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家弘一遺墨續白

2020-12-13 佛教在線

佛教在線訊 被豐子愷稱為「文藝的園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的李叔同,由於種種原因而走上了世俗眼光中的消極人生之路,1918年,披剃於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門,做了一個名「演音」、號「弘一」的僧人。一名曾經純正而且優秀的藝術家,穿上百衲衣後,從觀念到行動皆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斷絕塵緣,超然物外,幾乎廢棄了所有的藝術專長,耳聞晨鐘暮鼓,心修律宗禪理,藝術家的李叔同變成了宗教家的弘一法師。

諸藝俱疏,唯有書法一事未能讓弘一割捨,伴他直至圓寂於泉州不二寺。在弘一60餘年的生命歷程中。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動。由此可見,書法在他心目中佔有的地位了。弘一習書始於少年,初學篆書,從津門名士唐敬嚴學習書法篆刻,打下了紮實的功底。再寫隸書,後入楷、行、草諸體,尤對六朝碑版精心揣摩,認真臨寫,形成他勁健厚重的書風。有人將弘一書法風格演變分為三個階段:初由碑學脫胎而來,體勢較矮,肉較多;後肉漸減,氣漸收,融入楷意;再後來字變修長,呈瘦硬清挺之態。其實,從大的審美風格來審視弘一的書法,分為出家前和出家後兩個階段,即勁健與平淡兩種格調,似乎更為恰當。為僧以前,弘一書法有絢爛之致,遁入空門做了和尚,書風突變,棄之崢嶸圭角,行之以藏鋒稚拙,轉入禪境的雅逸恬淡,枯寂孤清。這種巨變,來源於觀念上的變化,亦即是人的變化,在俗是李叔同,離俗則是弘一法師,書寫的目的發生了質的改變。隔斷塵緣的弘一,不再自視為藝術家,作為「寫心」的書法藝術,在其觀念中自然亦異於以往;握管寫字,首先是一種「廣結善緣,普傳佛法」的宗教活動和需要,而作為藝術的書法已退居其次,書法不再是藝術的自覺產物,而是宗教中的藝術品,其藝術價值是作者的不自覺表現而又經後人的審美接受才得以實現的。縱觀弘一遺墨,清靜似水,恬淡自如,實是禪修的結果。「刊落鋒穎,一味恬靜」,清逸的線條泯滅了個性,是禪心的跡化,是期於一種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恆之境,是造「平淡美」的極致。

作為高僧書法,弘一與歷史上的一些僧人藝術家存有差異,如智永和懷素,儘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們的一生並未以堅定的宗教信仰和懇切實際的宗教修行為目的,他們不過是寄身於禪院的藝術家,「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知」,這完全是藝術家的氣質與浪漫。八大山人筆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諷刺的意味是顯而易見的,他的畫作實在是一種發洩,是入世的,並未超然。比之他們,弘一逃禪來得徹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塵外,要為律宗的即修為佛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宗教家。

書法是心靈的跡化。弘一書法由在俗時的絢爛到脫俗後的平淡,是修心的結果,是大師心靈境界的升華。弘一在致許晦廬的一封信中曾說:「朽人剃染已來二十餘年,於文藝不復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識而後文藝』,況乎出家離俗之侶;朽人昔嘗誡人云,『應使文藝以人傳,不可人以文藝傳』,即此義也。」修身重於修藝,修藝賴於修身,弘一在其一生中,將人生、藝術、禪修,有機自然地統一起來,他的書法在心靈升華的同時亦得到了升華,葉聖陶在談弘一晚年書法時說:「弘一法師近幾年的書法,有人說近於晉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實在說不出。我不懂書法,然而極喜歡他的字。若問他的字為什麼使我喜歡,我只能直覺地回答,因為它蘊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溫良謙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顏悅色,在那裡從容論道。……毫不矜才使氣,功夫在筆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這段話道出了弘一書法所臻至的審美境界。這樣的欣賞,已經超越了書法的一點一線,而是深入書法的本質——文化觀念的價值。(信息來源:《吉林日報》馬 洪)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弘一大師遺墨紀念展在廈門舉辦 臺灣僧眾前往瞻仰
    由廈門市弘一法師研究會與廈門華僑博物院等單位聯袂主辦的此次紀念展,共展出弘一大師親筆手書的真跡四十五件,有書信、筆記、經文、經偈、佛號等,都是稀世罕見的藝術珍品,而且幾乎都是首次展出。其中,血書《四佛號》「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行普賢菩薩,南無大願地藏菩薩,南無當來下生彌勒菩薩」,為弘一大師存世書法作品展品中僅見的血書文字。
  • 泉州承天寺和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化身地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被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住錫泉州十四年,泉州承天寺是弘一法師的化身地。民國時期的一個翩翩公子,出家後也成為一代高僧,他在許多領域都有成就,從浙東到閩南,在眾多寺廟留下足跡,受邀講學。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弘一法師書法藝術初探
    文/陳敦三(一)弘一法師是中國近代的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新文化運動早期的活動家,出家後成為佛教律宗的高僧。他在中國的藝術史上和宗教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弘一法師(1880年—1942年),俗姓李,名文壽,字叔同。法名演音,字弘一。
  • 書法獨聖一高僧:弘一法師
    這就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藝事全能書獨聖」的一代高僧弘一法師,因緣際會,將泉州作為他的人生終焉之地;東南沿海邊陲的這座小城也因為大師的依歸,而引來四海僧眾的文化關注。 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史中,弘一法師李叔同是公認的藝術通才,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於世。
  • 賞蘭:春蘭,板橋遺墨
    板橋遺墨四川春蘭,傳統名品「板橋遺墨」,紫紅花,全花穿板脫青,舌頭也是紫黑,曾在多次蘭展中獲獎。我們一起來見證此花獨具一格的成長過程,花芽初始,就已盡顯其與眾不同,花苞紫黑色。
  • 劉質平:弘一法師的遺墨及其生活回憶
    先師李叔同先生(法號弘一)的書法,素為壟林所重。自戊午夏出家,至王午秋圓寂,前後二十五年間所寫大件精品墨寶,為數無多。
  • 點石成金|黃蠟石《板橋遺墨》作品欣賞!
    作品名稱:《板橋遺墨》石種:黃蠟石產地:江西信江河規格:cm藏家:萬開雲聯繫電話:13707012306————————>竹在傳統文化中已成為一個文化符號,板橋遺墨是中國水墨畫竹子的縮影之一,鄭板橋愛竹、畫竹可謂盡人皆知,成為竹文化代表性符號元素的寫照,更是成為高價位藝術品石的一面標誌,本作品畫面之竹猶如傳統水墨,富含人文和自然氣息。
  • 弘一法師溫州交遊考_藝術評論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本文根據目前弘一大師部分書信及作品史料中所涉及的溫州人物所做的一個粗略整理,較為全面的勾勒了弘一法師在溫的交遊情況。在溫州12年,弘一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四分律戒相表》《清涼歌詞》《護生畫集》等。目前可考弘一大師從溫州發出的信札約有140餘封,另有一批與溫州有關的信札一時還很難準確統計。
  • 王路:聊聊弘一法師
    講弘一法師,為什麼講這些呢?因為,我們學弘一法師,就像學姚明一樣。你沒有他的身高和稟賦,就不適合他的訓練方法。至少,這輩子是學不到弘一法師那樣。 別說我們學不來,就算弘一法師再世——因為他已經往生淨土了,他再世肯定是乘願再來,就是大菩薩,菩薩有千百億化身——想再示現弘一法師的相,做不到。根本不可能做到。
  • 晉江東石一老宅鐫刻弘一法師墨寶 傳屋主與弘一法師交情甚深
    弘一法師墨寶在東石洋宅村有楹聯6對詩牌1對 傳老宅主人與法師交情甚深相傳蔡敦福年輕時與弘一法師交情甚深,建房時曾請弘一法師幫忙撰寫對聯、詩句,鐫刻於宅子的大門兩側。昨日上午,記者一行來到蔡敦福宅探訪,親身感受老宅的韻味,目睹弘一法師的墨跡。
  • 旅日收藏家黃國梁向隱元家鄉捐贈《日本高僧遺墨》套書
    陳芝寬 攝中新網福建福清4月11日電 (念家聖 鄭松波)近日,清明返鄉的福建福清籍旅日收藏家、日本一般社團法人黃檗文化促進會理事黃國梁夫婦,向福清黃檗山萬福寺、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及福清文博界人士等捐贈多套《日本高僧遺墨》套書(一套三冊)。這為福清當地黃檗文化研究,尋找中國文化東漸淵源,增進中日民間文化交流提供了寶貴的參照文本和歷史資料。
  • 弘一大師溫州的蹤跡追蹤​(二)
    弘一大師在溫州期間從慶福寺發出的信件近百封,所寫佛號無數。卓錫慶福寺期間日本佛教會曾多次函請大師東渡弘法,但都被弘一大師辭謝。1931年弘一大師在慶福寺收到日本寬永寺託內山完造居士回贈的《妙法蓮華經普門品》。自1928年起,溫州陸續拆除即將傾圮的舊城牆,慶福寺失去屏障而日益喧囂。寺主寂山和尚決定將慶福寺易位重建,弘一大師聞訊後手書《題永嘉慶福寺緣冊》為其募捐。
  • 弘一法師與他所在的泉南佛國
    本文發表於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欄目原標題:行腳泉州,尋訪弘一法師舊跡撰文,攝影 翁欣10月23日,是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的誕辰紀念日。對於法師,很多人都不陌生,他的一生,以出家為界,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出家前是才華橫溢的藝術先驅,出家後的他是持戒謹嚴的佛教律宗高僧。
  • 福建漳州興建弘一法師紀念館
    福建漳州興建弘一法師紀念館     中新社漳州九月二十四日電(記者林國瑞) 歷經一年多的建設,漳州市弘一法師紀念館於近日落成  弘一法師(一八八○-一九四二)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於天津,是中國現代史上佛教、教育、文化界名人。他在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金石等多個領域均有極高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是傑出的藝術家、教育家。他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一代高僧,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 行腳泉州,尋訪弘一法師舊跡
    今天10月23日,是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的誕辰紀念日。對於弘一法師,很多人並不陌生,他的一生,以出家為界,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出家前他是才華橫溢的藝術先驅,出家後是持戒謹嚴的佛教律宗高僧。自1928年他第一次南下入閩,到1942年秋圓寂於晚晴室,弘一法師在閩南生活十四年。其中,與泉州的因緣尤甚。
  • 漳州:弘一亭落成 弘一法師孫女親筆題字
    弘一亭弘一法師紀念室文殊巖遠離城市喧囂,經過一個小時車程,終於抵達。拾級而上,來到弘一亭前,四周風景盡收眼底。弘一亭為四方亭,古色古香,淡雅樸素。亭內,豎有一塊石碑,石碑上刻有「北有五臺、南有五峰」等字樣。亭門柱對聯為弘一法師孫女李莉娟所書,對聯上寫著:諸佛常護念,百福自莊嚴。
  • 《中國當代名石大全》「板橋遺墨」奇石藝術品權威發布!
    【中國好石頭】板橋遺墨權威發布《板橋遺墨》典藏中國——————▲《遺墨》本中國好石頭「遺墨」特邀作品名稱:《板橋遺墨》尺寸:20\20\12cm石種:潦河石產地:江西作品人:俞雲金電話:13625073666中國石譜網中國好石頭
  • 浪漫僧人弘一大師與南普陀寺的「前世今生」
    弘一大師的一曲《送別》,百年來口口相傳。跨越一個多世紀,廈門南普陀寺法師再次吟唱,道出的是南普陀寺與弘一大師的世紀淵源。弘一大師與閩南知交於1928年。「廈門氣候四季如春,又有熱帶之奇花異草甚多,幾不知世間尚有嚴冬風雪之苦矣!」第一次前往閩南,閩南的一花一草都給大師留下了深刻影響。
  • 2019妙心太康書畫大連展暨王正春敦煌遺墨邀請展
    2019年7月13日,陰曆六月十一,微風徐來,淅淅小雨,正值盛夏來臨之際,《太康書畫大連展 暨王正春「敦煌遺墨」邀請展》由大連橫山景區-三不堂、大連橫山北普陀主題文化公園、
  • 林可同:不可思量之思量 | 弘一書法墨跡
    弘一法師這一說法,襲用了柳公權筆諫時「心正則筆正」的傳統話語,高蹈了在藝術修為中的人格力量,這一話語在此後幾十年關於弘一法師書法的評介中始終佔據主流地位。弘一書法由早期到中期再到爐火純青的晚期書風,般般有跡可尋。他所臨寫的古碑帖歷歷在目,怎可說對於碑帖流派決不揣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