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收藏悠揚雅事如何成為理性收藏?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藏家展示莫納西提琴細節 林清清 攝

    從去年3月莫納西突然去世,到今年1月底F·比索洛蒂去世,兩位重量級義大利制琴大師相繼去世,引發靜水流深的提琴收藏界的討論。

    制琴大師作品價值應如何判斷?隨著國內提琴收藏逐漸成熟,國內收藏界的收藏理念與方式,最近幾年有何變化?收藏頂級琴就能成為收藏家?小眾收藏如何保持理性發展?提琴價格如何理性分析?一把提琴,在演奏者、研究者、投資者不同人的眼中,是否會有不同意義?2月24日-27日,在剛剛過去的中國(廣州)國際樂器展舉行期間,匯聚一堂的國內提琴界專業人士,對羊城晚報記者集中發表了看法。

    受訪嘉賓

    鄭荃

    中國提琴製作大師,原中央音樂學院提琴製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樂器協會副理事長、提琴製作師分會會長,國際提琴製作大師協會常委。被中國輕工聯合會授予「大國工匠」稱號。

    徐永成

    中國樂器學會提琴製作師分會常務理事。梁國輝嫡傳弟子,多次在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獲金獎及優秀獎。

    伊穎

    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弦樂器設計教研室主任,中國樂器協會提琴製作廣東分會理事。以專業成績並列第一畢業於義大利克雷莫納「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國際提琴製作學校,回國為星海音樂學院籌備開設提琴製作專業,填補學院此專業空白。

    鄧國雄

    廣東省提琴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行業動向

    義大利制琴大師接連去世 收藏價格有所波動?

    今年1月底,義大利克雷莫納的制琴大師F·比索洛蒂去世,加上去年3月去世的莫納西,作為兩位國人熟悉的近現代義大利學院派制琴大師、復興克雷莫納現代提琴製作學院派的代表,這兩位大師的相繼去世,難免引發提琴收藏界的一陣波動。

    「莫納西去世時,一個月內提琴的價格漲了一倍。雖說隨著著名制琴大師的去世,他的作品無論風格、數量都有了定數,但聽到這樣的價格漲幅時,還是覺得震驚。」一位藏家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

    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弦樂器設計教研室主任伊穎,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根據專業機構評測數據,提琴的升值率大概在3%-4.5%之間,但越頂級的琴升值潛力越大。世界上公認最昂貴和具有收藏價值的,是17-18世紀的阿瑪蒂(AMATI)、斯特拉迪瓦裡(STRADIVARI)、瓜奈裡(GUARNERI)三大家族制琴,這與他們有限的存世量也有關係。例如斯特拉迪瓦裡留存於世的中小提琴,總數不超過650把,而瓜奈裡更是只有135把小提琴與1把大提琴留存於世。除了古董名琴之外,近現代不同學派的代表作,也是收藏熱點。提琴的收藏價值,取決於制琴師的造詣。一位著名的制琴師,從學生時期到成名後,價格可以增長10倍,也推動了提琴製作與收藏向高端化發展。」

    羊城晚報:著名提琴師及其作品的價值要怎樣來判斷?作品價格在去世後短時間內波動這正常嗎?

    鄭荃:我們常說有這樣一個現象,一位制琴師,在他還活著的時候,他做的琴不會賣得太貴,因為他在這個專業領域中的地位和價值,還不能下定論,並且也不是在他死的那一天就可以有定論。對他的定論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看他對藝術、行業、社會的貢獻,看他的作品能否經得住歷史的考驗。

    回到琴的價值判斷,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收藏家作為一種文化收藏,考慮的是它傳承學派,制琴師的社會歷史定位;從製作家的角度,會考慮這把琴有沒有繼承傳統,體現作者個性。但如果純粹看短期價格波動,或是只關心將來會不會升值,那是投機商人的做法,異化了提琴收藏。當然,無論東西方,都有人會去炒作,我們也曾看到有義大利制琴師作品價格在亞洲炒得非常高,但像他同樣級別的人有二三十個,實際上完全脫離了它應有的價格體系。

    收藏現狀

    門類雖小眾,模式待成熟

    頂級收藏不斷充實

    近幾年國人對提琴收藏的關注度漸長,不斷有頂級提琴收藏進入中國。國內的提琴收藏水平如何?

    在提琴收藏體系比較成熟的歐洲,頂級提琴多由一些富商家族、財團、博物館進行系統收藏,例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巴黎音樂學院的樂器博物館。在亞洲,名琴的收藏集中在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中國內地的提琴收藏,一直在逐漸成熟中。從2015年來到中國的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1727年製作的小提琴「杜龐將軍」,到2017年薛偉成功收藏的1739年鼎盛時期的耶穌·瓜奈利,國內頂級提琴收藏在逐漸充實中。

    「光是從我過手保養修復的琴,琴價上百萬人民幣的琴在變多,就能折射出近幾年國內收藏水平的變化,現在幾百萬的名家提琴比以前多了很多。」伊穎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但收藏理念和模式,還有待提高成熟。」

    是否買了一把頂級琴就叫做收藏家?鄭荃表示:「我認為,從真正的意義上說,成體系成規模的提琴藏家,內地還不存在。不是說買了一把頂級琴,或者收了10把好琴,就成為提琴藏家了。個人收藏的資金有限、見識有限,目前個人收藏規模都比較小,而且多是級別較低的類型,沒有真正地成體系成規模。現在時常也會見到一些新聞,國內什麼地方又開了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提琴博物館,這些都不是提琴收藏的專業標準,只是追求一個數量或者是噱頭,但是實際上藏品的質量和體系都是欠缺的。」

    藏家交流漸活躍

    「儘管頂級提琴一直是收藏家最為關注的對象,而且在正常的收藏市場秩序中升值能力最強,但中國藏家進入這個領域較晚,最近四五年來,中端的提琴收藏,大約是在10萬美金左右價格區間的提琴,規模增長得最快。」一位在廣州從事音樂教育的提琴藏家告訴羊城晚報記者。

    中國藏家進入這個領域較晚,問鼎頂級收藏的能力有限。隨著中國提琴收藏藏家與市場的發展,奇美博物館的鐘岱廷曾表示過,據統計全世界3.5萬美金以上的提琴,目前存世量大約在4.5萬把左右。因此對於國內藏家來說,這個級別的制琴師出品,數量較為清晰,較容易開始理性收藏。「但值得留意的是,提琴收藏雖小眾,業內交流活躍也是國內提琴收藏現狀。」廣東省提琴學會秘書長鄧國雄表示,今年年初,就有價值5000萬港幣的斯氏提琴來到廣州,成為藏家演奏家的一場春日雅聚。像這樣的提琴雅聚、盲聽比賽,提琴學會時常舉辦,不失為一種藏家交流樂趣。

    保養是收藏門檻之一

    雖然交流活躍,但提琴收藏仍然小眾。入門以及保養的知識門檻高,這是一個現實的原因。

    「在克雷莫納提琴博物館,每天早上開館前,都要由一位專業館長把所有琴拉一遍『熱身』,這一套『廣播體操』至少要個把小時。因為琴是一個力學結構,不能一直靜止放在那裡。為什麼說『弦樂越老越貴,管樂越新越貴』,因為木質的東西,經過兩三百年的使用,聲音乾淨而有力的程度,是新琴無法比擬的。再加上如果是名家使用,對提琴產生的震動會推動它到達更好的狀態。所以國際收藏機構往往都會與演奏家合作,這對名琴也是一種動態保養。」伊穎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國內藏家從理念上或實力上,能做到類似這樣程度專業保養的還很少。」圈內流傳的一個例子,是曾有提琴收藏機構表示可以免費借給國內某著名演奏家一把斯特拉迪瓦裡的頂級琴,但由於保養費用不菲,每年要帶著琴去指定的國外機構做保養,最後演奏家覺得保養門檻過高難以承受而謝絕。由此可見雖然國內提琴愛好者在增加,但頂級琴收藏的發展仍算小眾。

    「國內藏家對於保養的認識,水平參差不齊。我曾修復過一把1815年的英國老琴,從修復的狀況來看,保養就沒有做到位。甚至有裂縫被臨時用醫用膠布貼起來這樣的做法,對琴的影響非常大。提琴之所以能成為收藏品,因為不同的人做出來的琴是有唯一性的,但使用價值與藝術價值同樣重要,後期的保養也會影響收藏價值。」

    羊城晚報:近幾年國內提琴收藏模式有何變化?

    伊穎:我國臺灣地區的奇美博物館是亞洲最大提琴博物館,收藏提琴數量世界最多。最令人欽佩的一點是,他們會免費提供名琴,借給臺灣地區演奏家或學生比賽使用,這種收藏模式比較成熟地推動了提琴文化的發展。國內目前的提琴藏家、演奏家之間,交流活動也很頻繁。但收藏模式還在逐漸成熟中。據我所知,2015年買下斯氏「杜龐將軍」的藏家,也在向這種良性循環模式發展。

    行家教路

    價格炒作需看清 撿漏心理仍然存在

    收藏誤區: 國外舊琴迷信不止

    「在國外比較成熟的提琴收藏市場,每位制琴大師不同時間段的琴,價格體系還是比較清晰的。」作為制琴師的中國樂器學會提琴製作師分會常務理事徐永成,曾兩赴義大利克雷莫納參加國際提琴製作比賽,併到bissolotti.morassi工作室參觀學習。他對羊城晚報記者透露,國內提琴收藏,相比之下,價格體系不夠透明。

    「有些藏家迷信國外舊琴,價格脫離了實際。其實有一些在國外很普通很便宜的提琴,經過市場運作,變成『有故事』的琴,以名琴的價格在賣。」鄧國雄表示,這是因為,不少人還有一種「撿漏」的心態。但在西方發展成熟的提琴收藏市場中,「撿漏」幾乎是不可能的,也不是一個正確的心態。「我有個朋友在歐洲淘了一把舊提琴回國,聲音是不錯,但後來希望轉手時,根本達不到他所期望的所謂二三十萬人民幣的心理估價。」

    入手提示:

    聲音、獎牌不是首要

    「所以在判斷要不要去收藏入手提琴的時候,聲音不是最重要的。從來都是首先看制琴者,然後看工藝,聲音在最後。」徐永成說,「因為了解不同的制琴師,就已經包含了琴的做工、狀態、聲音會是什麼樣的。「普及琴」中也有可能聲音好,但並沒有藏家心中所期望的收藏升值潛力。」採訪時,徐永成找出一把琴向記者示範:「我見過不少七八十年的歐洲舊琴,聲音有可能還不錯,但行家一看,好琴的做法不是這樣的。例如你可以看到琴腔的內弧很粗糙,沒有做平整順滑,有的連角木都沒有,是直接粘起來的,在燈光下一眼就能看得出。」

    國內製琴家現在有很多在國外拿獎,但專家表示,不能光看獲獎來作為入手標準。「我國制琴師整體水平現在在提高,有將近20個人的一個比較核心的群體,比較接近國際一流水平。他們在各種國際比賽中都獲了很多獎,評委對他們的製作工藝方面都很認可,並不是碰運氣碰來的。」鄭荃表示,「總的說起來,就是高水平的製作家,我們這個群體還不夠。從數量上,比起國外還是有差距的。畢竟在文化傳承上還稍嫌欠缺。提琴製作,要看到幾代人的學派傳承,消化成為制琴師自己的修養,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形成個人風格,體現個人技術的趣味。」

    「歐洲是專業性比賽,比如說義大利比賽,你必須是相關專業行業的人,在當地的商會或相關機構註冊或是持有證明。美國比賽是一個大眾文化,業餘的學生或愛好者都可以參加比賽,沒有門檻,更多的強調個性化,強調創新。相對說起來歐洲例如義大利的獎數量非常少,只有金銀銅三塊獎牌,沒有細分獎項。而且就這三塊有時候還會空缺。而美國比賽項目比較細化,數量也比較多。當然,現在美國的比賽委員會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在進行一些制度改革,今後雖然發獎的範圍仍然較寬廣,但會控制金獎的數目。必須是所有的評委對這個作品全部認可,而不是單方面突出。」鄭荃表示,「所以,不能光從比賽來衡量一個制琴師的體系和價值。」

    羊城晚報:現代琴收藏中,如何看待不同的獲獎作品?

    徐永成:歐洲與美國的賽制不同,側重點也不同。在美國,往往比賽項目分得很細,一把琴可以有工藝方面的獎,也可以光是聲音上的獎。而歐洲比賽,以義大利為例,則更注重傳統,要求更全面。一把琴首先盲選聲音,再看各種做工,幾輪篩過後,剩下的再挑選,能得獎的都是全面經得住考驗的。我認識一位國外製琴師,在美國、歐洲不同比賽都拿過獎牌,但這樣也只是證明了技術比較全面,而至於入手收藏,還要看很多別的因素。(林清清)

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王江莉

相關焦點

  • 建盞收藏真有那麼難?如何理性看待建盞收藏?你買的建盞會升值嗎
    喜歡收藏建盞的人無非有三個原因,一是真心喜歡建盞,二是想憑藉建盞收藏升值;第三則是喜歡建盞,但在玩盞的途中發現收藏一些不錯的建盞可以升值。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別,就是一部分初玩建盞的朋友,抱著買股票的心態坐等升值。
  • 義大利古典小提琴珍品收藏價值高
    就在此時,我們欣喜的發現,作為國際收藏市場中四大品類之一的古典珍品樂器——義大利古典小提琴,已悄然登陸國內拍賣市場,而且是首次以拍賣專場的形式,這無疑將為本年度的春季拍賣市場提供更多國際化的元素,並將為日趨理性平淡的市場注入更多的興奮點。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700-1850年間義大利佛羅倫斯(Florence)的經典提琴作品
    藝術工作者及演奏家便向她提議向安德烈·阿瑪蒂訂製提琴。法皇(Charles IX of France,1550-1574年)1560年開始向安德烈·阿瑪蒂訂作一批提琴,共38把,12把小提琴、12把小提琴、6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請當時女畫家索芳妮斯貝·安古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1535-1625年)在每一把琴上畫畫。
  • 曹氏提琴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700—1900年北義大利經典提琴作品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700年—1900年北義大利熱內亞 (Genoa)地區的經典提琴作品臺灣奇美博物館古典提琴研究員 鍾岱廷卡爾卡格尼 小提琴博納多·卡爾卡格尼(Bernardo Calcagni,fc.1710—1750年),於1710年至1750年間在熱內亞工作,幾年後與安東尼奧·帕札瑞尼(Antonio Pazarini,c.1720—1744年)成為合作夥伴
  • 名琴收藏-許文龍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能獨立完整展出四百年提琴發展史的收藏博物館。奇美博物館是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從小的夢想,也收藏了全世界最多的小提琴。奇美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能獨立完整展出四百年提琴發展史的收藏博物館。館內樓層共分為一樓及三樓,除了常設展之外,也不定期舉辦多場展演活動。其中三樓為:藝術廳、樂器廳、小藝樹空間、時鐘及銀器展示區等。
  • 中國提琴對義大利傳統制琴業的影響
    粗看上去,這裡和許多美麗的義大利小城沒有太多區別,但仔細觀察,處處可見提琴製造在城市生活中的印記。克雷莫納有很多街道都是以提琴大師的名字命名的。在市中心的廣場上,矗立著制琴巨匠斯特拉迪瓦裡的紀念碑。另外,市政廳內收藏了阿馬蒂、斯特拉迪瓦裡等大師的9件傳世佳作。每天早晨,都會有一位老樂師將這些無價之寶逐件演奏一遍,以保持這些古琴的活力。
  • 如何收藏和鑑別具有升值潛力的老酒?
    在琳琅滿目浩若星海的酒類品種中 如何選擇自己中意的收藏品種 成為酒類收藏初學者的一個難題 酒類收藏,特別是高檔白酒的收藏,耗費財力。 工薪階層玩高檔白酒往往會捉襟見肘。最好的方法是「以酒養酒」。即在購買藏品時,除留足收藏的部分外,再多購一部分作為投資收藏。等過一段時間價格上漲時,賣出富餘的藏品,所得資金用於購買自己中意的藏品,滾雪球似的發展,越滾越大。
  • 預告:提琴演奏大師林朝陽對話製作大師鄭荃_神州學人
    影響提琴聲音的主要因素:  聲音在物理學上的三大元素是音調、響度、音色,這在提琴製作和演奏領域通常稱其為音高,音量,音色  提琴的音高(音調)取決於聲音的頻率,是由提琴演奏家控制的,不是像某些有品的弦樂器或鍵盤樂器是固定的,提琴演奏家對音高的控制,是通過嚴格的訓練形成的,一方面取決於對音高的精確概念,一方面取決於演奏時對音高的瞬時調整。
  • 中國古玩的收藏簡介
    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好,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收藏。」近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迅速發展,全面提高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使中國古玩投資市場日見紅火,如今可以說火爆異常。古玩投資確實存在著巨大的利潤空間,這個空間讓所有人聞之而心動不已。於是乎,許多有投資遠見的實體與個體(無論財富多寡)紛紛加盟古玩投資市場,成為古玩收藏投資的強勁之旅,古玩投資市場也因此而充滿了勃勃生機。
  • 菊花一角硬幣收藏價格表 菊花1角如何理性收藏
    菊花一角硬幣  【市面流通的以1991年-1999年為主】市面上流通的菊花1角硬幣以1991-1999年為主,2000年菊花1角硬幣成為了第四套人民幣因為,1994年的菊花1角已被收藏界譽為「菊花之王」,其出售價格約在30元左右,這種差異主要是由其特殊的材質和外形圖案造成的。  【大量菊花1角沒價值】如果偶爾得到一枚兩枚菊花幣,自己留著欣賞就好,目前還不具有市場價值,50、100年後也許說不準。
  • 這是一本「小眾」的書,卻改變了大眾的收藏理財觀
    熟悉的讀者應該還記得,半年前,我們出版了一本「藏品級」圖書——《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收藏》,是中資海派第一次出版收藏這個品類的圖書。其內容、圖片之精美,裝幀、紙張品質之考究,至今還讓拿到這本書的讀者津津樂道,讚賞不已。
  • 第十三屆克雷莫納提琴製作國際大賽結果揭曉
    小提琴製作金獎獲得者是來自德國的烏爾裡希斯·欣斯貝格,中提琴製作金獎得主是來自瑞士、德國籍的烏爾麗克·德德林,大提琴製作金獎得主今年空缺,低音提琴製作金獎獲得者是來自義大利的馬可·諾利。頒獎儀式上,評委使用獲獎者的提琴為觀眾奉獻了精彩的現場演奏節目。
  • 如何理性看待濰坊書畫市場
    過去畫廊、藏家的收藏更多的是投機,但是從目前來看,文化企業的發展使收藏的層次比較高,量比較大,成為收藏的新生力量。同時他也認為,畫廊經營過程中,資金和作品要經常流動,如果不流動好比死水一潭,容易出問題,尤其是市場不好的時候,更應該是畫廊買進的時候,藝術品的經營需要把握好時間點。
  • 收藏潛力無窮的龍泉青瓷,你的收藏庫中可曾出現過它的身影?
    其中,南宋龍泉粉青釉紙槌瓶以諮詢價形式上拍,3600萬港幣落槌,加佣金最終以4285萬港幣成交,成為拍賣史上成交價最高的龍泉青瓷。這也代表著收藏市場上將會出現一股「龍泉青瓷熱」。南宋龍泉粉青釉紙槌瓶成為收藏界的新寵,龍泉青瓷何德何能?
  • 奧運票根、特刊成為收藏熱門
    目前,奧運會比賽門票票根、奧運公交紀念票及各大報紙奧運號外或者專刊等價格低廉的物件,成為許多奧運紀念品收集愛好者的首選。  在「我愛奧運收藏」中國奧運收藏門戶網站的交易區中,有近百條奧運門票票根收購的訊息。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其他票根或者紀念品進行交換。其中,開幕式、閉幕式的票根最受歡迎,並且座位越好價值越高,如果收集齊全套的開、閉幕式以及彩排門票,價格更是可觀。
  • 滿滿的期待|2018與您相約寶島臺灣,開啟獨一無二的悠揚音樂之旅
    西門町被稱為臺北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圈,這裡有臺北第一條商業步行街,各種唱片、服飾與日本同步流行,成為青少年次文化的代表、國際觀光客造訪之地,西門町也是著名的電影街。 悠揚的音樂之旅   兩岸三地名師薈萃 音樂盛宴
  • 照片作為一種藝術品,如何從零開始收藏
    2020年11月28日,在第二屆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上展開了一場「如何從零開始藝術收藏」的藏家論壇,由策展人何青主持,謝畫廊藝術總監王溪、駱伯年藝術基金會主理人金酉鳴、時光空間畫廊創始人姜一鳴、有趣體制創始人及藏家黃子軼、徠卡畫廊主理人兼藝術總監姜睿、近覺藝術空間創始人及藏家吳玲,和藏家李文軍主講分享。
  • 企業家涉足收藏正在成為一種趨勢:看看這些企業家的收藏|青銅器|...
    很多企業家做收藏成了專家,向人們展示了企業家的實力和品位。據了解,中國收藏家協會註冊的5000多名正式會員中,企業家約佔20%,並且申請入會的企業家仍然絡繹不絕。縱觀近年國內外各大藝術品拍賣會,中國企業家身影屢屢出現。企業家涉入藝術品收藏正在成為發展趨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中國18位企業家的收藏家。
  • 公主的雅集:元代的皇室收藏
    此次我們採訪了臺北故宮「公主的雅集」特展的策展人陳韻如博士,聽她講述蒙古大長公主的收藏珍品,以及蒙古貴族與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文士交往酬唱的雅事。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元代作為一個由少數民族實現統一的王朝,其皇室收藏的獲得,以及皇室收藏與民間收藏的關係與其他朝代有什麼不同?
  • 十一月美麗多彩的琴葉榕,陽光下的葉子如提琴形很別致
    琴葉榕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植物特別是野外山間常能遇見,琴葉榕是桑科,榕屬小灌木,高可達2米;葉片紙質,提琴形或倒卵形琴葉榕因葉先端膨大呈提琴形而得名十一月美麗多彩的琴葉榕,陽光下的葉子如提琴形很別致。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