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學會林芝年會召開 就"中國南亞學的現狀與趨勢"進行討論

2020-12-16 騰訊網

2018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國南亞學會年會在廣東省重點援藏項目、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魯朗小鎮恆大酒店舉行。本次年會以「中國南亞學的現狀與趨勢」為主題,由中國南亞學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林芝市魯朗管委會承辦,這是中國南亞學會首次在西藏自治區舉行年會,也是社會科學全國性學術團體首次在林芝舉行年會。

年會開幕式由學會秘書長、中國社科院亞太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葉海林研究員主持,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研究員、西藏自治區社科聯主席、西藏社科院副院長益西平措研究員、中共林芝市委常委、林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耕耘出席了會議並致開幕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西藏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同濟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雲南財經大學、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120餘名南亞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開幕式上,學會向全體與會嘉賓報告了關於中國南亞學會首個分會中國南亞語種學會成立的消息,中國南亞語種學會首任會長由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姜景奎教授擔任。

開幕式後,大會舉行了主題研討,來自北京大學、雲南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雲南財經大學和西藏社科院的專家學者做了交流發言。此外,會議還圍繞「印太概念與南亞地區形勢」、「首腦外交與中印關係」、「『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周邊戰略在南亞的關聯與協調」、「南亞地區的宗教、歷史與文化」4個主題進行了分組論壇討論,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相關主題進行了熱烈且富有學術性的討論,會場氛圍活躍。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邊疆地區連接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橋梁與紐帶作用日漸突出,西藏是連接祖國內地與南亞的樞紐,具有明顯的區域優勢。早在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西藏工作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傑2017年強調要深刻認識「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意義和「一帶一路」建設給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切實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增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2018年3月,自治區主席齊扎拉曾說:「把西藏從過去的西南邊陲變成對南亞開放的前沿」。

在西藏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學術與政策研究具有至關重要的引領和檢驗作用。多年以來,中國南亞學會一直致力於促進西藏與內地學術界的交流,實現邊疆研究和周邊研究的有機結合,打造南亞研究學術共同體。隨著西藏自治區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周邊戰略中地位不斷提升,作用不斷加強,南亞學界同仁了解西藏、把握西藏發展脈絡、提高涉藏學術和政策研究水平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本次年會選擇在西藏林芝召開,既體現了國內南亞學界對涉藏問題學術熱情的提高,也進一步推動了西藏社會科學界與內地的交流與合作。

相關焦點

  • 中國南亞商務論壇召開 共謀二十八億人口大市場
    中國南亞商務論壇召開 共謀二十八億人口大市場 2008年06月06日 00: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南亞商務論壇在此間召開,來自中國和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國等八個南亞國家的三百多名代表出席會議,並圍繞中國與南亞國家經濟合作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這個主題展開討論。
  • 第三屆中國—南亞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召開
    本報訊 日前,作為第五屆中國—南亞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第三屆中國—南亞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在雲南省昆明市召開。大會期間,中國—南亞東南亞國際技術轉移交易平臺建設項目舉行籤約儀式。  據悉,本次大會以「創新驅動發展、合作共贏未來」為主題,由科技部和雲南省政府共同主辦,旨在進一步推動中國與南亞的區域科技創新合作與技術轉移,促進區域內各國共同發展。
  • 第四屆中國文案學年會暨中國文案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在西安舉行
    2019年5月26日,第四屆中國文案學年會暨中國文案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在世界文化之都西安舉行。會議邀請了國內一線文案技術實戰者就當今中國文案學發展進行了主題報告,中國文案學會會長、全球好文案創始人範文先生應邀出席並致辭。
  • 多元文明共生的亞洲:南亞、中亞、西亞
    南亞:從古典到近代11月28日的第一場會議以「南亞」為主題,由廈門大學陳博翼副教授主持。來自哈佛大學南亞學系的博士生曲洋首先發表了題為《「如蜂飲蜜」:印度古典文學中的動物與修辭》的報告。其間對過去60年南亞近現代史研究的路徑進行了概括,簡述了包括「劍橋學派」「庶民研究」「後殖民史學」「性別史」和「近代早期」相關的諸多討論。其次,針對這些研究路徑和取向,報告選取了南亞近現代史研究的四個重要時間階段,對學術脈絡進行了回顧。
  • 南亞
    南亞共7個國家,尼泊爾、不丹為內陸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為臨海國,斯裡蘭卡、馬爾地夫為島國。 [1]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洋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南亞次大陸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
  • 「當代宗教文化與社會建設」論壇暨2020年中國宗教學會年會召開
    本報訊(梁恆豪) 日前,「當代宗教文化與社會建設」高端論壇暨2020年中國宗教學會年會在雲南民族大學召開。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長、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卓新平研究員在致辭中指出,在當今國際國內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宗教學的研究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他回顧了宗教學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強調中國宗教學會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指導,堅持黨對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對宗教的積極引導和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
  • 【國際合作】南亞經濟體可借鑑東亞抗疫經驗|中國投資
    看看中國、新加坡、韓國和日本,我們需要知道他們是怎麼成功的,他們的主要戰略是什麼?我們應該與這些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和醫務人員進行定期討論,以便我們能夠借鑑他們的有效做法,阻止疫情進一步蔓延。值得肯定的是,南亞各國已經開始為此與中國、日本和新加坡進行溝通。作為回應,中國已經寄出了大量的新冠病毒檢測工具和其他必要的醫療物資抗擊這種烈性病毒。
  • 鄉村振興研究中心與南亞東南亞影視文化研究中心「雙劍合璧」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嚴波向雲南省民族學會布依學研究委員會經濟發展中心副主任、雲南百越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夏鋒頒授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南亞東南亞影視文化研究中心匾牌。接著由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張建國、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助理李懷蒼與雲南省民族學會布依學研究委員會文化藝術研發中心、曲靖市音樂家協會藝術創作中心主任劉崇剛就民族文化產業發展項目項目進行三人談,深入探討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路徑和市場潛力。
  • 中國-南亞合作將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助力
    原標題:中國-南亞合作將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助力  據巴基斯坦《新聞報》12月8日報導,第11屆中國-南亞商業論壇籌備會於12月7日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召開,南盟(SAARC)工商會主席蘇拉吉(Suraj Vaidya)、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於健龍等出席該會議。
  • 在南亞 中國企業應找準位置
    「南亞有可能創造中國周邊戰略的新範本。」8月26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在北京總部舉辦了「一帶一路投資挑戰與機遇系列研討會(南亞篇)」,一些專家學者在研討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到南亞區域投資的中國企業會遇到哪些風險、有著什麼樣的機會?這些問題都是當天研討會討論的焦點。
  • 第七屆中國一南亞東南亞智庫論壇在昆舉行
    作為2019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易洽談會系列活動之一,本次論壇以「心手相連、命運共同一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命運共同體建設」為主題,旨在推動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提升新水平、邁上新臺階,為共同繪製「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工筆畫」提供思想支撐和智力支持,開創中國與南亞東南亞更加美好的未來。
  • 中國前駐南亞國家武官: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
    8月28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繼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後,中央再次召開的有關西藏工作的重要會議。我曾在南亞,包括中國西藏自治區周邊國家工作20年,其中包括印度和尼泊爾。在駐在國工作時,我深切地感受到,西藏的穩定和發展,對我們周邊的安全穩定,對我們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南亞東南亞國家科技需求白皮書》發布
    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昆明)2020年度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工作會議召開《南亞東南亞國家科技需求白皮書》發布11月18日,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昆明)2020年度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工作會議在昆明召開。此次會議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昆明科技對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內容,以國內科技交流合作內循環促進金磚國家和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外循環,旨在不斷強化昆明國際科技開放合作,加速先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逐步提升和擴大昆明「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影響力,推動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 擁抱新藍海 中國-南亞國際貿易雲展會成功舉辦
    ——中國-南亞國際貿易雲展會,也收穫頗豐。名點工貿國際部營銷策劃執行總監楊先生表示,在國際疫情還不穩定的情況之下,中小企業必須積極擁抱數位化新外貿,這不僅是求生存、拓市場之舉,更是必然趨勢。展會共吸引了來自印度、孟加拉等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近2萬人次線上觀展,中國製造網通過PC端、觸屏端、中國製造網供應商APP、中國製造網買家APP對展會進行多端整合推廣,並通過主流海外搜尋引擎、新媒體在南亞、東南亞等地區的貿易核心區域進行宣傳,展品總曝光量提升63%。
  • 雲南加快邁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中新網昆明12月21日電(繆超)近年來,與緬甸、寮國、越南三囯接壤,與南亞東南亞多國毗鄰、並擁有4000餘公裡邊境線的雲南,正加快邁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近日,中國共產黨雲南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制定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21日,中共雲南省委在昆明召開發布會,對《建議》內容進行解讀。
  • 《南亞地理—資源與環境》出版
    《南亞地理—資源與環境》面世。該書將助力於我國南亞地緣決策的地理研究,同時作為成都山地所50周年的獻禮之作。  南亞是中國周邊的重要毗鄰地區,與中國構成了非同一般的地緣關係,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經濟動脈穿行其上。了解和掌握這一地區的地理、資源、環境基本特徵和變化,對推進國家區域合作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 中國-南亞經濟和社會發展地方合作願景
    2019年6月10日至11日,第二屆中國-南亞合作論壇在中國玉溪市撫仙湖畔召開。與會代表高度評價中國-南亞合作論壇的平臺作用,認為論壇有助於深化中國與南亞國家間的了解與信任,有助於在中國與南亞國家之間建立起一種更加緊密的新型互利夥伴關係。鑑於中國各省(區、市)和南亞國家各省(邦)對推動雙邊關係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會代表同意通過一個可行的中國與南亞經濟和社會發展地方合作願景,旨在推動互利交流合作、建設開放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攜手建設中國-南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 外媒:中國擊敗印度獲南亞次大陸主導權
    在喜馬拉雅山地區進行山地作戰訓練的印度士兵。圖片來源:環球網  《巴基斯坦愛國者》網站4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次大陸  上世紀50年代初,南亞被稱為印度次大陸。而現在,南亞可以被稱為中國次大陸。印度正迅速失去其在南亞的主導地位。而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日益上升,這已是一個既成事實。
  • 昆明南亞東南亞語種翻譯發展論壇開幕
    人民網昆明12月24日電 (程浩)12月24日,2020首屆昆明南亞東南亞語種翻譯發展論壇在昆開幕,來自南亞東南亞多國駐華大使館的外交官、眾多高校代表及翻譯科技企業代表共聚一堂,探討南亞東南亞語種翻譯的發展與合作。
  • 成都山地所研究員鄧偉被授予尼泊爾地理學會終身會員榮譽稱號
    4月21日,尼泊爾地理學會在加德滿都召開尼泊爾地理學會榮譽終身會員頒獎典禮  鄧偉長期致力於南亞地理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完成了中科院對外合作項目「氣候變化影響下喜馬拉雅-興都庫什山地表層過程與區域適應對策前期研究 」、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課題「南方毗鄰地區資源環境關鍵問題及科學資料庫建設」、科技部國際科技援外項目「中國-尼泊爾地理聯合研究中心」等系列重要項目,並出版《南亞地理—資源與環境》Land cover change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