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中國電力市場建設路徑及市場運行關鍵問題

2021-01-12 國際電力網

1研究背景

隨著發用電計劃的全面放開、現貨市場試點加速推進,中國電力市場建設面臨計劃與市場長期並存、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電力安全風險增加、市場主體多元化及利益矛盾加劇等多重挑戰,需要在建設模式、實施路徑等方面多方統籌。為此,本文按照中發9號文明確的「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和目標任務,結合新形勢和新要求,在已有市場建設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優化完善電力市場機制設計的關鍵機制和措施建議,為深化電力市場建設提供借鑑和參考。

2論文所解決的問題及意義

本文分近期和中遠期2個階段設計中國電力市場建設發展的演化路徑和各階段模式,並針對計劃與市場銜接、省間與省內的銜接、中長期與現貨銜接、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市場機制、輔助服務和容量市場、價格機制等關鍵問題進行研究,提出相關措施和策略建議,為中國進一步深化電力市場建設提供技術參考。

3論文重點內容

從建設路徑來看,中國電力市場建設需要統籌市場邊界條件的變化,分階段逐步推進省間和省內市場的融合,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近期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包含省間、省內市場,省間和省內市場分別進行申報,省間交易結果作為省內市場的邊界條件;跨省區交易逐步實現規範統一運作,形成完整的省間市場;省內市場健全中長期交易機制,在完善現貨試點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範圍;交易品種主要包括中長期、現貨和輔助服務交易,並逐步建立容量成本回收機制。中遠期,隨著電價交叉補貼妥善解決、省間交易壁壘逐步打開,通過交易機制耦合,可逐步形成省間和省內市場「統一申報、聯合出清」模式,並隨著融合程度的加深進一步過渡到「統一申報、統一出清」模式;進一步豐富輔助服務、容量市場、輸電權、金融衍生品等交易品種,探索更大範圍內的輔助服務資源共享和互濟,構建交易品種完備的市場體系;進一步擴大市場主體範圍,用戶側全面參與現貨電力市場,擴大需求側資源、虛擬電廠、儲能等新興主體參與市場交易的範圍。

圖1  近期省間及省內市場交易品種

近期電力市場建設需要重點圍繞市場空間(計劃與市場)、市場層級(省間與省內)、交易時序(中長期與現貨)、市場主體(新能源)、交易品種(輔助服務、容量機制)、價格機制等問題進行設計。

在計劃與市場銜接方面,一是推動優先發電按照「保量保價」「保量競價」等方式做好與優先購電和市場交易的銜接,可按照優先購電規模匹配優先發電並執行「保量保價」政策,富餘優發部分,通過中長期交易按市場化方式實現優先發電;如優先發電不滿足優先購電,由本省常規電源按等比例保障原則補充。二是加快構建合理的不平衡資金疏導機制,由優發優購匹配產生的不平衡資金,納入電價調整機制;由市場運行產生的不平衡資金,按照公平公開原則,在市場建設方案中明確分攤機制。三是加快解決電價交叉補貼問題,優先安排低價電和省外來電等優先發電規模,用於穩定交叉補貼來源;明確各類用戶所承擔的交叉補貼責任,單列電價交叉補貼標準,由「暗補」變為「明補」;同時,建立政策性交叉補貼定期清算機制,按年或按監管周期進行清算。

在省間與省內市場銜接方面,需要在交易時序、偏差處理、安全校核及阻塞管理等方面做好統籌銜。中長期層面,省間交易先於省內交易開展;現貨交易中,首先省內形成預平衡,再開展省間日前現貨。省間中長期交易物理執行,省間交易結果作為省內交易的邊界。實際運行與合同約定產生的偏差,根據成因和影響範圍,分別按照省間、省內市場規則處理。按照統一調度、分級管理的原則,國調(及分調)、省調按調管範圍負責輸電線路的阻塞管理與安全校核。

圖2  省間與省內銜接示意圖

在中長期與現貨市場銜接方面,中長期交易在現貨市場的交割方式主要包括物理交割和金融交割2種,物理交割模式適用於靈活性調節電源佔比較高、電網阻塞較少、發用電市場發育成熟的省;金融交割模式適用於靈活性調節電源佔比較高、電網阻塞較少、發用電市場發育成熟的省。考慮到省間交易以落實國家能源戰略與跨省區送受電計劃、實現能源資源大範圍優化配置為主要目標,建議省間中長期交易採用物理交割方式,通過省間現貨市場進行偏差處理。借鑑國外經驗,中長期交易曲線的確定方式可採用市場主體協商確定、自願選擇典型曲線組合等多種形式。

在新能源參與市場的機制設計方面,一是做好新能源消納市場機制與計劃手段銜接,合理確定新能源保障收購利用小時,超出部分進入市場;進一步優化存量可再生能源補助資金管理,逐漸改為「價補分離、總額管控」模式。二是加強交易機制創新,建立適應新能源出力間歇性的市場化機制,例如省間中長期打捆交易機制、鼓勵新能源申報日前發電預測曲線參與現貨市場、構建新能源與需求側、儲能、電動汽車充電、蓄冷式空調、蓄熱式電採暖等的市場化交易機制。三是通過新能源與常規電源之間的發電權自願替代或優先替代機制,加強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協調、提升消納積極性。四是結合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交易、碳排放權交易等機制,促進新能源大範圍消納。

論文還討論了輔助服務交易機制、常規火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電力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等問題。

4研究結論

我國電力市場宜以省間、省內市場「統一市場、兩級運作」起步、中遠期逐步推動省間、省內市場「統一申報、聯合出清」「統一申報、統一出清」,向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過渡。近期市場可按照「固化優購、匹配優發」的方式實現計劃與市場銜接;加強省間、省內市場統籌,省間交易結果作為省內市場的邊界條件;合理選擇中長期合同在現貨市場中的交割方式,推進帶結算曲線的中長期電力交易;合理確定新能源保障收購利用小時,超出部分進入市場,建立適應新能源出力特性的市場化機制;輔助服務以省內為主開展,逐步推動調峰與電能量市場的融合;在市場過渡期建立容量補償機制、逐步建立容量市場機制,保障發電容量充裕度;加快構建反映各類電力商品價值的完整價格信號,加強市場力監測監管。

相關焦點

  • 能源網際網路關鍵技術及市場機制的研究與實踐
    5) 直流微電網靈活高效接入的關鍵技術 :創新柔直中壓配網與低壓直流微網的協同運行方案 ( 包括接入方案 ) ;研究提出直流微電網運行控 制、無縫切換、高低壓故障穿越等系列關鍵技術。5) 基於區塊鏈的綠證交易商業模式 :將區塊鏈技術引入綠證交易市場的設計方案,能夠解決綠證在核發、交易和核查環節的組織、記錄和審計問題。區塊鏈的加入,能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綠證交易市場,建立起成熟穩定的綠證交易機制。
  • 經驗|歐美典型電力市場操縱行為及市場監管措施
    各類操縱行為可能會扭曲市場交易結果,影響市場對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引導,繼而影響電力市場改革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是電力市場建設發展過程中需要重視和嚴密監管的問題。對此,文中針對性地研究分析了歐美電力市場中存在的操縱行為,通過介紹操縱行為的定義、分類及原理,結合案例總結了電力市場操縱方法的一般規律和對應的市場監管原則。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電力市場的發展現狀,提出了針對中國電力市場監管體系的啟示和建議。
  • 2020年版中國電力供應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年中國電力市場運行動態分析  第一節 2019-2020年中國電力市場的概況    一、中國電力市場容量的回顧    二、國家電力市場交易電量保持快速的增長    三、國內電力供應形勢緊張的原因    四、由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出發分析電力需求  第二節 2019-2020年中國電力市場的競爭分析
  • 山西深化電力市場建設 完成電力現貨市場單日結算試運行和連續七天...
    深化電力市場建設,完成電力現貨市場單日結算試運行和連續七天結算試運行。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推動「晉電外送」特高壓通道議案聯名提交,開展107個縣級行政區全域「網格化」規劃。圓滿完成全國「兩會」、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等重大活動保電任務。
  • 中國電力機車獲得歐洲市場青睞
    圖為正在馬其頓運行的中國產動車組。邵雷鳴攝  日前,塞爾維亞在首都貝爾格勒的奧布雷諾瓦茨為來自中國的電力機車舉行隆重的接車儀式。這是中車在巴爾幹地區「一帶一路」合作的又一項重大成果。該項目是中國電力機車產品進入塞爾維亞的第一份訂單,這4臺中國電力機車的最終用戶為塞爾維亞國有控股超大型企業尼古拉特斯拉火電廠。  不僅在塞爾維亞,中國電力機車在馬其頓也有所斬獲。
  •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構建黨「六力...
    構建黨建「六力」模型 推動國企改革發展  ——新時代國企黨建實踐創新成果簡介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  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明確了新時 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 從德國電網結構看中國電力市場
    從德國電網結構看中國電力市場 發布時間: 2016-01-12   來源:先見能源智庫    德國電網運營商主要分為在兩個最高電壓等級下運行電網的輸電系統運營商
  • 2020-2026年中國電力工程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電能的輸送和分配主要通過高、低壓交流電力網絡來實現。作為輸電工程技術發展的方向,其重點是研究特高壓(100萬伏以上)交流輸電與直流輸電技術,形成更大的電力網絡;同時還要研究超導體電能輸送的技術問題。20世紀出現的大型電力系統將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諸環節綜合為一個有機整體,成為社會物質生產部門中空間跨度最廣、時間協調嚴格、層次分工極複雜的實體工程系統。
  • ...國家能源局:還原能源商品屬性 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
    這次出臺的《意見》,一方面堅持和繼承了《關於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有關表述,如電力市場模式、中長期市場與電力現貨市場關係等;另一方面按照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緊緊圍繞電力現貨市場試點工作中面臨的重點和共性問題,組織分析研究後給出具體政策意見,部分內容會更細化一些,注重對電力現貨市場試點工作的指導性。問:《意見》編制主要工作思路是什麼?
  • 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是建設新時代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關鍵舉措
    ,更是新時代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關鍵一步,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以及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現代市場體系,都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加快要素市場體系改革是新時代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關鍵舉措高標準市場體系是建立在現代市場體系的更高級的形態。
  • 2020-2026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認為,截至**物流企業對智慧物流的需求主要包括物流數據、物流雲、物流設備三大領域。  2011-2017中國社會物流總額(單位:萬億元)  《2020-2026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在多年智慧物流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智慧物流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智慧物流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智慧物流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市場平穩運行的關鍵是參與者有信心
    「期權之父」 羅伯特 · 莫頓:「期貨市場應該有多種類型的投資者,要達到市場平衡應通過吸引各類投資者來實現。」「期權之父」羅伯特·莫頓21日在第六屆期貨機構投資者年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 機場地面運行效率問題研究
    機場地面運行效率問題研究 來源:民航資源網 作者:鄧松武 2016-11-09 15:40:57 資料圖   超大型機場地面運行系統龐大,關鍵設施的跑道、滑行道、服務車道之間相互交叉,運行條件非常複雜,如何在這種龐大而又複雜系統條件下確保地面運作的安全、高效和順暢一直以來是機場管理當局和學者研究的問題
  • 2020-2026年中國高速動車組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高速動車組是鐵路第六次大提速上線運行的「和諧號」動車組。  我國高速列車製造業是在鐵路機車車輛製造業基礎之上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我國鐵路低成本引進了先進的高速動車組技術和大功率機車技術,掌握了關鍵技術,建立了自己的技術平臺,實現了高速動車組和大功率機車在國內企業的設計製造,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打造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由我國企業製造的產品。
  • 易會滿:中國金融業和資本市場總體保持穩健運行(2020陸家嘴論壇)
    二是專業高效的政策協同是阻止危機擴散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的關鍵所在。歷史表明,迅速恢復市場信心,避免恐慌情緒蔓延而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是危機救助措施的首要目標和政策著力點。  同時,面對這次全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金融業和資本市場總體保持穩健運行,易會滿談了幾點體會:  第一,堅定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 電力現貨市場信息如何披露?國家能源局確定發布規則!
    (四)市場主體申報信息和交易結果,包括參與交易的主體數量、交易總申報電量、成交的主體數量、最終成交電量、成交均價等。(五)市場邊界信息,包括電網安全運行的主要約束條件、輸電通道可用容量、關鍵輸電斷面及線路傳輸限額、必開必停機組組合及原因、非市場機組出力曲線、備用及調頻等輔助服務需求、抽蓄電站蓄水水位、參與市場新能源總出力預測等。
  • 碳中和目標下燃機企業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的經營與發展之道
    隨著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的深化,目前8個試點地區均進行了以月度為周期的連續試結算,非試點地區也開始準備電力現貨市場方案設計。由於電力現貨交易機制是電力計劃調度機制的替代者,在同一交流控制區中的電源均需參與電力現貨交易,否則就會產生不平衡資金,國外經驗和8個試點地區的嘗試都已經證明這一點。那麼優缺點同樣突出的燃機如何在電力現貨市場中生存、發展,成為現階段必須要研究的問題。
  • 中國銅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今後幾年中,我國銅礦供應缺口將進一步擴大,銅加工領域隱現產能過剩趨勢,因加工費下調及電力緊張等因素影響,截至**國內銅冶煉及加工行業將面臨比往年更為嚴峻的形勢。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銅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年**月下旬到**月份,國內外銅市未能繼續走高,銅價位於高位震蕩,並且重心開始下移。
  • 中國小家電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小家電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顯示,截至**的市場現狀是,行業進入門檻低、品牌集中度低,看上去品牌很少、產品價格差異大,但實際上消費者還是認大品牌、重產品質量,美的、格蘭仕等大品牌的進入,加劇了市場的競爭和行業的兩極分化。
  • 鍾青:奔向碳中和的中國碳市場 火電視角
    我國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關於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表述是「中國將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而此次提出「2030年前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體現了新時代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自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碳市場建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