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回憶了弄堂裡嗡嗡的扯響鈴、歡樂的打蓮湘。隨著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今天,我們來聊兩種喜慶熱鬧的年俗——龍舞、獅舞。
在上海傳統年慶活動中,龍舞最具代表性,且極富上海特色,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舞以浦東繞龍燈為代表,浦東繞龍燈又稱三林舞龍,是一種集舞蹈、民族鼓樂為一體的傳統民俗項目。講究藝術性、炫耀性和觀賞性。
浦東三林繞龍燈
浦東繞龍燈將舞蹈藝術的肢體語言、戲曲的步法亮相、武術的精氣神韻等融入到舞龍的技巧中,表現祥和、喜慶、歡樂、昂揚之美。無論是參與者還是觀賞者,在壯觀的場景下,都可以得到情感抒發和滿足。傳統舞龍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布龍、紗龍、草龍、香火龍、小白龍、遊花龍等。
獅舞以馬橋手獅舞為代表,是上海春節的又一項年慶活動。流行於閔行馬橋地區,有三百多年歷史。手獅舞源於獅子燈,當地元宵燈會時人們提燈行街,而鎮上街道狹窄,觀者擁擠,提燈人便用竹竿撐起獅子燈。「手帶獅舞」逐漸演變為當地的民間舞蹈。
手獅舞表演與其他獅舞有著很大區別,是由舞獅者分別手舉篾扎紙糊的獅子表演。獅子道具大小不一,大獅由二人舞動,中獅、小獅由一人舞動。表演時,一般是一頭大獅、四頭中獅、兩頭小獅。既汲取龍舞的翻滾、纏繞、跌扑等基本技巧,也借鑑其他獅舞粗獷勇猛、剛柔相濟的表演風格。
馬橋手獅舞
舊時為了適應街道狹窄、屋簷低矮的表演環境,手獅舞在行街表演時為避免發生碰撞,又形成了以「矮蹲步」為基礎的橫移、直進、貼身繞獅等風格獨具的舞蹈動作。由於手獅舞場面熱烈,充滿自娛娛人的生活氣息和喜慶祥和的藝術感染力,因此深受人們喜愛。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兩種年俗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淡出。幸而在各方的重視和支持下,它們作為優秀傳統文化,被挖掘、繼承、弘揚,又走上了新的歷史舞臺。
資料:上海文旅智宣
上海首批16個全域旅遊特色示範區官宣
由於條件所限,可能出現未署名的原創圖片或文字,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權利人聯繫授權及稿酬事宜。熱忱歡迎權利人與編輯部聯繫署名授權、稿酬等事項。聯繫郵箱:654870764@qq.com,微信號:shanghailvyou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