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部分公墓遇無地尷尬

2020-12-16 騰訊網

昨天,南郊的交通狀況讓人苦不堪言,寧丹路、大周路從早上8點一直堵到下午兩點。來自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的統計顯示,周日全市的掃墓大軍高達27萬人,再加上周六的18萬人,上個雙休曰,全市有45萬人前往各大墓園掃墓。

記者採訪南郊的三大墓園時發現,去年這三大墓園共新增了2000多個墓穴,而選擇免費生態葬的則寥寥無幾。傳統墓葬之路究竟還能走多遠?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現狀

墓地價格是周邊房價的三倍

昨天上午10點,市民黃先生一家四口從隱龍山墓園走出,他們趕在清明前完成了對先人的祭拜。「這裡有我的父母和姐姐。祭拜完了,就來業務大廳看看,因為老丈人今年90歲了,我們想先了解下墓價,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真是貴啊!」黃先生感慨,房價現在漲得厲害,這墓地價格也漲得嚇人,10年前在這裡買墓地時,只花了1000塊錢,現在價格已經漲到了四五萬元。

隱龍山墓園經理周立平介紹說,去年墓園賣出去813個墓穴,最便宜的雙穴墓要9000元,最貴的是16.8萬元的藝術墓,「總體來看,一個墓的平均售價是3.7萬元。選擇三四萬價位的比較多。」

同樣,普覺寺墓園是南京最大的墓園,去年賣出去1000多個墓穴。記者看到,從去年清明起實行「一墓一價」政策後,墓價雖然沒有上漲,但是價格仍讓人咂舌,比如2.39平方米的藝術墓售價達6.98萬,每平方米高達2.9萬元,差不多是周邊房價的3倍多。還有城南的一家墓園,因為離市區近,一塊墓地平均售價在六七萬元,用工作人員的話來說「根本不愁賣」。

選免費生態葬的不足1%

「墓地賣得不錯,但是生態葬則很差,沒人接受。」周立平告訴記者,從2012年起,南京對選擇不豎碑、不留名、不留墓體的生態葬市民免除所有安葬費用。他們特地開闢出「碧水源生態園」,這裡依山傍水,不僅有亭臺樓閣,還有噴泉,園區裡面還特地種了桂花、紅楓、富貴竹等10多種植物。可以說,這裡是整個墓園風景最好,視野最開闊的地方。但是這裡的生態葬,兩年下來,一個都沒有。在普覺寺墓園,每年能賣出去1000多個墓,但生態葬也同樣無人問津。

記者了解到,目前僅雨花功德園有38人選擇了不豎碑、不留名、不留墓體的生態葬,他們的骨灰已融入泥土,回歸了大自然。南京市殯葬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說,從最早的江祭開始,到免費的生態樹葬,南京多年一直在推行節地環保的各式生態葬,但是生態葬依舊推進緩慢,選擇這一葬式的市民佔每年死亡人口的比例連1%都不到。

墓地花費動輒上萬元,而環保經濟的生態葬,卻舉步維艱。究竟是誰成了推行綠色殯葬的「攔路虎」?「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傳統觀念,認為得有個像模像樣的墳頭,豎個碑立個傳可以保持永久的紀念;二是面子,怕被人說不孝。」 周立平分析。

困境

部分公墓

遇無地尷尬

南京市殯葬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從長遠來看,南京確實存在墓地資源緊張的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城市死亡人數逐年增加,城市公墓需求日趨緊張。而一個現實是,南京已經沒有太多可供公墓消耗的土地了。「南京已經有將近二十年沒有審批過新的墓地,現在無論是經營性還是公益性公墓,其資源日益緊缺。目前80%的經營性公墓土地存量很少,已有少數公墓因為無法擴地陷入「無地危機」。若以南京現在平均每年死亡人口3.5萬人,每人墓葬需求面積1平方米(不含周邊綠化、道路)計算,每年所需墓葬用地約52畝,要不了10年,南京所有經營性公墓土地將全部用完。」

周立平直言:「我們現在可用的土地不到20%了,大概還能撐個四五年就閉園了。以後即使有地,也只能見縫插針地建墓地。」

出路

建議「公益生態葬」入法

南京市殯葬管理處陵園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張明躍透露,今年擬在生態葬全免費的基礎上,再次增大保障力度,對於主動選擇這種生態葬式的客戶給予一次性生態葬補貼,標準有望是1000元,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補貼方案,擬先在功德園、普覺寺、西天寺、隱龍山、龍王山、南象山、岱山、仙靈等市屬八家陵園試行,待成效顯現後,再向全市推廣。

發補貼能否提高市民選擇生態葬的積極性?效果還有待時間的檢驗。「選擇公益節地生態葬取決於『人生態度』,而非經濟能力。」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宏說,去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要求黨員、幹部都應當帶頭實行生態安葬,採取骨灰存放、樹葬、草坪葬等節地葬法,積極參與骨灰撒散、海葬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他還建議普及「生態葬」配套服務要跟進:首先要進行周密的規劃,哪些地方適宜樹葬,哪些地方適宜其他葬,在規模上、檔次上要定好位;其次要進行細緻的管理,安排專人負責,種好樹養好花,「要讓更多公墓提供公益生態葬服務,讓更多市民接受新事物,不妨將公益生態葬寫入地方立法,以法治促改革。」

提醒

最好周一至周五

錯峰去掃墓

今年清明期間,預計南京有400萬人次要湧往各大墓園掃墓。目前,只有1/8完成了掃墓,也就是說,後面的壓力會非常大。對此,南京市殯葬管理處提醒,市民可以挑選周一至周五來墓園掃墓,或是雙休日的下午來祭掃。

另外,由於南京殯儀館搬遷至西天寺陵園,正常告別、業務辦理和祭掃人流會集,建議前往西天寺祭掃的市民儘量在上午11時以後前來祭掃。

相關焦點

  • 南京靈谷寺:被網紅打卡和螢火蟲掩蓋的將士公墓
    最初我也是為了看螢火蟲而來,卻被另一個毫不起眼的石碑吸引了目光,這才知道原來這裡還是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走過松柏青青的石板路,便見一寬闊的草坪,有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再向前便到了一處石樓前,上書「無梁殿」三字。為何叫無梁殿呢?進入屋內便發現,整個房屋結構是彎曲的拱型,且全部用石頭建成,並無一處木樑。這就是陣亡將士的祭堂,門口對面牆壁上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訓,而最讓人震撼的是其餘牆上刻的密密麻麻的名字,皆為在北伐和淞滬抗戰中陣亡的官兵。
  • 上海建無性別公廁:解決女性排隊 男女同廁遇尷尬
    5月25日,上海市黃浦區大林路93號無性別公廁,廁位門顯示「有人」或「無人」。 澎湃新聞網消息,上海的第二座無性別公廁,解決了女性排隊如廁問題,卻難解尷尬。「以前經常要排隊,現在基本不需要排隊,但男女都在一個通間內,感覺還是很尷尬。」王女士說,特別是有些老年人,習慣打開廁門,再拉褲子拉鏈,自己看到就特別尷尬。5月25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來到這個無性別公廁,發現不斷有人前來使用。
  • 上海公墓往事 那些歲月裡令人回味的故事
    紫石英號等英艦陣亡者落葬於虹橋公墓當時,部分陣亡者被海葬,另一些則落葬於上海虹橋公墓。隨著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這批英國水兵也成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最後一批葬於上海的英國人。此時,距離他們的同胞在這座城市建立起第一座公墓,已過去了整整105年。從1844年到1949年,公墓隨著西方人的到來,出現在上海的各個角落。回首往昔我們驚奇的發現:陸家嘴、南京路、人民廣場、靜安寺、淮海路、徐家匯……如今上海最「高大上」的地方,無一不曾有過公墓的印跡。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每一塊墓碑,都是這座城市往昔的記錄者,每一座公墓,都承載了上海近代百年歷史的點點滴滴。
  • 巴黎真實版迷宮尋寶地——拉雪茲神父公墓:一邊尋寶,一邊升華.
    萬萬沒想到,這片公墓就是一現實版迷宮尋寶之地!不僅考驗體力,還對智力,耐力,觀察力有很高的要求。是不是有槓精就會說,Google地圖是用來吃的嗎?這次就有好幾個法國人,居然有眼不識泰山的找菌菌我問路,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二臉尷尬懵逼。菌菌在大迷宮裡轉了一個多小時,才在好心老奶奶的指引下找到了巴爾扎克的墓碑。
  • 黃金山公墓開始遷移 補償獎勵辦法昨公布
    由於京滬高鐵南京南站建設需要,黃金山公墓將集體遷移。昨天,南京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黃金山公墓的遷移補償方法。據初步測算,此次將遷移約10萬座墓穴。據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曹勁松介紹,京滬高鐵南京南站的建設,對於南京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根據國家確定的站址,南京南站建設範圍包含了南京市黃金山公墓所在地。
  • 上海地鐵將迎掃墓踏青大客流 部分公墓實行「軌交+短駁」
    上海地鐵將迎掃墓踏青大客流 部分公墓實行「軌交+短駁」 來源:新民網      記者:董怡虹
  • 殯葬資訊,一線(新)城市國家一級殯儀館公墓大全
    北京市級在售公墓:太子峪陵園,通惠陵園,朝陽陵園,天慈墓園,寶雲嶺墓園,萬佛華僑陵園,常青園骨灰林基地。深圳:國家一級殯儀館:深圳殯儀館。深圳市公墓:市革命烈士陵園,吉田永久墓園,西麗報恩福地墓園,大鵬灣華僑墓園,龍山永久墓園,寶山園公墓。
  • 廣州招聘會遇尷尬:高學歷不想來 無技能不想招
    廣州招聘會遇尷尬:高學歷不想來 無技能不想招   部分招聘攤位門可羅雀  當日上午,室外正下著淅淅瀝瀝的雨,或許是天氣的原因,前來求職的人零零散散。現場招工的規模也較小,兩大排招工攤位共有60多家企業,涵蓋了服務業、製造業、對外貿易、計算機信息業、保險業、物流業等領域。其中服務業和保險業等領域的一些相關企業因為提供的工作條件相對較好,在這些攤位諮詢、登記的人相對較多。
  • 公墓亂象調查
    經營性公墓價格走高,公益性公墓違法外售,一些未審批的墓地堂而皇之地銷售,市民卻難以分辨……  長眠地下的人怎能知曉,自己棲身的一方遠貴於房價的墓穴,是合法還是非法?又怎知自己的墓穴哪天會不會因是非法銷售而被推平?  如何讓公墓發展更規範有序,如何讓逝去的人入土為安,相關部門還有很多職責要履行。  對墓穴的建管負責,也是對逝者的一種尊重。
  • 庚子年成都公墓、陵園掃墓提醒:2021年天府綠碼公墓掃墓《自由行》
    庚子年成都公墓、陵園掃墓提醒:2021年天府綠碼公墓掃墓《自由行》2021年掃墓不用預約持天府綠碼自由行
  • 省民政:強力推進節地生態安葬,傳統經營性公墓不再審批
    江蘇遺體火化率100%,平均免除基本喪葬費超1200元據了解,2016年,江蘇新增5個縣(市、區)出臺並落實惠民殯葬政策,在「十二五」的基礎上實現了縣(市、區)全覆蓋,惠及所有無喪葬補貼的群眾,平均免除基本喪葬費用超過1200元。
  • 公墓權屬起爭議 民企聯營國有單位遭遇尷尬
    沿著漢沽區內東北向的漢榆公路,駛過成片的曬鹽場和水產養殖大棚後,在6.3公裡處的路旁,即到達被鐵欄杆圍住的漢沽逸安園公墓(北區)(下稱北區墓園)。  記者近日來到此處,穿過擺放著兩尊白色石獅子的墓園鐵門,便能將這家以儒家文化為主題的墓園的全景收入眼底:近處,200米長的水泥路,水塘以及長滿蘆葦的空地,遠處,白色三層尖頂小樓,孔子雕像和成片的墓碑。
  • 海口部分公交線路臨時調整 在富山公墓園區增設站點
    海口部分公交線路臨時調整  3月29日,海口市發出加強清明節群眾祭掃活動公交保障工作的通告,據悉,為減少清明節期間車流量,確保出行通暢,方便群眾祭掃,海口市將在富山、顏春嶺、吉蔭賢、浮陵水、金牛嶺等公墓園區和市殯儀館方向新開、調整一批公交線路。
  • 南京殯葬走向文明
    過去城南地區,尤其是門東、門西一帶歷來是居民的集中地,老南京人的祖墳,出城的周邊郊區都有,甚至城內的老虎頭、大樹城、白鷺洲能見到一些土墳堆。南門(中華門)外的雨花臺、花神廟、安德門、鄧府山、 窯崗村、菊花臺、崗子村、鐵心橋等地帶都曾經有棺木葬的土墳堆。那時只有少數墳前有不規則的石碑,大多墳前無碑,但無碑的墳堆上往往有後人挖的「土墳帽」,說名雖無碑確有主人。
  • 北京德陵公墓及周圍多個農村公益性公墓在公開叫賣
    北京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公益性公墓,包括農村公益性公墓和城市公益性公墓。農村公益性公墓是指農村地區為本地村民興建的公墓。這類公墓有嚴格的服務對象的規定,只對本鄉鎮的農村居民提供服務,不能超範圍給其他居民提供服務。  記者查閱《北京市殯葬管理條例》,其中第二十一條規定:公益性公墓的管理者不得利用公益性公墓從事經營活動。
  • 雲旅遊:拉雪茲神父公墓,法國人作為觀光景點,悠閒地漫步其中!
    拉雪茲神父公墓位於現今法國巴黎的二十區,是巴黎市區內最大的公共墓園,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墓園之一。每年擁有超過三百五十萬的遊客造訪此地,可說是遊客訪問量最大的公墓。原本於中世紀時只是一座隸屬於巴黎主教的丘陵地,但在法國大革命後被建設成為新式公墓,並以所屬主教命名,採用新古典主義式的風格,沿著地勢起伏種植各類花草植物與樹木,並且闢建小徑以及擺設雕刻建築,整體的設計參考當時受歡迎的英式花園,顯得十分愜意悠閒。
  • 農村公墓建在住宅區?拆
    12月15日,硯山縣200餘人組成的拆違隊伍重拳出擊,對盤龍鄉翁達村委會魚塘村小組違建公墓進行了依法拆除。據悉,該公墓是在未經審批的情況下就私自動工建設的村級公墓,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該公墓選址建設的區域位於住宅區內,是禁止建設的違規公墓。
  • 公墓也能「爛尾」?昆明這家公墓市民買了4年未動工
    說到身後事不少老人都會提前為自己找好歸宿可是市民賀阿姨向媒體反映說自己2016年買的墓地至今沒有建成這讓她很是頭疼記者來到茨壩街道辦事處大麥地村附近的祭天山公墓看到,這裡一期部分的公墓目前在正常經營,不時的還有市民前來弔唁祭拜。
  • 萬家·陽明花園:搖中廉租房 入住遇尷尬
    原標題:搖中廉租房  入住遇尷尬 萬家·陽明花園部分住戶無電可用 相關部門:有人將未入住房屋電線抽掉,目前正在統計,將儘快整改中國吉安網訊(記者陳一雪)近日,有多位市民向本報記者反映,稱他們半個月前通過搖號分到了市中心城區萬家·陽明花園的廉租房,這本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 美人山公墓每年300多棵樹被燒死!文明祭掃,別樣清明一樣情~
    然而,隨著節地環保「綠色殯葬」理念的不斷推廣,文明祭祀也在漸入人心,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現場也不乏燒紙錢的市民。每年因祭掃樹木枯死300多棵「畢竟這是多年歷史傳承下來的風俗,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改變。因此,我們這裡免費為大家提供了環保桶。」戴文彬介紹說,在公墓入口處,擺放著多個環保桶,市民可將冥錢放在環保桶裡進行焚燒,減少環境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