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為柬埔寨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2020-12-16 中國日報網

3月是柬埔寨最炎熱的季節,磅湛省(KompongCham)的氣溫已逼近40℃。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療隊(以下簡稱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醫療隊)是「一帶一路」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來到磅湛省的第4批醫療隊,醫院特別選派了2名主任醫師、1副主任醫師、護士長和2名經驗豐富的護士。

在柬埔寨王家軍總醫院眼科工作的洪清醫生在金邊與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醫療隊匯合。他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確,學習中國先進的白內障超聲乳化治療技術。

抵達柬埔寨第二天的一大早,來不及欣賞湄公河的日出,7:15分,醫療隊就進入了工作狀態。炎熱的天氣、語言障礙、當地醫療環境和設備的局限給隊員們帶來了不少挑戰。但是,當地洪清醫生和當地醫院的醫護人員、柬華理事會的幫助讓和合作變得順利不少。

柬埔寨磅湛省醫院發出了中國醫生來免費治療白內障的消息,柬埔寨磅湛省當地居民和不少其他地區患者聞訊而來。孫美樂(音譯)是一位36歲的單身母親,有5個孩子。她的左眼受傷後患上了白內障,因為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病情嚴重惡化,幾乎看不到東西,沒辦法繼續工作。他從朋友那裡聽說中國醫生來治療白內障,立刻從金邊趕回磅湛的家。」孫美樂對中國醫生的治療充滿了期待。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梁皓教授為孫美樂進行了手術,也是梁皓在柬埔寨開展的第一臺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術程順利,手術成功完成。

16日上午,孫美樂回到磅湛省醫院複查。雖然術後第二天,她的左眼已經可以看到東西了。她說,完全恢復後,她就可以出去找工作了。

洪清醫生曾經在廣西醫科大學留學,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他的中文說的很流利,一直幫助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醫療隊忙裡忙外。這次他是專門請假的這裡來當「志願者」的。

洪清醫生告訴記者,柬埔寨處於熱帶地區,日照強烈,是白內障等眼科疾病的高發地區。這裡的眼科醫生相對缺乏,很多患者不能及時得到治療。這次中國醫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經驗,他說看到這些專家的技術水平很高,這也萌生了他回到中國繼續留學的念頭。

梁皓教授是第二次來到柬埔寨磅湛省了。她說,認認真真做好每一臺白內障手術,讓中國醫療技術為柬埔寨等東協國家服務,讓群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生活質量,減輕家人負擔,是隊員們最大的願望。

帶著這樣的深情,醫院配備了搭載遠程會診系統的筆記本電腦。這樣不僅方便眼科醫生開展小講課,將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傳授給當地眼科醫生,還可以開展其他學科的交流,促進雙方的合作,促進磅湛省醫療技術的整體提升。

梁皓認為白內障手術雖然是一個看似短平快的手術,但是做好手術不容易,對病人來說可以帶來生活上質的改變。她希望,越來越多的柬埔寨眼科醫生可以學會更多眼科手術技術,能夠留下一直帶不走的醫療隊,讓每年柬埔寨每年新發白內障的病人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

柬埔寨磅湛省衛生局局長金速皮倫、磅湛省醫院院長也來到現場,他們感謝中國醫生的付出和努力。

金速皮倫感謝中國人民,尤其是白內障團隊醫生不辭辛勞,盡心盡力免費治療柬埔寨白內障患者。他表示通過實施「一帶一路」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即使在鄉間的柬埔寨白內障患者也可以得到及時地治療。他希望雙方可以加強合作,深化交流,造福更多的柬埔寨人民。

(中國日報廣西記者站 石睿鵬)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援藏紀行|德陽為阿壩基層衛生院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德陽醫衛系統對口幫扶阿壩縣以來,採取切實措施,真正為當地基層衛生院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貧困鄉衛生院檢驗科從無到有7月的阿壩,乍暖還寒。受自然按條件和技術水平的限制,阿壩縣垮沙鄉中心衛生院一直沒有規範、健全的檢驗科。
  • 為老區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
    新華社合肥11月24日電題:為老區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聯勤軍醫老區行」服務側記李鵬、保鵬濤、李傑11月中旬,在聯勤保障部隊「聯勤軍醫老區行」活動中,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專家醫療隊一行
  • 廣東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希望你們不走,又希望你們快點離開,因為我知道你們都很想家。」湖北荊州市中心醫院重症救治中心護士長朱豔說。 15天未出現新增病例,在院病人大量減少,隨著荊州市中心城區17日起解除封城,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恢復正常,支援荊州醫療隊的撤離也開始提上日程。
  • 一名柬埔寨醫生的中國情緣
    來源:新華網3月15日,在柬埔寨磅湛省醫院,洪清(左二)幫助一名剛做完白內障手術的病人走下醫療車。新華社記者朱煒攝洪清是柬埔寨王家軍總醫院的眼科醫生,曾經在廣西醫科大學留學,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聽聞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醫護團隊作為「一帶一路」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項目第四批醫療隊來柬埔寨,他主動與學校聯繫,一波三折找到了眼科專家,並且特意請假從金邊趕到磅湛,協助中方醫護人員開展工作。洪清說,柬埔寨日照多、紫外線強,是白內障的高發地區。由於當地醫療資源不足,很多病患得不到治療。「中國醫生帶著設備、帶著藥品來到柬埔寨,給農村地區的很多患者帶來了光明。我也慕名前來學習。
  • 「帶不走的醫療隊」讓千裡之外飄起中藥香
    「蘭坪需要我們,我們就組織一批專家再走一趟。」在國家中醫巡回醫療隊隊員楊路到達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的第27天,又一批廣東醫生迅速集結,奔赴蘭坪縣。 蘭坪縣與廣州相隔2000公裡,醫療是連接彼此的橋梁。
  •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楊敦幹:在西藏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近日,健康中國創新傳播大會暨第七屆中國醫療品牌建設大會召開,會議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抗疫天團」,協和、湘雅、華西醫院的院長、書記參加,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楊敦幹正進行醫療援藏,擔任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
  • 江蘇援青醫生張潔:帶出一支「永遠不走的高原醫療隊」
    張潔醫生(左二)在手術中   編者按:不論城市,還是鄉村,青海的道路兩旁常見一種樹木。不論栽到哪兒,便落地生根、開枝散葉、拔節向上,努力為人們營造一方納涼之地。歸期臨近,張潔難掩不舍,「我們在這裡援助的時間有限,做的工作也是有限的,最大的希望是帶去的知識和技術能夠留下,能夠帶出一支『永遠不走的高原醫療隊』。」   平生首次克服高原反應做手術   2018年3月6日,邳州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張潔受江蘇省委組織部選派,趕赴青海省海南州興海縣人民醫院擔任副院長。
  • 天津薊州區對口幫扶甘肅天祝縣藏醫院 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高原反應,曾是來天祝縣藏醫院交流幫扶的天津市薊州區人民醫院麻醉科醫生彭宇最為頭疼的事情。2019年12月,當彭宇帶著行李、喘著粗氣來到天祝縣藏醫院,還來不及平復缺氧帶來的劇烈心跳,就被醫院落後的技術設備驚住了。
  • 濱醫附院支醫援助努力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外幫扶援助,通過多種方式努力提升受援醫院醫療水平,為受援醫院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這是我們幫扶的最終目的。」濱醫附院院長李建民介紹說。截至目前,醫院選派60餘人次開展援外、援疆、援青、衛生強基等工作。2020年,醫院榮獲山東省首批幫扶成效突出「業務院長」選派單位稱號,健康扶貧工作受到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報導。
  • 「一帶一路」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在柬埔寨開展——
    日前,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3名醫生和3名護士來到了柬埔寨磅湛省醫院。他們是「一帶一路」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赴柬埔寨磅湛的第4批醫療隊。該行動由「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發起,亞洲防盲基金會、香港新家園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和柬埔寨衛生部共同實施,自2018年5月正式啟動。
  • ...醫生、重醫附一院承派第七批援巴布亞紐幾內亞醫療隊隊長張勁松...
    初到巴新的他卻被當地的醫療狀況震驚:當地口腔癌高發,人們口腔保健意識較差,當時巴新甚至沒有一個口腔頜面外科的專科醫生。    「這裡的口腔醫療明明是剛需,但基礎卻幾乎為零。」張勁松暗暗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在莫港醫院建立口腔專科,培養屬於巴新自己的口腔外科醫生,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口腔專科醫療隊伍。
  • 從「援物」到「援人」:「雪域江南」誕生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林芝市人民醫院,醫生在演示手術操作 陳驥旻 攝  中新網林芝1月9日電 題:從「援物」到「援人」:「雪域江南」誕生帶不走的醫療隊  作者 蔡敏婕  在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的介入手術室裡,心內科醫生普布扎西為一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這項手術對於林芝市是實現『由無到有』的過程,以急性心梗為例,此前對於急性心梗只能進行保守治療,這樣帶來很多不足,包括患者容易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窗口,有些患者還需要到內地其他城市就醫,家庭也因此背上沉重負擔,如今患者從進入醫院大門到搶救成功,最快只需要18分鐘」。
  • 江蘇省第6批「中國醫者愛心行」醫療隊抵達柬埔寨
    中國江蘇網8月18日訊 在2019「」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和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共同主辦的第6批江蘇省「中國醫者愛心行」醫療隊17日抵達柬埔寨首都金邊,開始為期8天的柬埔寨巡診義診活動。
  • 「加勒比海上的中國天使」——記中國援特多醫療隊
    新華網西班牙港9月6日電(記者高星)5日下午,中國援助千里達及托巴哥醫療隊來到首都西班牙港的一個建築工地,為中國和當地工人進行義診。一年多來,中國醫療隊已經創造了加勒比地區醫療領域的多項第一,憑藉高超醫術和無私精神贏得廣泛讚譽,被稱為「加勒比海上的中國天使」。
  • ...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培養出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十三五」期間,在中組部牽頭下,國家衛生健康委每年安排全國三級醫院900餘名專家支援西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6所醫療人才「組團式」受援醫院和106個貧困縣的縣級醫療機構,變「單兵突擊」為「集團作戰」,變「輸血供氧」為「造血制氧」,將先進診療技術和優秀管理理念「帶著泥土」移栽到當地,為受援地區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 三名援非醫生的565個日夜——廣東援助赤道幾內亞醫療隊「援非記」
    第二屆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廣東省中醫院舉行「救死扶傷 大愛無疆——援外醫療隊事跡報告會」,載譽歸來的三名援非醫療隊隊員在會上向大家講述了「援非記」,重現他們在非洲的565個日夜。&nbsp&nbsp&nbsp&nbsp援非,有酸甜苦辣,但不後悔。
  • 撒哈拉沙漠上的「白衣使者」——記中國援突尼西亞醫療隊
    新華社突尼西亞8月6日電 通訊:撒哈拉沙漠上的「白衣使者」——記中國援突尼西亞醫療隊  新華社記者湯潔峰  「我和孩子永遠都會記得,是中國的『臘梅醫生』救了我們,我想給女兒取個諧音的名字——Lamia, 希望她今後也能成為醫生,幫助更多的人。」
  • 江蘇援外醫療隊赴柬埔寨義診 帶去50萬元藥品器械
    江蘇援外醫療隊赴柬埔寨義診 帶去50萬元藥品器械 2017年08月21日 10:02   來源:新華日報
  • 荔波:夫妻醫生打造一支帶不走「鐵隊伍」
    此時,鏡頭轉到門診部後的體檢科3號樓4樓手術室內,另一位白雲區幫扶專家餘建群醫生正在為病人做著一場手術。一場手術,一站就是3-4個小時。同時在忙碌的張小旦和餘建群,不僅是同事戰友,更是一對夫妻檔。對我來說,能夠為西部醫療事業貢獻一份力,這份工作意義非凡。」「初到這裡工作,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語言上的障礙,雖然大部分病人都能說普通話,但也還是有一部分病人說當地的語言,那時就只能找其他醫生幫忙翻譯了。另一個困難就是醫院的系統與白雲區那邊的系統不是同一個,操作起來不是很熟練,所以在剛開始的一個月,也在熟悉系統。當然,現在這些困難基本上都已經解決了。」
  • 柬埔寨知名僑領陳新華辭世 生前被譽為來自中國的好醫生
    陳新華在就任柬埔寨中國河北總商會會長時致辭。 黃耀輝 攝中新網金邊6月24日電 (記者 黃耀輝)當地時間6月22日23時30分,柬埔寨知名僑領、柬埔寨中國商會副會長、柬埔寨中國河北總商會會長、金邊宏恩醫院院長陳新華辭世,生前被譽為來自中國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