紀念特展,包括宋美齡接待貴賓的歷史畫面、定居紐約的故居照等。文物方面則有宋美齡專用的下午茶具、珠寶盒、客制化火柴盒等珍貴文物。
  • 追憶母親——紀念母親逝世十周年
    追憶母親——紀念母親逝世十周年題記:今天(4月17日)是母親逝世10周年紀念日,在此發表10年前寫的悼念文章,謹以此文悼念敬愛的母親。同時,也請朋友們欣賞我同事梅蘭老師的播音藝術。在此,對梅蘭老師辛勤勞動,表示衷心感謝!
  • 高郵紀念汪曾祺逝世20周年
    本報訊由江蘇省作協、中共高郵市委、高郵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紀念汪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永遠的汪曾祺」系列活動16日在高郵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作家、評論家、汪曾祺研究學者教授、出版人、汪老親屬、媒體記者齊聚高郵
  • 臺灣多個政黨、團體紀念孫中山逝世94周年
    中新社臺北3月12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孔任遠)今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紀念日。臺灣多個政黨、團體當天前往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向孫中山銅像致敬。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紀念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排右)前往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向孫中山銅像敬獻花圈。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新黨主席鬱慕明、中華民族致公黨主席陳柏光等分別向孫中山銅像敬獻花圈。臺灣福建總商會、藍天行動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也前往致意。
  • 紀念國畫大師婁師白先生逝世十周年活動在北京舉行
    2020年12月13日,是國畫大師婁師白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為了紀念他,12月7日北京畫院舉辦了紀念國畫大師婁師白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談會。歸來未醉閒情在,為畫婁家補裂初。」類似師生生活中這樣的趣事還有許多。2009年患重病期間,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最後一次為恩師齊白石掃墓,2010年12月13日逝世。他對老師的崇敬,天地為證,日月可鑑。
  • 國民黨紀念蔣經國逝世31周年,蔣萬安沒來
    今天(13日)是臺當局前領導人蔣經國逝世31周年紀念日,國民黨上午舉行謁陵活動,蔣經國之子蔣孝嚴、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到蔣經國陵寢獻花致敬。不過,蔣家第四代子孫,臺「立委」蔣萬安今年罕見未出席。蔣萬安未隨父親蔣孝嚴(前右)參加(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據香港中評社1月13日報導,在國民黨往年謁陵紀念蔣經國時,作為蔣家第四代,蔣萬安都會隨父親蔣孝嚴到場。
  • 泰國民眾紀念先王蒲美蓬逝世兩周年
    當地時間2018年10月13日晚,泰國民眾在曼谷王家田廣場點起蠟燭紀念先王蒲美蓬。當天是蒲美蓬國王逝世兩周年紀念日,泰國政府舉行儀式,和民眾一起紀念他們敬重的先王。當地時間2018年10月13日晚,泰國民眾在曼谷王家田廣場點起蠟燭紀念先王蒲美蓬。
  • 昆士蘭攜手喜茶跨界合作,「靈感之旅」未完待續
    2017年12月18日,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旅遊及活動推廣局的助力之下,由新式茶飲品牌——喜茶招募而出的靈感旅行團,搭乘中國南方航空從廣州直飛凱恩斯的航班,赴凱恩斯與大堡礁體驗了一段「靈感之旅」。雙方跨界合作持續升溫,未完待續。
  • 宋美齡逝世10周年 臺灣圓山飯店辦紀念特展
    宋美齡逝世10周年 臺灣圓山飯店辦紀念特展www.fjsen.com 2013-10-17 08:51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中評社劉冠廷攝)東南網10月17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臺北圓山大飯店為緬懷蔣宋美齡,正在飯店內舉行「蔣夫人宋美齡女士逝世十周年紀念特展」活動,展出其珍貴照片,以及有關紀念文物。蔣宋美齡是圓山大飯店創始人,2003年10月23日病逝於美國紐約,「中華郵政」今年還為她發行紀念郵票。
  • 法意兩國總統攜手紀念達·文西逝世500周年
    法意兩國總統攜手紀念達·文西逝世500周年 原標題:   中新社法國昂布瓦斯5月2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總統馬克龍與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當地時間2日共同在法國羅亞爾河谷城鎮昂布瓦斯紀念歐洲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逝世500周年
  • 前南地區民眾聚首貝爾格勒紀念狄托逝世30周年
    新華網貝爾格勒5月4日電(記者戴振華 左婭)在前南斯拉夫總統狄托逝世30周年之際,來自前南各地的數千民眾4日聚集在貝爾格勒狄托墓前向已故總統敬獻花圈,表示悼念。記者在被稱為「花房」的狄托墓前看到,參加紀念活動的民眾中有很多人都身穿印有狄托頭像的T恤,他們來自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黑山、馬其頓和波赫等所有前南國家。
  • 一個讓人不能忘卻的畫家——陝西藝術界舉行紀念王炎林先生逝世十...
    一個讓人不能忘卻的畫家——陝西藝術界舉行紀念王炎林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談會 2020-11-03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土耳其舉行活動紀念建國國父逝世76周年
    土耳其舉行活動紀念建國國父逝世76周年 (1/4) "← →"翻頁
  • 懷念史鐵生:他用文字照亮我們內心的幽暗之處
    原創 葉廷芳 文學報2010年12月31日,作家史鐵生因病去世,離他的60歲生日僅有幾天。在史鐵生離開我們的十年間,他從未淡出屬於文學的記憶,人們在不同的場合提起他,懷念他,舉行各種紀念他的活動。
  • 《極地之思》新書首發 胡山林解讀史鐵生:"人間佛"
    胡山林在《極地之思》新書首發式上 人民網北京1月10日電  (陳苑)2014年全國圖書訂貨會期間,也正值史鐵生逝世3周年祭,為了追隨鐵生心魂,9日,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寫作之夜」叢書編委會共同舉辦了《極地之思——史鐵生作品解讀》首發式暨史鐵生紀念讀書會。
  • 紀念阿炳逝世70周年音樂會舉行
    今年的12月4日是無錫籍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逝世70周年。昨晚,無錫演藝劇場內,一首首經典名曲流淌而出,無錫民族樂團用一場「永恆的二泉」紀念音樂會來緬懷這位為中國民族音樂作出傑出貢獻的民間音樂家。  無錫被譽為「中國民樂之鄉」「中國二胡之鄉」,作為民樂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阿炳這個名字在無錫乃至中國可謂家喻戶曉。
  • 世界上最壯觀紙鶴展,張國榮逝世十周年紀念日,有1900119隻紙鶴
    對於2003年愚人節去世的Leslie張的粉絲來說,愚人節是一個悲傷的日子,在今年張逝世16周年之際,唐磊貼出的紀念品讓很多人潸然淚下,日本粉絲帶來了1339隻金紙鶴來紀念他,你還記得世界上最大的紙鶴展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