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亞合作將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助力

2020-12-19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中國-南亞合作將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助力

  據巴基斯坦《新聞報》12月8日報導,第11屆中國-南亞商業論壇籌備會於12月7日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召開,南盟(SAARC)工商會主席蘇拉吉(Suraj Vaidya)、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於健龍等出席該會議。

  蘇拉吉表示,中國和南盟國家間的區域合作,可以將中國的技術和南亞的人力及自然資源相結合,形成新的經濟力量,促進南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和南盟國家共擁有28億人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一旦實現整合,能夠對區域經濟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南盟期待中國對其進行基礎設施投資,以促進互聯互通。

  於健龍表示,中國和南亞地區的貿易往來長達數百年,有著對繁榮、進步和安全的共同意願。中國-南亞論壇成功拉近了兩個充滿活力的區域間的合作。期望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將中國-南亞經貿合作水平推升至新的高度。

  馬爾地夫駐巴大使,前南盟工商會主席Saleem表示,中國曾經的發展經驗,以及中國將為南盟國家帶來的投資和技術,對南盟國家的發展將產生巨大的幫助。他建議加強中國和南亞的人文交流,通過民間的溝同和互動增進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區域矛盾,從而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

  第11屆中國-南亞商業論壇將於2016年6月份召開,屆時南亞各國首腦以及來自中國和南亞各國的商業領袖將出席論壇。

(來源:商務部網站)

相關焦點

  • 中國與南亞東南亞深化合作帶來更多經濟機遇
    與會代表表示,近年來,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不斷豐富和拓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得到積極響應和支持,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不斷深化的交流合作為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帶來更多經濟機遇,並且有望通過進一步開放與合作,保持該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
  • 中國-南亞經濟和社會發展地方合作願景
    與會代表高度評價中國-南亞合作論壇的平臺作用,認為論壇有助於深化中國與南亞國家間的了解與信任,有助於在中國與南亞國家之間建立起一種更加緊密的新型互利夥伴關係。鑑於中國各省(區、市)和南亞國家各省(邦)對推動雙邊關係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會代表同意通過一個可行的中國與南亞經濟和社會發展地方合作願景,旨在推動互利交流合作、建設開放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攜手建設中國-南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 聯合國報告:東亞和南亞將繼續是經濟增長最快區域
    人民網曼谷1月19日電 (記者俞懿春)聯合國亞太經社會17日在曼谷發布《2017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在全球經濟增長長期緩慢的背景下,東亞和南亞將繼續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
  • 印度監督之下 中國未來與南亞國家只能發展經濟合作
    亞洲地區在國際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中國與周邊國家近些年一直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政治互信,雙方高層交往頻繁。那麼在跨入2017年,中國周邊的情況,尤其跟中國關係密切的南亞形勢都是怎樣的呢?  南亞次大陸人口佔世界的24%,可是陸地面積卻不足4%,人口密度居世界第一。
  • 區域經濟合作創新先行 第四屆諾獎中國峰會奉上思想盛宴
    中國網財經6月27日訊 第四屆諾貝爾獎經濟學家中國峰會於6月25日在雲南昆明召開,本屆峰會以「區域經濟的創新發展—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區域合作」為主題,兩位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與多位國內知名學者、政商要人齊聚一堂,縱論區域經濟發展。
  • 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帶動緬甸經濟民生發展——浙緬投資合作...
    在涉及兩國核心和重大利益的問題上,雙方始終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反對外來幹涉,攜手推進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內的區域一體化進程。我們對兩國各界,特別是雙方工商業界為此所做的貢獻予以高度評價。我們即將迎來新的一年。中國將實施「十四五」規劃,緬甸將開啟新一屆政府五年執政期。
  • 11國專家學者對話「南亞東南亞跨區域合作與治理」
    中新社德宏9月27日電 (繆超)第五屆跨喜馬拉雅發展論壇暨第十屆西南論壇27日在雲南省德宏州舉行,來自中國、印度、寮國、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新加坡、斯裡蘭卡等11個國家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將圍繞「南亞東南亞跨區域合作與治理」開展交流對話。
  • 外媒: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助南亞發展
    中國日報網7月30日電,外媒認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將有望改寫南亞貿易格局,極大程度地促進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東亞論壇》雜誌網站近日發表印度經濟增長研究所副教授Pravakar Sahoo與研究員Abhirup Bhunia的分析文章稱,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簡稱「BCIM」)將會提高南亞的社會經濟發展與貿易水平。
  • 中方談習近平印、尼之行:將為中印、中尼乃至中國同南亞關係注入新...
    此訪是在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後,習近平主席首次出訪,也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23年再次訪尼,將為中印、中尼乃至中國同南亞關係發展注入新動力,為加強區域互聯互通與經貿務實合作開闢新空間,為增進地區人民互信與友誼搭建新平臺,為世界和平與繁榮作出新貢獻。羅照輝表示,中印同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10億人口級別的大國。
  • 昆明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區域,高鐵經濟將助力呈貢的崛起
    呈貢新區是未來昆明最有發展潛力的一個區域。 呈貢新區重點打造以辦公、商務、金融、商業、醫療、文體、花卉產業、旅遊、居住功能為主,配套功能完善的現代中心區,環境和諧、景觀優美、富於特色的生態型新區。
  • 【國際合作】南亞經濟體可借鑑東亞抗疫經驗|中國投資
    這種全球性的雙重經濟危機可能導致人口密集地區的大多數國家嚴重的發展倒退。新冠病毒極易在南亞國家大規模暴發,一旦局勢失控,可能會造成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和經濟衰退。具體來說,長期封城(正如大多數這些國家正在發生的那樣)以及可能出現的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將對該地區所有經濟體造成非常沉重的打擊。包括面向出口和面向國內市場的經濟體主要部門,都將受到影響。
  • 發揮留學人員優勢助力東南亞和南亞區域「一帶一路」建設
    「東南亞和南亞區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區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心所在。」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察哈爾學會會長韓方明在19日舉行的東南亞與南亞區域「一帶一路」建設圓桌論壇上表示,留學人員在推動落實「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有可為,既能給予智力支持,有著先天優勢,又能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起到橋梁作用,助力中國優勢供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轉化落地,可以把當地的有效需求精準對接到中國來。
  • 經濟日報:東北亞區域合作前景看好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全會上提出了加強東北亞合作的四點主張,強調中方將與有關國家一道,「加強在俄羅斯遠東及東北亞地區合作,推動實現本地區多元化、可持續發展,不斷做大共同利益蛋糕,使本地區人民共享合作機遇和發展成果,攜手開創遠東和東北亞更加美好的明天!」
  • 南亞經濟「寒冬」盤踞:區域大國復甦緩慢 下行風險依舊存在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南亞經濟「寒冬」盤踞本報記者 施普皓2020年,南亞新冠肺炎疫情總體嚴峻,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各國經濟發展均遭受嚴重衝擊。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顯示,2020年,南亞地區經濟估計將萎縮6.7%,2021年預計將增長3.3%。由於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失業率上升等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南亞地區的經濟仍處於「寒冬」中。區域大國復甦緩慢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是南亞地區三大主要經濟體,同時也是該地區疫情情況最為嚴峻的3個國家。
  • 一點資訊金治:品質內容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升級
    四川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胡衛東,成都市委網信辦副主任羅靜,一點資訊高級副總裁金治,一點資訊效果廣告及地方站總經理雷鈞和與會的數百位專家學者、行業意見領袖、媒體代表、知名企業代表及一點資訊全國各地城市合作夥伴在現場聚焦區域內容消費升級,共同探討城市規劃與傳播、地產等城市產品力,持續打造內容生態共建之路,助力區域經濟蓬勃發展。
  • 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日前,部分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受邀參訪江蘇崑山長三角經濟區。使節們高度肯定中國發展前景,認為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出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機遇。十多個中東歐國家的駐華使節到訪江蘇崑山,深入了解長三角一體化下中國中東歐合作。參加活動的駐華使節們指出,中國與中東歐在諸多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希望通過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加強同中國在經貿、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合作。
  • 中國將與印度合作 聯手整合東亞和南亞巨大市場
    29日,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就區域合作問題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國商務部和印度商工部正在牽頭,由兩國的相關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組成聯合工作小組進行中印區域貿易安排的可行性研究,現在雙方已經進行了三次工作組會議,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進行了研究,也交換了信息。
  • 中國南亞商務論壇召開 共謀二十八億人口大市場
    —南亞商務論壇在此間召開,來自中國和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國等八個南亞國家的三百多名代表出席會議,並圍繞中國與南亞國家經濟合作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這個主題展開討論。  斯裡蘭卡駐華大使館大使阿穆努加馬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與南亞是近鄰,雙方人口總和約為二十八億,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經濟互補性比較強,合作前景十分廣闊,近幾年來雙方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已取得良好的進展。目前,中國與南亞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貿易量不斷擴大,並且雙方在能源互補、工業發展和日用品發展方面顯示出較強的發展潛力。
  • 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各國發展意見不一?
    為了更好地應對全球化和地緣政治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2018年,泰國擔任三河流域合作機制主席國的時候,亞太經合組織通過了首個《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經濟合作戰略總體規劃(2019-2023年)》,強調將多維互聯互通作為湄公河次區域融入區域及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的有效工具。
  • 發揮留學人員比較優勢 推動東南亞與南亞區域「一帶一路」建設
    近30位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外交官、「一帶一路」研究專家學者、海歸企業家及歐美同學會東南亞與南亞區域留學人員代表等出席論壇,就如何凝聚海歸人才智力優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等議題展開交流研討,提出意見建議。 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字,改革開放到2017年底,我國海外留學人員共有519.49萬人,回國人員為313.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