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裡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
稻香滿龍潭,恰是豐收時
11月15日
2020南京龍潭農民稻香美食節暨
「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
首輪項目籤約儀式
正式開幕
△2020南京龍潭農民稻香美食節暨「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首輪項目籤約儀式啟動
△ 棲霞區委書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仙林大學城工委書記黎輝致辭。
今天的稻香美食節是龍潭特有的,以水稻豐收、農家美食為主題的農業節慶活動,也是呼應農民豐收節,推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的探索實踐。
希望廣大農民群眾繼續發揚勤勞樸實的優良傳統,奮力拼搏、揮灑汗水,在這片土地上更好地守望幸福、收穫美好生活。希望全體農業農村工作者帶著強烈的「三農」情懷和責任擔當,紮根農村促發展、為農服務解難題,鑄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書寫好「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嶄新篇章。希望社會各界繼續關心支持棲霞農業農村發展,引導更多人才到鄉村貢獻才智、建功立業,帶著更多技術、資本為棲霞鄉村振興、農民豐收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江蘇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天水致辭。
龍潭農民稻香美食節是棲霞區傾力打造的以水稻豐收、家鄉美食為主題、舉辦的農業節慶活動,是棲霞區深度挖掘產業優勢、打造特色品牌、全力推進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力舉措。
今年,龍潭街道以深入組織實施省委、省政府「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的行動部署為契機,以開展村企合作為載體,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轉型、農旅融合發展。首輪項目籤約標誌行動實施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期待在市、區、街道和村企的共同努力下,村企合作項目花開滿園、碩果纍纍。
△ 新華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顧雷鳴致辭。
「龍蟠之背,有水潭名龍潭」。改革開放40餘年來,勤勞的龍潭人從未停止過對這塊土地的開墾和發掘,近年來整合水、田、林、文等各種資源,創新打造了水一方、黃天蕩、芳草渡、「南京金箔博物館」等4個特色品牌,把歷史文化、自然稟賦與現代田園相結合,增強了鄉村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新華報業有幸能夠參與到龍潭的鄉村建設中,凝心聚力推動村企合作工作全面展開,奮力譜寫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在此過程中,持續賦能龍潭芳草渡等系列農產品品牌,促進龍潭經濟發展,共同吹響鄉村振興的時代號角。
「萬企聯萬村」行動實施以來,龍潭街道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央企、省市區屬企業、民營企業都積極釋放資源、主動對接。截至目前,全街13個行政村聯建覆蓋率已達100%,投資總額約13億元,目前已開工項目6個。
△「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籤約開工項目啟動儀式。
為了將龍潭的美食更好地挖掘與開發,提升品質,省餐飲協會深入龍潭調研指導,經過反覆推敲和思考斟酌,正式推出了「龍潭八大碗」。
「龍潭八大碗」美食研發中心將用最具特色的當地食材深耕細作,讓更多人感受龍潭美食的「食味生香」。
△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副會長胡畏、龍潭辦事處主任車金樓為「龍潭八大碗」美食研發中心揭牌。
塘蕩眾多,河流縱橫的優厚水土條件孕育了獨具龍潭韻味的自然珍饈,其中尤以「水八仙」(蓮藕、茭白、菱角、水芹、茨菰、荸薺、芡實、茭兒菜)、河鮮、芳草渡大米最為出名。
面對自然的饋贈,龍潭人懷著對美食的熱情與想像,在不斷的嘗試中探尋著食物組合的密碼,當粉糯的菱角遇上鮮美繞舌的麻鴨;當新鮮的茭白邂逅肥而不膩的五花肉;當「水一方」老藕巧妙搭配醉人的河鮮……所有這些對龍潭美食的探討和幻想都被注入進濃鬱鮮香的「龍潭八大碗」中。
△水一方藕圓
△黃天蕩一鍋鮮
△紅蘿蔔蒸螃蟹
△菱角幹燒麻鴨
△柴火茭白燜肉
△興隆三黃湯
△蒜籽老南瓜
△營防老豆腐
本次稻香節將農民稻香節與美食節相結合
遊稻田,品稻香
開幕式現場還推出了稻草編織展、
稻香農產品市集、「龍潭八大碗」美食品嘗等
百姓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
龍潭的鄉村振興藍圖正一幀幀變成現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