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制定歷史建築分類保護技術規範

2020-12-13 東方財富網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作為僑文化中「根、魂、夢」的載體,通過地方立法對其予以保護具有深遠意義。5月29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和分組審議,對《江門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條例(草案修改稿)》(下稱《條例(草案修改稿)》)進行了審議。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作了修改情況的報告。

反覆吸納研究各方意見建議

去年12月30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對該條例進行了一審。常委會組成人員一致認為條例的制定很有必要,並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

會後,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對審議的意見建議進行研究思考,通過多種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對條例的草案做了進一步修改。

1月13日,在江門日報和江門人大網向社會公開徵求對條例草案的意見;4月初開展實地調研並廣泛聽取代表意見建議;4月24日,邀請立法專家召開網絡視頻論證會……

「通過廣泛徵求意見、開展專項調研、組織論證會和集體研究,市人大法制委員會日前召開全體會議,在反覆研究各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修改形成草案的修改稿。」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主任曹利介紹。

新增歷史風貌區保護管理辦法

經對照發現,《條例(草案修改稿)》較原稿有較大幅度修改。在篇章結構上,該條例整合修改後,設總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歷史建築保護、合理利用、法律責任和附則,共6章。

總則中,《條例(草案修改稿)》新增了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明確定義,刪除了原稿中容易引起誤解的「歷史文化保護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名錄」這一新引入概念和相關內容。

針對立法調研過程中多方反映的資金不足等問題,《條例(草案修改稿)》專門作出了要求,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專項資金」,用於保護管理與利用,並制定使用和管理的具體辦法。

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上,鑑於江門歷史文化街區資源豐富,但歷史文化街區須經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因此針對有保護需要而未被公布為歷史文化街區,《條例(草案修改稿)》新增規定,「市、縣人民政府可以將其確定為歷史風貌區進行保護管理」。

《條例(草案修改稿)》還明確了歷史風貌區的認定條件,一是「歷史建築集中連片分布,並具有一定規模的」,二是「空間格局、景觀形態、建築樣式等較完整地體現江門某一歷史時期地域文化特點的」。歷史風貌區的保護和管理,參照歷史文化街區實行。

在歷史建築保護上,《條例(草案修改稿)》考慮到,為避免因地方政府部門保護意識不強,致使應當受保護的歷史建築沒有得到保護,以及歷史建築價值高低有不同,管理方式也有不同等情況或因素,新增了數條規定。

如,對縣(市)區域內符合歷史建築認定標準的建築物、構築物沒有被認定為歷史建築的,市有關部門有向該建築物、構築物所在地縣(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議的權利;要求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制定分類保護技術規範,並頒布實施等。

為加強在「三舊」改造和新區建設過程中對歷史建築的保護,《條例(草案修改稿)》新增規定,要求在這一過程中,涉及需搶救和保護歷史建築的,建設單位應當制定保護利用方案並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批。

此外,為增強立法保護的剛性,《條例(草案修改稿)》針對違反規定的行為明確了處罰責任。其中包括,不按照相關保護規劃要求,在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保護範圍內進行建設活動的。如造成嚴重後果,對單位處以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預保護對象進行改造、拆除和可能造成損壞的建設活動的,以及保護責任人未按照相關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的修繕方案施工的。如造成嚴重後果,對單位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等。

歷史建築修繕和活化利用成為焦點

在分組審議中,與會人員普遍關注歷史建築修繕和活化利用。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陳中堅指出,建築歷史悠久,容易出現危房,相關部門應明確修繕方法,而非按照經驗積累和個人審美對歷史建築進行修復。陳中堅還表示,「活化利用才有生命力」。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黃達昌表示:「立法保護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在保護、利用上應多借力借智,實現修舊如舊、活化利用」,尤其是,「我們不僅要在外觀上做到修舊如舊,在文化內涵上也應保留其原有的歷史韻味」,黃達昌還建議,「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要用好社會資本和金融力量來助推,並率先推進試點示範。」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昆韶指出,「歷史建築是江門僑文化的載體,三舊改造中要切實保護好歷史建築,採取必要措施」。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傅昭君提出,「立法保護要進一步明確保護責任落實」。

(文章來源:江門日報)

相關焦點

  • 瀋陽對歷史建築分類保護
    日前,遼寧瀋陽市制定出台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管理辦法,按照歷史、文化與藝術、科學技術價值以及保存完好程度,將歷史建築劃分為3個類別,實行分類保護。  辦法明確了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概念、保護原則、確定標準、保護措施等內容。
  • 成都創新歷史建築分類保護單位、個人均可推薦
    成都創新歷史建築分類保護單位、個人均可推薦 《成都市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8月1日起實施   漫步成都,從文氣雅致的名人舊居、富麗堂皇的公館,到滿是人間煙火氣息的民居、鋪面、茶館,一座座歷史建築就像是開啟時光隧道的鑰匙,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躍然眼前
  • 如何保護歷史建築?民建上海市委:聯合執法引入專業技術力量
    近年來,上海對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提出「建立最嚴格的保護制度」。對於這些優秀歷史建築,應如何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實現可持續利用?即將召開的2021年「上海兩會」期間,民建上海市委擬提交一份提案,提出分類合理保護歷史建築並提升功能、優化歷史建築管理制度及體系等具體建議。
  • 常州歷史建築保護情況
    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5.8公頃,已完成保護修繕工程;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12.6公頃,街區保護修繕實施工程已完成70%;南市河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2.5公頃,已將保護修繕工程列入實施計劃。  常州市近年來不斷加大歷史建築的保護與利用的力度,開展了歷史建築的認定、普查、規劃編制、測繪等一系列工作。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基礎調查(試行)
    HJ/T 166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HJ 623 區域生物多樣性評價標準   HJ 633 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   HJ 710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HJ 1144 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臺帳資料庫建設(試行)   HJ
  • 保護歷史建築 傳承歷史文脈
    年初,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市名城辦合署召開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推進會,謀劃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要求,從總體目標、工作任務、保障體系三方面制訂了試點工作方案,探索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的長效機制建設。
  • 廣州制定國內首個果味椰果產品地方性技術規範
    新快報訊(記者鄔源)記者近日從廣州市質監局了解到,廣州市聯盟技術規範《果味椰果》順利通過專家審定。這是首個由白雲區制定的地方聯盟技術規範,也是首個在國內製定的有關果味椰果產品的地方技術規範。  白雲區質監局工作人員表示,至今,果味椰果食品尚未有國家、行業、地方產品標準,僅海南省制定了一個涉及衛生指標方面的地方標準。而廣州市共有12家果味椰果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其中9家位於白雲區。這9家企業的椰果製品生產和銷售佔了全國同行業市場份額約50%。
  • 上海擬立法保護優秀歷史建築 擅拆歷史建築面臨重罰
    日前,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對《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保護條例(草案)》進行審議。草案加大了對擅自拆除、損壞優秀歷史建築行為的處罰力度,並在完善保護管理機制、加強保護規劃對歷史風貌的管控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
  • 培養歷史保護建築修繕人才迫在眉睫
    找了有資質的施工隊伍修復保護建築,結果漏水的還是漏、脫落的還是脫落,連沒壞的老固件也被修壞了
  •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保護條例(草案)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加強對本市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保持歷史風貌,傳承歷史文脈,促進城鄉建設與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三條(保護原則)歷史風貌的保護,遵循統一規劃、分類管理,整體保護、有效保護,合理利用、促進保護的原則。
  • 國家標準技術規範 加快制定人行道板石
    在此,我們再次呼籲國家有關方面和社會各界加快制定相應的國家標準和技術規範。路面滲水磚作為一種新型建築材料和生態材料,在走向市場過程中必然會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無論技術上、規模上,還是觀念上都需要升華。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鑑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他們首先從公共區域,如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車道、郊區道路、郊遊步行路、公共廣場等處做起,直至80%的城市地面改建成透水地面。
  • 對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邊蘭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需分類、分層...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時強調,要加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立健全全國城鄉建設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全面完成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
  • 綿陽市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
    第六條市、縣(市)人民政府設立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專家諮詢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由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為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管理工作提供諮詢意見。專家諮詢委員會的組成辦法和工作規則由市、縣(市)人民政府制定。
  • 蘇州市第一季度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進展情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探索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新途徑,充分發揮歷史建築的使用價值,確保「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我市制定了《蘇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圍繞「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指導思想展開,明確了工作目標,建立了保障機制,制定了具體的工作任務,旨在將「傳承」的意義落到實處。
  • 北京擬實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製度
    北京擬實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製度 2020-10-28 15:16:01 修訂草案提出,實行保護名錄製度,將符合標準的保護對象納入保護名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申報、推薦保護對象。  北京是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一張金名片。自1982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以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已歷經數十年實踐。
  • 蘇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近日,記者從蘇州市資源規劃局獲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蘇州實際情況,日前制定的《蘇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已向社會公布,公開徵求意見。該《辦法》適用於蘇州市區內歷史建築的認定、保護、利用和管理,主要是為了加強蘇州市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繼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更好地展示城市歷史風貌,提升城市品質和文化特色。據了解,此次針對的歷史建築,是指經市人民政府認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蘇州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物、構築物。
  • 歷史建築「變身」民宿客棧?廣州擬出臺新辦法,鼓勵歷史建築活化利用
    廣州擬出臺新辦法,鼓勵歷史建築活化利用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  2020-03-24 辦法優化了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的行政審批流程,提出設置歷史建築修繕工程「一站式」服務窗口,提出彈性化審批標準等。
  • 進一步完善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工作
    &nbsp&nbsp&nbsp&nbsp北京市第16期局級領導幹部研修二班 吳智&nbsp&nbsp&nbsp&nbsp北京高度重視歷史建築的修繕保護工作,但在修繕保護中還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
  • 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出爐 看濟南歷史建築保護正確打開方式
    近年來,住建部連續發文,要求各地加強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2018年1月25日,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公布濟南市第一次歷史建築普查名單的通知》(濟政辦字〔2018〕9號),公布366處歷史建築普查名單,濟南市歷史建築保護工作進入新裡程。  2016年3月,濟南市規劃局全面啟動歷史建築普查、測繪建檔、保護圖則編制等工作,現已形成濟南市第一次歷史建築普查名單,並制定了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有助於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留存城市記憶。
  • 長泰縣20處建築擬列為第二批歷史建築
    長泰縣第二批20處建築擬公布列為歷史建築的公告 歷史建築是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持民族文化傳承,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基礎。為加強歷史建築保護,從2014年起,省住建廳聯合省文旅廳委託福州大學、福建工程學院、廈門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了歷史建築普查工作。現將長泰縣坂裡鄉葉氏祖祠、陳巷鎮馨遠堂、武安鎮戴氏家廟等20處建築擬公布列為第二批歷史建築。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應當徵求公眾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