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經濟 艱難中繼續前行

2020-12-19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 陳利君

  近年來,南亞經濟在國內消費需求大幅上升、外部資本大量湧入和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下不斷增長,不僅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且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和世界重要的新興市場。2012年儘管南亞國家對外大力促進雙邊、多邊經濟關係發展,為自己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條件。對內則積極採取措施應對世界經濟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但在歐洲債務危機、美國「財政懸崖」以及部分國家政黨紛爭、安全問題突出的影響下,經濟增長活力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增長率總體下降明顯,其未來經濟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因素也大大增多。

  整體保持強勢 印度金磚失色

  2012年儘管南亞除印度、巴基斯坦外的其他國家經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經濟增長率有所下降,但總體上保持了強勢。根據孟加拉國銀行發布的數據,2011-2012財年孟加拉國的GDP增長率為6.32%,雖尚未達到年度GDP增長7%的目標,但總體上延續了較快增長的步伐。阿富汗儘管經濟嚴重依靠外援,但其經濟增長率仍然較高。斯裡蘭卡則正致力於開創「亞洲奇蹟」。2009年斯裡蘭卡內戰結束後,在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其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2010年GDP增長率達8%,2011年達8.3%。2012年斯裡蘭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仍然有望達6.5%左右的水平。

  以前走在前列的印度經濟增長率從「高鐵」變成了「特快」。2012年印度4-9月GDP增幅僅為5.4%,預計2012-2013財年經濟增長率將降至5.8%,這是近十年來最低的增長率。工業生產減緩、盧比貶值、出口銳減、投資停滯、外貿逆差急劇擴大、通貨膨脹率和財政赤字居高不下。一時間,「印度故事已經結束」、「再見,不可思議的印度」、「印度將成為金磚國家中第一個墜落的天使嗎?」等說法紛至沓來。巴基斯坦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受安全局勢的影響一直較低。2012年巴基斯坦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更是雪上加霜,是南亞國家中經濟增長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內外環境影響 經濟增長面臨挑戰

  長期以來,南亞經濟增長受到基礎設施落後、貧困問題嚴重等因素的制約,因此,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因素大大增加。2012年特別是下半年以來南亞地區受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普遍出現下降局面。2012年4-9月印度GDP增幅僅為5.4%。從產業看,除建築行業和金融服務行業外,原來增長速度較快的貿易、運輸和通信行業的增速也放緩,使得印度經濟增速放緩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2012年9月標準普爾和惠譽兩大評級機構相繼將印度主權債務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為投資級的最低評級「BBB-」,印度也由此成為金磚國家中第一個失去投資級評級的國家,也是前景展望為負面的唯一一個國家。2013年巴基斯坦經濟在不確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環境、安全形勢不佳、能源供應短缺以及自然災害頻發等因素影響下也難有大的起色。尼泊爾經濟仍然要受政局不穩、印度經濟增長放緩、引資疲軟以及國外匯款減少等因素影響。孟加拉國的經濟發展也面臨高通貨膨脹率、外匯儲備減少、貨幣大幅貶值、貿易赤字增加、能源嚴重短缺等挑戰。2012年發展較快的斯裡蘭卡也面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以及自然災害、資金不足、能源價格上漲、信貸政策收緊等影響,預計2013年經濟增長率為7%。馬爾地夫、不丹經濟規模小,對南亞經濟影響有限。因此,從總體看,由於受內外因素的影響,2013年南亞地區的經濟將面臨巨大挑戰,只能艱難前行。

  但從另一面看,儘管2012年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長率有所下降,但與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是世界經濟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再加上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長潛力並未充分發揮出來,一旦世界經濟形勢好轉以及南亞各國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其經濟增長率仍然有望保持較高水平,這會推動世界經濟中心進一步向亞太轉移。目前,印度經濟也出現一些好的跡象。其他南亞國家除巴基斯坦、尼泊爾困難較多外,都將保持較快增長。

  加強對外經濟聯繫 深化與中國經貿合作

  2012年南亞國家都紛紛加強了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聯繫,尤其是加強了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在雙方的經貿合作中,由於印度是中國在南亞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與南亞的經貿合作受中印雙邊經貿合作的影響大。2012年的這種現象更為突出。2012年1-11月中國與南亞貿易額為846.6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3%。其中中印貿易額為608.8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

  2012年,中國與南亞經貿合作雖然下滑,但仍然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因此,加強與南亞的經貿合作仍然是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一個重點。由於雲南在中國面向南亞開放中具有特殊的地緣優勢以及與南亞國家經濟互補性強、對外友好交往歷史悠久,近年來與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越來越多,已成為中國對南亞開放的重要基地。隨著橋頭堡建設的加快推進和中國—南亞博覽會落戶雲南昆明,雲南與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將進一步加強。

(來源:雲南日報)

相關焦點

  • 埃及經濟動蕩中艱難前行
    2012至2013財年,受制於國內政局不穩和地區局勢的持續動蕩,埃及經濟度過了艱難的一個財年,物價高漲,失業率大增,外國投資萎縮,財政赤字飆升,旅遊業遭受重創,外匯儲備銳減。在經歷了上一財年的經濟寒冬之後,本財年的埃及經濟仍在困境中艱難前行。
  • 《周易》蹇卦:艱難前行
    蹇是行動困難的意思,蹇卦也就是對於艱難前行的指導。當處於艱難前行的狀態,這時候也就是要能夠堅定地符合於「道」,這樣即便是艱難的過程,只要能夠堅持度過是吉利的。艱難的處境,恰恰也代表著機遇,也就不應該停滯不前。這個過程有大人物的幫助是有利的,能夠守正是吉利的。
  • 聯合國報告:東亞和南亞將繼續是經濟增長最快區域
    人民網曼谷1月19日電 (記者俞懿春)聯合國亞太經社會17日在曼谷發布《2017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在全球經濟增長長期緩慢的背景下,東亞和南亞將繼續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
  • 世行《南亞經濟聚焦》報告稱 南亞經濟增長將加速
    原標題:世行《南亞經濟聚焦》報告稱 南亞經濟增長將加速  經濟日報華盛頓訊 (記者高偉東) 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最新《南亞經濟聚焦》報告稱,在印度經濟強勁擴張的推動下,加之低油價的利好,南亞經濟增長預計將加速,2016年經濟增長預計將加快至7.4%。
  • 韓國首爾迎來大雪 民眾在雪中艱難前行 - 圖片 - 海外網
    韓國首爾迎來大雪 民眾在雪中艱難前行 2021-01-12 18:06:44來自:海外網評論全屏下載 2/4
  • 中國-南亞經濟和社會發展地方合作願景
    與會代表高度評價中國-南亞合作論壇的平臺作用,認為論壇有助於深化中國與南亞國家間的了解與信任,有助於在中國與南亞國家之間建立起一種更加緊密的新型互利夥伴關係。鑑於中國各省(區、市)和南亞國家各省(邦)對推動雙邊關係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會代表同意通過一個可行的中國與南亞經濟和社會發展地方合作願景,旨在推動互利交流合作、建設開放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攜手建設中國-南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 印度監督之下 中國未來與南亞國家只能發展經濟合作
    亞洲地區在國際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中國與周邊國家近些年一直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政治互信,雙方高層交往頻繁。那麼在跨入2017年,中國周邊的情況,尤其跟中國關係密切的南亞形勢都是怎樣的呢?  南亞次大陸人口佔世界的24%,可是陸地面積卻不足4%,人口密度居世界第一。
  • 亞行預計:南亞國家中尼泊爾的經濟增速最低
    據尼泊爾《加德滿都郵報》3月31日報導,亞洲開發銀行(ADB,以下簡稱「亞行」)周三稱:該財年,在南亞國家中,預計尼泊爾的經濟增速最低,通貨膨脹率最高。  亞行在其「亞洲發展展望2016」中提到:重建工作推遲、貿易運輸一度中斷,以及雨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將導致尼泊爾的經濟增速降至1.5%。
  • 中國與南亞東南亞深化合作帶來更多經濟機遇
    與會代表表示,近年來,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不斷豐富和拓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得到積極響應和支持,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不斷深化的交流合作為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帶來更多經濟機遇,並且有望通過進一步開放與合作,保持該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
  • 透視中國學生PISA第一背後 中國式教改在艱難中前行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電題:透視中國學生PISA第一背後 中國式教改在艱難中前行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本月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在全部79個參測國家(地區)對15歲學生的抽樣測試中,中國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取得全部3項科目(閱讀、數學、科學)參測國家(地區)第一的好成績。這提振了正在艱難中進行的中國教育改革信心,同時更理性看待這個成績、找出不足也成為從官方到民間的呼聲。
  • 外媒: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助南亞發展
    中國日報網7月30日電,外媒認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將有望改寫南亞貿易格局,極大程度地促進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東亞論壇》雜誌網站近日發表印度經濟增長研究所副教授Pravakar Sahoo與研究員Abhirup Bhunia的分析文章稱,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簡稱「BCIM」)將會提高南亞的社會經濟發展與貿易水平。
  • 南亞經濟「寒冬」盤踞:區域大國復甦緩慢 下行風險依舊存在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南亞經濟「寒冬」盤踞本報記者 施普皓2020年,南亞新冠肺炎疫情總體嚴峻,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各國經濟發展均遭受嚴重衝擊。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顯示,2020年,南亞地區經濟估計將萎縮6.7%,2021年預計將增長3.3%。由於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失業率上升等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南亞地區的經濟仍處於「寒冬」中。區域大國復甦緩慢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是南亞地區三大主要經濟體,同時也是該地區疫情情況最為嚴峻的3個國家。
  • 中國-南亞合作將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助力
    原標題:中國-南亞合作將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助力  據巴基斯坦《新聞報》12月8日報導,第11屆中國-南亞商業論壇籌備會於12月7日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召開,南盟(SAARC)工商會主席蘇拉吉(Suraj Vaidya)、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於健龍等出席該會議。
  • 2016年南亞地區形勢綜述:政治經濟平穩發展 地緣安全挑戰加劇
    過去一年,南亞地區國家經濟發展和政治安全形勢呈現不平衡的發展態勢。其中,多數國家經濟實現快速增長、政治局勢穩定,但也有部分小國經濟發展並不樂觀、政治轉型進程艱難。作為南亞區域大國,印度不斷尋求擴大影響,印巴矛盾加劇。中國與南亞地區國家友好合作持續發展,但與印度關係深化受到多種負面因素幹擾。
  • 亞洲三大經濟區:東亞,南亞和東南亞,誰是亞洲經濟增長火車頭?
    過去十年,亞洲是公認的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中國,越南,印度這些經濟增長明星形成一個梯隊,不斷推動著全球經濟的增長。而這三個國家分別代表著亞洲三大經濟區:東亞,南亞和東南亞,那麼三大經濟區中,誰的增長速度最快?誰才是亞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 世行預計印度等南亞國家經濟急劇滑坡
    世界銀行(下稱「世行」)在發布的最新一期《南亞經濟聚焦》報告(下稱「報告」)中指出,由於經濟活動停擺、貿易下滑、金融和銀行部門壓力增大,預計該地區8個經濟體都將出現經濟急劇滑坡。世行建議,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造成死亡人數及對全球經濟負面影響日增的情況下,南亞各國政府必須加大行動力度遏制衛生緊急狀況,保護人民,尤其是最貧困最弱勢群體,為經濟復甦奠定基礎。報告指出,經濟增長惡化的影響預計將持續到2021年,預計明年增長將徘徊在3.1%~4.0%之間,前值為6.7%。
  • 南亞
    現時區內有南亞地區合作組織主理區內經濟合作。中國國內缺少南亞古代諸王朝史專著譯著。國外經典學術著作也不少,可惜沒有被國內出版機構引進翻譯。 [1]自然地理編輯位置1、海陸位置:北靠喜馬拉雅山脈,南臨印度洋,西瀕阿拉伯海,東瀕孟加拉灣,大體在喜馬拉雅山脈和印度洋之間。2、經緯位置:0°~37 °N,60°E~97°E 。
  • 印度巴基斯坦之爭影響南亞經濟發展
    眾所周知,兩個鄰國之間在過去64年中的競爭導致百萬餘人喪生。兩國間的敵意不僅阻礙了兩國的發展,而且也妨礙了整個地區的發展。阿富汗衝突就是一個例子。        德國之聲日前發表文章稱,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核國家常常被稱為未被平等對待的兄弟。其中強大的印度受到世界的青睞和追捧,而巴基斯坦弱小,不受歡迎,遭到到孤立。
  • 李楠春節祝福透著心酸:艱難的2019過去 2020腳踏實地繼續努力
    而最近的春節,李楠也是再次在社交平臺上表示:「艱難的2019即將過去,過去一年經歷了太多不易,感恩擁有和陪伴!2020年腳踏實地,繼續努力!更感謝家人和朋友們在我最困難時給予的支持和鼓勵!」這樣的李楠,也是一個抒情的人。
  • 回顧與展望:南亞地區國家風險最新特點
    南亞國家的民族構成複雜,教派矛盾突出,國際地緣政治關係緊張,長期以來是分裂主義和恐怖主義勢力活動的溫床;第二,大國地緣政治關係再度趨緊。克什米爾問題再度發酵,演變成近年來較為罕見的武裝衝突;第三,水資源危機凸顯。水資源將愈發成為南亞國家未來經濟增長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水資源稀缺也將繼續成為跨國企業投資南亞的重大掣肘之一;最後,環境風險引發經濟和健康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