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與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貧困縣縣級醫院工作的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十三五」期間,在中組部牽頭下,國家衛生健康委每年安排全國三級醫院900餘名專家支援西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6所醫療人才「組團式」受援醫院和106個貧困縣的縣級醫療機構,變「單兵突擊」為「集團作戰」,變「輸血供氧」為「造血制氧」,將先進診療技術和優秀管理理念「帶著泥土」移栽到當地,為受援地區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為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李大川介紹,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工作和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西藏、新疆貧困縣縣級醫院工作是落實中央有關西藏、新疆工作會議精神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重要部署,加強當地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助力健康扶貧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措施。經過五年多的努力,西藏、新疆的嬰幼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孕產婦住院分娩率得到顯著改善,群眾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實踐證明,組團支援和對口幫扶工作成效是深層次、歷史性的,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得到解決。
在醫療資源總量上,「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兩地公共衛生、醫療保障、醫療服務、人才培養等衛生健康事業發展。16所組團受援醫院新開設專科288個,增設床位4390張,新購置CT、磁共振、PET-CT等大型醫療設備1168臺。拉薩市人民醫院、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和山南市人民醫院等一批大型、綜合性醫院拔地而起。
在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上,組團受援醫院實施「以院包科」和「五大中心」建設,打造區域醫療高地;縣級醫療機構實行「地市包縣」,即整合支援方地市整體醫療力量支持受援縣一個縣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幫助當地「解決一個醫療急需、突破一個薄弱環節、帶出一支技術團隊、新增一個服務項目」。截至目前,西藏400多種較大疾病不需要離開自治區,2189項縣域新技術新項目在縣級醫院逐步推廣實施;新疆急危重症基本不出自治區,能得到效果較好的救治,全疆50%的縣醫院能夠開展顱腦腫瘤手術、頸椎手術、內鏡治療等複雜手術,兩地群眾常見病、慢性病得到很好的解決。目前,16所組團受援醫院全部通過三級醫院評審,103個貧困縣的縣級醫療機構通過二級醫院評審,醫院整體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在醫務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上,16所組團受援醫院中有9所醫院建成國家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實現人才培養「本土化」。五年來,援藏專家幫帶847個醫療團隊、2493名本地醫務人員,培養地市級以上醫院醫療骨幹1927名、縣級醫院醫療骨幹2302名;「打包移植」內地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1143項,填補和刷新醫療技術空白1661項。援疆專家與1368名學員籤訂培養計劃,舉辦各類講座3000場次,培訓地縣醫務人員9萬餘人次,帶領和幫助當地人才申請地廳級以上科研項目209個。
文:中國人口報實習記者 孫惠
來源:中國人口報
編輯:楊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