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

2021-02-25 ynx的世界

南亞(South Asia)指位於亞洲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

位於0°-37°N,60°E―97°E之間,非島嶼基本在10°N―30°N之間,南北和東西距離各約3100千米。南亞共7個國家,尼泊爾、不丹為內陸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為臨海國,斯裡蘭卡、馬爾地夫為島國。 [1]

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洋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南亞次大陸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

地區範圍

編輯

南亞地區圖

南亞區域內的國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裡蘭卡、尼泊爾、不丹和馬爾地夫,此外緬甸、中國西南在文化上亦受到南亞影響很大,所以有時亦被納入南亞的範圍。

這塊次大陸包含了世界超過20%的人口,使它成為了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同時也是繼非洲之後全球最貧窮的地區之一。由於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別,當地的政局都不太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亦因為這些理由而曾多次開戰。現時區內有南亞地區合作組織主理區內經濟合作。中國國內缺少南亞古代諸王朝史專著譯著。國外經典學術著作也不少,可惜沒有被國內出版機構引進翻譯。 [1]

自然地理

編輯

位置

1、海陸位置:北靠喜馬拉雅山脈,南臨印度洋,西瀕阿拉伯海,東瀕孟加拉灣,大體在喜馬拉雅山脈和印度洋之間。

2、經緯位置:0°~37 °N,60°E~97°E 。

3、國家地區:北側:中國;東側:東南亞;西北側:西亞。

國家和地區

2個內陸國:不丹、尼泊爾

3個臨海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

2個島國:斯裡蘭卡,馬爾地夫

1個地區:克什米爾

地形地勢

南亞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尼泊爾、印度與中國三國間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86米,是世界最高峰。 [2] 氣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變化顯著。中部為大平原(由印度河、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衝積而成),河網密布,灌溉渠眾多,農業發達。南部為德幹高原和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高原與海岸平原之間為東高止山脈和西高止山脈。戈達瓦裡、克裡希納等河自西而東流,注入孟加拉灣。盛產水稻、小麥、甘蔗、黃麻、油菜籽、棉花、茶葉等。富煤、鐵、錳、雲母、金等礦藏。

德幹高原

由於北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把南亞跟亞洲大陸主體隔開,東、西和南三面為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所環繞,在地理上有一定的獨立性,使南亞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因此喜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陸部分被稱為「南亞次大陸」(或簡稱次大陸)。而南亞則是由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島嶼共同構成的。北部為狹長崎嶇的喜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略成弧形、廣闊的恆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則是西部略高、東部略低,起伏平緩的德幹高原。

南亞地區界線明顯,年輕的褶皺山脈(如西北部的蘇來曼山脈,北部的喀喇崑崙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東部的巴達開山脈和阿拉幹山脈等),圍繞在半島的北面,南臨大海。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衝積而成。印度河源於我國西藏,流經南亞西部乾旱地區,注入阿拉伯海;恆河源於西北喜馬拉雅山區,流經印度、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河口有恆河三角洲。

南亞西北部塔爾沙漠成因:①冬季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季風無法到達;③印度河流域過度開發。

地質

地質構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顯的關係。南部的德幹高原,佔有印度半島的大部分,是一個龐大的前寒武紀的古陸塊,它是構成次大陸的核心,是岡瓦那古陸的一部分。白堊紀末,在德幹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規模玄武巖溢出,覆蓋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構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巖臺地。德幹高原的地形是一個久經侵蝕的向東北緩傾的大古老地塊,西高止山構成高原的西部邊緣,高度約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斷層崖;東高止山構成高原的東部邊緣,高度約500~600米,為低丘狀,沿海有較寬的沿海平原;在德幹高原內部多地壘和地溝的地形,是一個古老的、久經侵蝕的、傾動的和被許多河川所切割的準平原殘丘狀地塊。斯裡蘭卡島在地質構造上與印度原為一體,後因保克海峽和馬拿爾灣的沉降,才與印度分離。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一部分山地,這是喜馬拉雅運動的產物。

喜馬拉雅山脈在構造上可分為三帶:北部帶,又名西藏帶或西藏喜馬拉雅帶,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紀的巖層組成;中部帶,又名雪峰喜馬拉雅帶或喜馬拉雅帶,露出巖石主要為花崗巖和片麻巖,現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帶又名外帶或山麓喜馬拉雅帶,位於印度大平原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主要為低矮山麓,巖層以第三紀沉積巖為主,高度約1000米。印度大平原是屬於新褶皺山的前淵地帶,其前身為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東西長約3000公裡,南北寬約250~300公裡,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南亞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熱季(3-5月)、雨季(6-10月)和涼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溫,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西南季風迎風坡降水極其豐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區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齊)。西北部則降水較少。

南亞大部分地區位於赤道以北和北緯30°以南,除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季風氣候的形成,與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關係。

根據季風的進退,南亞地區一年之中可分涼、熱、雨三季。11~2月,從大陸吹向海洋的東北季風帶來晴朗、乾燥、涼爽的天氣,為涼季。在涼季裡氣溫日較差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氣旋雨,印度半島東岸也有較多的降水。3~5月,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氣溫迅速增高,氣候炎熱乾燥,稱為熱季。德幹高原中部氣溫達到35℃,塔爾沙漠的絕對最高溫度曾達50℃以上,有時出現沙塵暴。6~10月,由於南亞地區的持續高溫,在印度西北部產生熱低壓,強烈地吸引著由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西南季風,從而使西南季風的勢力進一步加強。西南季風經過遼闊溫暖的熱帶海洋,飽含水汽,給南亞大部分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於雨季。雨季來臨的時間,半島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風的晚來早退是南亞雨量變率大的一個主要原因。10~11月為雨季末期,氣溫開始逐漸降低,北部一帶的氣壓也逐漸增高,這樣海陸間的氣壓梯度也逐漸變弱,因此西南季風開始退縮,降水隨之減少,很快又重新轉入涼季。

南亞景色

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在南亞地區佔有廣大面積,其分布與降水量有密切關係。西高止山西側,東部喜馬拉雅山的南側和阿薩姆地區以及斯裡蘭卡島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為熱帶雨林區;德幹高原大部年降水量為1000~2000毫米,樹木為了減少熱季的蒸發,形成乾季落葉;德幹高原內部和印度半島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間,多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爾沙漠及其周圍,雨量很少,為荒漠和半荒漠,僅生長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木。西南季風強弱和來得早遲,對南亞農業生產有重要影響。

在北部喜馬拉雅山地有高山氣候。印度河流域有部分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使夏季吹西南季風,冬季吹東北季風,這是形成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原因之一。

氣候特徵:

南亞景色

(1)以三種熱帶氣候類型為主

馬爾地夫、斯裡蘭卡島的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南部是熱帶沙漠氣候;印度半島、恆河平原、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是熱帶季風氣候。

(2)廣布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的成因亞洲大陸與印度洋之間的海陸熱力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夏季向北移動);印度北部低氣壓中心使西南季風勢力加強。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一年分涼、熱、雨三季。乾季、涼季: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盛行東北季風,晴朗、乾燥、涼爽;熱季:每年3-5月,盛行東北季風,晴朗、乾燥、炎熱;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高溫、溼、降水豐沛。

(3)印度河流域的熱帶沙漠氣候。

河流

河流方面:南亞有三大河流,即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印度河源出中國(其源頭河叫森格藏布),向西南轉向南流,注入阿拉伯海。它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自古以來印度河平原就是南亞灌溉農業發達的地區。恆河源出喜馬拉雅山南麓,流經恆河平原。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三國,其上遊在中國境內,稱雅魯藏布江,中遊在印度境內,下遊在孟加拉國與恆河匯合,流入孟加拉灣。這兩條河流在入海口地區,衝積成面積很大的恆河三角洲,世界上最大的優質黃麻產地就分布在這裡。

資源

南亞

礦物資源以鐵、錳、煤最豐富。南亞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蓮藕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所產黃麻、茶葉約佔世界總產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膠、小麥和椰乾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佔重要地位。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佔有廣大面積。

南亞物產分布

盛產水稻、小麥、甘蔗、黃麻、油菜籽、棉花、茶葉等。富煤、鐵、錳、雲母、金等礦藏。礦物資源以鐵、錳、煤最豐富。南亞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蓮藕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所產黃麻、茶葉約佔世界總產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膠、小麥和椰乾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佔重要地位。

農作物的分布

印度河平原主要作物是小麥;

德幹高原因為海拔高熱量充足適宜於棉花生長;

恆河流域主要的作物是水稻。

南亞次大陸

編輯

南亞因喜馬拉雅山脈等高大山體而與亞洲其他地區隔開,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因為它的面積小於大陸,所以被稱為南亞次大陸。又因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亞的主要大國,也有人稱南亞為印度次大陸或印巴次大陸。

人口

編輯

截止2010年,南亞地區約有15.64億人口,其中,印度人口12.1億(2011年),巴基斯坦1.64億(2010年),孟加拉國1.42億(2011年),尼泊爾2800萬,不丹69萬(2009年),斯裡蘭卡2000萬(2000年),馬爾地夫35.9萬(2007年)。

南亞裔族群是一個由兩千多個不同種族構成的多元族群。南亞裔人口的組成主要有來自以下地區的人口:巴基斯坦、印度、馬爾地夫、尼泊爾、不丹、孟加拉、斯裡蘭卡。這兩千多個種族包括有小至數十人的部落,又或多至上億人的龐大族裔。這很可能與這地區歷史上多次受到鄰近的外族入侵有關。這地區上最早的民族都屬於達羅毗荼人,之後受到雅利安人和伊朗人的入侵,並與當地的土著民族混和成為多個新的混血族群,繼承了各自的傳統及信仰。

歷史文化

編輯

南亞文化——泰姬陵

南亞既是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發源地。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恆河——印度河流域便出現過一些繁華的城市,公元前3世紀以後,又相繼出現了囊括次大陸地區的大部分版圖的四個統一的國家,即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德裡蘇丹國和莫臥兒王朝,在這一過程裡,南亞一直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地區之一,農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以及各種形式的文化藝術均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1498年,來自西方的葡萄牙人達·伽馬首航印度之後,西方殖民勢力相繼侵入這一地區。到1757年,除「高山王國」尼泊爾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外,南亞其它地區均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緬甸合稱為英屬印度。在長達數百年的殖民統治過程中,南亞悠久的文明歷史被中斷,經濟發展處於相對停滯狀態,使南亞成為了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地區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南亞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長達200年的殖民統治體系面臨瓦解。為了維護英國在南亞的殖民統治,英國殖民當局採取了「分而治之」的辦法,於1947年6月拋出了「蒙巴頓方案」。

所謂「蒙巴頓方案」是由英國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的一項「印巴分治」的具體計劃,主要內容是:把英屬印度的居民按宗教信仰劃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邦,分別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東巴和西巴組成,兩部分相距1600公裡。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權」後享有獨立地位,可分別談判加入印、巴任何一方。

蒙巴頓方案拋出後,印度的國大黨和穆斯林接受了這個方案。1947年8月15日,印巴實現分治,成為兩個自治邦,其後又於1950年和1956年分別宣布為獨立的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聯邦共和國,但均留在大英國協內,1972年1月巴基斯坦宣布退出大英國協。

印、巴分治以後,由於東、西兩巴被印度領土一分為二,行政管理不便,加之受外部勢力的影響,1971年3月25日,東巴宣布脫離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國,因此3月26日,東巴基斯坦與西巴基斯坦(即今天的巴基斯坦)開戰。後來印度幫助東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取得了勝利,成為了獨立的孟加拉國。

不丹在歷史上曾為一個獨立的部落,1772年英國侵犯不丹,1865年,英國同不丹籤訂不平等條約,即《辛楚拉條約》,強迫不丹割讓包括噶倫堡在內的第斯泰河以東地區。1910年1月,英國又強迫不丹籤訂條約,規定不丹的對外關係接受英國的「指導」。印、巴分治後,印度於1949年8月8日強迫不丹籤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的對外關係接受印度的「指導」,使不丹實際上淪為印度的附屬國。多年來,不丹王國政府對印度的控制日益不滿,要求獨立自主,隨之不斷要求有直接同外國發生經濟聯繫和進行貿易的權利。

錫金原是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一個內陸小國,面積7100平方公裡,人口35萬。從19世紀上半葉,英國以印度為基地對錫金進行武裝侵略,1890年錫金淪為英的「保護國」。1947年,印度剛獨立不久便強迫錫金同它籤訂了《保護現狀協定》。1949年6月,印度派軍隊進駐錫金。1950年強迫錫金籤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保護國」,錫金除在內政上享有「自治權」外,國防、外交、經濟等均由印度控制。1975年4月,印度軍隊解散了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後又廢黜國王,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除上述國家外,印度洋上原為英屬殖民地的兩個島國斯裡蘭卡(原名錫蘭)和馬爾地夫也先後於1948年和1965年宣布獨立。從此南亞國家全部獨立。

由於英國長期殖民統治以及後來實行「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惡果,南亞國家從取得獨立起,就存有許多綜綜複雜的地緣政治問題,如克什米爾問題、俾路支斯坦問題、印中邊界問題等。這些問題與各國的種族、民族、教派等矛盾交織在一起,再加上冷戰時期美國、蘇聯在南亞的滲透和爭奪,使本區戰後幾十年來長期動蕩不安。40多年來南亞各國雖然不斷進行雙邊談判,但許多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直接影響著南亞各國的穩定與安寧。

南亞是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錫克教的發源地。印度、尼泊爾居民多數信奉印度教 [3] ,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地夫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斯裡蘭卡、不丹居民多信奉佛教。

經濟發展

編輯

農業

南亞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蓮藕等栽培農作物的原產地。所產黃麻、茶葉約佔世界總產量1/2左右。水稻、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膠、小麥和椰乾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佔重要地位。

黃麻

(1)農業生產三大有利條件:高溫多雨,地形平坦,耕地遼闊。

(2)影響農業生產三大不利條件:水災、旱災、人口增長過快。

(3)解決糧食問題採取三個措施:白色革命、綠色革命、計劃生育。

(4)三大農作物:小麥、水稻、穀子。

(5)三大經濟作物:棉花、茶葉、黃麻。

(6)「神牛」三大作用:提供牛奶、耕地、運輸。

主要國家

編輯

印度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 (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裡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發源地。面積約298萬平方公裡(不包括中印邊境印佔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宣稱其領土為328.78萬平方公裡。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

印度在赤道以北8°4′N-37°6′N,68°7′E-97°25′E之間。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國,總面積298萬平方公裡。印度從北到南全長3,214公裡,從東到西全長2,993公裡。

印度地理是多樣的:從雪山山脈到沙漠,從平原到雨林,從丘陵到高原,風光應有盡有。印度囊括了位於印度板塊的印度次大陸的絕大部分,以及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的偏北部分。印度擁有海岸線7000多公裡,其中大多數位於亞洲南部半島,伸入印度洋。印度西南部與阿拉伯海接壤,東部和東南部與孟加拉灣接壤。

肥沃的印度恆河平原覆蓋了印度北部,中部和東部的絕大部分。而德幹高原佔了印度南部的絕大部分。印度西部是塔爾沙漠,這是一個巖石和沙塵的混合沙漠。印度的東部和東北部邊境線涵蓋了喜馬拉雅山脈。由於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糾紛,印度的最高點存在爭議。按照印度的說法,其最高點(在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是K2,海拔8611米。印度無爭議的最高點是幹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南亞(3張)

印度西北部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北部與中國大陸,不丹和尼泊爾接壤,東部與緬甸接壤,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東部是孟加拉國。印度南部是斯裡蘭卡,馬爾地夫和印度尼西亞等的島國。

印度位於印度次大陸,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在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其中就有海拔8,598米的印度最高峰康城章加峰)、中央平原、恆河平原(Indo-Gangetic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幹高原。

多條河流發源於或流經印度,例如有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亞穆納河、戈達瓦裡河以及奎師那河(KrishnaRiver)。印度河上流的一小段也位於印度境內。印度南方是熱帶季風性氣候,北方則是溫帶氣候。乾旱、季風性氣候造成的下雨形成的突發性洪水,嚴重的雷暴雨、地震等是印度的主要自然災害。

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蘊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資源還有鐵礦、錳、雲母、鐵礬土、鈦礦、鉻鐵礦、天然氣、石油、鑽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牛奶、油料、甘蔗、茶葉、棉花和黃麻等。印度國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人均0.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牛、山羊、綿羊、水牛頭數居世界第一。印度擁有雲母、煤、鐵、鋁、鉻、錳、鋅、銅、鉛、磷酸鹽、黃金、石油等豐富的資源,其中雲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鋁土產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印度的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電力、礦業、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製造、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行業。1991年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印度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相當的水平。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裡、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裡凡特琅等。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1盧比=100派士。

印度10.27億(2001年3月1日普查),其中男性為5.3127億,女性為4.9573億。印度是個民族、宗教眾多、文化各異的國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種、宗教、語言博物館」。印度是一個由印度斯坦、泰盧固、孟加拉、泰米爾等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其中印度斯坦族佔全國人口的46.3%,泰魯固族佔8.6%,孟加拉族佔7.7%,泰米爾族佔7.4%。

印度的語言異常繁雜,憲法承認的語言有10多種,登記註冊的達1600多種。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印度的官方語言。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即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烏爾都語: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位於南亞,東與印度比鄰,南面是印度洋,西與伊朗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連,東北面可通往中國的新疆。在烏爾都語中,「巴基斯坦」這個源自波斯語的字的意思為「聖潔的土地」或「清真之國」。從前首都在喀拉蚩,1952年開始,首都位於伊斯蘭瑪巴德。1951年5月21日,中國與巴基斯坦建交。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芮氏7.6級的強烈地震,造成至少7.4萬人死亡。

巴基斯坦位於南亞。面積為79.6萬平方公裡(不包括克什米爾)。

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區處於亞熱帶,氣候總的來說比較炎熱乾燥,每年平均降雨量不到250毫米,1/4的地區降雨量在120毫米以下。巴最炎熱的時節是6、7月份,大部分地區中午的氣溫超過40℃,而在信德和俾路支省的部分地區中午氣溫則可能高達50℃以上。海拔高度超過2千米以上的北部山區比較涼爽,且溫差大,晝夜平均溫差14℃左右。氣溫最低的時節是12月至2月。

巴基斯坦有人口1億4903萬(2003年6月資料),其中旁遮普族佔56%,普什圖族佔16%,信德族佔13%,俾路支族佔4%等。97%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5%信奉印度教,1.3%信奉基督教,0.2%信奉祆教。烏爾都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主要民族語言有旁遮普語、信德語、普什圖語和俾路支語等。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裡182人(2001年)。

巴基斯坦的經濟結構由主要是農業為基礎轉變為服務業為基礎。如今農業只貢獻國內生產總值的20%;而服務業佔53%,批發和零售貿易佔這個產業的30%。過去幾年,Karachi Stock Exchange 和世界其他新興市場的一樣增值。大筆外資被投入到電訊,房地產和能源等領域。其他主要產業包括軟體,機動車輛,紡織,水泥,化肥,鋼鐵,造船,航空航天工業和軍火生產。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Islamabad,舊譯伊斯蘭巴德)位於巴基斯坦東北部海拔600米的波特瓦爾高原上,在白沙瓦以東195公裡,距離喀拉蚩1530公裡,背依高聳的馬爾加拉山,東臨清澈的拉瓦爾湖,南面是一片蔥綠的山丘,氣候宜人,景色秀麗。伊斯蘭瑪巴德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都城之一。1959年巴基斯坦政府決定在此建設新首都,1961年開始興建,1970年基本建成。伊斯蘭瑪巴德面積達909km²的新興城市,成為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有人口約104萬(2004年)。

中國在南亞

編輯

中國在南亞

2009年中國在南亞繼續施行「珍珠鏈」戰略,在印度洋海域建立「勢力據點」,彌補和改變前往非洲的海上石油、商船以及海軍艦隊通道只有馬六甲海峽的格局。

中國需要處理好以下雙邊關係:

中印關係

縱觀中國邊境態勢,印度已經成為與中國有最多領土糾紛的國家。印度在非法侵佔我國藏南地區(印度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的「小動作」愈加頻繁;更不能容忍的是,達賴喇嘛和印度總理辛格先後到訪那裡,中國外交部隨即強烈表示了嚴重「不滿」和「關切」。中印大開口水戰,邊界軍事對峙因此加劇。

很顯然,達賴喇嘛成為2009年中印關係緊張的催化因素。

多達20多輪的邊界談判並沒有得到絲毫的實質進展,根深蒂固的邊界糾紛還將持續下去!

令人擔心的是,中、印兩國的陸地邊界爭端有可能擴大到海洋上!到那時,陸上和海上的爭議惡性互動,對兩國關係的影響是不可預測的。

從歷史上看,強國之間的海上爭奪,可能引發戰爭。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和德國的海上爭奪,導致這兩個強國成為敵對國家。最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兵戎相見。

事實上,中印關係正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

印度海軍司令上將尼馬爾-維爾馬說,印度海軍正在制定一副藍圖,保衛國家在印度洋的利益。為了抗衡其他國家的海軍力量,印度將製造或購買四十艘新的軍艦,包括驅逐艦、航空母艦和航空兵戰機和潛艇等。

據亞洲國際新聞社、路透社、英國獨立電視臺、澳大利亞廣播新聞綜合報導,印度此舉意在抗衡中國在印度洋海軍勢力的擴大。

印度海軍司令維爾馬說,印度在定期審視印度洋的形勢和中國海軍部署的情況。他說:「對我們來說,我們也有自己的部署,我們定期評估中方的變化。」

各國媒體的態度特別是環球網所作的中印關係調查顯示,中國和印度正在為擴大在印度洋的影響力而進行一場較量。

東方網說,印度希望在馬爾地夫駐軍以瓦解中國在那裡的珍珠鏈據點。

一個達賴,影響到中印兩國的善良國民;一個領土糾紛,影響到中印關係的大局!沒有正常的雙邊關係,特別是沒有實際影響印度的軍事能力,很難想像中國能在印度洋海域有什麼成就感。

中斯關係

在中國的實際影響下,斯裡蘭卡政府軍徹底摧毀反政府武裝。在印度看來,這是不可思議的也是非常尷尬的。一方面,中國支持的政府軍,在國際上有很好的形象;另一方面,斯裡蘭卡政府軍打擊的是具有印度血緣的反叛分子,印度可謂是茶壺裡煮餃子有苦話說不出。

隨著國內局勢的好轉,中斯軍事關係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在首都科倫坡以南230公裡處的漢班託特,中國於2007年開始修建港口,工程計劃在2022年竣工。這形成了中國與斯政府之間聯盟的基礎,也解釋了對泰米爾猛虎組織戰爭期間斯裡蘭卡從中國得到的綜合支持。

中巴關係

共同的戰略敵人或對手,造就中巴成熟的外交關係。從兩國建交以來,中巴關係經受住了非同一般的考驗!

一般說來,從中國傳統外交做法看,基於與巴基斯坦的傳統緊密關係,中國如果有能力幫助這個朋友,就一定會幫助的。

公開的資料顯示,當今巴基斯坦空軍70%的武器裝備外購自中國。

在提及中巴兩國長期且可靠關係時,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稱:「中巴兩國間的協作,並非交易,而是我們的聯盟及兄弟關係使我們結成了永恆的友誼」。

胡錦濤主席訪問巴基斯坦期間也曾經說過,中巴兩國是真正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中巴情誼比喜馬拉雅山還高,比印度洋還深!這就是廣為傳頌的「4個友好,2個深度」。

日本時報也無不羨慕的說,巴基斯坦南部的瓜達爾港就是中國印度洋珍珠鏈上的一顆新珠。

南亞

中巴關係,至少是中國外交關係中的典範。

相關焦點

  • 南亞春天在哪裡?南亞春天怎麼樣?
    西雙版納房天下4月21日快訊:南亞春天在哪裡?南亞春天怎麼樣?下面由房妹兒為大家帶來南亞春天詳細分析!項目位於景洪市曼弄楓雨林大道,勐泐大佛寺底下,佛光普照,南北通透。總層高6層,帶飄窗或陽臺,平層。
  • 南亞雨季(2)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8月23日 (外代二線)(14)南亞雨季 8月22日,印度全國救災應急部隊在博帕爾附近的河中開展搜救工作。 南亞地區正值季風雨季,連日降雨造成多地洪災。
  • 世行《南亞經濟聚焦》報告稱 南亞經濟增長將加速
    原標題:世行《南亞經濟聚焦》報告稱 南亞經濟增長將加速  經濟日報華盛頓訊 (記者高偉東) 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最新《南亞經濟聚焦》報告稱,在印度經濟強勁擴張的推動下,加之低油價的利好,南亞經濟增長預計將加速,2016年經濟增長預計將加快至7.4%。
  • 南亞學會林芝年會召開 就"中國南亞學的現狀與趨勢"進行討論
    本次年會以「中國南亞學的現狀與趨勢」為主題,由中國南亞學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林芝市魯朗管委會承辦,這是中國南亞學會首次在西藏自治區舉行年會,也是社會科學全國性學術團體首次在林芝舉行年會。
  • 《南亞地理—資源與環境》出版
    《南亞地理—資源與環境》面世。中科院以科技戰略新視野,前瞻性地部署了項目「周邊國家及全球資源環境科學資料庫建設與決策支持研究」,鄧偉帶領團隊成功開展了其中的「南亞國家資源環境關鍵問題及科學資料庫建設」研究,建立起支撐本書撰寫的南亞地理資源環境科學資料庫,並探討了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區旱澇災害、山地災害、跨境環境安全問題、水資源共享與管理雙邊問題等,為後續深化南亞地理綜合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
  • 南亞經濟 艱難中繼續前行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 陳利君  近年來,南亞經濟在國內消費需求大幅上升、外部資本大量湧入和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下不斷增長,不僅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且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和世界重要的新興市場。2012年儘管南亞國家對外大力促進雙邊、多邊經濟關係發展,為自己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條件。
  • 南亞次大陸歷史地圖
    原標題:南亞次大陸歷史地圖 公元前3000的南亞次大陸 南亞種族分布 南亞語種分布
  • 南亞電子材料擴建項目動工
    4月20日,南亞電子材料(惠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亞公司」)擴建項目——玻璃纖維布、覆銅板二廠舉行動工儀式,標誌著該擴建工程項目正式動工。據悉,該工程項目是今年廣東省重點項目,總投資約28.2億元,預計2023年完工。
  • 臺灣南亞衝刺大陸電子材料版圖
    南亞近年耕耘大陸,成效穩定發揮;有鑑景氣低迷,市場淘汰賽啟動,南亞擴建大陸電子材料版圖,持續挺進。南亞總經理吳嘉昭表示,目前大陸共有銅箔廠,崑山、惠州銅箔基板廠,及玻纖布3廠的擴產計畫執行,預計今年底、明年初完工,醞釀下一階段衝刺動能。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93042.htm  南亞近年大陸廠營運收益貢獻,以07年貢獻45億元NTD最多。
  • 疫情下南亞國家面臨多重挑戰
    南亞國家的疫情經濟曲線的走勢極為相似,病例翻倍天數仍在20天左右,預計南亞地區的疫情將繼續惡化。截至8月26日,南亞地區每天新增診斷病例數已經接近拉美地區。據印度新德裡電視臺(NDTV)回顧,過去幾天,印度每天報告近10萬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截至9月7日,印度已經超越巴西,成為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病例第二多的國家。
  • 雲南構築通往南亞東南亞「空中走廊」
    地處中國經濟圈、東南亞和南亞經濟圈結合部,雲南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逐漸構築起一條通往南亞東南亞的「空中走廊」。26日,林霄在網際網路上看到昆明通往巴基斯坦首條客運航線開通的消息,她告訴記者,「不久前,第一次去巴基斯坦做文化交流,我先從昆明飛到新疆,再轉機到伊斯蘭瑪巴德,耽擱了一天行程。」
  • 在南亞 中國企業應找準位置
    「南亞有可能創造中國周邊戰略的新範本。」8月26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在北京總部舉辦了「一帶一路投資挑戰與機遇系列研討會(南亞篇)」,一些專家學者在研討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到南亞區域投資的中國企業會遇到哪些風險、有著什麼樣的機會?這些問題都是當天研討會討論的焦點。
  • 攜手南亞工商界 共築命運共同體
    6月12日至13日,第14屆中國-南亞商務論壇在昆明舉行,主題為提升工業化和製造業的競爭力。論壇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南亞聯盟工商會、雲南省人民政府主辦,其目的在於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助力經濟增長從「快」到「好」並造福當地百姓。    與往屆相比,區域內國家對工商界築牢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不斷增強。
  • 中國—南亞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組成立
    近日,在雲南省科技廳、雲南省農科院共同主辦的「南亞農業科技培訓班暨中國—南亞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研討會」上,我國與南亞國家在農業科技領域內的首個多邊合作機制與平臺——中國—南亞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組宣布正式成立
  • 南亞所開展科普志願者培訓
    近日,一群科普志願者在南亞所接受植物科學培訓。在南亞所科技博覽園中,南亞熱帶植物園講解員為學員們介紹各種熱帶、南亞熱帶珍稀植物:一粒粒「串」在枝條上的咖啡豆、開著美麗的花但全身都充滿毒性的曼陀羅、令人生畏的「見血封喉」……大家紛紛拿起相機認真拍照記錄。
  • 南亞內存蜂擁而入 金士頓內存由其代工?
    其一為OEM廠商流出的南亞內存;其二為金士頓購入的南亞科技的內存庫存;其三則為金士頓通過購買庫存的南亞核心部件,官方更新SPD控制晶片、打磨晶片LOGO,變成藍色PCB板的金士頓內存。南亞科技急於脫手庫存成品、部件,金士頓與之一拍即合,於是有了南亞代工的金士頓內存。      當然吃進的還有尚未成品的南亞晶片、配套藍色PCB板以及配套的電器元件。這就有了本文所說的第三種金士頓內存,它的內存晶片已打磨成金士頓LOGO;當用戶對這款內存進行檢測時,專業軟體顯示的是金士頓內存。
  • 南亞塑料工業(鄭州)有限公司
    隨著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07年擁有生產事業包括臺塑、南亞、臺化和臺塑石化等海內外關係企業逾百餘家,醫療及教育公益事業4家,員工總人數達94,815人,資本額5,604億元,資產總值2兆7,912億元,營業總額2兆11億元。佔臺灣國民生產總值十分之一強。  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先生被稱為臺灣的「經營之神」,世界的「塑膠大王」。  2.
  • 昆明南亞東南亞語種翻譯發展論壇開幕
    人民網昆明12月24日電 (程浩)12月24日,2020首屆昆明南亞東南亞語種翻譯發展論壇在昆開幕,來自南亞東南亞多國駐華大使館的外交官、眾多高校代表及翻譯科技企業代表共聚一堂,探討南亞東南亞語種翻譯的發展與合作。
  • 高中區域地理南亞部分
    大家一聽說高中地理,一個頭就有九個大,福利來啦,今天是高中區域地理南亞的部分,南亞到底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呢?有哪些高考必考點呢?↓↓↓一起來看看!高中區域地理——南亞一、 位置、範圍1、 亞州南部,喜馬拉雅山以南2、南臨印度洋,絕大部分位於10°N-30°N,絕大部分位於70°E-90°E二、地形特點北部:
  • 2019南亞東南亞電影展在昆明舉行
    開幕式現場中新網6月13日電 6月13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指導,雲南省委宣傳部、省文聯主辦,雲南省電影家協會和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承辦的2019南亞東南亞電影展在雲南昆明舉行。左為國家一級導演張忠中國國家一級導演張忠說:「南亞和東南亞市場和人口規模大,市場發育和上升空間快,在一帶一路前提下雲南省推動創新,連續舉辦南亞東南亞電影展和瀾湄國際電影周,積極團結眾多國家,整合優勢資源,提供合作平臺。解決了中國電影在發達國家走出去難,在發展中國家具有較強優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