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曾經歷了連續16個暖冬,自2004年12月起,和暖冬一別僅僅2年。今年冬天又是暖冬,且季平均氣溫創上海有氣象記錄134年以來的最高值。氣象專家指出,暖冬繼續「盛行」的可能性相當大。對此,我們真的已經習慣了嗎?
暖冬也有好處
其實,暖冬對市民的日常生活而言未必是壞事。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李維京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暖冬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它有利於冬季交通和出行。往年春節黃金周,大雪妨礙交通是常有的事,今年春節就沒有發生。
暖冬對農作物的影響,也有利有弊。上海市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徐家良分析說,今冬申城蔬菜長勢好、價格低,就是因為天氣偏暖有利於蔬菜生長。但對過冬的麥子而言,提早生長而且長得飛快,可不是好事——萬一三四月份來場冷空氣,凍傷了麥子,就會損失慘重。 暖冬對健康不怎麼「友好」。越冬的蒼蠅、蚊子凍不死,給開春後的「滅四害」增加了難度。而暖冬裡偶然寒流來襲、溫度驟降時,人容易受涼感冒,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會大增,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一時適應不過來。
總體弊大於利
香港的春節氣溫破了紀錄,莫斯科積不起雪,華盛頓的花沒了時間觀念……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一次又一次被證實。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指出,氣候變暖儘管也有有利的一面,但總體上是弊大於利。由於氣候變化的幅度加大,更多更猛烈的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可能出現。李維京說,這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加速了全球的水分循環,大氣運轉加快了,極端災害性天氣的頻率和強度都會增加。比如,氣流上升處易出現暴雨,下沉處則易出現乾旱。
人類如何應對
人類活動已被基本確定為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因此,人類主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無疑是減緩氣候變暖的治本方法。「但世界各國減排的步調必須一致,否則,減排的效果將相當有限。而且,減排的效果要到若干年後才能體現。另外,我們的衣食住行也要採取一系列措施。事實上,我們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在這麼做了。」李維京強調。比如,本該在遼寧播種的糧食種子被挪到了黑龍江和吉林的農田裡,為的是將農作物生長時間延長。
南極地區的氣溫升高,導致兩大冰架的坍塌,讓科學家意外地從海床中發現了15種新物種。全球科學家日前啟動了一項名為「國際極地年」的大型科學考察活動,在昨天的啟動儀式上,科學家們紛紛表達了對全球變暖導致極地冰層消融的憂慮。李維京提醒:「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選稿:王秉傑來源:新民晚報作者:董純蕾
6類食品將被要求適度包裝 中成藥降價滬上平均降幅11%申城今年將打造15處老渡口滬軌交11號線開始動工高校自主招生網上報名爆棚滬百萬家庭鄉村遊新啟動華交會上新奇創意看不完 申城入春提早了近一個月今夏颱風入侵滬的機率減少軌交11號線3月1日動工市中心出門千米必有軌交站節後春運進入最後一波客流高峰元宵節後將趨於正常上海最大糧倉預計今年建成全市每年儲備糧能吃半年申城勞動力市場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財會等依然熱門綠葉家庭驛站揭牌為問題家庭提供專業輔導楊浦區特奧宣傳月啟動百萬家庭鄉村遊啟動10條遊線讓市民享農家樂2萬餘考生網上報考11所自主招生高校糖果餅乾也要穿緊身衣6類食品將被要求適度包裝暗訪滬兩處地下黑車車市買賣贓車躲到了小弄堂深處槽罐側翻洩漏10噸液鹼數千戶居民和廠區供電中斷簡訊代發業務紅火但後患無窮 祝福外包引騷擾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