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債上市首日回報多可達1%~4% 但普通投資者難參與
本報訊(記者潘彧、李媛)債券市場一片紅火,新債上市首日大都有1%~4%的漲幅,但是由於資金和渠道的問題,普通投資者很難參與。近日,不少投資論壇出現了「債券團購打新」的帖子,宣揚100萬元人民幣起,便可參加「團新債」,只需要0.3%的手續費,1日便可獲得不菲的回報。
專業人士分析稱,這種操作模式實際上是募集資金進行債券投資理財,與信託公司發行債券信託異曲同工。但目前債市牛市已走過四分之三,投資者須謹慎。
現象:
一級市場「團新債」
近日,不少投資論壇都出現了關於「債券團購打新」的帖子。這些帖子宣稱可以「通過債券團購,客戶進入自身無法進入的債券一級市場,購買到票息高,信用好,收益穩定的公司債、企業債」。
記者就此聯繫發帖人,發帖人表示自己是第一創業證券的工作人員。根據他給出的《債券團購投資建議書》,「債券團購」即債券一級市場代申購業務,是指第一創業證券遵循客戶的申購要求在一級市場申購債券,並按中標數量、約定日期和約定交易價格,通過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將債券轉讓給客戶的交易行為。參與申購債券金額要求為每筆100萬元以上,以100萬元的整數倍遞增,代申購的佣金為0.3%。
收益:
1天或達1%~4%
今年以來由於債市處於牛市期間,不少企業債發行後,通過數日至兩個月的資金鎖定期,在交易所上市後大都會出現1~4元的溢價,這意味著上市首日便可帶來1%~4%的收益。
但記者查詢發現,這項業務在第一創業證券的官網上並無相關說明。這位工作人員再三向記者保證這項業務的真實性:「因為這隻屬於債券業務中很小的一部分,官網上只貼出大項目。現在其他證券公司基本上都沒有開展這個業務,我們算是做得比較前衛的。」
但是,這位工作人員也坦言,目前還不能實現完全按照客戶要求「打新」。「暫時不能提供那麼周到,客戶說要哪只就哪只,但後期肯定會開展這些業務的。」
業內人士:
實為募資投資理財
「還真沒聽說過這種業務,確實比較新穎。」國海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範小陽對記者表示。他分析稱,這樣的業務,對於券商來說,0.3%的溢價就是收一個手續費和資金成本,沒有什麼問題。
中投永信資產管理公司董事劉同明認為,這種業務屬於廣義的券商經紀業務,實質為募集資金進行債券投資理財,與信託公司發行債券信託異曲同工。這類業務在券商創新大背景和中國債券市場大發展下將被快速複製。由於不佔用淨資本,不計負債,居間業務不承擔投資風險,券商又有現成的經紀業務和固定收益業務團隊,因此非常有優勢,而且債券量大,收入也頗豐。但這塊蛋糕並不為券商所壟斷,目前中投永信就頻繁接受一些客戶的債券投資的諮詢,並和多家券商在私募債、高收益債、公司債、城投債領域合作發行產品。
投資建議
牛市「好日無多」
謹防流動性風險
對於投資者來說,「團購」一些什麼樣的債券,資質究竟如何才是最重要的。
「閉著眼睛買債,只要一上市就能大漲,這樣的好日子不會太多了,最長也就再維持一個季度。」範小陽認為,債市的大牛市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三,如果在債市平淡的時候,選擇了資質較差的債券,上市首日非但無法得到預期的利潤,甚至有可能跌破面值「破發」,這在以往屢見不鮮。
同時,流動性也是個問題。此前,宏源證券固定收益部首席分析師範為曾對記者表示,現在我國的債券市場發展還並不完備,一些發行量較小的債券,在上市之後投資者想獲利拋出,很可能會面臨沒有人「接盤」的窘境,造成流動性危機。
而創必承理財研發總監、國際金融理財師布卓君則認為,一級市場買入往往風險更大。「目前債市的回報率已經在慢慢走低,而且債券是直接借錢給企業,風險肯定大於借錢給銀行,我建議如果要投資債市,不如購買債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