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凜冽,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最低氣溫達零下20攝氏度,44歲的宏偉鄉宏偉村脫貧戶馬長蘭坐在炕頭,熟練地編織著籃子,家裡暖意融融。
「編這個籃子可比織毛衣難多了,這塑料條硬,手勁小的人堅持不了多久,還有這個提手,全都是用一根塑料條編成,沒點經驗也不好弄!」馬長蘭說。
12月20日,在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宏偉鄉宏偉村,脫貧戶馬長蘭在家中編織籃子(新華社記者楊喆攝)
在宏偉村黨支部副書記貫春民記憶裡,由於耕地少,加上遭受自然災害,馬長蘭家欠了外債,一度連供孩子上大學的錢都沒有,2015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以前就住個小土房,一到冬天就四處漏風。」馬長蘭說,這麼多年,對房子最大的「裝修」,就是在地上鋪上紅磚。
近年來,依託各項扶貧政策,馬長蘭家的生活漸漸有了起色。2018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她住進了寬敞舒適的新家,喝上了自來水,用上了室內衛生間。當年她家也脫了貧。
12月20日,這是馬長蘭家2018年新建的房子(新華社記者楊喆攝)
「雖然馬長蘭享受縣裡生豬、奶牛等項目的分紅,還參加了公益崗位,但怎麼讓像她這樣的貧困戶有持續脫貧的能力,不再返貧,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貫春民說。
2018年,宏偉村駐村工作隊引來了扶貧手工編織車間項目。馬長蘭作為第一批學員之一,進行了三期培訓。
如今,馬長蘭作為一個「成手」,編織的蒲團、抱枕等產品賣到了數十元到數百元不等,2019年靠手工編織收入1萬多元。
12月18日,馬長蘭在展示她的手工編織抱枕(新華社記者楊喆攝)
在宏偉村,手工編織車間已帶動40多名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村民增收,村子還成立了農產品銷售公司,註冊了商標,除手工編織品,還銷售雜糧雜豆等農產品。
今年初,地處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林甸縣成為黑龍江省最後一批「摘帽」的貧困縣之一。
脫貧兩年了,馬長蘭心裡越來越踏實。她說,這份踏實來源於各方並未減少的關愛,更來源於自己習得的一技之長。
新年就要到了,馬長蘭還有了新的規劃,她準備利用不久前到手的4萬元扶貧貸款,養上幾隻羊。「現在是越幹越有勁!」馬長蘭說,「好日子還在後面,大家都要奔小康,我也不能掉隊。」(記者楊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