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僑鄉臺山人愛用野菜「馬屎莧」做菜或煲湯

2020-12-15 中國僑網

廣東僑鄉臺山人愛用野菜「馬屎莧」做菜或煲湯

  中國僑網江門6月21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愛用野菜「馬屎莧」做菜或煲湯

  作者 李曉春

  馬齒莧,有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等特點,又稱為五行草、長壽菜、馬齒菜,在中國南北各地均產,常見的烹飪做法有涼拌馬齒莧、馬齒莧粥、馬齒莧豬肝湯等。在廣東臺山,有一種易被誤聽作馬齒莧的野菜「馬屎莧」較為常見,人們喜歡用它來做菜或煲湯。

可採摘鮮葉做菜的馬屎莧 李曉春 攝

  據了解,馬齒莧與馬屎莧雖同是野菜,但並不是同一個品種,在外觀上就有很大的區別。馬齒莧在臺山被稱為瓜子菜,而馬屎莧實為刺莧菜,又稱野刺莧、白刺莧,被臺山人喻為「土人參」,常見的有紅梗和青梗兩種。其莖呈圓柱形,多分枝,葉互生,呈菱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葉柄旁有2刺,圓錐花序腋生及頂生。馬屎莧多數生長在村旁空曠荒地、路旁或田間地頭。若是生長在土潤肥沃的地方,馬屎莧生長可高達一米多,枝梗錯落有致且刺尖葉茂,底下的莖部可達普通紅蘿蔔般粗壯。

  據臺山的老人透露,以前在臺山農村裡,這馬屎莧較為常見,在糧食緊缺的年代,馬屎莧是人們賴以充飢的野菜之一,而到了糧食可以自供自給的時候,馬屎莧和番薯葉、水芋葉等被當地人割來煮成豬菜餵豬。馬屎莧葉子的脈絡、葉面和一般的莧菜相似,葉體稍顯細長,生長早期的葉子比較肥厚,適宜採摘起來做成上湯菜式,口感甚至比一般的莧菜還有爽滑。生長中後期的時候,葉子較為稀疏且莖部表皮逐漸泛紅,這個時候只能取其主莖和根部,用來煲老火湯。

在菜市場上零售的馬屎莧 李曉春 攝

  據臺山臺城一酒樓姓吳的樓面經理介紹,在每年的五六月,正是當地馬屎莧生長最為茂盛的季節,他們會用馬屎莧的嫩葉做成上湯馬屎莧葉,用颳了皮的莖和根部做成豬骨黃豆馬屎莧湯、鯽魚馬屎莧湯、黑魚馬屎莧湯、豬骨雞腳薏米馬屎莧湯、紅蘿蔔荸薺豬骨馬屎莧湯、鴿肉綠豆豬骨馬屎莧湯等湯品,因售價不貴且獨具地方特色,適合當地消費者的口味,以馬屎莧為主的菜式和湯品在酷夏的飯市中頗受歡迎。而在臺城富城市場經營當地山草藥及土特產的攤主伍女士介紹,當季的馬屎莧比較粗壯,莖內纖維密度低,是臺山當地人在炎炎夏日中煲湯用的優選食材,因售價便宜且多數攤主可提供刮皮、砍塊等處理服務,每天進貨的馬屎莧基本上會被搶售一空。

馬屎莧黃豆豬骨灰皮冬瓜湯 李曉春 攝

  據悉,煲老火靚湯,對於臺山人乃至廣府人而言皆頗具心得,除了在臺山的茶樓飯館中能品嘗到馬屎莧湯之外,當地的老百姓更喜歡結合當地的當季食材來搭配馬屎莧煲湯,如搭配剛收穫從豆莢中剝出來的黃豆煲豬骨湯、搭配著當地當季的灰皮老冬瓜煲豬骨湯等。據《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馬屎莧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等功效,所以有部分臺山人用黃糖煲馬屎莧作為「涼水」(涼茶)飲用。

被臺山人稱為「瓜子菜」的馬齒莧 李曉春 攝

  「中國人善於用食物來縮短他鄉與故鄉的距離」「餐桌邊的一蔬一飯,舌尖上的一飲一啄,總會為我們津津有味地一一道來」在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Ⅱ》中曾陸續提及。而在這個有「內外兩個臺山」之稱的中國第一僑鄉,常年旅居海外或背井離鄉外出謀生的臺山人不在少數,其飲食習慣可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學會入鄉隨俗,但若有機會回到臺山,面對著似曾相識的菜式或老火湯時,往往會熱淚盈眶,畢竟在這味蕾上的記憶裡,有著他們在臺山生活的片段,甚至是比較難忘的一些經歷和故事。(完)

相關焦點

  • 挖藕季廣東僑鄉臺山人烹菜煲湯溢荷香
    挖藕季廣東僑鄉臺山人烹菜煲湯溢荷香 2018-10-15 15:51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何路曼     番葛(涼薯)片炒藕片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10月15日電 題:挖藕季廣東僑鄉臺山人烹菜煲湯溢荷香
  • 廣東僑鄉臺山人用生魚烹菜煲湯滋補身體
    三合鎮興美野食店用生魚肉烹製的「功夫魚」 李曉春 攝 中國僑網江門5月24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用生魚烹菜煲湯滋補身體作者 李曉春「生魚每公斤24元,一條大概在一公斤左右,可以起肉炒魚片,若需要就幫你殺好把肉起出來,你回去洗乾淨再切」近日記者到廣東臺山市採訪時聽見臺城富城市場一銷售生魚的魚檔負責人回答客人時稱道。
  • 廣東僑鄉臺山豬仔薯變身「搖錢薯」
    廣東僑鄉臺山豬仔薯變身「搖錢薯」 2020-11-02 18:18:59 >作者:徐文欣 責任編輯:徐文欣     個頭粗大的豬仔薯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11月2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豬仔薯變身
  • 廣東僑鄉臺山人用「鹹鰢」烹製美食
    中新社江門7月20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用「鹹鰢」烹製美食作者 李曉春 郭軍中國中央電視臺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四集《時間的味道》,對香港大澳經歷四代人的百年老店鄭祥興蝦鋪堅持手工製作蝦膏蝦醬的披露
  • 臺山人愛用生魚做菜煲湯?對,十分滋補身體!
    近日記者到廣東臺山市採訪時聽見臺城富城市場一銷售生魚的魚檔負責人回答客人時稱道。生魚,是臺山常見的淡水水產食材,當地人喜歡用其烹菜煲湯,有滋補身體的作用。生魚豬骨煲四味湯 李曉春 攝據了解,生魚是臺山人對烏鱧的慣用叫法,又名黑魚、斑魚、烏魚、財魚、蛇魚、火頭魚等,能在池塘、河溝及水庫等水域內自然繁殖。
  • 廣東僑鄉臺山秋冬季白菜乾成「愛心手禮」
    廣東僑鄉臺山秋冬季白菜乾成「愛心手禮」 2020-11-28 18:54:09 作者:李明陽 責任編輯:李明陽     晾曬後期的白菜乾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11月28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秋冬季白菜乾成
  • 廣東僑鄉臺山人用山坑螺烹出好滋味
    豬骨土雞燉坑螺湯 李曉春 攝中新網廣州9月18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用山坑螺烹出好滋味作者 李曉春 郭軍廣東民間素有吃螺的習慣,吃螺的樂趣不僅來自舌尖上對細嫩螺肉的滿足感懂得嘬螺之人,前後嘬兩下就能輕鬆地將螺肉從殼中嘬進嘴裡,而不得嘬螺竅門之人則需藉助牙籤將螺肉挑出食用。在廣東臺山,當地出產的山坑螺被烹成多款口味的菜餚,以獨有的鮮味吸引眾多食客驅車前往品嘗。
  • 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進補喝「牛大力」
    牛大力紅棗花生豬尾龍燉湯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2月24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進補喝「牛大力」作者 李曉春 郭軍「您好!今天我們酒樓主推牛大力豬尾龍燉湯,是用臺山本地新鮮牛大力燉的,味道甘香可口,這季節喝最適宜。俗話說:『秋冬來進補,春天能打虎』。要不要來一盅試試?」近日,廣東臺山市臺城一酒樓經理在為客人點菜時熱情地推薦道。牛大力有「南方人參」之美譽,是臺山人烹製滋補湯品的優選中藥材之一,在臺山乃至整個江門五邑地區都有一定的知曉度。
  • 廣東僑鄉臺山端午粽香情濃
    廣東僑鄉臺山端午粽香情濃 2019-06-05 20:58:28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6月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端午粽香情濃  作者 李曉春 郭軍臺城嬋姨靚粽提供多種口味的粽子 李曉春 攝  臨近端午,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比起到超市購買速凍粽子過端午,當地人更喜歡新鮮製作的粽子。
  • 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
    番薯糖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3日電 題: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作者 李曉春 郭軍進入酷熱季節的廣東,民間有「大暑小暑,有米懶煮」的說法,天氣炎熱使汗流浹背成為廣東人夏季戶外作業的常態在廣東臺山,當地人夏日有吃糖水解暑的「蜜」技,傳統風味和創新搭配都很受青睞。剛上鍋的甜葛粉 李曉春 攝據了解,糖水是廣東人飲食習慣一大特色,多數以清潤或清熱為主。
  • 廣東僑鄉臺山「雞爪芋」中的家鄉味道
    冬季晾曬雞爪芋幹是四九鎮東冠村的一個豐收景象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2月3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雞爪芋」中的家鄉味道作者 李曉春 郭軍「早幾天在廚房看了一下,家裡的雞爪芋幹快用完了近期臺山的天氣好,估計有些村民開始忙著曬雞爪芋幹,尤其是東冠村委會那邊的幾個村。」現居加拿大多倫多萬錦年過七旬的李翠卿婆婆近日跟廣東臺山親友進行微信語音聊天時說,在過去糧食緊缺的年代,雞爪芋常被連皮煲熟以解飽腹之需,如今每次聞到雞爪芋湯的氣味,就感覺特有鄉味。據了解,臺山的雞爪芋多數產於水步、四九、衝蔞等鎮。
  • 芋頭包: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傳統糕點
    芋頭包: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傳統糕點
  • 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海三鮮」
    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海三鮮」 2019-04-28 11:59:}責任編輯:劉丹憶     臺山人稱為將軍帽的「本土小鮑」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4月28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
  • 推動旅遊業發展 僑鄉廣東臺山評選「臺山新八景」
    推動旅遊業發展 僑鄉廣東臺山評選「臺山新八景」  」之美稱的臺山市,為更好地實施「旅遊旺市」的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全市旅遊業發展,決定於今年十二月開始評選「臺山新八景」。
  • 櫃桶粉: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古早味」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5月13日電 題:櫃桶粉: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古早味」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素有「小廣州」之稱的廣東臺山臺城,每天凌晨三四點,街頭巷尾的大小早餐店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精心製作當地人早餐桌上的粥、粉、面、餈、粽、糕、包等美食。
  • 廣東僑鄉臺山七夕應節食品熱銷
    白沙鎮一家庭舉行的慕仙儀式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7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七夕應節食品熱銷作者 李曉春 郭軍「菱角每公斤16元,這些是大江鎮沙衝基頭村出產的,別以為那種外殼全黑的才是最靚的顏色偏紅一點的菱角,殼的硬度稍弱,煲熟後放進嘴裡用牙一咬就開。」記者近日在廣東僑鄉臺山採訪時聽到臺城富城市場外一菜販跟顧客交流時說。據介紹,菱角是臺山七夕必備的應節食品,每年農曆七月初一至初六俏銷。七夕是中國傳統神話中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在臺山民間有七夕前一晚「慕仙」拜七姐(七仙女)的習俗。
  • 廣東僑鄉臺山冬季吉苓薯被加工為「看家寶」
    剝衣衝洗乾淨的吉苓薯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2月9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冬季吉苓薯被加工為「看家寶」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廣東韶關,有一款家喻戶曉的家常菜式「竹芋剁肉餅記者近日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竹芋在當地被稱為吉苓薯,當地人除了用其烹菜煲湯之外,還喜歡將其加工曬成幹或粉儲藏起來便於日常使用。袋裝銷售的吉苓薯粉(竹芋粉) 李曉春 攝剛收穫的吉苓薯 李曉春 攝據了解,吉苓薯又名冬粉薯、冬筍薯、東京薯、沙穀米、米葛、葛鬱金等,其莖柔弱,二叉狀分枝,枝上有長而窄的葉柄,葉柄基部鞘狀,葉片寬大呈橢圓形。
  • 廣東僑鄉臺山人將龍吐魚烹出家鄉味
    廣東僑鄉臺山人將龍吐魚烹出家鄉味 2019-04-11 21:34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4月11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將龍吐魚烹出家鄉味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廣東臺山,一種名為龍吐魚的小海鮮被烹飪出多款家鄉味的菜式深受當地人追捧。
  • 廣東僑鄉臺山人秋冬季摘「綠色金子」烹菜餚
    臺山人家常煮法的臘肉炒楊桃豆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1月3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秋冬季摘「綠色金子」烹菜餚作者李曉春 郭軍北風起,菜心甜。進入秋冬季節,廣東的菜市場各種當季蔬菜琳琅滿目,以當地出產的白菜心、油菜心、芥菜、麥菜、西洋菜等葉菜最為暢銷,是廣東人秋冬季「打邊爐」食材的首選。在廣東臺山,有一種長相奇特、名為楊桃豆的鮮嫩豆莢也開始上市,當地人愛用它來烹製菜餚。
  • 一條鯪魚,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吃出「百味」
    中新網江門12月21日電 題:一條鯪魚,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吃出「百味」作者 李曉春 郭軍「靚姐早晨!今日有大鯪魚和小鯪魚。您是想買新鮮鯪魚起肉,還是僅買起好的鯪魚肉?那邊還有剁好的鯪魚滑、煮好的鯪魚丸、煎好的鯪魚餅。」12月21日,在僑鄉廣東臺山臺城富城市場一水產檔的老闆娘在早市中招呼顧客時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