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變身」民宿客棧?廣州擬出臺新辦法,鼓勵歷史建築活化利用

2020-12-15 金羊網

歷史建築「變身」民宿客棧?廣州擬出臺新辦法,鼓勵歷史建築活化利用

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  2020-03-24

辦法優化了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的行政審批流程,提出設置歷史建築修繕工程「一站式」服務窗口,提出彈性化審批標準等。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瑤

記者從廣州市政府了解到, 近日,《廣州市促進歷史建築合理利用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即將正式印發。

據了解,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對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重要指示要求,推進住房城鄉建設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廣州市政府研究室牽頭會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有關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借鑑兄弟城市經驗做法,結合廣州實際,制定促進歷史建築合理利用的具體辦法。

辦法共有34條,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適用於經市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歷史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歷史風貌區、傳統村落、傳統風貌建築和預先保護對象的合理利用參照本辦法執行。

活化利用:鼓勵歷史建築設博物館,從事非遺保護免一年租金

辦法明確,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應當遵循保護優先、合理利用、惠民利民、鼓勵創新的原則。

記者留意到,在現行政策法規基礎上,辦法進一步擴大鼓勵性使用功能的範圍,鼓勵設立博物館、紀念館、社區圖書館、民俗體驗館等,鼓勵用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嶺南民間工藝傳承、中華老字號經營等,特別是鼓勵引入眾創空間、文化創意、科技孵化、民宿客棧等新業態。

為提高歷史建築的空間使用效率及適用性,辦法允許在建築內部適度增加使用面積或調整樓層層高,在建築外部定比例增加附屬面積用於滿足消防、市政等專業管理要求,且不得改動主體框架並可拆除增加或者調整部分予以恢復原貌,增加建築使用面積不計算容積率,不辦理產權登記,無需補繳土地出讓金。

辦法還為國有歷史建築「鬆綁」。考慮到歷史建築修繕的成本較高,投資主體難以在短期內收回投資成本,還有可能造成修繕工藝不精、破壞歷史建築等問題規定,辦法規定,國有歷史建築實行公開招租,租賃期限可放寬至20年。提供租金減免,對於公益類使用可予免租金,對非公益類中從事科技孵化、文化創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華老字號經營、嶺南民間工藝傳承、傳統製造業展示以及市政府鼓勵的其他業態,給予一年的免租金期,第二年開始租金減半收取。

辦法優化了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的行政審批流程,提出設置歷史建築修繕工程「一站式」服務窗口,提出彈性化審批標準等。

消防安全:歷史建築要提高耐火等級,可增設消防梯、逃生繩

歷史建築由於年代久遠,建築本體的消防標準較低,活化利用過程中的火災危險性提高,如何保證消防安全的同時解決消防審批問題?

對此,辦法提出,制定適應歷史建築特點和保護需求的具體建設、管理要求和保障方案;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歷史建築修繕利用工程的消防設計方案論證以及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備案、抽查工作;通過住建部門的指導,採取防火安全措施提高火災防控和滅火應急救援能力。

結合前期探索經驗,辦法對歷史建築提出提高耐火等級、完善內部改造、增設消防設施等具體防火安全措施要求。如改建和增加內部樓梯、增加內部連廊,增設逃生繩、逃生梯等緩降逃生設施,允許在非主要立面外增加一定比例的附屬面積用於設置消防疏散樓梯或者連廊等消防設施等。

辦法還要求,歷史建築所在地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和運營主體應做好消防設施的日常維護管理,制定全天候不間斷物業巡查和值班制度,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具,定期進行街區消防演習。

建設保護:對歷史建築徵而不拆,土地出讓前履行保護責任

在城市更新與新區建設過程中,由於歷史建築保護責任人的更迭容易造成歷史建築保護力度不足,甚至出現破壞行為,辦法對此也作出了較細緻的規定。

辦法明確,在城市更新和新區建設組織土地出讓過程中,對歷史建築徵而不拆,提出將經批准的歷史建築保護規劃確定的內容納入地塊規劃條件,並在出讓合同中約定保留歷史建築的處置事項和保護責任。

同時,針對已收儲未出讓、已出讓但未約定歷史建築保護事項的地塊,提出了明確的責任告知、拆遷許可或徵收決定調整、完善歷史建築確權登記手續等具體操作規定。如已儲備未出讓的地塊,土地儲備部門應當在地塊出讓前,對已儲備用地範圍內的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不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線索等履行保護責任。

辦法還要求,區人民政府在實施涉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歷史建築修繕等各類城市更新改造項目時,在實施方案中應當設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專章。辦法還明確了在歷史文化街區或者歷史建築較為集中的區域內實施建設工程,保護責任人應取得相關許可,並明確在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內,拆除歷史建築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的(含圍牆)申請程序。

責任編輯:束孟卿

相關焦點

  • 廣州擬出新規 歷史建築可「變身」民宿
    來源:羊城晚報原標題:廣州擬出新規 歷史建築可「變身」記者23日從廣州市政府了解到,近日,《廣州市促進歷史建築合理利用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即將正式印發。辦法適用於經市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歷史建築。辦法為解決近年來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的痛點難點提出創新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國有歷史建築租賃期限可放寬至20年;為保障房屋消防、結構安全需求等,允許歷史建築適度增加使用面積,不辦理產權登記,無需補繳土地出讓金。
  • 歷史建築活化利用新政徵詢意見,可增加使用面積無需補繳地價
    6日,《廣州市促進歷史建築合理利用實施辦法(徵求公眾意見稿)》開始公示,其中提出多條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的創新性政策:放寬歷史建築使用條件,允許歷史建築增加使用面積或調整樓層層高;著力解決消防審批制約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的突出問題;落實歷史建築在城市更新中徵而不拆,完善出讓手續等。
  • 專家呼籲:對歷史建築利用放開「住改商」,民宿合法化
    《新快報》7月19日、20日報導老房子民宿無證經營及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的政策障礙等問題引起相關政府部門及社會公眾的關注,為推動扶持政策的突破與創新,推進廣州歷史建築的保護與利用,上周六下午,廣州公共文化觀察室、廣東新快報社、華南城市研究會、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文化旅遊產業研究所聯合舉辦座談會,徵詢社會公眾意見,並將形成建議案提交給市領導。
  • 廣東公布2833處歷史建築 多地探索活化利用
    記者26日從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對梁樹森等23位廣東省政協委員聯合提交的提案答覆中獲悉,截至目前,廣東省所有地級以上市均已完成歷史建築普查,其中18個地級以上市確定並向社會公布2833處歷史建築,歷史建築保護名錄數量位居中國前列。
  • 廣州:鼓勵歷史建築活化為博物館
    日前,《龍驤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獲市政府批准,已經開始實施。規劃提出,要保護該區民國獨立住宅區及其獨有的整體格局、空間肌理以及整體風貌,並鼓勵支持歷史建築發展公共服務和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博物館等功能的活化利用。
  • 成都已認定314處歷史建築,這些老建築該如何活化利用? 有機更新,讓...
    今年,《成都城市有機更新實施辦法》出臺,明確要求對歷史建築進行全方位保護,提出「在城市有機更新中融入現代城市發展理念,推動歷史文化保護與文化、旅遊、體育、商業等行業融合發展,鼓勵、支持對保護保留建築進行活化利用」。時光荏苒,歲月滄桑,這些從歷史煙塵中走來的老建築,如何在當下綻放新生?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內幾處老建築,探尋城市有機更新究竟是如何再次賦予它們全新生命力的。
  • 杭州今年將推出28處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示範項目
    今年4月,市政府正式制定並出臺《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方案》。杭州將從都市、城鎮、鄉村三個不同層面、重點培育並推出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其中,圍繞老杭州「南宋—民國—西湖—運河」四大歷史文化脈絡,主城區擬推出湖邊邨建築群、學士路3號別墅建築、太廟巷58號建築等15處保護利用項目,打造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新景觀;結合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城中村」改造,擬推出建德航空小鎮「浙江橫山鐵合金廠舊址」工業遺產、江幹區「羅家老宅」歷史建築等7處保護利用項目,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城鎮風貌;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美麗鄉村」建設,擬推出蕭山鳳塢村抗戰紀念館建築群
  • 廣州817處歷史建築如何合理利用?實施辦法徵求意見
    廣州817處歷史建築如何合理利用?6日,《廣州市促進歷史建築合理利用實施辦法(徵求公眾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鼓勵歷史建築設立博物館、紀念館、社區圖書館、民俗文化體驗館等,鼓勵引入眾創空間、商務辦公、文化創意、科技孵化、特色餐飲(木結構、磚木結構房屋涉及明火餐飲的除外)、民宿客棧等。其中,對於國有歷史建築租期擬放寬至20年。
  • 破解廣州歷史建築「老化」難題,市人大代表建議形成活化利用模式
    南都訊 作為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州市內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眾多。但由於缺乏合理的保護與利用,有些已逐漸老化。2020年廣州市兩會召開之際,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活化利用受到了不少人大代表的關注。
  • 廣州為國有歷史建築「鬆綁」:租賃期限可放寬至20年
    記者23日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廣州市促進歷史建築合理利用實施辦法》(下稱《辦法》)已經廣州市委、市政府同意,於近日正式印發實施。該《辦法》被認為是廣州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的重磅新政,旨在解決近年來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的痛點難點。
  • 廣州103處歷史建築有了保護利用規劃
    鼓勵活化利用 可申請增加使用面積  第五批次歷史建築共103處,其中,越秀區共27處,荔灣區共76處。這些建築體現了東山洋樓以及西關特色騎樓的風貌,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  本次規劃為歷史建築的利用提出了四大原則:合法、適度、多元和開放。
  • 廣州形成歷史建築活化利用四大模式
    10月25日,一場主題為「聚合力•煥新生」的廣州歷史建築活化利用沙龍在廣州東山新河浦鳴·稀奇藝術館順利舉行。廣州市國規委介紹,除了永慶坊的成片保護利用模式之外,經過多年探索,廣州逐漸形成了歷史建築共建共享的四種活化利用模式。
  • 讓老建築「活」起來!廣州鼓勵歷史建築發展新業態,還給予租金減免
    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歷史文化資源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都具有獨特優勢。隨著人們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當前文化旅遊消費已成為居民消費的熱點。促進歷史建築合理利用,切實打好「歷史文化」牌,將文化旅遊產業培育成為廣州經濟新的增長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香港如何「活化」歷史建築
    吳玉潔攝   走過滄桑,歷史建築在當代的命運是什麼?在香港,從2008年特區政府推出首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到2016年公布第5期,香港如今已有近20個「活化」項目,其中8個已投入服務,分別為前北九龍裁判法院、舊大澳警署、雷生春堂、芳園書室、美荷樓、前荔枝角醫院、舊大埔警署和石屋。
  • 歷史建築應該怎麼保護利用?重在「合理」
    原標題:歷史建築利用重在「合理」山東省日前發布的《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徵求意見稿)》明確,在符合保護要求的基礎上,將鼓勵和支持對歷史建築的合理利用,包括開設傳統作坊、傳統商鋪、民俗客棧等。
  • 關於《深圳市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政策解讀
    ;鼓勵各地選擇試點,出臺有關歷史建築保育和活化利用辦法。《保護辦法》旨在解決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規劃編制和保護管理工作的政策依據問題,明晰了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的職能分工與協作,建立完整協同保護機制,增強歷史保護工作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鼓勵活化利用,創新政策機制,合理利用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創造新價值。
  • 廣州:歷史建築維護修繕指引出臺
    近日,市國土規劃委出臺了《廣州市歷史建築維護修繕利用規劃指引》,給予業主詳細指引,並將如何正確保護歷史建築的小冊子發到每位業主手中,而且必要時專家還可以免費上門提供諮詢和指導,讓維修歷史建築不再難。「小修小補」也能讓老房子重放異彩並非每棟歷史建築修繕起來都要「大動幹戈」,一些「小修小補」也能讓老房子重放異彩。龜崗四馬路2號是一棟建於上世紀20年代的民居,現在變身「玳山」,也是原汁原味:不少花階磚磨花了也沒有撬掉;樓梯旁的牆壁就是裸露的清水紅磚;地腳線、天花板也保留著原來缺損的樣子。
  • 保護歷史建築 傳承歷史文脈
    為指導歷史建築保護圖則編制,我市制定了《寧波市歷史建築保護圖則編制導則》。根據歷史建築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以及存續年份等情況實行分類保護。  (四)完善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標準  針對目前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缺乏相應標準的情況,我市制定具有寧波地方特色的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標準,探索保護利用新渠道,提出適合寧波實際的標準做法,實現滿足功能使用要求與保護傳統工藝的雙重目標。
  • 科學利用才是最好的保護——濟南政協「商量」老建築活化利用良策
    舜網訊 讓老建築真正活起來、用起來,才能在保護中體現它的價值。科學利用才是最好的保護。近日,濟南政協以「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為題,開展專題商量。集中商量現場,專家、委員們針對老建築的活化利用舉了一些鮮活的例子,也指出了一些方向。
  • 蘇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近日,記者從蘇州市資源規劃局獲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蘇州實際情況,日前制定的《蘇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已向社會公布,公開徵求意見。該《辦法》適用於蘇州市區內歷史建築的認定、保護、利用和管理,主要是為了加強蘇州市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繼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更好地展示城市歷史風貌,提升城市品質和文化特色。據了解,此次針對的歷史建築,是指經市人民政府認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蘇州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物、構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