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連港出發,繞過遼東半島的南端老鐵山,向西航行20海裡,有一個西北一東南向的小島,橫臥在海面之上,這個面積僅1平方公裡左右的小島,就是蛇島。
蛇島的最高處海拔215米,西面和北面都是光禿禿的懸崖和峭壁,島的東南部分布著四條山溝,草木茂盛,群蛇盤踞,是一個蛇的世界。關於蛇島的發現,可追溯到本世紀30年代初期,當時因需在島上修建燈塔,派人前往它島勘察選址,哪知島上儘是毒蛇,使得前去的人員驚嚇萬分,逃回大陸,從此蛇島之奇觀,遂公布於世。
1963年,國務院建立了老鐵山自然保護區,保護這裡的鳥類和以鳥類為食得以生存的蛇類,1980年起,國務院將老鐵山劃為全國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保護區面積達1.7萬公頃,保護區內嚴禁捕殺島類和蛇類等生物。
這個小小的蛇島上,究竟有多少蛇,至今尚無確切數據。過去有人猜測蛇島上共有50萬條蛇,之後又有30萬條、15萬條、5萬條、3萬條等種種估計數字。這些數據相差甚大,令人存疑。直到1984年底,科研人員在蛇島採用「重捕標記法」,初步計算得到有關數據,確認蛇島目前有蝮蛇約1.2萬條,每年產幼仔1000條左右。
在1963年自然保護區建立之前,當地民眾去蛇島濫捕亂捉蝮蛇的現象與十分嚴重,有的人一次捕捉蝮蛇竟達1000多條!很顯然,這樣的人為捕殺,嚴重地破壞了蛇島上的生態系統。現在,自然保護區建立起來了,原來的生態平衡才得以漸漸恢復與維持。
蛇島獨特的自然環境為蛇類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為這裡特有的生態平衡提供了基礎。蛇島地處海洋之中,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島上多山溝、石縫和巖洞,可供蝮蛇冬眠之用,故十分有利於蛇類的生存、繁衍。蛇島上的生態系統亦是十分獨特。許多候鳥在老鐵山附近棲息,以備秋末冬初遷徒南方,尋找溫暖的環境。
蛇島上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蛇,並長期得以生存下來呢?科學家研究表明,蛇島上的蛇是由大陸上來的。但不是大陸蛇類渡海過去的,也不是由漁船帶至島上去的,而是地質時期海陸變遷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