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旅遊客運船舶汙染防治垃圾處理方案

2020-12-09 旅遊實戰新動態
內河禁止拋灑垃圾

為了加強xxx庫區的生態環境整治,保持庫區水生態的清潔,保證景區良好的環境衛生,特制定本方案,自頒布之日起,嚴格執行。

1、明確遊船碼頭、船舶、庫區航線範圍內的衛生保持由遊船部負責,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全體遊船部員工要保持好責任區內的衛生,嚴禁在庫區、船舶、碼頭隨意丟棄生活垃圾以及其他汙染物,員工要對遊客做好提醒,禁止遊客船舶行駛中向水面拋灑物品。

垃圾回收

2、嚴格按照上級的船舶碼頭汙染防治管理辦法,在遊船、碼頭設置專用的垃圾桶,垃圾箱,垃圾中轉池等,並定期清理,做好記錄臺帳,生活垃圾每周一次清運至集中處理點。

垃圾分類

3、景區共有船舶10艘,船舶垃圾桶10個,垃圾接收船1艘,碼頭垃圾箱8個,垃圾池2個,船舶不存在垃圾汙染,船舶垃圾統一歸集景區垃圾池,景區和xxx籤訂垃圾轉運合同,每月1次由對方統一汽車拉到政府指定地點集中處理。

相關焦點

  • 南京內河船舶汙染防治及應急管理系統正式運行
    運用5G、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集「取證後臺化、查處移動化、文書電子化、辦案智能化、流程規範化」於一體的「南京市內河船舶汙染防治及應急管理系統」12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這標誌著內河船舶汙染防治構建了全天候監控、快速化反應的全新模式,邁入智能時代。
  • 交通局:省交通運輸廳來常督查港口碼頭和內河船舶汙染防治工作
    8月29日,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梅正榮帶隊來常調研港口碼頭和內河船舶汙染防治工作,市政府副秘書長彭俊、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沈小勇、副局長李建新陪同督查。 梅正榮一行對內河、長江碼頭粉塵治理、港口岸電使用情況、船舶生活汙水處理裝置情況進行了現場調研,並與碼頭企業和船民進行了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企業、船民日常生活中對生活垃圾、油汙水、生活汙水的處理情況以及船舶生活汙水處理裝置的使用情況,並要求生活垃圾和汙水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 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將要垃圾分類 新規10月起施行擰緊內河排汙...
    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深入,沿線城市不斷進行港口碼頭整治、推進船舶和港口汙染突出問題治理。《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汙染防治管理辦法》10月起將正式實施,明確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汙染物防治主要按照「船上儲存、交岸接收處置」的原則執行,10月起禁止排汙,徹底擰緊向內河排放汙水的「龍頭」,為了減少汙染,將大力推廣船舶靠岸後的岸電使用。
  • 《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汙染防治管理辦法》10月1日起施行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部署,防治船舶汙染內河水域環境,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汙染防治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該類船舶水汙染物船上儲存、處理、排放和送交接收設施等行為,填補了該類船舶的水汙染防治要求,尤其是現有船舶生活汙水汙染防治要求的空白
  • 防治船舶汙染港區水域作業許可辦事指南
    >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汙染海域管理條例》  4、《防止拆船汙染環境管理條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6、《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國籍船舶管理規則》  7、《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船舶汙染內河水域環境管理規定》  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行政許可條件規定
  • 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汙染防治新規開始施行
    日前,筆者今天從諸暨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獲悉,《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汙染防治管理辦法》從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諸暨內河船舶將嚴格按照「船上儲存、交岸接收處置」的原則,加強現場監管,徹底擰緊向內河排放汙水的「龍頭」。「新規」填補了現有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汙染防治設施設備配備和水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空白。
  • 內河船舶水汙染如何規範?交通運輸部出臺《管理辦法》
    央廣網北京8月21日消息(記者張佳琪)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汙染防治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並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實施,以規範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汙染物船上儲存、處理、排放和送交接收設施的行為,防治船舶汙染內河水域環境。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連雲港市內河通航水域船舶汙染重大事故應急...
    根據《江蘇省內河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要求,為防治船舶、油碼頭和岸邊石油設施危險貨物、溢油事故引起的汙染損害,保護內河通航水域環境和資源,保障全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制訂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4)《江蘇省內河水域船舶汙染防治條例》   (5)《船舶載運散裝油類安全與防汙染監督管理辦法
  • ...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汙染水域 環境應急能力建設規劃的通知
    吉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文件  一、概述  (一)規劃目的  為更好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國務院關於印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船舶汙染內河水域環境管理規定》等相關法規要求,落實江西省《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和交通運輸部《船舶與港口汙染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 2020年江蘇常州市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快中央、省級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奮力推動常州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根據省政府與我市籤訂的《2020年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目標責任書》以及市委、市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常發〔2018〕30 號)、《常州市「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常發〔2017〕9 號),制定2020年全市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
  • 轉運垃圾建設岸電 湖北萬餘船舶垃圾不再直排長江
    轉運垃圾建設岸電完善制度強化監管萬餘船舶垃圾不再直排長江  下船艙、取樣品、精準快檢、讀取數據,這是宜昌海事局執法者的日常工作,為的是監管船舶汙水排放。對於船舶垃圾汙染,宜昌建立起船舶垃圾回收制度,新配備40艘船舶汙染物接收轉運船,每天回收處理100多艘客貨運船舶的生活垃圾,並開出「垃圾回收聯單」,讓垃圾實現可「追溯」。此外,宜昌還拆解老舊船舶、運輸船舶109艘,加裝生活汙水處理裝置80(臺)套,配有環保裝置的船型達90%。  這是我省治理長江船舶汙染的一個縮影。
  • 嚴防內河水汙染!10月1日起我國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將迎更嚴格水...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魏玉坤)記者21日從交通運輸部獲悉,10月1日起,我國將對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採取更嚴格水汙染防治管理,嚴防內河水汙染。交通運輸部近日印發了《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汙染防治管理辦法》,這是我國首個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汙染防治管理辦法,包括總則、一般規定、生活汙水汙染防治等7個部分共27條,將於10月1日起實施。
  • 2020年武漢大氣汙染防治方案出爐,將更新公交換乘優惠政策
    記者從武漢市政府官網上獲悉,武漢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已出爐。研究公交車、地鐵相互換乘和地鐵票價優惠政策,引導鼓勵公眾綠色出行寫入方案之中。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引導鼓勵公眾綠色出行。交通運輸、財政、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研究公交車、地鐵相互換乘和地鐵票價優惠政策。發展改革、城管執法、自然資源和規劃、公安交管等部門負責研究優化差別化停車收費政策,利用經濟槓桿引導綠色出行。自然資源和規劃、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強地鐵等換乘樞紐停車場規劃和建設,實施停車優惠政策,引導換乘公共運輸工具。
  • 海事開展船舶大氣汙染防治 液體化學品船舶全封閉作業
    在第46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記者從大沽口海事局獲悉,該局全面開展防治船舶大氣汙染監管,推動到港液體化學品船舶全封閉作業,打造港區汙染監控體系,實現連續五年零船舶汙染事故,有力維護了轄區海洋清潔,為臨港經濟區和南港工業區的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 綠色航運沿江七省市各有新方案 內河航運模式有大變動
    爭取國家出臺資金補助政策,對提前淘汰高能耗、高汙染的船舶予以補助。鼓勵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安裝生活汙水收集存儲或收集處理裝置。長江重慶段行動方案確定,改造升級涪陵澤勝、長壽川維2個水上洗艙站,推進麻柳等LNG加注碼頭建設。主要港口90%的港作船舶、公務船舶靠泊使用岸電,主要港口內50%的貨櫃、客滾、3000噸級以上客運專業化泊位具備向船舶供應岸電的能力。
  • 重慶市《三峽庫區及其上遊水汙染防治規劃》實施方案
    流動汙染源治理項目:啟動實施船舶廢棄物接收工程、船舶 生活汙水集汙治理工程和化學危險品船舶洗艙基地工程。   (二)2004年—2005年   城市汙水處理項目:新建城市汙水處理廠15座,建制鎮汙水處理設施18座,總處理規模159.1萬噸/日。
  • 湖北省十堰市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2018年度實施方案
    湖北省十堰市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2018年度實施方案北極星大氣網訊:北京西環保網獲悉,《十堰市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2018年度實施方案》於近日印發,目標為2018年,全市環境空氣品質持續好轉,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平均濃度不高於64μg/m3,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不高於44μg
  • 廣東省將推動內河船舶LNG動力改造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記者張泉)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9日在京籤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廣東省內河船舶LNG(液化天然氣)動力改造。  按照協議,到2025年前,廣東省將完成約1500艘LNG適改船舶的改造和19座LNG加注站的建設工程,全面完工後,船用LNG年需求量約40萬噸,同時將替代油品消費約39萬噸。據初步測算,該項目實施後,廣東省船舶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可分別降低12.6%和19.5%,對於推動大氣汙染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目由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導,中國船舶集團和中國海油實施。
  • ——解讀《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19)》
    《規則》從檢驗與發證、內河航區分級、噸位丈量、載重線、船舶安全、危險貨物運輸、防止船舶造成汙染的結構與設備、船員艙室設備、乘客定額及艙室設備等方面,規定了內河船舶安全與防汙染的一般要求。其中,對浮油回收船、消防船、自卸砂船、電池動力船舶、灕江遊覽船以及高速船等特殊船舶提出補充技術要求。為提升客船安全性能,《規則》進一步修訂完善了客船技術條款。
  • 上海:電動船舶推進綠色內河航運
    人民網上海1月8日電(記者沈文敏)近日,由上海瑞華集團自主設計研發的500噸級「雙電」純電動驅動內河航運貨船重載試航成功,這標誌著上海內河航運船舶「新能源化」戰略啟動。 據上海瑞華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帥鴻元介紹,傳統柴油機船舶在行駛過程中會造成大氣汙染及水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