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蘭天池守衛淨土喜迎「端午節」
木蘭天池有幸成為防控優先的前提下,武漢市第一批對外開放的旅遊景區之一。隨著武漢疫情防控降級,人們出遊熱情的增強,景區預估「端午節」小長假的遊客量可能會達到日均3000餘人次。共同防疫,守衛淨土,景區自4月10日開園以來疫情防控不敢絲毫放鬆,嚴格落實政府《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遊客每日接待量都是維持在最大承載30%以內。
-
古代的端午節習俗——粽子和龍舟真的存在嗎?淺談古時候的端午節
吃粽子和賽龍舟是我國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粽子的飄香以及江河上龍舟的競速,無不描繪著端午佳節的喜慶。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吃粽子與賽龍舟的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而這些習俗在古時候是否已經存在?一、吃粽子習俗的由來粽子到底有多美味?
-
明清時期,佛山端午扒龍舟習俗已盛行!| 網絡中國節·端午
佛山人過端午節也有獨具地方特色的節日習俗,如吃粽子、扒龍舟、吃五色粥、掛菖蒲艾葉、懸鐘馗像、小孩佩香包、號豬仔等,最吸精、最令人難忘的還要數扒龍舟。佛山河湧縱橫,經濟富庶,端午划龍舟習俗歷史悠久,關於龍舟競渡的最早文字記載是文天祥的《元夕》詩,描述了當時南海縣正月十五龍舟競渡的情景:「南海觀元夕,茲遊古未曾。人間大競渡,水上小繞燈。」
-
端午安康:端午節的地方風味與民間習俗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
景盛源綠雕丨綠雕廠家端午龍舟還能這樣玩?「綠雕龍舟」花樣龍舟
端午龍舟還能這樣玩?「綠雕龍舟」和花式龍舟帶你過端午共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賽龍舟、包粽,這是兩千年來的傳統和習俗,逐漸演變的只有粽子的餡料和龍舟的樣式。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關於龍舟的故事。
-
【風俗】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世界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端午節有吃粽子,遊江招魂、喚「我哥回」、丟粽子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的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
「粽」情端午 龍舟送福 阿右旗第一幼兒園舉行端午節活動
端午節是一個「豐富」的節日,因為它不僅有著淵遠的文化底蘊,還有著許多「名字」和「習俗」。阿右旗第一幼兒園喜迎端午,開展了「粽」情端午 龍舟送福特別活動。立足傳統 感受端午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這些節俗以多樣的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願望。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端午習俗知多少賽龍舟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划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濃鬱的漢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除了比賽速度外,划龍舟還有其他一些活動。
-
各國的端午節怎麼過?韓國、日本端午節習俗有哪些盤點
央視網消息:五月五過端午,划龍舟,吃粽子,掛香囊,雄黃酒…… 這兩天打開朋友圈的你就如同置身於粽子王國。不過關於粽子的口味,卻總有鹹甜之爭。對我們這些願意安安靜靜吃一個粽子的吃貨而言,這些紛繁複雜的爭論都不重要。 其實呢,國外也有粽子。
-
啤酒罐上的端午節
作為香港龍舟嘉年華的指定啤酒贊助商,生力在嘉年華上搞起了生力啤酒節,罐體設計巧妙的把龍舟和生力啤酒瓶結合起來,龍頭在啤酒瓶上盤旋而上,氣勢非凡。端午節前後,香港都會奉行傳統習俗,舉行龍舟競渡活動。這項充滿民間色彩的節慶,近年已發展為國際化的體育運動,令賽事更具觀賞趣味。1976年,香港首度舉辦現代國際龍舟賽,為千年傳統習俗添上新意。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
端午,龍舟競渡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提到「端午」,最能為這個節日增添熱烈氣氛的習俗,應該就是「賽龍舟」了。關於「賽龍舟」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與紀念屈原有關。
-
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那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
-
端午節的來歷、潮汕端午節習俗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龍舟蒲艾醉端陽——古代園林中的端午節
古代各地兼有園林屬性的水景名勝區往往都有端午賽龍舟的習俗,比如蘇州胥江、無錫太湖、杭州西湖等等,爭奇鬥豔,各擅勝場。 張岱《陶庵夢憶》描繪明末江南端午龍舟競渡的盛況,提到南京每逢端午當日晚間,全城男女紛紛出門,來秦淮河邊看燈船,有好事者集合了一百多艘小篷船,篷上懸掛許多羊角燈,各船首尾相接,在水上盤旋,仿佛火龍騰飛。船上管弦鐃鈸同奏,其聲鼎沸,令人耳炫目迷。
-
端午節和龍舟起源 傳統文化龍舟賽轉型競技比賽
屈原品格高潔,深受楚國百姓愛戴,人們為撈出屈子真身,劃舟江上擲飯糰、雞蛋等物,以求魚蝦食之,保全屈原屍首。後時代演變,遂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的習俗。南朝·梁宗慎《荊楚歲時》和《隋書、地理志》都稱端午節龍舟競渡與紀念屈原相關,而目前主流的文化群體均認同紀念屈原說。
-
家鄉永州的端午節習俗
永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其自然風光和歷史風貌確實自有其獨特魅力,這是毋容置疑的。瀟湘悠悠兩千載歷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蘊含著濃厚的風土人情,永州人在長期的生活、勞動及與外地人交往中,形成了具有湘南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其中端午節習俗是永州風俗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在這一天,湖南各地民眾紛紛賽龍舟、包香粽、掛艾草,舉辦各種活動來共慶佳節。
-
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原來不是因為屈原,而是源自古人的日常習慣
其中祭祀龍祖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划龍舟的習俗。龍舟比賽現在端午節最主要的兩個習俗就是吃粽子和龍舟競渡,這兩個習俗其實都和龍有關。考古學家們更是在河姆渡遺址和田螺山遺址的史前文明中發現了獨木舟和木漿的遺存,而龍舟本來就是根據獨木舟改造而來的。聞一多先生曾經考證,上古吳越地區先民把「龍」作為自己國家的圖騰,他們對龍具有超乎尋常的崇拜。這個龍形的圖騰,後來又演變成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圖騰崇拜。先民們在端午節這一天,不僅會在身上紋上龍形的紋身,而且每年都會在端午節這一天舉行祭祀龍圖騰的活動。
-
「端午節福利」除了吃吃吃粽子,肇慶人的端午習俗還有這些……
多彩肇慶邀你嘗鮮除了吃粽子,肇慶作為一座千年古城,又有什麼特別的端午習俗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肇慶人過端午的那些 「老規矩」!同樣!龍舟,已經成為金利最獨特的文化標誌。▲圖源:肇慶高要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寧:喝蒲酒吃艾餈廣寧縣的端午節好比「衛生防疫節」,很多習俗都跟衛生息息相關,比方說與端州一樣,習慣將艾草、菖蒲懸於門戶。有的地方還喝蒲酒,把酒灑在屋外四周,以避蛇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