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蔣翰林 趙毅 廈門報導
12月11日的廈門溫暖如春,大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2117.HK,以下稱「大唐地產」)董事長吳迪敲響了上市鐘聲。趕上今年的港交所末班車,這聲鐘響,大唐地產等了12年。
當日下午,大唐地產舉行了上市後的首場媒體交流會,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郝勝春、執行董事兼聯席公司秘書唐國鍾、副總裁林瑞焰、財務總監兼資金總監劉偉平、總裁助理米園園出席,並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的採訪。
「成功上市的大唐地產將利用國際資本市場,開拓更優化的融資渠道。」劉偉平告訴記者。此外,郝勝春對記者表示,大唐地產看好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會根據自身戰略節奏,進入大灣區的重點城市。
來自廈門的大唐地產,目前在全國六大經濟區共擁有105個地產項目,近三年的合約銷售金額均在300億元以上,穩居百強房企之列。2020年1~11月銷售金額達到374億元。
「黑馬」疾馳
大唐地產是繼匯景控股、港龍中國地產、金輝控股、上坤地產、祥生控股和領地控股之後,今年成功上市的第七隻內房股。市場普遍認為今年中小房企上市難度加大,在此環境下,大唐地產成功突圍,有著不可忽視的實力。
收益方面,招股書顯示,大唐地產由2017年的40.19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81.0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42.0%。淨利潤由2017年的4.1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6.2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3.2%。
2020年1~11月,大唐地產實現籤約銷售額359.3億元,籤約銷售面積343.4萬平方米,銷售規模已超過去年全年。同時銷售規模行業排名由去年末的第82位提升至72位。
快速增長的背後是資金投入的撬動。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大唐地產的淨負債比率分別為1085.3%、1087.9%、408.8%。值得留意的是,2019年,大唐地產淨負債比率大幅下降至119.2%。對此,招股書中稱,主要由於保留盈利於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持續增加及本公司股東注資於2019年上半年增加所致。
劉偉平表示,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大唐地產將積極尋求更穩健、多元的融資渠道。此外,大唐地產還將與其他房企,行業或區域性的龍頭企業,在項目開發、設計、營銷、成本、融資等方面達成合作。
布局大灣區
大唐地產的「京劇臉譜」品牌標識讓人印象深刻。象徵著勇猛、忠直的「藍臉竇爾敦」標識,大唐地產以國內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為核心,在全國範圍開疆擴土。
大唐地產總部位於廈門,目前在全國六大經濟區共擁有105個地產項目。大唐地產深耕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及周邊城市等,重倉南寧和漳州兩個城市。截至2020年8月31日,大唐地產總土地儲備約達1118萬平方米,開發中物業建築面積為720萬平方米,待開發物業總建築面積為300萬平方米。
劉偉平指出,區域深耕的策略以及合理充裕的土地儲備,是公司高速發展並成功上市的重要原因。郝勝春還透露,大唐地產看好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會根據自身戰略節奏,進入大灣區的重點城市。
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白銀時代」,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成為房企脫穎而出的關鍵。大唐地產是「國風地產」的先行者,以獨具特色的傳統中式設計,涵蓋唐風、徽派、新中式在內的國韻建築,在眾房企中形成差異化產品競爭力。
米園園強調,大唐地產的產品線貴在精而不多,一貫堅持獨有的國風、國韻特點,打造大唐果系、世家系和印象系三個產品系。「高速發展下,保證高質量規模化發展,是我們一貫秉承的理念。」
等候12年的「鐘聲」
在上市這條路上,大唐地產走得篤定而執著,回顧謀求上市的這十幾年,公司歷經了諸多的變化。
2008年,大唐地產首次計劃赴港上市,彼時金融危機又遇創始人餘英儀辭世,上市擱淺。11年後,大唐地產在2019年11月再度提交招股書,後屆滿6個月失效。今年5月底招股書失效的三天後,大唐地產三戰港交所,終於圓夢IPO。
相關資料顯示,大唐地產於1984年由臺灣第一代地產富商餘英儀創立,在臺灣首次推出「大唐世家」項目。1994年進軍內地,「大唐世家」產品在廈門首次打響,隨後,公司取名為「大唐地產」。2009年大唐地產接受了閩系老牌房企福信集團的併購,成為廈門女首富黃晞的控股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唐地產與集團體育產業的合作,跨界體育,拓寬新的發展路徑。據了解,自2017年冠名中國拳王賽開始,大唐地產已持續4年贊助頂級拳擊賽事。對於大唐跨界體育行業,公司管理層表示,這也符合大唐地產的企業精神「誠、和、勤、毅、創」五個字,未來還將繼續探索地產與體育的融合,挖掘更多價值點。
(編輯:趙毅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