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生物滅絕的輓歌不斷響起:完整性指數到達最差「無魚」等級

2020-12-15 王大錘捶捶子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節目《朗誦者》裡,白鰭豚專家劉仁俊老先生分享著他與最後一條白鰭豚「淇淇」的22年,老實說一字一句但都能扎進我的內心。我的視頻中特意插入了其中的3分鐘,真心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認真看一下,相信你也會觸動心弦。劉老說「我對不起它,我讓它孤獨了一輩子」,「白鰭豚在長江裡,是沒有敵人的,它的敵人是誰,是人」。

也許當2020到來時,大家還沉浸跨年的喜悅中,但對於白鱘而言,卻是一次無聲的告別,也是一次未打招呼的訣別。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存在一億五千萬年,是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物種。有「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的白鱘,如今卻幾乎已經滅絕。「我們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它,或許連它的不告而別也不得而知。

一個物種被判定完全滅絕,需要50年,沒錯,對於我們來說相當於生命長河的一半,但換個角度,50年來連一次身影都見不到,豈不讓人痛心:

對於長江鰣(shi)魚:自1996年至今,再無長江鰣魚的蹤跡,已經功能性滅絕。現在生活中的鰣魚已經是近些年從國外引入的美洲鰣——西鯡。

對於鯮[zong]:十餘年未再現,生存可能性極其微小,可能已經滅絕。

對於達氏鱘:2000年之後,無野生達氏鱘發現,2007後通過人工繁殖放生長江流域,但基因和形態已經和2000之前的有所改變。

對於白鰭豚:2002年已不足50頭,2007年8月8日正式公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

對於白鱘:1993年被宣布功能性滅絕,2020年被宣布完全滅絕。

從鰣魚到鯮,從達氏鱘到……它們的命運讓人憂慮。正如專家所稱,在近三年長江資源環境的一個本體調查中,沒發現白鱘,也沒找到140種其他的魚類。其他未被發現的魚類究竟什麼狀況,也讓人擔心。

它們不會無緣無故消失,而且它們一旦消失不僅意味著生物多樣性遭遇挑戰,更意味著生態系統被破壞,這對整個地球來說是一個嚴重的預警,對人類發展更是發出警告。究其因,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而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如果某一個鏈條斷了,長此以往,人類也無法孤獨地長存於地球上。

以下是長江目前發現的最後一條已故白鱘的獨白:

長江白鱘:我是真的不捨得和長江告別!

我來自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是一種生活在長江中下遊水域的長江特有物種,我的體長最長可達7米,是全球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大家都喜歡稱我為「中國淡水魚之王」、「水下大熊貓」。可何曾想,經過了一億五千萬年漫漫長河洗禮,仍逃不了滅絕的這一刻。

雖然久久未有露面,雖然我怕,不怕長江,不怕其他生物,我害怕人類,害怕船隻,害怕螺旋槳。但是怕歸怕,我對人類也心存感恩。

我記得那是2003年大年初一,我受了很重的傷,在我絕望地望著長江,奄奄一息時,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救助了我,而這也是我最後一次露面。我深知:我想要報恩,就必須得活下來,好好活下來。留住我種群的多樣性。

雖然沒有出來,但我發現長江的環境越來越差,我已經不能正常捕食,無法維持生存所需的環境,我一天天虛弱,一天不如一天。

還是象徵新的開始的一天。2020年1月1日,我離開了,永遠的離開了。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請原諒我沒有讓自己活得更久。請原諒我在只會有這麼一天還不如早些露面,讓你們看見我還在,我還能微笑。然而,一切都似乎來不及了。

在我的生命裡,我看著一個個朋友離去,從鰣魚,到鯮,到長江鱘,到白鰭豚,最後到了我。雖然我不知道是否還有殘留的同類和朋友們,但我知道我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我多想多想再活得久一點,我真的不舍,不舍……

相關焦點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今天凌晨,「白鱘滅絕」的消息佔據熱搜榜前列,令網友痛心難過。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據澎湃新聞和楚天都市報報導,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
  • 2020年第一個噩耗:「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論文原文截圖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評估為「極危」等級(status)。十年前,2009年,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但十六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最後一次發現是在這一年
    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長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種,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
  • 長江裡的這種魚從今滅絕!
    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評估為「極危」等級(status)。網友在微博評論中上傳的白鱘郵票照片。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十年前,2009年,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但十六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中國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了
    白鱘可能是我國最大的淡水魚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類但是相信今天有很多小夥伴已經看到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這基本等於官方宣布我們再也見不到活著的白鱘了……↑圖源 人民日報白鱘長什麼樣的?
  • 「中國淡水魚之王」滅絕,未能跨入2020……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長江裡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
    長江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這個問題看似時間尺度比較長,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有些物種的滅絕也就是近30多年的事情,由於生態環境變化,長江流域內生產企業過量排放汙染物,破壞了生態環境;人類的捕魚設備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水利工程設施修建阻止個別魚種的洄遊等,才導致長江物種的滅絕,可以這樣說,長江水生生物滅絕,用了幾十年時間,走過上億年之路,例如,近期長江白鱘滅絕是1.4億年前與中生代恐龍同時代的物種。
  • 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圖為論文中展示的白鱘歷史多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如果人們再拍到或捕捉到任何一個長江白鱘個體,IUCN將重新考慮調整其物種瀕危等級。據了解,早在1993年時,長江白鱘已經被宣布為「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該物種因其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非常稀少,以致其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的能力,甚至喪失了維持生存的能力)。
  • 又一個物種滅絕,中國淡水魚之王未能跨入2020……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他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30]。此言不假。長江,是世界上淡水魚種類最豐富的生態流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之一。在這片180萬平方公裡的流域裡,生活著超過4億中國人,承擔了整個國家40%的GDP[2]。經濟飛速發展,但長江裡的生物卻經歷了一場大型災難。
  • 曾是「中國淡水魚之王」的它滅絕了,正式退出歷史...
    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 令人痛心難過 長江白鱘的滅絕,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虎嗅網
    長江,是世界上淡水魚種類最豐富的生態流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之一。在這片180萬平方公裡的流域裡,生活著超過4億中國人,承擔了整個國家40%的GDP。經濟飛速發展,但長江裡的生物卻經歷了一場大型災難。
  • 曹文宣:「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  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這些因素將白鱘推向絕境 還有很多魚類處於滅絕邊緣
    人工繁育技術已就緒,魚卻沒了 避免白鱘悲劇重演 滅絕風險評估要趁早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博物館裡的白鱘標本 張星海攝2020年,我們第一份對野生動物的動容,給了長江白鱘。據了解,物種瀕危等級的評價,一般是由主管部門(或組織)成立專門的評價委員會,對各物種瀕危等級的申請報告進行科學評議。評價結果經主管者(部門)的最終通過並予以公布後,才能最終確定物種的瀕危等級。我國也有定期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其從生物本身生存狀態出發進行評估。
  • 長江無魚之困絕不是杞人憂天:「基因庫」告急,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2019年12月9日據媒體報導:「長江魚是四大家魚的基因庫,如果不保護好魚類基因庫,將來我們就真的會面臨無魚可吃的局面,那是多麼可悲又可怕的事情」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2012年,中科院水生所鯨類保護生物學科組副研究員郝玉江看到長江江豚種群數量時,心裡一驚。
  • 長江白鱘滅絕,子孫後代只能看它們的影像了!
    論文內容稱經過專家組論證: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經滅絕。危起偉拍攝到的長江白鱘從2003年到今天為止一直都沒有發現長江白鱘的身影,在新一輪的評估中,專家組認為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論文中給出的研究結論就是在2005年-2010年長江白鱘大概率已經滅絕了。
  • 江無魚,人何以漁——故水難離,漁民希望從「打魚」變成「護魚」
    就在長江全面禁漁實行前夕,2019年12月23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發表的一篇論文說,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中國特有物種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而滅絕的原因之一,科學家明確劍指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
  • 長江生命力報告④:幹流各段水生態指數高低不一,中下遊較差
    澎湃新聞專訪了長江幹流水生態狀況評價的技術負責人,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宇順。他對長江幹流的水生態評價結果進行了解讀。長江水生態已處在不太健康的等級澎湃新聞:水生態在整個長江生命力中是怎樣一個角色,它的指數高低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