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三代帝京、兩朝重鎮的大同市,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民居院落建築考究、風格多樣、布局井然,體現了大同地域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的文化積澱,同時又展現了北方傳統建築的審美取向,為研究北方民居提供了突出的範例。在《大同日報》工作的馬立平和李利萍,用10餘年時間,不辭辛苦地拍攝、研究大同民居,終編成冊《圖說大同民居》。我國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評價:《圖說大同民居》提煉出了包括大同民居奇葩掛麵窯、廣靈民間龍的多樣性、福字照壁的豐富性、獨具風韻的風水獸和花脊吻、北方院落的江南風韻——靈丘石子畫等12個特點,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廣靈門樓正脊上的「二龍戲珠」(寶珠為蜘蛛),城區照壁拱眼間的「蒼龍教子」磚雕圖案等,就是在反覆研究圖片後又發現的重大信息,這類雕刻題材在國內民居中也屬罕見。
大同古城傳統民居是大同古城的主體建築,是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自然環境等諸多要素制約、影響、造就的特體單元。它是古城空間結構、空間肌理的要素,也是大同古城保護不可或缺的精華。它們靜靜佇立在古城的街巷深處,像眼睛一樣傳遞著古城的記憶,又蘊涵著現代精神折射下的文明之光。
如果說民居是城池的血脈,那街巷就是城池的骨架。研究大同民居,繞不開大同的城市布局、歷史街區,民居依存在街巷之中,和街巷的關係密不可分。大同作為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已有2211年的建城史,而且據權威資料分析表明,這座城市的城址有1400年以上未出現大的變動。今存的大同古城舊城,就是在北魏平城的遺址上重建的,中軸線還是原來的中軸線,城內以十字大街為骨架,東西大街為橫軸,南北大街為縱軸,仍保持了中國古代城市布局的特徵和以四合院為主的舊城肌理,殘留了大量的歷史信息有待挖掘和考察,而這也是國務院將大同列為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重要緣由。1996年3月8日,在全國政協八屆四次會議上,錢偉長副主席就保護北京傳統民居,代表科教文衛體委員呼籲:「中國也只有一個北京,她完整的棋盤格局只有西安、大同等城市可以相比。」大同布局和民居的價值由此也可見一斑。
事實上,無論是城區還是縣區,大同的古民居都既有北方民居院落的一般特徵,又有濃鬱的地域特色,這和大同特有的邊塞文化、多民族交融的混合文化以及天寒土瘠、「俗多儉嗇」的地理性格都有著很大關係,因此其建築風格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的特點,同時又體現了「以人為本」和「天人合一」的建築理念。研究大同民居,更有價值的恐怕還在於其個性的一面,唯此,才會充分體現其多元價值。拍攝研究大同民居10餘年的時間裡,筆者以為大同民居至少有10餘處屬於真正的個性內容。
三國時期的「裡坊」猶在
研究大同民居,繞不開大同的城市布局、歷史街區。
今日的大同城區街道一直被作為「唐坊」的典型代表,事實上有專家論述指出大同是延續了三國時曹魏鄴城的「裡坊」布局。遼金時的西京府在北魏平城南城舊址上興建,奠定了大同城的最早形制和市井街道的劃分,元明清的大同府承接了遼金西京的大多功能設置,並且依據儒家思想的禮制使大同的建築格局和功能分配更為典範。大同府城與北小城、東小城、南小城共同構成「鳳凰單展翅」的獨特城市空間結構形態。綜觀大同古城,城樓環列,號角相聞;閣樓對稱,遙相呼應;牌坊林立,爭奇鬥豔;官府衙署,威武森嚴;寺觀廟宇,古樸莊嚴;亭臺樓閣,接連不斷;商市櫛比,車馬如煙。正所謂是城高池深,雄偉壯觀,固若金湯,壁壘森嚴,不僅堪稱「北方鎖鑰」,而且「其繁華富庶不下江南」。主城高大雄壯,東、南、北三座小城犄角相連,俗稱東關、南關、北關,惟獨沒有西關。整個布局,高低錯落有致,疏密規整大方,猶如一隻金色鳳凰舒展單翅,昂首朝陽,養精蓄銳,造福一方。南關為金鳳之頭,主城為金鳳之身,北關為鳳尾,東關為金鳳展翅,城西為金鳳合翅,因負箭傷而未伸展,城內之美好建築,酷似金色鳳凰羽衣之燦爛輝煌。這種城堡建置之奇特布局,在我國還屬罕見。
城內布局以四牌樓為中心,東南西北四條主街將大同城分為四大塊,之後又有若干稍小的縱橫街道將四個板塊分成若干街區,街區中又各以更短、更小的街道分成數個街坊,每個大小十字小街的中心又建有大小樓閣或牌坊,作為十字街的標誌建築,這樣最終形成了大同城「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綿綿巷」的壯觀局面。城內以南文北武、東富西貴的原則,基本劃分了功能設置,形成直到現在依然影響大同的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的方正街道布局。街道大體來說按棋盤式格局布置,古城內的「坊」規模或大或小,均有規劃之制。坊內另闢小巷,或是直通坊的外部,或是盡端巷,一般呈不規則形狀。現在古城東南片還保存有原汁原味的裡坊格局,像獅子街、雲路街的「田」字形街坊,蔡家巷、正府巷的「目」字形街坊,李王廟街、東羊市巷的「日」字形街坊等。具有鮮明傳統特色的大同古民居,像珍珠一樣散落在綿綿小巷之中,既點綴了歷史環境中的真實景致,又顯示出街道建築的節奏和韻律。
搶陽風俗
大同氣候寒冷,冬、春兩季風大,所以防寒保暖成為建築民居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民居建築朝向素有搶陽風俗。
據說是修建宅院時,要請風水先生相宅,他會根據建房者的生辰八字,決定住宅中軸線的角度,先用羅盤定準正南正北向,再向左或向右調偏一定角度,這就是搶陽或叫做搶幾分陽。建築主立面朝南或南偏多,宅院院落朝南時,大門有意稍稍偏向東方,通常開在東南角上,以便讓陽光早早照上門窗。大同各縣區都有偏向搶陽的現象,渾源、廣靈更明顯,整體城池街巷南偏東5度左右。陽高、廣靈、天鎮堂屋後退近一米,形成洞藏身式,保暖防風。出於抵禦寒冷的需要,四合院的布局比較緊湊,每間房屋的牆也很厚。據說院落修建時參照了這個原則:「寬寬的、窄窄的、高高的、矮矮的」,意思是屋子的開間儘可能「寬」,陽光就會比較充足;進深要「窄」一些,這樣不但屋裡的光線好,而且後牆不至於曬不著而潮溼;整座房子離地面「高」一些,可以防止室內返潮;室內的牆「矮」一點,對保溫有好處。另外,室內多有吊頂、頂棚,隔扇門外有簾架或風門。
掛麵窯
圖為大同掛麵窯門楣二龍捧壽。這是二龍戲珠的進一步演化。龍是傳說中的神異動物,二龍捧壽圖的出現是人們追求長壽心理的一種表現。
掛麵窯是大同窯洞的特殊一景,其建築工藝及磚雕藝術性、精細性在全國堪稱一絕。掛麵窯實際上就是在窯洞窯口的窯臉處(窯前面)包砌一層磚,並且要砌拼、雕刻出花樣來,窯匠稱之為「整窯臉」,是人們修建窯洞時一個重要的程序,「靠崖窯」「箍窯」都有「掛麵」的。陝西也有類似的,只是包的是石頭,也不叫掛麵窯。山西其他地方的窯洞窯臉部分也進行裝飾,但大多十分簡單,有的沿窯口邊貼一層磚或抹一層滑秸泥形成一圈線腳,有的直接用鎬頭在崖壁上劃出類似編織的紋樣來,顯示的都是一種粗獷原始的美,和大同的風格截然不同。
大同掛麵窯的特點,第一,沒有重樣的。第二,藝術風格及創作手法獨樹一幟。一是中西合璧,拱券式門、西洋方立柱和傳統的荷葉墩、梁頭、垂花柱「混搭」在一起,相得益彰。二是裝飾味強,雕刻工藝充滿生命原動力。第三,堂屋門邊置有神龕,很多是一對。神龕尺度不大,但造型大多比較講究,雕工裝飾精細,宛如一個縮小比例的建築模型。第四,掛麵窯布局有兩種,一種是連幢式,一般是三間正房,兩間耳房;一種是四合院格局,有上房、廂房、倒座房、門樓,有的甚至是二進院落。二進院落往往只有裡院的正房是窯洞加穿廊,磚雕掛麵,十分氣派,其餘的則是磚瓦房,體現了人們對窯洞的看重和喜愛。但廂房在門窗設計上又刻意與窯洞保持風格相近,使得整個院落結構嚴謹,渾然一體,成為一種獨特的風景。
廣靈民間龍
廣靈人分外喜歡龍,這大概和壺流河水流經大部分地域有關吧。門樓梁託基本都是龍形,民間龍在這裡得到豐富呈現。或兇猛,或憨厚,或神秘,或威武,百龍百態,有張口的,有抿嘴的,寓意不同。彩繪顏色絢爛多彩。很多時候,梁託是一個組合體,龍和大象、龍和如意組合在一起,更具有一種層次美,有一處甚至是雙如意。廣靈還有一大類梁託是卷草,呈不規則狀,也是類龍型。
廣靈縣門樓梁託,基本都是龍形,造型千變萬化。圖中的這條龍鬚發飛卷,抿嘴肅穆,似一位閱歷豐富的老者,細端詳還頗有幾分親切感。
風水獸和花脊吻
大同的民居特別講究風水,體現在風水獸、風水樓及照壁上的神龕等這些風水鎮物上,在民居建築中起厭勝闢邪作用。風水獸分單軀、雙軀、四軀,雕工精湛。大同城區、渾源、大同縣均見過風水獸,其餘的縣沒發現。城區大量存在,渾源、大同縣少量,說明城區地少人稠,蓋房會互相影響風水,故需要請風水獸鎮宅,地廣人稀的縣區則不需要。
花脊吻是吻獸的一種藝術變形,有「似獸非獸、有眼無珠,遠看是獸、近看是花」之說。花脊吻圖案以蓮花為主體,枝葉鋪滿獸身,華美動人。遠瞧外輪廓線像獸形,近觀根莖橫生。花脊吻是城區獨有的。
渾源縣民居吻獸。同樣是「龍文化」的延續,造型生動活潑,嘴裡還噙著一枚古錢,寄託主人對龍吻能鎮宅闢邪、帶來豐衣足食的希冀。
靈丘石子畫
「履下錦繡,步步生花」是人們對石子畫的美譽,簡單地說,石子畫就是由五彩勻稱的石子綴成的畫面。其製作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磚雕成花紋,或者是以瓦條組成花紋,在花紋的空間添鑲石子,鋪綴成各種圖案。另一種製作方法是用五彩鵝卵石鋪墁地面,這在南方園林中並不鮮見,但北方的靈丘縣院落中有這種石子畫,可謂奇觀。紅藍白黑色鵝卵石鋪成各種吉祥圖案,五顏六色,光潤華麗,每一幅畫不但有獨立的畫面,還有各式各樣的圖案裝飾,如萬字紋、盤長、錢套紋等,結構奇麗,優美別致,實在是難得的藝術品。畫面大都追求吉祥寓意,有太極圖、蓮花、鹿、鷹、蝴蝶、鶴,還有瓶(平)升三級等等。有一個四合院從街門口一直鋪到二門閡廊、外院、內院,氣勢不凡。站在靈丘石子畫鋪地的院落中,仿佛有置身江南庭院的感覺。而事實上,了解了靈丘的山水地貌之後發現,石子畫的出現也有其必然的一面。靈丘水資源豐富,主要河流為十河兩系,屬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說;有石子畫的院落又都在河流 的岸邊,這就有了其必然的因素。
渾源磚雕寶相花
渾源縣正脊垂脊磚雕寶相花,是南北朝時期由佛教裝飾藝術演變而來的吉祥圖紋,不僅有蓮花的特徵,還融合了牡丹、菊花等的造型,寓意莊重、富貴、高潔。即使是在山野民居的屋頂上,卷草曼枝間競相開放的寶相花也不失其雍容華貴本色。
寶相花以牡丹、蓮花、大麗花(西番蓮)為原型,以圓心為中心,以逐層、多面、放射、對稱的構成法進行變形和組合,形成多種不同的花紋,民間也稱為「勾子蓮」,是一種寓「寶」「仙」之意的吉祥裝飾圖案。渾源每一朵花是整塊磚雕磨而成,而非「貼雕」,因此工藝難度相當大。最好的是渾源民居的正脊,在蔓枝、卷草的背景下,一朵朵寶相花競相開放,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還有的在寶相花中間加入本是南方流行的龍身魚尾的魚龍等吉祥動物,寓意驅災求吉,令人稱奇。門樓正脊寶相花也用的很多,立體感非常強,數量眾多,華美絢爛。
「福」字照壁的豐富性
大同街門內影壁多為「福」字照壁,但這類照壁並不簡單,它反映了一種特有的民間文化,包含著意味深長的民間文化內涵,形神皆備,雅俗共賞。
大同的「福」字照壁文化內涵有四:其一為福,即幸福、福氣;其二為福祿,福中有祿,福祿雙全,如天鎮縣一「福」字中偏旁「示」的點轉化為一隻矯健的鹿;其三為福祿壽,福中有祿,福中有壽,福祿壽三全。應用象形字的手法,把「福」的偏旁「示」變為一隻鹿頭的形象,意為「祿」,大同城區、渾源縣大量存在,有的鹿頭特別明顯。另外,右邊部分轉化為「鶴」形,鶴代表長壽,這是大同民間藝人的一種理想化演繹出來的異想天開的字。其四為萬福,陽高縣有一篆書的「福」字中的「田」裡,「萬」字紋代替了「十」字,表示萬福。
「福」字照壁磚仿鬥拱、垂花、磚雕岔花都十分精美。靈丘縣有一面照壁,遠看很普通,近瞧卻是精彩紛呈。單翹單昂鬥拱的昂轉化為象頭,鼻子捲成如意狀,嘴角含笑,溫順可愛。拱眼則雕刻成一列佛手、蝙蝠和「壽」字結合圖案,佛手幻化成一雙修長的虔誠禮佛的手,「壽」字線條也纖細流暢,整體剔透。垂花柱頭是龍頭,雀替是麒麟、夔龍。據說製作這面照壁的工匠一生只做過三面。
最形象化的福祿壽合一,鹿的雙角、眼睛鮮明,鶴頸、鶴尾豐滿渾圓。(陽高縣)
「福」的偏旁中,圓點裡藏著一頭鹿,鹿同祿,福祿雙全。(天鎮縣)
左圖是一個篆體「福」字,「福」字中的「田」裡,「十」幻化成了卐字紋。卐字俗稱「萬字」,來源於佛教,意思是吉祥海雲,古代常用做吉祥圖案。(陽高縣)
卷棚頂和硬山頂剛柔並濟
和晉東南及北京等較暖和的地方相比,為了採暖保溫,大同的民居房頂不高,屋頂也相應降低,屬於傳統建築形制中的小式建築。屋頂大多是卷棚頂與硬山頂相結合,起伏有致,剛柔並濟,柔化了整個城池的剛性風格,使得這座戰火連綿、刀光劍影的城市更有了一種生存的韌性。
硬山式屋頂等級最低,低於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根據清朝規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頂或硬山頂。
大同城區四合院中很大一部分是正房採用卷棚頂,東西廂房是硬山頂,南房也是卷棚頂。但也有的是正房是硬山頂,東西耳房是卷棚頂。硬山頂從外形看也頗具風格,莊嚴樸實,線條硬朗,正脊垂脊上有磚雕花飾,異常精美,脊獸造型也豐富多樣。大同的卷棚頂居多,是因為氣候寒冷。屋頂前坡長,冬季日照面大,即使下雪也易消融;後坡短,西北風常吹,積雪不會久留,大同俗語稱之為鵪鶉簷式的卷棚頂。這種屋頂和硬山頂相比,弧線優美,流暢飄逸。卷棚頂兩山牆配以排山脊,山面鑲裝博縫磚等構件,造型生動自然。
另外,大同民居屋頂上還有別出心裁的地方,就是筒瓦和吻獸的運用。按照當時封建等級建造規制,各地除皇宮寺廟可使用筒瓦和吻獸外,民居四合院屋頂一律用板瓦,更禁用吻獸。但大同民居屋頂不僅大量使用筒瓦,而且各類吻獸齊全,絲毫沒有受到「清規戒律」的影響,可謂奇事。對此專家學者有諸多解釋,民間還有不少傳說,終無定論。
一進院落垂花門
說起垂花門,又是一例能體現大同民居鮮明的地域民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特色的建築。北京往往是二進以上院落才有垂花門,而大同一進院落就把垂花門做成二門(僅限於城區,縣區和北京一樣)。大同城區的垂花門和大門、「二門闔廊兒」(大門到二門這段空間)以及二門旁影壁,共同構成民居院落的前奏序曲,形成民居院落的第一空間。雖然和北京院落的位置不同,但人們在門上下的功夫卻沒有減少一絲半毫。一般民居迎大門正面都設有磚砌影壁(照壁),壁心嵌裝一大磚雕「福」字或其他吉祥如意花飾,其上是仿木椽飛、單坡瓦頂、花脊吻獸,給人以氣氛熱烈、親切迎人之感受。二門在影壁的一側(府第儀門除外),門樓形制雖低於大門,但裝修同樣華麗,和大門呼應烘託,一正一偏、主次分明。大同也有大門做成垂花門的,其造型和做法同樣都有地方特色。
大同民居垂花門的結構和形制,屬於將傳統樣式改良了的一種,形象地說,就是將擔梁式垂花門縱向劈開,變成柱裡面隨牆的一種單坡簷懸山頂垂花門,相當於北京傳統垂花門的前臉。門樓高狹是大同垂花門體型的一大特色,按照有關建築論述,大同垂花門似乎是小式的木構加戴了大式的瓦頂,有點兒不倫不類,然而正是這種「不倫不類」才體現出大同民居垂花門的地方特色和獨特風格。
左雲縣的垂花門門樓,裝飾著木雕假鬥拱,殘存的色彩可以想見當年的華麗炫美。
抱廈門和隨牆門
抱廈門是指在圍牆前後加出來的一種門,它是大同民居有別於京城的特有的傳統建築,是僅次於廣亮門的一類門。和磚木結構的廣亮門相比,抱廈門沒有山牆包圍,屬於純木結構,其中,柱居於院牆中心,前後簷四根柱子以中柱為中心,構成一個只有懸山頂、沒有四壁的虛空屋子,就像四合院屋前加出來的門廊一樣,開闊敞亮,簡潔大方。大同市城區歡樂街抱廈門多,講究的院落門前還有抱鼓石,比如太寧觀街2號。陽高縣有一個抱廈門,門兩邊磚包住脊柱,墀頭上有磚雕吉祥圖案,進門後別有洞天。
隨牆門是在宅院一堵院牆牆垣上開的門,是真正的平民門樓,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它簡單。它雖然沒有屋宇,卻在追求屋宇式門的樣式。大同隨牆門其實是最出彩的門樓,這也反映了大同地區最廣大的平民階層的整體審美意識。大同隨牆門大多為懸山頂,也做正脊垂脊,五脊二獸,四翼角是昂首向上的蚰蜒頭,動感十足。有的還用方磚雕成仿木的大博縫板,造型精巧。多數門樓門腿頂部嵌裝磚雕垂柱,類似於垂花門的仰復蓮垂柱頭,也有的在仿木額枋上鑲砌磚仿鬥拱,鬥拱昂頭雕琢精巧秀氣,多為蟠桃形狀。整個門面重點部位都有極精美的磚雕花草、動物圖案,極具裝飾效果。
渾源縣一處的隨牆門門樓,一排精緻的磚仿鬥拱下,門樓門腿頂部分別嵌裝著垂花短柱。兩條卷草龍捧著壽桃遊曳在拱券型門洞上方,線條流暢,自由自在,令人過目難忘。
隔扇門帘架花心
作為居住用房,兩扇隔扇形成的門洞還是太大,不利於冬日保暖、夏日防熱,所以古人又發明了簾架,即在開啟的兩扇隔扇門外側又貼附一層裝修,相當於懸掛門帘的架子。民居用的簾
陽高縣一民居隔扇門的簾架花心,萬字錦的木雕花紋中間裝飾以天官賜福圖,象徵大吉大利,長壽幸福。天官是道教的神靈,是道教傳說中的三元大帝之一——紫微大帝,上元一品賜福天官。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天官降臨人世賜福。常見圖案一般是天官手捧如意或手拿圖軸,上書「天官賜福」等字樣。架,是在簾架大框內居中留出門洞,在門洞兩側和上方的空間分別安裝餘塞板和楣子,它們圍成的小門口就是家裡的門,門口內安裝單扇門,稱為風門。風門一般向外開啟,內側則冬天掛棉帘子,夏天掛竹帘子,以便保溫、通風。簾架楣子上方經常被裝飾的部位叫簾架花心;簾架下端固定邊梃的木構件,其上雕有荷葉紋飾,叫荷葉墩;固定邊梃上端的木構件通常刻有荷花圖案,叫荷花栓鬥,這兩種小構件既有裝飾功能又有吉祥寓意,很有趣味。
大同民居的堂屋門大多做成隔扇門,有的大戶人家廂房甚至倒座房也安裝隔扇門。因為處於北方寒冷地區,隔扇門一般都帶風門。
本文來源:太原日報;本文作者:馬立平、李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