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郊的交通狀況讓人苦不堪言,寧丹路、大周路從早上8點一直堵到下午兩點。來自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的統計顯示,周日全市的掃墓大軍高達27萬人,再加上周六的18萬人,上個雙休曰,全市有45萬人前往各大墓園掃墓。
記者採訪南郊的三大墓園時發現,去年這三大墓園共新增了2000多個墓穴,而選擇免費生態葬的則寥寥無幾。傳統墓葬之路究竟還能走多遠?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昨天上午10點,市民黃先生一家四口從隱龍山墓園走出,他們趕在清明前完成了對先人的祭拜。「這裡有我的父母和姐姐。祭拜完了,就來業務大廳看看,因為老丈人今年90歲了,我們想先了解下墓價,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真是貴啊!」黃先生感慨,房價現在漲得厲害,這墓地價格也漲得嚇人,10年前在這裡買墓地時,只花了1000塊錢,現在價格已經漲到了四五萬元。
隱龍山墓園經理周立平介紹說,去年墓園賣出去813個墓穴,最便宜的雙穴墓要9000元,最貴的是16.8萬元的藝術墓,「總體來看,一個墓的平均售價是3.7萬元。選擇三四萬價位的比較多。」
同樣,普覺寺墓園是南京最大的墓園,去年賣出去1000多個墓穴。記者看到,從去年清明起實行「一墓一價」政策後,墓價雖然沒有上漲,但是價格仍讓人咂舌,比如2.39平方米的藝術墓售價達6.98萬,每平方米高達2.9萬元,差不多是周邊房價的3倍多。還有城南的一家墓園,因為離市區近,一塊墓地平均售價在六七萬元,用工作人員的話來說「根本不愁賣」。
「墓地賣得不錯,但是生態葬則很差,沒人接受。」周立平告訴記者,從2012年起,南京對選擇不豎碑、不留名、不留墓體的生態葬市民免除所有安葬費用。他們特地開闢出「碧水源生態園」,這裡依山傍水,不僅有亭臺樓閣,還有噴泉,園區裡面還特地種了桂花、紅楓、富貴竹等10多種植物。可以說,這裡是整個墓園風景最好,視野最開闊的地方。但是這裡的生態葬,兩年下來,一個都沒有。在普覺寺墓園,每年能賣出去1000多個墓,但生態葬也同樣無人問津。
記者了解到,目前僅雨花功德園有38人選擇了不豎碑、不留名、不留墓體的生態葬,他們的骨灰已融入泥土,回歸了大自然。南京市殯葬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說,從最早的江祭開始,到免費的生態樹葬,南京多年一直在推行節地環保的各式生態葬,但是生態葬依舊推進緩慢,選擇這一葬式的市民佔每年死亡人口的比例連1%都不到。
墓地花費動輒上萬元,而環保經濟的生態葬,卻舉步維艱。究竟是誰成了推行綠色殯葬的「攔路虎」?「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傳統觀念,認為得有個像模像樣的墳頭,豎個碑立個傳可以保持永久的紀念;二是面子,怕被人說不孝。」 周立平分析。
南京市殯葬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從長遠來看,南京確實存在墓地資源緊張的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城市死亡人數逐年增加,城市公墓需求日趨緊張。而一個現實是,南京已經沒有太多可供公墓消耗的土地了。「南京已經有將近二十年沒有審批過新的墓地,現在無論是經營性還是公益性公墓,其資源日益緊缺。目前80%的經營性公墓土地存量很少,已有少數公墓因為無法擴地陷入「無地危機」。若以南京現在平均每年死亡人口3.5萬人,每人墓葬需求面積1平方米(不含周邊綠化、道路)計算,每年所需墓葬用地約52畝,要不了10年,南京所有經營性公墓土地將全部用完。」
周立平直言:「我們現在可用的土地不到20%了,大概還能撐個四五年就閉園了。以後即使有地,也只能見縫插針地建墓地。」
南京市殯葬管理處陵園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張明躍透露,今年擬在生態葬全免費的基礎上,再次增大保障力度,對於主動選擇這種生態葬式的客戶給予一次性生態葬補貼,標準有望是1000元,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補貼方案,擬先在功德園、普覺寺、西天寺、隱龍山、龍王山、南象山、岱山、仙靈等市屬八家陵園試行,待成效顯現後,再向全市推廣。
發補貼能否提高市民選擇生態葬的積極性?效果還有待時間的檢驗。「選擇公益節地生態葬取決於『人生態度』,而非經濟能力。」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宏說,去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要求黨員、幹部都應當帶頭實行生態安葬,採取骨灰存放、樹葬、草坪葬等節地葬法,積極參與骨灰撒散、海葬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他還建議普及「生態葬」配套服務要跟進:首先要進行周密的規劃,哪些地方適宜樹葬,哪些地方適宜其他葬,在規模上、檔次上要定好位;其次要進行細緻的管理,安排專人負責,種好樹養好花,「要讓更多公墓提供公益生態葬服務,讓更多市民接受新事物,不妨將公益生態葬寫入地方立法,以法治促改革。」
今年清明期間,預計南京有400萬人次要湧往各大墓園掃墓。目前,只有1/8完成了掃墓,也就是說,後面的壓力會非常大。對此,南京市殯葬管理處提醒,市民可以挑選周一至周五來墓園掃墓,或是雙休日的下午來祭掃。
另外,由於南京殯儀館搬遷至西天寺陵園,正常告別、業務辦理和祭掃人流會集,建議前往西天寺祭掃的市民儘量在上午11時以後前來祭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