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14億人口面臨嚴重自然災害威脅

2020-12-2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網訊 3月23日,全球風險分析評估公司維裡斯科楓園(Verisk Maplecroft)發表研究報告稱,南亞14億人口面臨嚴重的自然災害風險威脅。

  該研究表明,佔南亞區域81%的人口,即14億人均至少面臨一種自然災害的嚴重威脅,並且該區域由於資源不足等可能無法有效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該報告設立了20個新風險評估指標,評估了11種自然災害風險,包括熱帶氣旋、洪水、冬季風暴、地震、野外大火和海嘯等,評估範圍涵蓋198個國家。

  就自然災害人口風險指數(Natural Hazards Population Exposure Index)而言,位列前十的國家(人口風險度由高到低)依次為:印度、中國、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美國、日本、奈及利亞、巴西、巴基斯坦。

  利用自然災害脆弱性指數(Natural Hazards Vulnerability Index)分析各國應對自然災害事件能力的結果表明,日本(第183位)和美國(第173位)為「低風險級」國家,中國(第126位)為「中等風險級」國家,而孟加拉國(第37位)、巴基斯坦(第43位)、印度(第49位)由於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能力建設較弱等被列為「高風險級」國家,極易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在9個應對自然災害風險最脆弱國家中,非洲就獨佔8個,按脆弱性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南蘇丹、蒲隆地、阿富汗、厄利垂亞、查德、尼日、蘇丹、馬裡和剛果,這些國家均被列為「極端高風險級」國家。

  此外,在眾多自然災害中,洪水對南亞的居民和商業影響最大。僅印度就有1.13億人群受洪水災害嚴重威脅,佔其人口總數的9%。孟加拉國有7600萬,巴基斯坦有1000萬。例如,2015年11月至12月,受強烈季風雨影響,印度南部發生歷史性的大洪災,10多萬人流離失所,造成經濟損失達30多億美元。

  在城市方面,全球自然災害風險最大的十個城市中,南亞就有三個,即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第五),印度加爾各答(第六)和德裡(第九)。其餘七個分別為: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第一)、日本首都東京(第二)、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第三)、中國東莞(第四)、日本大阪(第七)、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第八)、巴西聖保羅(第十)。

  可見,除非洲外,南亞也是自然災害最脆弱的區域。儘管近年來其經濟快速發展,但在社區水平上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仍然很弱。

  (來源:Verisk Maplecroft,編譯:吳鵬)

相關焦點

  • 人口世界第二的印度,已經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
    2020年,對印度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颱風、蝗災、疫情和邊境衝突,由於南亞的社會動蕩,至今印度人民的生活溫飽已經成為了問題,印度正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印度全國正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印度大部地區處於熱帶,領土有近三百萬平方公裡,農作物產量豐富、種類繁多,包括大米、小麥、大豆、茶葉和糖等,是世界第二大糧食生產國。同時印度的總人口中也有58%是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工作,可以說一旦遭遇糧食減產、絕收之類的危機,印度人民將面臨巨大的災難。
  • 疫情下南亞國家面臨多重挑戰
    來源:一財網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佔全球總人口和貧困人口四分之一且具有高人口密度的南亞地區受到嚴重衝擊。7月初以來,南亞主要經濟體的新冠肺炎感染率快速增長,成為僅次於美洲的新增病例最快的地區。該地區疫情防控、社會救助和經濟恢復壓力巨大,需採取有效措施刺激經濟復甦。
  • 自然災害面前,世界有多脆弱?
    儘管該國抵禦自然災害的準備非常好,但仍是地球上海嘯、地震、颱風、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發生最為頻繁的國家之一。    排名第49位的荷蘭,是第二個榜上有名的發達國家。雖然有堤壩保護,但該國大部分地區在海平面以下,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威脅越來越大。
  • 怕失去14億人口市場,愛立信威脅退出母國,一句話令歐洲振聾發聵
    被認為最重磅的一個內容是,鮑毅康直接威脅自己的母國,愛立信將離開瑞典,除非瑞典解除對華為和中興的禁令,"我仍希望得到瑞典的幫助,以及我們在這個國家的存在能夠獲得重視。"意思很明確,就是提醒瑞典應該重視愛立信的立場,而不是聽命於美國。不過鮑毅康的表態被普遍解讀出了另外一層意思——愛立信怕失去14億人口的大市場。
  •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原標題: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來源:人民日報核心閱讀受人口增長、汙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短缺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過去20年間,全球人均淡水供給量減少20%以上。面對水資源短缺的挑戰,不少國家都進行了改善水資源管理的成功實踐。
  • 怕失去14億人口市場,愛立信威脅退出母國,一句話令歐洲振聾發聵
    被認為最重磅的一個內容是,鮑毅康直接威脅自己的母國,愛立信將離開瑞典,除非瑞典解除對華為和中興的禁令,"我仍希望得到瑞典的幫助,以及我們在這個國家的存在能夠獲得重視。"意思很明確,就是提醒瑞典應該重視愛立信的立場,而不是聽命於美國。不過鮑毅康的表態被普遍解讀出了另外一層意思——愛立信怕失去14億人口的大市場。
  • 中國14億人口,假設還剩7億人,我國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雖說我國這片土地上擁有大量豐富的自然資源,可是如果長久的消耗下去,就算是再多的資源也會有被用光的一天,更何況我國又是一個14億人的人口大國。那麼久請我們試想一下,中國14億人口,假設還剩7億人,我國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 南亞人口數量有多恐怖?整整超出我國4億,以後還將持續激增
    引言人口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重要問題,由於人口的不斷增多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其他問題。比如環境以及資源問題,這些問題遲早會成為阻礙人類發展的重大障礙。我國人口已經超過14億,是人口大國。但是世界上還有一個地方,面積400多萬平方公裡,但人口加一起超過了18億。一、南亞人口眾多,造成嚴重的問題南亞地區只要是指印度洋板塊,這些地區基本上是發展中國家,相對貧窮,其次對於人口沒有很好的管控,人口進一步增加。人口的增加帶來了很多的發展問題。這些國家經濟發展落後,人口是其中一個重大的障礙。
  • 知乎丨世界面臨的14個全球性問題
    它不僅加重了環境和資源問題,也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與資源和環境問題交織在一起,對世界可持續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均產生巨大影響。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兩大問題:首先是人口數量增長過快。據聯合國權威機構公布的最新數據,預計全球人口將由2015年的73億增加到2023年81億和2050的96億;全球人口最終能穩定在105億或110億左右。
  • 較真丨沙漠蝗災正在東非和南亞肆虐,會威脅中國嗎?
    從 2019年底開始,在中國遭受新型冠狀病毒侵襲的同時,東非地區正在暴發近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災,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也面臨沙漠蝗災的重大衝擊,它們會對中國造成威脅嗎?
  •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原標題: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來源:人民日報核心閱讀受人口增長、汙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短缺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過去20年間,全球人均淡水供給量減少20%以上。面對水資源短缺的挑戰,不少國家都進行了改善水資源管理的成功實踐。
  • 航拍南亞小國:面積等同安徽人口達1.6億,環境汙染十分嚴重
    孟加拉,一個以1.6億排名全球第八的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南亞小國,2018年最新的人均GDP僅為1532美元,比非洲吉布地還低了150多美元。然而,貧窮落後也並不影響孟加拉的美,尤其是熱帶季風氣候帶來的原生態景致,在航拍下呈現出別樣的「視覺盛宴」。
  • 應對世界糧食安全風險,中國面臨哪些挑戰?!
    何昌垂:當前全球還有8.2億人身處飢餓和營養不良困境,其中1.35億人處於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態。由於氣候變化引起的自然災害,特別是近幾十年來罕見的蝗蟲和草地貪夜蛾等生物災害以及洪澇災害,與仍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等疊加引發全球性經濟衰退,將使今年全球的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在疫情嚴重的國家與地區,危機波及面更廣。
  • ...可能會有2.87億人(佔世界人口的4.1%)面臨沿海洪災的風險。根據...
    Springer Nature最新報告,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到本世紀末,多達20%全球GDP可能受到沿海洪災的威脅。到2100年,可能會有2.87億人(佔世界人口的4.1%)面臨沿海洪災的風險。根據受影響地區,這相當於14.2萬億美元,大約佔全球GDP的五分之一。
  • 2020年地球哪些自然災害?2021年人類會面臨什麼?瑪雅預言成真?
    2020年災難年2020年地球有哪些自然災害?2021年人類會面臨什麼?瑪雅預言成真?2020年,許多人稱2020年是災難的一年,因為在2020年發生了很多的自然災害,這裡要說明的是,「災難年」這個說法可不是筆者編造的,而是聯合國公開說明的。別的不說,就光是一個新冠疫情就貫穿了整個2020年,並且給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 南亞經濟 艱難中繼續前行
    但在歐洲債務危機、美國「財政懸崖」以及部分國家政黨紛爭、安全問題突出的影響下,經濟增長活力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增長率總體下降明顯,其未來經濟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因素也大大增多。  整體保持強勢 印度金磚失色  2012年儘管南亞除印度、巴基斯坦外的其他國家經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經濟增長率有所下降,但總體上保持了強勢。
  • 為什麼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方?
    當今世界的總人口已經超過77億人,以目前全世界的人口增長速度,不出5年,全球的總人口將會邁上80億總人口大關。我們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總共約為1.49億平方千米,約佔地球表面面積的30%,全球陸地可以分為七大洲,地球上的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極不均勻的,其中亞洲的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是世界上人口最為稠密的地方。
  • 聯合國報告: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_國內_中國西藏網
    報告顯示,當前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約有12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和水資源短缺的農業地區。  「水是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石。」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表示,灌溉農業佔全球總用水量的70%以上,農業離不開水,人類生計和文明的延續更離不開水。
  • 專家:2020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危機人口或增至2.65億
    會上,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光碟行動」課題組負責人潘傑公布了一組數據:食物浪費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統計,全球供人類消費的糧食中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約13億噸)被損耗或浪費,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面臨嚴重糧食危機的人口可能增至2.65億。  推進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光碟行動發起人徐志軍先生認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 南亞僅有400餘萬平方公裡,人口數量比我國還多4億,未來仍將激增
    當今,人口增長過於迅速成為了人類生存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據科學統計,時間每過一分鐘,地球上平均就有160人出生。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頗具大國風範。自1980年起,我國執行人口計劃生育政策,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