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科考隊員在地理標識前合影。當日,三江源頭科考隊在瀾滄江上遊支流扎那曲設立地理標識。繼順利完成對瀾滄江兩條主要源頭河流之一紮阿曲的綜合考察之後,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開始在海拔近4900米的青海省南部高原腹地對瀾滄江另外一條源頭河流扎那曲的源頭展開探尋考察。 新華社記者 任曉剛 攝
新華網瀾滄江源頭9月20日電(記者 張進林 任曉剛)經過12天的艱苦努力,一支由40人組成的中國科學考察隊於今日順利完成了以確定瀾滄江(湄公河)源頭地理位置為目標的綜合考察,並在其源區數條重要支流的源頭位置設立了地理標誌,以待此次科學考察結束後準確確定瀾滄江的真正源頭,並建立正式的中國國家地理標誌。
準確確定瀾滄江源頭的地理位置是「三江源頭科學考察」的一項主要內容。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於近期實施了以確定中國境內最著名的三大河流——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源頭地理位置為主要目標的大規模、多學科的綜合考察,這也是中國科考隊首次同時對三大江河的源頭地理位置進行綜合考察。
黃河、長江和瀾滄江均發源於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高原,這三大江河同時躋身於目前世界最長的十大長河行列。長期以來,對於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源頭位置,國內外學術界說法不一,爭議較大。三江源頭科學考察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實地考察,在收集大量地理信息數據的基礎上科學地、準確地確定三大江河的真正源頭,並建立國家地理標誌。
瀾滄江源頭科學考察活動從9月8日開始。科考隊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劉少創博士說,在歷時12天的考察中,科考隊先後對最有爭議的瀾滄江源頭兩大支流扎阿曲和扎那曲以及這兩條支流的5條發源河流進行了全面綜合考察,詳細收集了這些源頭河流的相關信息數據。
瀾滄江是一條國際河流,在中國境內稱為瀾滄江,出境後稱為湄公河。瀾滄江在中國流經2100多公裡,在境外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5個國家,最後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瀾滄江源頭地區大小河流比較多,目前學術界對瀾滄江源頭的爭論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其源頭是扎阿曲,另一種認為是扎那曲。
劉少創說,在對瀾滄江源頭河流的考察過程中,除了尋找、確定源頭河流的發源位置,觀測其平面坐標及高程數據,定樁設立地理標誌外,科考隊還在源頭地區開展了氣象、水文、冰川、重力、地質、環境、自然地理等多學科的數據採集和綜合研究。因此,這次對瀾滄江源頭考察所收集的數據是有史以來最全面、最準確、最可靠的。
根據科考計劃,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將從明天起對長江源頭重要支流當曲展開考察,之後進入黃河源頭地區,對黃河的數條發源河流進行綜合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