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規則之變

2020-12-15 騰訊網

溫網從今年開始將取消決勝盤長盤制度,是什麼讓擁有上百年歷史的這一傳統賽事做出重大改革?而細數這些年網球規則的種種變化,我們又能品出哪些玄機?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一向以尊重傳統著稱,去年10月,這項賽事做出了一次足以被載入網球運動史冊的規則變更,從2019年起,過往屢屢塑造名局的長盤決勝制將被新規則替代。屆時,當兩位球員在決勝盤鏖戰至12平後,直接進行搶七決勝。此決定一出,引起輿論的諸多熱議。新賽制暗合了當今網壇規則演進的潮流。

長盤規則推陳出新

此次溫網長盤改革的初衷,首先是為了保護球員免受長時間鏖戰的身體損耗。此外,為了適應電視轉播的需求,溫網主動控制比賽時間,減少對裁判和觀眾的影響,更好地適應時代。7月初,在全英草地網球俱樂部,將迎來實行新規後的第一屆溫網。

隨著新規的實施,人們曾津津樂道的溫網長盤名局將成為不可複製的經典。無論是2008年溫網納達爾險勝費德勒的驚世決賽,還是去年溫網半決賽德約科維奇和納達爾的慘烈廝殺,都將不會重現。然而,從2010年溫網伊斯內爾決勝盤70比68戰勝馬胡的多日苦戰,以及去年溫網半決賽安德森和伊斯內爾長達6小時36分鐘的「巨人之戰」 當中,人們認識到長盤決勝對球員和觀眾的不合理,最終促成了新規的誕生。

無獨有偶,針對爭議性頗高的長盤規則,如今的網球四大滿貫都做出了各自的應對。澳網一向以引領潮流著稱,今年採取決勝盤6比6之後搶十的賽制,大大提升了比賽的激烈程度。法網和美網分別保持了自己的決勝盤規則,法網保留決勝盤長盤決勝,為漫長的紅土拉鋸繼續增添一份張力,美網則延續從1971年開始的決勝盤6比6之後搶七的賽制,有效地減少冗餘的比賽時長,適應市場需求。至此,擁有上百年歷史的四大滿貫採用四種不同的決勝盤規則,頗為有趣。

在今年的墨爾本公園,女單首輪比賽,球迷有幸見證了澳網長盤新規實行後的一場搶十大戰。英國新星博爾特在決勝盤和馬卡洛娃戰至6比6後,在第十三局誤認為是搶七決勝,因而在小分7比4領先後就開始忘情慶祝勝利,甚至來到網前想和對手握手致意。在裁判的提醒下,她才迅速意識到自己的失誤,重新回到底線準備下一次接發。最終,這場頗具裡程碑意義的澳網搶十大戰以博爾特的勝利畫上了句號。

除了萬眾矚目的大滿貫賽場,規則改變還延伸到巡迴賽雙打。為了提升比賽的懸念,加快節奏,讓單雙打兼項的球員更有生存空間,2006年開始,ATP實施了雙打每一局平分金球制,決勝盤直接進行搶十。很快,WTA也跟進推行相同的策略。如今,網球規則之變行軌跡的基本數據。再通過電腦計算,將這些數據生成三維圖像。最後,利用即時成像技術,通過大屏幕清晰呈現出網球的運動路線及落點。

這項技術早在2001年初問世時,便獲得了英國皇家電視協會頒發的科技革新獎,2003年因廣泛使用於網球轉播而獲全美電視最高獎艾美獎的「傑出科技貢獻獎」。2006年的美網,鷹眼系統被首次用於大滿貫賽事的輔助判罰。之後的幾年時間裡,其餘大滿貫賽事以及WTA、ATP賽事也相繼開始使用鷹眼系統。時至今日,鷹眼已經成為網球比賽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球員們都可以通過鷹眼挑戰的寶貴機會,對存在爭議的判罰及時挑戰,從而避免被誤判影響比賽走勢。2017和2018年連續兩屆澳網決賽,費德勒在賽點上的精彩壓線好球,都通過鷹眼技術得到了確認。

現行的鷹眼規則下,每位球員在每盤擁有三次挑戰機會。一旦挑戰成功,球員可以依然進行三次挑戰,挑戰失敗,則會相應失去一次挑戰機會。如果打到搶七,每位球員增加一次挑戰機會。

有了這項技術後,鷹眼挑戰的成功率成為球迷關注的焦點。在今年2月一項有關男子球員鷹眼挑戰成功率的統計中,自2006年鷹眼系統正式進入網壇以來,比利時名將戈芬憑藉44%的成功率,成為挑戰成功率最高的男子球員。四巨頭中的德約科維奇和費德勒分列這項統計的第6和第9位。值得一提的是納達爾的成功率只有32%,僅列第22名。不過,考慮到他在紅土場的統治級地位, 這份沒有紅土賽事的挑戰成功率榜單或許難以具有充分的說服力。

如今,以法網為代表的諸多紅土賽事依然拒絕引入鷹眼技術。法網組委會給出的解釋是紅土場可以留下清晰的球印,即使球員對落點存在異議,裁判也可以通過檢查場地的印記來判斷球出界與否。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這一做法依然引起了諸多爭議。在今年羅馬大師賽的一場比賽中,福索維茨和主裁判對賽點一分的球印存在不同解讀。輸球後,感到委屈的福索維茨用手機記錄了這一球印,並在社交網站上曬圖為自己鳴冤。在2015年法網的一場焦點戰中,小威和阿扎倫卡狹路相逢。小威在盤點的一記壓線好球被當值主裁判定為出界,令兩位球後在網前擦起了不小的火花。此外,還常常出現主裁判找不到球印或者找錯球印的搞笑場面,導致判罰失誤。

過於依賴裁判的肉眼判罰,自然無法和技術完備的鷹眼相提並論。一貫以保守著稱的法網能否真正鼎力革新,引進鷹眼技術,成為未來網壇的重要看點。人們有理由相信,鷹眼技術的諸多優勢和便利最終會覆蓋所有的網球賽事,令球員在更加公平的環境下全情投入到每一場比賽中。

發球限時熱度不減

在去年的北美硬地賽季,發球計時器正式投入使用。根據規定,球員必須在贏下一分後的25秒內完成發球,否則被視為違規, 但這項規定所帶來的討論至今熱度不絕。

2014年美網冠軍西裡奇無疑是這項規定的擁躉,他發球簡潔有力,認為這項新規可以節省比賽時間,避免拖延。發球準備時間較長的球員中,德約科維奇和納達爾自然是最為響亮的兩個名字,但這一次,兩位巨頭無論在言語還是行動中,都對這項規則持歡迎態度。

2018年美網是首項採用25秒發球計時的大滿貫賽事,如果球員發球超時,第一次違規受到警告,第二次違規罰1分,更嚴重的處罰是直接丟掉一局。實際上,發球時間本來就是有限制的,但是這個時間只有主裁才能看見,而且執行得並不嚴格。從2018年美網開始,球員在場上會看到一隻時鐘,時間規定非常嚴格,倒計時的氛圍給球員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當然,主裁判在嚴格按照規則判罰時,也會就一些場上的特殊情況做出合理的判斷,如遇到多拍回合會適時延長球員的調整時間。

2019賽季,發球25秒計時新規在網球賽事中全面鋪開,比賽的流暢性隨之提升。

教練指導爭議不斷

有關網球比賽過程中是否允許教練進場指導,至今仍然是充滿爭議的話題之一。去年美網女單決賽,莫拉託魯在場外對小威做出疑似指導的手勢,招致小威被罰分,新科冠軍大坂直美捧杯的熱度,遠不及這起爭議掀起的陣陣餘波。

2008年以來,WTA開始允許教練在非大滿貫的比賽中進場指導球員。但在大滿貫賽場以及男子比賽中,至今仍不允許教練進場指導。對於這項規定,網球界人士的觀點分成了明顯的兩派。

新科馬德裡皇冠賽冠軍貝爾滕斯的教練斯魯伊特曾在去年新加坡總決賽期間公開表示,教練進場指導對場上作戰的球員毫無作用。連續指導大坂直美捧起美網和澳網冠軍獎盃的巴金也贊同斯魯伊特的觀點,認為這項規定可能造成年輕球員對教練的依賴,影響她們正常成長。

支持這項規定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去年WTA總決賽冠軍斯維託麗娜的教練坦言,這可以讓其更多參與到比賽中,更好地應對場上瞬息萬變的狀況。科維託娃的教練同樣持有這樣的觀點,認為目前的規則對教練指導的限制依然很嚴格。

中國球迷熟知的李娜曾多次和丈夫兼教練姜山在場上共同籌謀。除了戰術方面的指導,姜山還幫助李娜在局間休息中疏解壓力,成為李娜背後的最大功臣。

更多規則仍在路上

網球運動在發展歷程中,需要持續不斷吐故納新,才能真正實現與時俱進。ATP也把每年在米蘭舉行的新生力量總決賽作為新規則的試驗田。在過去兩屆的比賽中,組委會大膽啟用了多項新的規則,帶來了廣泛的關注度和熱議。

首先是引入毛巾架,不再由球童們為球員遞上溼漉漉的毛巾。這項規定讓球童可以專注於本職工作,但對球員在比賽過程中不慎撞架的擔心,也成了爭議點之一。

其次是推出電子鷹眼系統的2.0版本—— 錄像回放技術。除了傳統的出界裁定,觸網、二跳和過網擊球也被納入這項新技術的裁決範圍。爭議球的影像也可以在場外的大屏幕上實時播放。

此外,米蘭新生力量總決賽還試行了諸多新規。如電子鷹眼系統替代司線,場上只保留主裁;發球擦網無需重發;每盤先得4局者勝出,3比3後直接進入搶七,五盤三勝的比賽中取消佔先。比起賽場上新生代的捉對廝殺,這些新規的試行和反響更引人關注, 或許未來網壇新一輪的規則變革,就來自這些試驗性質的新型賽事中。

網球運動需要在保證公平競爭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觀賞性,吸引更多的球迷關注這項充滿魅力的運動。消除比賽中可能出現的錯判與誤判,縮減冗餘的比賽時長,球迷和球員都能享受到規則帶來的利好,共同推動網球運動的健康發展,這都是催生新規的初衷。

作者:何松

來源:《新體育》2019年第7期

相關焦點

  • 就這麼簡單,按照當下的網球遊戲規則來打網球
    也就是說,在規則制訂的合理性與執行效率之間,必須要有平衡,但是,規則制訂與時俱進的完善不會改變,規則公平公正的核心主旨也不會改變。講這個故事,是因為9月6日,德約科維奇在美網比賽中因網球擊中線審,被判負出局,並且取消本界美網餘下比賽資格的事情。
  • Http Catcher(網球)規則安裝及使用
    HTTP CatcherHTTP Catcher(俗稱網球)是一款ios平臺的Web調試工具,可以對來自ios系統的Http請求進行攔截,查看,修改和重放(參考Thor功能)。為什麼會說這個?因為可以利用它來實現對某些App的會員功能進行解鎖。
  • 百科|網球規則的審查和聽證程序你了解嗎?
    此前幾期百科我們一起了解了裁判的相關知識和場上的一些規則,那麼今天的百科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網球規則的審查和聽證程序吧!網球規則的審查和聽證程序是國際網聯董事會(下稱董事會)於1998年5月17日審批通過的。
  • 科普丨兩分鐘了解網球比賽規則
    科普丨兩分鐘了解網球比賽規則 2020-10-19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網球巡迴賽2020時間規則 CTA1000貴陽站開幕
    中國網球巡迴賽2020時間規則 CTA1000貴陽站開幕  10月20日,2020中國網球巡迴賽CTA1000貴陽站暨貴陽網球公開賽開幕式在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貴州大學網球中心隆重舉行,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世傑宣布賽事開幕。
  • 2018年度網球大滿貫賽事規則將迎來4項變革
    圖為2017年米蘭ATP新生代年終總決賽試行使用的計時臺,將於2018年度開始在大滿貫賽事推廣分與分之間、賽前熱身時間的更改,第一輪退賽規定修改……近日在倫敦舉行的網球大滿貫賽事委員會上,通過投票表決通過了2018年開始對四大滿貫進行部分賽事規則的調整。
  • 乾貨|網球場上的那些規則你真的了解嗎?(6)
    本文內容轉自全網球app前面幾篇文章我把網球的基本規則都介紹了一遍,今天來聊聊跟信任制比賽相關的規則。信任制是指不需要裁判對比賽事實問題做出裁決,依靠參賽雙方運動員相互信任、相互認定比賽事實所完成比賽的一種方式。信任制在青少年和業餘賽事中使用的非常多。
  • 桌球運動之母──網球
    實則不然,其實桌球有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就是網球。關於網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紀的法國。古代網球誕生初期,是用雙手當作球拍,將球丟來丟去,法語叫做「Tenez」,今天「Tennis」(網球)一詞即來源於此。到了16世紀,開始用木板代替雙手擊球。
  • 兒童、青少年網球初學者參加網球比賽的四大好處!
    網球比賽,不論是對於網球學習、愛好培養、成人成才都有著很多正向作用,會給孩子帶來出乎意料的改變,這篇文章就來說說其中的四大好處。一、網球比賽是網球學習的催化劑網球競賽給了孩子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感。孩子們學習網球,開端都充滿興致,但一旦進入「平臺期」,不再有那麼多「看得到的進步」時,很容易陷入迷茫。網球競賽這時便給了孩子們最直觀的方向——去努力贏球,孩子們又重新變得積極主動。網球競賽給了孩子們得到檢測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在競賽中,孩子們的網球技能得到了最真實和最精彩的展現。競賽中暴露出的技能缺陷是下一步提升的指南,有利於更高效、全面地學習網球。
  • 「網球科普」網球四大滿貫(三)——法國網球公開賽
    法國網球公開賽(French Open),簡稱「法網」,場地設在巴黎西部蒙特高地的羅蘭·加洛斯體育場內。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6月進行,是每年第二個進行的大滿貫賽事。該賽事創辦於1891年,是網球比賽唯一一個在紅土球場上進行的大滿貫比賽,標誌著紅土賽事中的最高榮譽,同時也標誌著每年紅土賽季的結束。由於紅土場地球速較慢,且男子單打比賽採用五盤三勝制,因此參加比賽的選手需要有著超群的技術和驚人的毅力。1925年,賽事成為了一項國際性賽事並首次對全世界的網球選手開放。
  • 網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法國國王路易十世在位時,宮廷中就經常進行這種以消遣為目的地網球運動。1358-1360年,這種供貴族玩的古式網球從法國傳入英國,英國愛德華第三對網球發生很大興趣,下令在宮中修建一片室內球場。當時球拍的拍面改裝成羊皮,球由布面改成皮面,球的大小、重量沒有詳細記載。15世紀發明了穿弦的球拍,16世紀古式室內網球成為法國的國球。以後,古式室內網球有了自己的規則,在歐洲,尤其是英國得到了較好的開展。
  • 網球單打規則
    如果一盤結束後雙方局數相加之和為雙數時,則在下一盤第一結束再交換場地。  如果發生了錯誤沒有按照正確的順序讓位,則錯誤一被發現選手就應立刻繼續正確的站位和原先的順序進行交換。  13、活球  .球從發出的那一刻開始成為活球。除了失誤或重發之外活球狀態保持到該分結束為止。  問題1:一名選手回球失誤,但是裁判員沒有呼報,比賽處於活球狀態。
  • 網球知識小介紹
    男子職業網球賽事分為四大類(挑戰賽除外): ★大滿貫:由ITF(國際網球聯合會)主辦的四大網球賽事,級別最高,獎金總額超過2000萬美金,冠軍可以獲得1000的排名積分 賽事:澳網、法網、溫網、美網 ★大師賽(包括年終大師杯/總決賽):由ATP主辦的最高水平的10項網球大師賽,級別僅次於大滿貫
  • 網球王子動漫免費觀看下載
    網球王子動漫免費觀看下載是一部運動類動畫,不僅詳細介紹網球運動的規則及技巧,也希望讓觀眾在收看時能了解其中的運動精神,想看的請下載騰訊視頻APP。
  • 奧運會網球項目知識介紹
    當日,在墨爾本進行的2007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男單第二輪比賽中,費德勒以3比0戰勝瑞典選手比約克曼,順利晉級。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新華網北京4月11日電 網球運動起源於12世紀至13世紀的法國,原本是法國傳教士們的遊戲,後來傳入歐洲其餘國家以及美洲,逐漸演化成當今的網球運動。
  • 網球 - 網球--中國廣播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辦 全球最大中文音頻...
    概述   網球是一項隔著球網、用球拍擊打橡膠製空心球的運動,是一項優美而激烈的運動。網球現在是一項奧運會比賽項目,適合社會各階層與年齡段人群,其比賽規則自1920年代起就幾乎沒有更改。而網球比賽的觀眾數目也十分可觀,每年的網球四大滿貫賽事更是網球好愛的盛宴。
  • 菜鳥DIY打造我們的業餘網球賽事
    程序不折不扣網球需要儀式感,我們的網球比賽有簡短而熱烈開幕式和隆重而難忘閉幕式,賽前拋硬幣選場地和發球、賽後不忘和隊友對手握手致謝,以尊重的心態去履行網球文化中的禮儀。程序上的不怠慢,為的是每個參與者都有認同和歸屬感。
  • 《網球王子》大阪「速度之星」忍足謙也
    很久很久以前,在青春祥和的網王世界,有一群熱愛網球的少年,他們發明了一堆奇形怪狀的網球招式,然後沒事就比一場。這群少年裡,有這麼一個男孩,他難得的沒有練就華麗的招式,而是在速度上不斷升級,並自封為「大阪速度之星」,他就是忍足謙也。
  • 新冠疫情後網球規則面臨大改:賽事總獎金下降 五盤三勝制或徹底被...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這就是網球運動的常態:時間上完全重疊的賽事,各種實驗性的比賽方式,各種各樣的場地類型。球員們隨時準備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來保持健康,為正式比賽的恢復做準備。
  • 職業網球 未來最多打90分鐘?
    規則裡還保持著古老的傳統,諸如獨特的記分方式;還保留著平局(Deuce),仍然是先拿6局者為勝一盤;大型賽事中,男選手仍然進行著五盤三勝制的較量。  「這項古老運動的規則在今天顯得有些落伍了」,抱有此論點的,大多是年輕人,或商業人士,一小部分球員也成為此觀點的持有者。德維科維奇前幾年就曾經說:「男子網壇有很多球員在抱怨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