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床墊謹記這四點,選擇床墊不再那麼迷茫:價位-軟硬-類型-品牌
價位:每個人對於床墊的投入價格區位不一樣,像是你睡了一張席夢思床墊,又高又厚看著就很奢華,一躺太柔軟舒適了不想起來,結果一看價位3w+,摸摸腰包只有無奈笑笑(土豪略過~)。因此,首先明確自己對床墊投入的心理浮動價位,比如:3K-5K,上下浮動1K左右,就是對自己預算的心理價位,高的我不看,避免自己剁手經濟超過預支,其實在4K-8K這個價位的床墊已經很不錯了,主要是大品牌溢價,導致價格翻了n倍,其實成本並不高。還有一些完全是依靠堆起來的價格,豌豆公主的故事聽過吧?這麼高的床墊,價格成本可想而知,但是這麼大厚度的床墊有必要嗎?沒必要,睡得就是RMB。
所以,明確自己的預算,避免被忽悠選擇更高價位的床墊,再貴的床墊不一定適合你,也許1w的睡感對於你4k的睡感也差不多,最最主要的還是睡著舒服,價格高不代表睡感適合自己。
軟硬:軟硬就是一個睡感問題,瘦弱的人睡硬床墊肯定就覺得硌得慌,無疑睡感不合適,要選擇軟一些的床墊。回望床墊的進化史:變厚、變軟。軟床墊的出現應該算是席夢思先生發明的彈簧床,然後就掀起了一波彈簧床墊熱潮,柔軟舒適貼合更加適合人體睡感。
明確自己的睡感問題,針對床墊的選擇就更加明確,比如:硬床墊可以選擇棕墊,整網彈簧墊,獨立袋大彈簧墊等。軟一些就具體看床墊配置之類的,更細節的睡感可以選擇小彈簧床墊,人體貼合更強。
類型:類型就是你要選擇的床墊類型,即棕墊、海綿墊、乳膠墊、彈簧墊等等。簡單介紹下這幾類:
棕墊
由山棕、椰棕材料構成,現在炒的比較貴的是黃麻,因為前兩者被抨擊容易生蟲。總之,一個潮溼的環境哪種物件都不適合放,都容易滋生各種問題,因此,主要還是做好環境潮溼度的把控。考慮環保問題的可以選擇手工編織棕墊,其次是高溫熱壓棕墊,最後則是通過化學膠粘合的棕墊,這一類因為粘合劑的不同導致甲醛的釋放量不同。
乳膠墊
被稱為「智商墊」,主要是JH太多,導致消費者買到劣質產品,乳膠墊具有抗菌防蟎、高回彈性的效果,喜歡這類床墊的朋友可以下手,但是體重偏重的人不建議,下陷嚴重容易脊椎受傷。
彈簧墊
市面上最普通的就是整網彈簧,很早就有了的彈簧類型,由一根鋼絲拉成,但是也在逐漸被淘汰,目前主要是絲漣的絲漣LFK、舒達「妙而扣」連續彈簧是比較熱門受歡迎的整網彈簧類型,絲漣LFK開口感應彈簧護脊我還能理解,畢竟是根據受力導致開口不一樣,從而形變不一樣,有一定的貼合能力,對腰部有支撐。現在市面上什麼床墊都是護脊、護脊,棕墊護脊、乳膠護脊反正哪種床墊都打上了護脊的標籤,這是為什麼?關鍵字,消費者賣點,隨著消費者對物質生活的逐漸「苛刻」,仿佛沒有這個賣點就賣不出產品式的,就導致,用戶不知道選什麼,每個產品都是護脊,我該相信哪一個?
護脊,簡單來講應該是能貼合正常脊椎曲線,做到支撐舒適的效果,假如很硬的床墊,人躺上去腰部懸空的你怎麼做到護脊?仔細想想其實都應該明白,這些護脊只是一個「噱頭」。
獨立袋怎麼做到護脊效果,獨個彈簧受力下壓,沒有受力或者受力小的形變就小一些,像腰部位置對於床墊的壓力就要小一些,這一部分的彈簧就做到了貼合作用。
那麼獨立袋彈簧床墊一定能做到護脊嗎?看填充層,要是一張床墊你鋪個十層甚至很厚的填充層,你覺得還睡得到彈簧的感受嗎?所以,看獨立袋配置:彈簧層+填充層。
市面上一些分區床墊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講就是不同區設計的彈簧的線徑大小不一樣,軟硬度回彈效果不一樣。分區有沒有效果?有。人睡覺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有時候翻來覆去,是為了尋找睡眠「舒適點」,而分區彈簧就是給你提供舒適點,現在十一分區小彈簧是分區舒適點最多的,數量更多貼合性也會更好。除此以外市面上有許多Sj是打著分區床墊賣著更高價格的「假分區」,因此要學會鑑別。
品牌:品牌是什麼,通俗講就是這個產品的名字,有一定人認知的品牌形象力。問你席夢思,你肯定都知道是彈簧床墊,這就是品牌形象力,本來是一個人的名字,就因為生產彈簧床,後人就把彈簧床墊統稱為席夢思床墊。品牌不好推薦,只能說你喜歡什麼品牌就上唄,看看買家反饋是一個很好的認知過程,但是避免一些品牌SD行為。不在乎品牌溢價選擇廣告打得好的準沒錯,在乎性價比的可以選擇一些大工廠產品,廣告少,質量絕對是過關的,一些做出口的企業也是很好的選擇,只是了解的人少,普通消費者苦於沒有渠道。
品牌的話綜合比較產品實力、產品賣點(拒絕「噱頭」)、產品反饋等。
更多床墊知識普及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