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學生PISA第一背後 中國式教改在艱難中前行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電題:透視中國學生PISA第一背後 中國式教改在艱難中前行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本月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在全部79個參測國家(地區)對15歲學生的抽樣測試中,中國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取得全部3項科目(閱讀、數學、科學)參測國家(地區)第一的好成績。

這提振了正在艱難中進行的中國教育改革信心,同時更理性看待這個成績、找出不足也成為從官方到民間的呼聲。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鍾秉林認為,中國參加PISA測試的目的,不僅是在國際背景下了解中國基礎教育的質量狀況,明確優勢、增強自信,更重要的是找出問題和不足,明確學校、教育系統和政府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尋找效能更高的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亟待彌補

「PISA測試反映出中國四省市教育高質量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認識到,四省市代表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較高水平的地區,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地區發展尚不平衡。」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辛濤說,PISA2018取得三個領域第一的好成績,並不意味著中國所有省、市、自治區作為整體參加PISA仍能取得第一。中國教育公平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尚待進一步突破。

例如,近年來中國城鄉學校在硬體公平上有所改善,但存在鄉鎮師資力量薄弱、城鄉教師教學技能差異大等問題。就是在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內部不同地區之間,教育水平的差距依然存在,家長們用「擇校」表達對師資力量強的重點學校的嚮往。

對於前者,中國官方正在普及「特崗教師」「公費師範生」,用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為農村學校特別是村小、鎮中心小學輸入新鮮血液;對於後者,各級政府和學校正通過輪崗、交流、集團化辦學幫助薄弱校補齊短板,實現縣域內均衡。

學生減負依舊任重道遠

PISA結果還顯示,中國學生學習時間較長、學生總體學習效率不高。

重複練習、偏難訓練、超長時間學習增加學生負擔,一度被認為是影響中國學生創造力的主要因素。「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造就了龐大的教育培訓市場,甚至扭曲了升學秩序,引起了決策層重視。

近年來中國官方接連發文,規範校外培訓市場、斬斷校外競賽證書與重點中學升學名額掛鈎、減輕校內作業負擔、甚至將近視率納入學校考核,但在一些地方並未得到焦慮的家長們的認同。一些地方減負文件的下發,並沒有起到預期效果,甚至引發「課內越減負課外越增負」的奇怪現象。

北京開放大學校長褚宏啟表示,「減負」是中國教育改革非常關注的議題,過重的課業負擔會制約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教與學必須加大改革,要在精講簡練、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在保證通過課堂主渠道有效提升學生素養的同時,讓孩子有更多自主的時間去發現自己、發現社會。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志勇認為,要高度重視學生負擔重與學習效率較低的問題。與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相伴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學習效率。中國四省市學生閱讀、數學、科學三科學習效率在參測國家(地區)均排名靠後。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中國中小學教育的科學化水平,是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必由之路。

關注學生幸福感說易做難

在教育受到空前重視的大環境下,「教育不僅為了人的成功與成才,更為了讓人成為一個幸福的人」雖然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但是PISA結果顯示中國學生的學校歸屬感和生活滿意度均較低。也就是說,學生在學校裡過得並不那麼開心。

褚宏啟認為,教學應當在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和給予孩子學習的快樂之間謀得平衡,不要讓孩子在痛苦的學習中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也不要讓孩子在「快樂學習」的過分鼓吹中不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要高度重視學生對學校生活幸福感受度低的問題。重建中小學教育生態,要回歸教育的本質,即育人。」張志勇表示,如何在取得高水平教育質量的同時,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和生活是亟待關心和解決的問題。學校要創建良好的教育生態,在關注學生高水平表現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幸福感,特別是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與升學觀,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引導學生走適合自己的升學道路。(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PISA排名出爐,中國學生被評全球第一
    PISA2018排名出爐,中國學生被評全球第一!2019年12月3日巴黎時間9點,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結果公布,中國在全部3項科目(閱讀、數學、科學)測試中均排名世界第一。但這值得驕傲嗎?經OECD統一抽樣,我國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361所學校的12058名學生代表四省市在校生參加了測試。四省市作為一個整體,學生在閱讀、數學、科學三項上的平均成績分別為555分、591分、590分,在參測國家(地區)中均排名第一。
  • 透視世界500強 中國企業崛起背後的科技信仰
    觀察各國企業發展脈絡,透視各國經濟發展變化,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變遷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指標,它折射著上至世界經濟發展動態,中及國家和產業的興衰,下至企業組織的起落變化。因此,每次新的財富榜單發布,全世界媒體的高光便會打到這些上榜企業上。
  • 韓國首爾迎來大雪 民眾在雪中艱難前行 - 圖片 - 海外網
    韓國首爾迎來大雪 民眾在雪中艱難前行 2021-01-12 18:06:44來自:海外網評論全屏下載 2/4
  • PISA2015測試:從兩連冠到第十 中國學生退步了?
    四省市15歲學生中的城市學生佔47%,而上海城市學生佔86%,所以四省市和上海城鄉人口的樣本構成是不同的。在她看來,取得現在的成績已屬不易,這個成績也是可以接受的。她認為,PISA測試不能僅僅看排名,還要從整體數據上進行衡量。除了新加坡成績相對比較好之外,排名第二的日本與中國四省市相差20分,差距並不是太大。
  • 埃及經濟動蕩中艱難前行
    2012至2013財年,受制於國內政局不穩和地區局勢的持續動蕩,埃及經濟度過了艱難的一個財年,物價高漲,失業率大增,外國投資萎縮,財政赤字飆升,旅遊業遭受重創,外匯儲備銳減。在經歷了上一財年的經濟寒冬之後,本財年的埃及經濟仍在困境中艱難前行。
  • 大教改時代,最需要學會做最優選擇的就是...
    從「大體」上來說:中國一直以來都是5年、10年做計劃的,意味著一盤棋下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你才能看到效果。 在教改的中長期規劃中: 2020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 《周易》蹇卦:艱難前行
    蹇是行動困難的意思,蹇卦也就是對於艱難前行的指導。當處於艱難前行的狀態,這時候也就是要能夠堅定地符合於「道」,這樣即便是艱難的過程,只要能夠堅持度過是吉利的。艱難的處境,恰恰也代表著機遇,也就不應該停滯不前。這個過程有大人物的幫助是有利的,能夠守正是吉利的。
  • 卓越翠園延續五十餘載輝煌 精品名校踐行領跑「羅湖教改」
    在加強學校課程建設方面,學校依據課程邏輯,構建了以培養立志共圓「中國夢」的高素質深圳人為育人目標的課程圖譜。    教務處汪之才副主任介紹,翠園作為羅湖區的龍頭學校,卓越不僅僅是追求第一名,而是有著更高層次的追求。在課程圖譜中,課程理念下的課程模式所指的是卓越課程。
  • 教改心得:語文主題學習 一路繁花相送
    我們永遠行走在教改的路上。絕知此事要躬行上學期末,從齊齊哈爾回來之後我在課堂上也做了一些嘗試。今年開學初的第一節課,我便和學生宣布:今後的課堂是你們展示的舞臺。凡事都有個艱難的過程,讓孩子走上講臺,老師就要轉變角色,轉變觀念。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模式!經過開學兩個月的嘗試、探討、琢磨,我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初具雛形。我的具體做法是:讓學生課前自學質疑,課上梳理問題,合作交流,匯報展示!
  • 疫情下的「中國式愛情」:攜手走過艱難,終迎曙光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國式愛情」:攜手走過艱難,終迎曙光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8日電 題:疫情下的「中國式愛情」:攜手走過艱難,終迎曙光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這段時間我真的體會到了什麼是愛情,尤其在抗擊疫情最艱難的時刻,更感覺到男朋友一句問候的可貴。」牛強說,此次求婚後,他們確定8月30日結婚。執子之手,與之偕老。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國式愛情並非只有牛強與王鵬這一種。早在疫情暴發之初的2月11日,27歲的喬昱珏就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察素齊車站車站體會到了。
  • 中國孩子拿下PISA全球第一,對老母親們意味著什麼?
    「中國四省市學生在2008年PISA測試中成績全球第一」對於我們這些老母親們意味著什麼呢?一、京滬蘇浙地區的老母親們的慶幸和焦慮首先恭喜京滬蘇浙的老母親們,如果拿學區房類比,你們相當於已經住進了「學區省」。
  • 最新PISA測試結果揭曉:中國一線城市排第一
    在閱讀、數學、科學三項測評中,中國排名第一,參加測評的四個省市是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中國的一線城市已經排第一與2015年的PISA測試相比,中國的成績還是有了長足的進步。中國最開始是上海參加測試,得出的結果是上海超越新加坡排第一。然後是BSJZ參加PISA測試,那次排了第10,但是這次參加測試,BSJZ排了第一。排在前面的都是東亞國家,新加坡,澳門,香港,臺灣。
  • 中國官方發布PISA2018測試結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樊未晨)今天,記者從教育部官網獲得正式消息: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
  • 臺胞投書:臺灣高等教育真的被「教改」害慘了
    大陸把科教興國作為基本國策,制定了諸多方針,從1990年代末期的高校擴招、「985工程」、「211工程」到今日的「雙一流建設」,如今大陸3000多所高校中有很多都已經在全世界的高校排名和科研成果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再來談談臺灣的高考,臺灣今年的考試方式跟20年前大學聯考差不多,學生可以一次考全部九科內容,也可以依照自身的文組和理組專業進行選科考試,也被稱為「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
  • 厲害| 又請中國老師又資助數千萬英鎊 英國「大手筆」只為推廣中國...
    △視頻:英國小學數學教改進行時小學生假期課外作業少 閱讀最重要都鐸小學位於倫敦以東30公裡,全校有約900名學生,是倫敦東北片區規模較大的小學。阿內爾是都鐸小學教6年級全科的老師,她主教英語,也教數學,地理,藝術,音樂等科目。她介紹說,寒暑假期間不會給學生布置必須完成的作業。
  • 德媒:中國大城市在PISA評估排名全球第一
    德新社12月4日文章,原題:中國大城市在PISA評估中排名全球第一新的PISA評估排名讓德國震驚!德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擁有發達的教育體系,但在衡量各國教育質量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卻只是平均水平。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如今在基礎教育上也已領先世界。
  •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試水通識教改 校長稱最怕有名無實
    從9月19日開學以來,作為新生事物的博雅學院在中國南方寧靜的校園中迅速成為一個炙熱的焦點,餘溫難消。對於這個在招生簡章中明言「為探索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專門設置」的學院,對於「學生的人生榜樣不是億萬富翁,而是學富五車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的宣言;外界在讚賞和支持群起的同時,質疑和討論也同樣喧囂。
  • 中國鐵建:首條中國「智造」懸掛式空軌的背後
    當最後一根軌梁平平穩穩安放在鋼橋墩上、第一趟列車在懸掛式空軌實驗線上安全順利行駛,有著「海濱城市」之稱的青島,迎來了它的第一條空軌線路,這也是全國首條高速懸掛式空軌線路,標誌著中國由此掌握了高速懸掛式空軌從設計到施工的全套技術,以中國「智造」打破了國外多年壟斷,為中國軌道交通的發展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臺灣教改失敗影響巨大
    中國臺灣網12月27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香港城市大學臺籍校長郭位26日晚間赴臺大演講,暢談他心目中的大學國際化「絕對不只是講英文」,而是先改掉教改弊端,再做到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心態正確、避免產官學三棲等,才能邁向國際一流。
  • 透視在美術中的應用
    後將在平面上根據一定原理,用線條來顯示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投影的科學稱為透視學。古希臘人在公元前6世紀就已經知道了透視的兩大基本特徵及規律,同時還出現了最早進行透視研究的著作。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在其著作《建築十書》中講到了透視的原理。並提出建築的三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