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瀾滄江—湄公河的上善待水

2021-01-20 澎湃新聞

近來,瀾滄江—湄公河的「水」受到比較多的關注。中國作為上遊國家,長期秉持互利友好的合作態度,為瀾滄江—湄公河的水資源開發、治理做出積極貢獻,踐行「上」善待「水」的合作理念。但個別國家和機構對國際河流中上遊國家的角色習慣進行有罪推定式的誤解或過度解讀。「數據包裝議題」則正在成為其對上遊國家角色作用進行指責和攻擊的新策略和新工具。今年4月,美國的「地球之眼」組織(Eyes on Earth)和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正是採用了這樣的套路,先通過相關機構發布所謂研究報告,再推動國內媒體進行報導和渲染,炒作瀾滄江—湄公河的水資源議題,將2019年湄公河遭遇的嚴重乾旱歸咎於中國在上遊的梯級水庫建設和水資源管理。

科學的問題需要用科學進行回答和解決。湄公河委員會和中國也對瀾滄江—湄公河的水資源進行了科學、規範的研究,並對外發布了研究報告。6月,作為地區內主要水資源管理機構的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發布《2019年度報告》,指出洪水和乾旱仍然是湄公河的主要挑戰,強調加強區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報告尤其指出與中國的合作達到了新的高度和水平。7月,清華大學跨境河流水與生態安全研究中心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力學研究所聯合完成的報告《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乾旱特徵及水庫調控對徑流的影響》對外發布。報告結合大量的歷史和數據資料,採用國際通用的指標、模型,對我國在瀾滄江的梯級水庫建設與湄公河徑流的影響進行了科學評估,明確指出:中國在瀾滄江修建的梯級水庫的蓄水補充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湄公河流域的乾旱。

三份報告「你方唱罷我登臺」式的接連發布,表明對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國際合作的科學研究正在「蔚然成風」,並表明美國、中國周邊和中國自身正試圖以「科學研究」的路徑,以由外到內的順序,對中國在瀾滄江—湄公河的角色與作用進行「解讀」。

其實,這三份報告的研究對象均與中國相關。為了讓相關的解讀更加立體和準確,更宜採用逆向,即中國自身、中國周邊、美國這一由內到外的敘述和認知方式對中國的角色與作用進行澄清和定位。通過梳理和評估,將不難發現中國在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國際合作中是負責任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中國雖然是上遊國家,但一直「上」善待「水」。

一、科學發聲,澄清外界對中國在瀾滄江—湄公河水問題上的角色誤解

(一)瀾滄江—湄公河的天然紐帶與中國

瀾滄江—湄公河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境河流之一,分別流經中國、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六個國家。中國境內段稱為瀾滄江,境外段稱為湄公河。自古以來,以瀾滄江—湄公河為紐帶,中國與湄公河國家山水相鄰、人文相親、往來密切。今天,六個國家仍有約6千萬人的生活與這條河流息息相關。

由於主要處於熱帶季風氣候,瀾滄江—湄公河是一條季節性河流。近年來,伴隨全球範圍內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瀾滄江—湄公河及其周邊的乾旱和洪水等災害正不斷增多,流域內水資源的開發和管理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流域內人口增長、城市化、工業化等競爭性需求的相互疊加,也對瀾滄江—湄公河的水資源國際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中國作為上遊國家,角色與作用也備受矚目。

(二)「上遊國家」被建構的角色與不可承受之重

在國際河流中,上遊國家的角色往往更容易受到的關注,甚至被建構和要求。誠然,上遊國家對河流的開發和利用,容易對下遊國家產生外部性影響。因此,要求上遊國家具有更多的道義責任本無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西方國家、非政府組織和學者往往傾向於對上遊國家的角色進行過度解讀,使其面臨不可承受之重。在他們看來,上遊國家天然的地理屬性似乎具有某種「原罪」。上遊國家總被描述為「霸權國」,並被假定會行使手中的不對稱權力,對下遊國家進行欺凌。在國際社會中,存在「扶弱抑強」的國家和行為不是壞事。中國也一直堅持力所能及幫助窮國和弱國,積極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但相關國家和機構不應假借「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的類似信條,以關心、支持國際合作中的下遊國家之名,大行平衡、遏制上遊國家之事。須知,這類言行是以偽善之名大行惡道。

中國位於湄公河的上遊,有更強的國家實力和水資源治理能力。相關國家對中國在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管理上的角色有著越來越高的期待,這無可厚非。過去20多年,中國與湄公河下遊國家在水資源領域已經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合作。中國沒有迴避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對中國角色作用的合理期待,自覺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致力於將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合作打造成為南南合作的典範。但中國顯然反對美國的「地球之眼」和史汀生研究中心們蓄意的歪曲事實,對中國的建設性角色進行毫無根據的攻擊和指責。

(三)科學發聲,助力「兼聽則明」

跨境水資源的開發和管理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為支撐。以「數據」的形式炒作水資源議題,更容易對流域下遊國家的心理認知產生影響,誘導其在安全化的外衣下疏遠與上遊國家的信任。美國的「地球之眼」和史汀生研究中心,正是利用了這一點。

對流域水資源的科學理解,是跨境水資源國際合作中增進共識、鞏固信任的基礎和前提。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議題是非曲直的判定不會壟斷在一個國家和一兩個機構手中。湄公河下遊國家則有權看到更多的科學真相。因此,中國有必要積極參與對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的科學研究,通過科學對話,澄清外界對自身在瀾滄江—湄公河水問題上的角色誤解。

二、同心聚力,展示中國繼續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合作的善意和誠意

(一)被誇大了的「上下遊之爭」

國際河流中,上下遊國家的交往模式並不止一種。誠然,一些評論家認為,跨界河流中的「水」是21世紀的外交政策問題,可能對上下遊不同沿岸國家的社會、文化、經濟和政治形成複雜的系統性影響,成為國家之間產生衝突的根源之一,甚至引發「水戰爭」或「水衝突」。但也有更多的人指出,跨界河流是推動國家間形成合作的重要動力,是和平與繁榮的促進者。已有的案例表明,由水資源引起的衝突鮮有發生,理論家們擔心的上遊和下遊國家之間集體行動的難題並非不可克服。國際河流的開發和管理,是衝突還是合作,是前進還是退步,主要依靠流域內相關國家作出選擇。

瀾滄江—湄公河流經六個國家,全長4909公裡,流域的開發和管理情況複雜。但是,在相關國家的共同努力下,瀾湄地區並沒有出現與「水」相關的戰爭和衝突,甚至言語上的敵意也很少出現。相反,「水」成為了瀾湄地區和平、發展的催化劑。至少在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所謂的上下遊之爭,是被誇大了。

(二)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中國在瀾滄江—湄公河一直踐行上善待水的交往理念。1996年以來,中國一直以對話夥伴的身份與湄公河委員會定期磋商,與湄公河下遊國家保持著緊密和有效的互利合作。2002年,中國與湄公河委員會籤署水文數據交換協議。2004年,中國開始向湄公河委員會提供上遊水位和降雨量數據,幫助寮國、泰國、越南、柬埔寨加強對河流水位的監測、提高洪水預報的準確性,並減輕洪水的負面影響。2010年,中國在湄公河委員會峰會上承諾,將在旱季釋放大壩水流量,幫助下遊國家抵禦乾旱。2013年,中國與湄公河委員會續籤了水文信息分享的協議,同意將每年數據共享的期限從四個月延長到五個月(從6月初到10月底),增加數據發送的頻率,並在乾旱嚴峻的時期額外增加數據的共享。2016年3月,應越南等下遊國家請求,中國啟動瀾滄江梯級水電站水量應急調度,緩解湄公河流域的嚴重旱情。

時間是檢驗友誼的最好證明。2015年,中國倡議成立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並將水資源作為優先合作領域,進一步展現中國參與全流域水資源管理合作的誠意。近年來,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合作不斷取得積極進展。2019年12月,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與湄公河委員會籤署合作備忘錄。 瀾湄合作還授予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觀察員身份,方便其參加瀾湄合作水資源聯合工作組的年度會議。對此,湄公河委員會也積極回應,認為「2019年是夥伴關係提升的一年」,肯定中國與湄公河國家合作解決洪水和乾旱問題的角色與作用。

(三)堅持正向反饋,合作才能行穩致遠

對於中國在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領域的角色與作用,下遊的5個湄公河國家一直予以積極肯定。作為下遊地區水資源重要管理機構的湄公河委員會,也多次通過數據、報告、接受媒體採訪等形式,澄清外界對中國角色作用的誤解,強調湄公河下遊的乾旱是由極端天氣、而不是中國在瀾滄江修建的梯級水庫所引起,並對中國長期以來在水文信息分享、2016年等乾旱年份對下遊實施應急補水等表示歡迎和讚賞,認為中國是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國際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

的確,中國是湄公河的上遊國家,有更強的國家實力和水治理能力,在湄公河水資源開發和管理的過程中,有更多的道義和責任。中國不迴避在未來還可以做得更好。但中國積極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區域合作的善意和誠意、已經取得的成績也應該被看到。只有形成正向反饋,外界的幹擾被合作排除,各方才能不斷增進互信,為探索實現全流域水資源管理合作奠定基礎。

三、耐心呼喚,期待美國從炒作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議題的「假睡」和「迷夢」中醒來

(一)美國才是湄公河地區水電開發的最早推動者

早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為了重塑自身受損的國際形象,就提出並實質推動了湄公河地區的水電開發計劃。時任總統林登·詹森(Lyndon Johnson)提出將美國國內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TVA)的水資源發展模式移植到湄公河地區,通過提供10億美元的援助等,幫助湄公河地區進行水電開發、航運疏浚等項目建設。近年來,美國也正在積極開拓渠道,試圖重返湄公河地區水電市場。2019年8月,美國與日本宣布結成「湄公河電力夥伴關係」,積極介入湄公河電力部門的私人投資和跨境能源貿易。

因此,美國對於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議題的炒作,可能是近年來美國少有的「聰明外交」的代表。美國沒有對湄公河地區更大範圍的水力發電與乾旱之間的關聯影響進行所謂調查和評估,閉口不提湄公河下遊國家同樣在各自水域積極推動大壩建設、水電開發的事實,避免了將自身塑造成為湄公河地區水力發電的「對立面」。而是通過成立湄公河下遊倡議,將上遊的中國與下遊的五個湄公河國家區別對待。再以科學數據的擁有者和援助者的形象裝扮自己,將湄公河水資源議題安全化、複雜化,希望將其炒作成為中國與下遊5個湄公河國家之間的政治和外交問題。

(二)瀾滄江—湄公河水問題背後是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問題

近年來,美國一直努力在中國周邊、中國國內尋找和製造所有可能向中國發難的空間和領域,併到處勸說、遊說甚至逼迫其他國家在中國與美國之間進行站隊。當地時間7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不僅宣布已籤署「香港自治法案」,幹涉中國內政,更對「英國禁用華為」的議題進行了回應,公開承認美國勸說很多國家不要使用華為,且大部分情況是總統本人去勸的。

熟悉美中關係互動的人不難看出來,近期所謂的瀾滄江—湄公河水問題,實質上已經不是上遊的中國與下遊的湄公河國家之間的問題,而是在美國的炒作下逐漸演變成為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問題。從去年8月第12次湄公河下遊倡議外交部長會議上美國公然指責中國開始,瀾滄江—湄公河的水問題就已成為美國不顧自身國際信譽,刻意發起、肆意炒作並汙名化中國的又一個「政策蓄水池」。近年來,中國與湄公河國家的水資源等多領域合作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對此,美國不會不知道,但美國選擇假裝看不見。美國之所以突然格外關心湄公河的水資源議題,目的只在於將湄公河的水攪渾,將地區局勢攪亂。

(三)相信湄公河國家看的清楚,期待美國不要繼續裝睡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19年8月的一次演說中睿智地指出:中美之間的糾紛讓各國陷入困難處境,大家都不想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對於此輪美國炒作的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問題,其背後的動機和意圖,長期以來習慣在大國博弈中保持中心地位的各東南亞國家政府應能看的清楚。需要注意的是,下遊的湄公河國家政府需要規範、合理的科學研究結論,去說服國內少數被誤導的民間團體、非政府組織,幫助其辨別當下美國炒作湄公河水問題話語背後的利益。

真心希望,美國的「地球之眼」和史汀生研究中心們能看到,關於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議題的科學認知並不壟斷在美國的手裡。下遊的湄公河國家也有多個途徑和權利去「兼聽」和「去偽存真」。同時,基於對過去40多年中美關係雖經歷風雨但仍能曲折中繼續向前的珍視,基於美國仍是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治理的重要合作夥伴的尊重,中國仍寄希望「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仍期待通過耐心的溝通和交流,美國能從炒作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議題的「假睡」和「迷夢」中醒來。

(作者:鄧涵,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立場無關,文責自負。引用、轉載請標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處。)

相關焦點

  • 李克強賦予瀾滄江—湄公河「舊江新命」
    這一象徵「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的儀式,宣告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正式啟動。)在三亞的南海邊召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似乎具有一種隱喻的含義--江河終歸海。瀾滄江-湄公河流經六國,匯入南海。現代國際秩序下,次區域國家間關係的歷史浪潮終歸也要奔湧向合作。「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此次會議的主題正揭示了自然和歷史的秩序。
  • 觀察|美國在瀾滄江—湄公河的「水」到底有多深?
    中國境內段稱為瀾滄江,境外段稱為湄公河。跨境河流的開發和管理,在國際上歷來是一個複雜而敏感的議題。有學者甚至認為跨境河流的國家之間可能會出現「水戰爭」或「水衝突」。瀾滄江—湄公河流經六個國家,全長4909公裡,流域的開發和管理情況複雜。但在流域內相關國家的共同努力下,瀾湄地區並沒有出現與「水」相關的戰爭和衝突,甚至言語上的敵意也很少出現。
  •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示意圖
    瀾滄江和湄公河一水二名,是6國間重要跨國河流。該河上遊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在中國境內稱為瀾滄江,經雲南出境後被稱作湄公河,依次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全長4880公裡,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裡
  • 瀾滄江—湄公河客運恢復 中國首航船隻抵達泰國
    遊客安全感正在恢復  瀾滄江—湄公河客運停運4個多月後,首航船隻「金三角2號」於1月4日中午抵達泰國清盛港。清盛港經理威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說,這是繼2011年12月10日貨運商船恢復航行之後,湄公河水域迎來的第一批客人。
  • 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
    通倫總理,各位同事:很高興通過視頻同大家見面,共同出席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中國人講,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瀾湄合作因水而生。水既是重要的合作內容,也賦予了這一機制致力於友好相處、互利共贏的精神內涵。瀾湄機製成立4年多來,合作從快速拓展期進入全面發展期,機制建設、戰略規劃、資金支持、務實合作均取得顯著進展,為地區發展注入了新的「源頭活水」,給各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 中國科考隊順利完成瀾滄江(湄公河)源頭考察
    繼順利完成對瀾滄江兩條主要源頭河流之一紮阿曲的綜合考察之後,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開始在海拔近4900米的青海省南部高原腹地對瀾滄江另外一條源頭河流扎那曲的源頭展開探尋考察。新華社記者 任曉剛 攝新華網瀾滄江源頭9月20日電(記者 張進林 任曉剛)經過12天的艱苦努力,一支由40人組成的中國科學考察隊於今日順利完成了以確定瀾滄江(湄公河)源頭地理位置為目標的綜合考察,並在其源區數條重要支流的源頭位置設立了地理標誌,以待此次科學考察結束後準確確定瀾滄江的真正源頭,並建立正式的中國國家地理標誌。
  • 瀾滄江-湄公河國際客運旅遊迎來首批中國遊客
    瀾滄江-湄公河國際客運旅遊迎來首批中國遊客  中新社昆明8月11日電 (記者 史廣林 陳山)8月9日19時30分許,承載著53名中國籍、3名泰國籍旅客的泰國籍「嘎沙龍」號遊輪緩緩駛入中國西雙版納關累港,標誌著因
  • 瀾滄江-湄公河中國境內最下遊大型水電站投產
    新華網雲南景洪6月19日電(記者李懷巖 浦超)中國在瀾滄江上建成的第三座水電站,也是最靠近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的百萬千瓦級水電站——雲南景洪水電站19日正式實現首臺機組併網發電。觀察家認為,這標誌著瀾滄江流域梯級水電開發邁出新的步伐,而這條國際河流正在變為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的最大水電基地。
  • 瀾滄江—湄公河開發為東南亞旅遊帶來巨大商機
    新華網昆明12月31日電(記者李承祖、李倩)在風光無限的瀾滄江—湄公河上,雲南西雙版納任達航運有限公司的客貨兩用船日前載著40多名遊客,從中國景洪港駛向泰國清盛港,開始為期一周的泰國北部旅遊。  作為航運公司董事長,楊洪武對瀾滄江—湄公河的旅遊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說,公司準備把兩條客貨兩用船改造為遊輪,與泰國旅行社牽手,依託航運開展中國、寮國、泰國、緬甸四國一日遊的業務。
  • 瀾滄江-湄公河源頭:青海省雜多縣生態保護見成效
    瀾滄江-湄公河源頭雜多縣美景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秦瑛蓮,攝影 蔡軍、張雷、陳曉): 瀾滄江-湄公河是一條流經六個國家的亞洲大河,起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流經西藏、雲南兩省區,出中國國境後被稱為湄公河,並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
  • 瀾滄江-湄公河源頭:青海省雜多縣生態保護見成效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瀾滄江-湄公河源頭雜多縣美景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秦瑛蓮,攝影 蔡軍、張雷、陳曉): 瀾滄江-湄公河是一條流經六個國家的亞洲大河,起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流經西藏、雲南兩省區,出中國國境後被稱為湄公河,並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
  • 瀾滄江-湄公河思茅港至景洪恢復通航
    圖為貨船在瀾滄江-湄公河思茅港至景洪段航行。雲南省交通運輸廳供圖中新網昆明6月28日電(繆超 李其斌)記者28日從雲南省交通運輸廳獲悉,瀾滄江-湄公河思茅港至景洪近日恢復通航,意味著因景洪電站修建被截斷13年之久的瀾滄對外航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重新貫通,瀾滄江-湄公河國際運輸船舶可在中國思茅港至寮國琅勃拉邦港自由通行。圖為瀾滄江-湄公河思茅港至景洪恢復通航。
  • 外交部:推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儘早造福地區民眾
    新華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靳若城)外交部發言人洪磊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外長會將在雲南舉行,共同推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儘早造福地區民眾。  洪磊宣布,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外長會將於12日在雲南舉行。
  • 我國遙感科學家發現瀾滄江(湄公河)源精確位置
    (湄公河)的源頭位置和河流長度。從這裡算起,瀾滄江(湄公河)的長度是4909公裡。  瀾滄江(湄公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出境則叫湄公河,流經6個國家。根據劉少創的衛星遙感測定,這條河在中國境內的流程為2198公裡,境外長度2711公裡。  瀾滄江源頭的確定一直是國際地理學界的難題。
  • 瀾滄江—湄公河中國段旅遊熱度漸高 國際客運「五一」將通
    瀾滄江—湄公河中國段旅遊熱度漸高 國際客運「五一」將通 2017-   中新社西雙版納4月2日電 題:瀾滄江—湄公河中國段旅遊熱度漸高 國際客運「五一」將通  作者 王豔龍  清明小長假的第一天,陳志南登上「印象瀾滄江」號遊船,遊覽瀾滄江美景。
  • 瀾滄江——湄公河國家深化文化旅遊合作
    新華社昆明11月15日電(記者 餘俊傑 姚兵)瀾滄江——湄公河文化旅遊交流暨中老柬歷史古蹟自駕遊活動15日下午在昆明啟動,旨在開闢瀾湄跨境自駕遊線路,探索瀾湄旅遊新形式,深化流域國家的文化旅遊合作。
  • 2020年中國·寮國瀾滄江-湄公河同步聯合執法活動在西雙版納州順利...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的重要戰略部署,推動瀾滄江-湄公河「1+5」水生生物保護合作平臺建設,完善中老雙邊漁業合作機制,有效維護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水生生物資源,2020年中國·寮國瀾滄江-湄公河同步聯合執法行動於2020年12月10日在西雙版納州瀾滄江畔順利開展
  • 六國聯手加強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溼地保護管理
    六國聯手加強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溼地保護管理 2019-07-18來自瀾湄流域的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泰國、中國等6個國家和地區的70餘位代表參加會議,分享流域各國溼地保護領域取得的經驗,探討促進區域生態環境發展和適宜流域溼地修復管理的有效模式,制定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溼地管理計劃,匯聚六國力量促進瀾湄流域溼地保護管理。
  • 中國發布丨水利部正式向湄公河國家提供瀾滄江全年水文信息
    中國網11月2日訊 據水利部消息,為落實李克強總理2020年8月24日在瀾湄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提出的「中方將從今年開始,與湄公河國家分享瀾滄江全年水文信息」的倡議,水利部第一時間啟動與湄公河國家的技術磋商,在9月24日舉行的瀾湄水資源合作聯合工作組視頻會議上簽署了《在瀾湄水資源合作聯合工作組機制下中方向其他五個成員國提供瀾滄江全年水文信息的諒解備忘錄
  • 首屆瀾滄江—湄公河大學生友好交流周在雲南啟動
    中新社芒市5月25日電(崔汶)25日,首屆瀾滄江—湄公河大學生友好交流周在雲南省德宏州芒市啟動,來自柬埔寨、中國、寮國、緬甸、泰國、越南六國高等院校的123名學生參與活動。瀾滄江—湄公河流經柬埔寨、中國、寮國、緬甸、泰國、越南六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