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中大熊貓」黑鸛緣何偏愛孟津?

2020-12-20 河南商報洛陽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多樣溼地,鳥類自由。寒冬時節,孟津黃河溼地,又迎來了「熟客」——黑鸛,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它,號稱「鳥中大熊貓」,其稀缺性不言而喻。今年冬天,這裡一次性發現了70多隻黑鸛,記者也有幸見證了這70多隻「一級來客」展翅飛翔的景象。

發現丨一次性發現76隻全球只有約3000隻

霜冷長河,冰凍澤陂。孟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自然級保護區內,雖然已是隆冬時節,卻進入了一年中頗為熱鬧的時段。

風吹蘆葦,瑟瑟作響;荷葉乾枯,狼藉坑塘;水落石出,灘涂遍布。黃河經過小浪底、西霞院的約束後,流速放緩,河道變寬,邙山如帶,成為黃河灘區的天然分界線,也是孟津和偃師的行政區劃線。

在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林業高級工程師馬朝紅的引領下,記者再度踏進這片黃河溼地,尋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中大熊貓」黑鸛的身影。

前段時間,這裡一次性發現了54隻黑鸛,聚集在岸邊的魚塘裡覓食。而記者一行剛剛穿越蘆葦蕩,靠近黃河岸邊,一群黑鸛就已經聞聲而動,紛紛飛起。馬朝紅立馬放下手中的設備,對已經凌亂飛翔在空中的黑鸛進行現場統計。黑鸛在空中飛翔,越飛越遠,馬朝紅已經統計了數遍。

「76隻!」掩飾不住喜悅的心情,她向記者一行宣布說。這算今冬以來一次性發現數量最多的一次。並不排除孟津黃河溼地的其他地方,還會有黑鸛的蹤跡。

「20餘年前,我剛參加工作,那時候一次性發現了7隻黑鸛,就高興得不得了。」馬朝紅說,這些年來,她一直和溼地內的各種鳥類打交道,也很欣喜地見證了鳥類種群的日趨豐富,看到來這裡越冬的黑鸛種群的持續變大。2016年冬天,這裡發現了80多隻黑鸛,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值。

黑鸛號稱「鳥中大熊貓」。之所以有這樣的稱謂,是因為種群數量的稀少。根據統計,目前全球黑鸛數量有3000隻左右。不同於大鴇只集中於個別地區,黑鸛在我國多地都能見到,但數量一般比較稀少。比如三門峽的盧氏縣,洛陽的洛寧縣、嵩縣,也發現有黑鸛,但數量基本都是個位數。而像孟津黃河溼地這樣的種群,在國內實屬罕見。

環境丨這裡是水禽的絕佳棲息地

在孟津黃河溼地生存的禽鳥當中,黑鸛的姿態可以用優美來形容。成年黑鸛的體長超過1米,比鷺科的鳥類要大,飛翔之時,脖子向前伸直。身上的羽毛除了胸腹部為白色外,其他部位都是黑色的。

春夏時節,是它們的繁殖期。這時,它們會飛入我省的太行山區、豫西山區之中。黑鸛的巢,築在高樹上或巖石上,均較為偏僻,人為幹擾少。馬朝紅說,截至目前,他們還沒在太行山區、豫西山區發現或監控到黑鸛的窩巢,可見它們的選址有多麼隱蔽。

每年國慶節前後,隨著天氣的變冷,它們便會開始一年一度的遷徙。但是,為什麼孟津黃河溼地能吸引70多隻黑鸛前來越冬呢?

記者了解到,河南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水禽及其溼地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立地類型複雜,水域廣闊,灘涂眾多,水生動植物豐富,為水禽創造了活動、覓食及隱蔽的棲息地。

保護區內,最不缺的就是蘆葦。蘆葦是保護區內草本植物的優勢種,覆蓋度達到了30%~40%。每年3月底,蘆葦開始發芽生長,為鳥類提供了棲息和繁殖場所。除了自然溼地外,這裡還有大面積的人工稻田,同樣給動物們提供了棲息繁殖的場所。

保護區內的人工溼地中,包括上萬畝的荷塘,成為各種動物心愛的棲息場所。每年冬季,荷塘裡剩餘的魚蝦便為越冬鳥類提供了食物。

而每年5月,孟津縣會盟鎮都會種植上萬畝水稻,直到10月稻田滋生出蚊蟲,可供鳥兒和青蛙捕食,而一些鳥和青蛙則成為猛禽的食物。這裡有一個較為天然的生態鏈,各種生物互相依存,和諧相處。

物種丨每年10萬多隻禽鳥越冬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的這首小令,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個寫照。

蘆葦是鳥類天然的遮擋物。記者一行往往是剛走幾步,還沒來得及撥開伸來的蘆葦莖稈,成群的水鳥就呼啦一下紛紛飛走了,在空中盤旋著,等到確定沒有危險後,才會緩緩落下。

在這裡,隨處能看到大白鷺在陂塘外站立,能看見各種野鴨在沼澤裡成群覓食,能看到蒼鷺站成一排,如迷你版的電線桿那樣筆直成一線。這裡還能看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喙部如鏟一樣向前平直伸出,和整個身體不怎麼成比例。這裡,還有《詩經》裡關關的雎鳩,成群的鸕鷀或在黃河的沙洲之上,或在養魚的坑塘旁邊。偶爾有幾隻鷂子,翻一下身,加入鷺科鳥類的群落之中,等待美味的上鉤。

附近的魚塘,陸續都在清塘,漁民們將大魚撈上來後,就結束了一年的勞作。坑塘裡剩下的小魚小蝦,雖然對於漁民沒有什麼價值,卻為在此越冬的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在這裡,可以經常看到的景象是,這邊的坑塘正在清理,附近已經有鸕鷀、白鷺等候鳥等待著,準備享用屬於它們的美味。

據了解,這些年來,當地積極開展溼地恢復示範引領,以會盟鎮臺蔭、小集、扣西、扣馬四村18000畝溼地恢復區為示範段,採取水生植物栽培、水系連通、隔離水帶建設等措施,探索溼地恢復和生態保護經驗和做法。

保護區多樣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一些分布區很遠的鳥迷失在這裡。這樣的鳥,被稱為迷鳥。2008年,孟津黃河溼地記錄到白頰黑雁,此後,又記錄到斑臉海番鴨、黑雁、大火烈鳥。

馬朝紅說,在已記錄的262種鳥類中,約110種都選擇在這裡繁殖。最多時候,孟津黃河溼地越冬的鳥類達到10萬餘只,在蕭瑟的冬日之中,這裡將顯得熱鬧非凡。

來源:大河報

相關焦點

  • 冬遊河南|「鳥中大熊貓」黑鸛緣何偏愛孟津黃河溼地?
    寒冬時節,孟津黃河溼地,又迎來了「熟客」——黑鸛,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它,號稱「鳥中大熊貓」,其稀缺性不言而喻。今年冬天,這裡一次性發現了70多隻黑鸛,記者也有幸見證了這70多隻「一級來客」展翅飛翔的景象。
  • 「鳥中大熊貓」大數量集體現身孟津溼地!
    「鳥中大熊貓」大數量集體現身孟津溼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曼通訊員郭準馬朝紅文圖 日前,在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76隻珍稀鳥類黑鸛正在潛水區域覓食、嬉戲。此次黑鸛的大數量現身,讓保護區內的工作人員極為驚喜,「前一段剛剛發現54隻,這次又發現76隻,真是太罕見了。
  • 青海驚現5隻「鳥中大熊貓」
    3月15日下午,多位資深觀鳥記錄者在貴德黃河岸邊驚喜地觀測到,5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具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在沙洲上嬉戲、捕食,為雪花飛舞的黃河增添了勃勃生機。據西寧市觀鳥協會負責人介紹,在此段黃河水域一次性觀察記錄到5隻黑鸛,還是多年來的首次。
  • 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來了一隻這種鳥!
    火烈鳥和孟津黃河溼地的鸕鷀在一起孟津黃河溼地來了一隻火烈鳥!近日,巡護人員在進行鳥類疫源疫病監測時,在黃河會盟鎮段發現一隻粉白色的鳥。經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局高級工程師馬朝紅辨認,這是一隻火烈鳥。
  • 青海首現「鳥中大熊貓」:性情機警、體態優美,全球僅存2000餘只
    俗話說得好,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大自然中有著許多奇特的事情,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和探索。有可能是一種動物、一株植物、一棟建築,或是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等,都能給人帶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見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了。青海擁有著許多奇特的物種,能讓不少人在此大開眼界,但近段時間青海卻首現「鳥中大熊貓」,這種動物性情機警、體態優美,但全球僅僅只有2000餘只,著實讓人感到可惜。究竟是怎樣一種生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400隻「鳥中大熊貓」飛抵香格裡拉
    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種群數量達到416隻,創下保護區成立以來最高紀錄。黑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因其數量稀少,又被稱為「鳥中大熊貓」。1988年納帕海保護區首次記錄到黑鸛,2004年首次系統監測到黑鸛數量有60餘只,在隨後多年裡,納帕海自然保護區黑鸛種群數量穩步增長。
  • 武漢三環線內的鳥類棲息地:吸引珍稀鳥類黑鸛
    根據武漢市觀鳥協會的長期跟蹤記錄,在天興洲共分布野生鳥類229種,佔武漢市分布鳥類的53%,不僅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黑鸛,還包括小天鵝、灰鶴、白琵鷺、遊隼等國家Ⅱ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鳥類27種,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鳥類49種。  【解說】從2014年12月開始,武漢市觀鳥協會首次在天興洲觀測到6隻黑鸛。此後每年冬春季,都記錄到黑鸛在此越冬。
  • 「史前巨鳥」鯨頭鸛,如何憑呆萌逆襲成為非洲的「大熊貓」?
    ——「這是一雙44號的球鞋」不過,若以俯視的角度看,巨大的鳥頭和鳥喙所組成的輪廓和海洋巨無霸藍鯨的頭部極為相像,所以除了shoebill,這隻巨鳥還有另一個英文名字:Whale-headed Stork,直譯過來就是鯨頭鸛。
  • 「鳥中大熊貓」飛抵雲南香格裡拉 數量突破400隻 創下保護區紀錄
    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種群數量達到416隻,創下保護區成立以來最高紀錄。黑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因其數量稀少,又被稱為「鳥中大熊貓」。1988年納帕海保護區首次記錄到黑鸛,2004年首次系統監測到黑鸛數量有60餘只,在隨後多年裡,納帕海自然保護區黑鸛種群數量穩步增長。
  • 日本鯨頭鸛狂風暴雨中一動不動 網友:鳥中哈士奇
    最近,日本神戶市就出了一尊「王者」鯨頭鸛。據悉,在大雨瓢潑、狂風嚇人的時刻,這隻鯨頭鸛卻在風雨中巋然不動,畫面猶如靜止了一般。加上它呆若木鸛的神情、堅定的眼神,一下子一股強大的氣場就震懾了不少網友。(視頻截圖)不過,也有不少網友看到視頻畫面後調侃:「鳥中哈士奇」、「換成個人就是傻子」、「我還以為是假的」……鯨頭鸛(Balaeniceps rex)生活在非洲中部,成年鯨頭鸛身高平均1.3米,翼展可達2.5米,是標準的大型鳥類。
  • 關於大熊貓你不知道的事情
    如果有人問什麼動物在全世界深受喜愛,那麼毫無疑問答案就是咱們中國的大熊貓了。那白黑相間的皮毛,憨態可掬的樣子,內八字的走路方式著實讓人著迷。但它的肉卻是鮮嫩可口,營養豐富,正象當地的一句俗話中所說的:「天上的斑鳩,地上的竹溜」。大熊貓有一套巧妙的辦法來對付竹鼠,一旦聞到它的氣味,或者發現其蹤跡,很快就能找到它的洞穴,然後便用嘴向洞裡噴氣,並用前爪使勁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貓則乘機一躍而上,用前爪按住,撕去鼠皮,盡食其肉。如果竹鼠不出洞,大熊貓就會來個挖洞抄家,直到將其捕獲。
  • 華納《逗鳥外傳》曝正式版海報 送子鸛表情驚恐
    華納《逗鳥外傳》曝正式版海報 送子鸛表情驚恐 時間:2016.07.0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新品嘗鮮】專訪世界最醜的鳥——尚比亞鯨頭鸛7日當地遊
    大致行程:南盧安瓜國家2晚+卡桑卡國家公園2晚+班韋烏盧溼地2晚費用包含:全部住宿和餐費、公園門票、自然嚮導服務、接送機、籤證費用和保險 鯨頭鸛是一種怪鳥,怪,首先怪在相貌上,長得怪。灰褐的羽毛,一米多高的個,翼展達兩米半,算得上是個龐然大鳥。說是鸛,卻沒有白鸛的秀麗;說像鷺,也沒有鷺鷥的文雅。雙眼並列腦門前,跟貓頭鷹似的。粗粗的脖子大大的腦袋,嘴喙尤其寬大拙厚,斑駁離奇,顯得相當淳樸笨拙。
  • 自然散步|在「版納糧倉」遇見鉗嘴鸛
    一群似鷺非鷺的大鳥,漫步於西雙版納的水田中,用它們的閉不攏的奇特鳥喙在水下探尋食物,專挑田螺這類別的鳥沒法對付的「硬茬」來吃。這就是鼎鼎有名的鉗嘴鸛。5月初,我在西雙版納勐海縣進行鳥類調查時,在當地壩子田野裡,遇見大群鉗嘴鸛。它們在秧田裡悠然自得地覓食,與當地人和諧相處。
  • 一個是候鳥,一個是留鳥,黑鸛與蒼鷺爭鬥時誰更兇?
    鄂東鳥人帶你看野鳥的世界黑鸛是龍感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越冬候鳥,是一種大型涉禽,全長約100cm,體重2—3公斤。鮮紅色的嘴長而直。它的腿也較長。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
    中國網12月24日訊 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華陽管護站近日發現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分別是1隻成鳥和1隻亞成鳥。這是陝西長青第二次發現黑鸛。近年內,有鳥友在附近的洋縣、佛坪縣、西鄉縣、城固縣和漢臺區發現零散的黑鸛個體,多為單只的亞成體或2隻—3隻的小群體。(伍策 宋卿)【來源:中國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塞外來越冬 候鳥變留鳥「鳥中君子」為何不守信
    人稱「鳥中君子」的黑鸛,別名烏鸛、黑巨雞,在山西晉北地區叫老油鸛,成鳥體態高大優美,羽毛豔麗鮮明,高雅端莊、雍容華貴,是世界瀕危珍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黑鸛曾經分布廣泛,但近幾十年來在世界範圍內其數量驟減,在瑞典、丹麥、比利時、荷蘭、芬蘭等國已絕跡。
  • 宜都發現一奇鳥 初步鑑定為非洲黃嘴䴉鸛(圖)
    宜都發現一奇鳥 初步鑑定為非洲黃嘴䴉鸛(圖) 荊楚在線-楚天都市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 沼澤之王鱷魚難逃空中王者鯨頭鸛的利喙,這鳥有多兇?
          鱷魚在沼澤對手一向只有蟒蛇,但在在東非國家烏幹達,兇狠異常的鱷魚有一個奇異的天敵,這是一種鳥就是鯨頭鸛,想像一下,能降服鱷魚的鳥,是得有多兇!
  • 納帕海的「鳥中大熊貓」
    新華社發(陳志明 攝)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繁殖於北方,在長江以南地區越冬,有「鳥中大熊貓」之稱。1988年,納帕海國際重要溼地首次記錄到黑鸛,2004年首次系統監測記錄到的黑鸛有60餘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