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馬蜂窩捅不得,但在雲南的大山深處,卻有群專捅馬蜂窩的人。他們頭戴面紗、身著長袖衣褲踩在搖晃的藤梯上,用來燻蜂的煙霧混合著熱浪,炙烤著「採蜜人」的每一寸肌膚,被汗水浸溼的頭髮緊貼著臉龐......快手用戶「懸崖上的採蜜人」(快手ID:529093509)用快手記錄下懸崖上採蜜的整個過程。
在懸崖上經營的甜蜜事業
「懸崖上的採蜜人」告訴網友,「長年被蜜蜂蜜蜇後會形成抗體,蚊子叮過後還會起包,但蜜蜂蟄後只有一個紅點。」這樣的「超能力」背後是被千萬次蜇傷的辛酸。一隻蜜蜂要採1000朵花才能釀造出一滴蜜,這樣的辛勤仿佛也是蜂農們的真實寫照。
為了採到純正的野蜂蜜,這些看似自由穿梭於懸崖峭壁間的「採蜜人」,付出的艱辛和危險異乎常人,甚至需要數十年的勤學苦練。大山深處的巍峨峭壁上,蜂群的巢穴顯得十分渺小,想要精準地在偌大的山谷找到野蜂蜜,憑藉的是多年遊走山中的經驗。
「爭取將來不再養蜂」,這是一句他內心想法十分矛盾的話。在與網友互動時,他很擔心這項「最甜蜜的事業」後繼無人,但他又不希望子女們繼續像他一樣,承受著枯燥乏味而又危險的「峭壁生活」。
奔波的腳步與漂泊的身影,勾勒出蜂農們艱辛的人生和他們甜蜜的事業。但是,當傳統的技藝漸漸遺失在時間的河流,當老一輩蜂農慢慢離開山林,那時是否還有一群頭戴面紗、漂泊在四季的人,從事著養蜂這項創造「甜蜜」的事業?
搭乘快手列車,日子奔向更甜
胡蜂,是一種性情兇猛的蜂種,一些脾氣大的胡蜂甚至不允許其他生物進入巢穴20米範圍,龐大的體型也令人見而生畏,如此霸道的性情源於它的毒性,比蜜蜂強上5~7倍。但集兇殘、毒性於一身的胡蜂,卻是許多養蜂人的心頭寶,因為胡蜂具有較高的食用、藥用及生物防治價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列舉了它的諸多益處。
養殖戶們需要穿著專業裝備,在每年9月-10月初,便開始收集胡蜂群。胡蜂全身都是寶,蜂毒具有藥用價值,蜂蛹則受到吃貨們的追捧,平均1個蜂巢1年可以取3次蜂蛹給養殖用戶帶來近萬元收入,此外將蜂蛹做成一道道美食也色香味俱全。
快手用戶「天外天養蜂盟主」(用戶ID:dg789001)就通過快手平臺將自己的馬蜂生意打開了新銷路,同時也結識來自全國各地養蜂的朋友,彼此相互交流經驗,讓更多的人加入養蜂的行業。
他向網友介紹,養殖胡蜂想要獲得高收益首先離不開的就是技術,回報都是和投入成正比的,品種佳,質量好的自然不愁銷路,大概一公斤能夠買到150元以上,質量次一些的也在100元一公斤左右。胡蜂的成蜂屬於中藥材,一般用來泡酒,一窩蜂大概能夠有3000隻左右的成蜂,蜂房、蜂酒、成蜂一起的話大概一窩能夠收穫1萬元左右。
另外胡蜂養殖還需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尤其是一些養蜂人往往要忍受很大的孤獨。「養蜂需要很高的管理技術,自己剛開始養蜂時,由於防護措施沒有做好,險些被有毒的蜂子蜇到昏厥,」他建議想要養殖胡蜂的網友千萬不能盲目投資。
除了經常在平臺中發布視頻外,「天外天養蜂盟主」還喜歡通過直播讓網友們了解釀造蜂蜜的整個過程,在他看來,「粉絲」的認可與接受比什麼都重要。他說:「網絡直播養蜂、割蜜全過程,目的在於把最真實的養蜂生活呈現在粉絲面前。在快手上做生意,就應該拿出最好的品質奉獻給消費者,與他們溝通交流的同時也是為了讓他們充分了解產品。」作為一個地道的自產自銷的農村養蜂人,他將蜂蜜、蜂膠知識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消費者。
老一代蜂農勤勤懇懇一生,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種科技手段的應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只剩下一個屏幕。蜂農們很珍惜通過快手迸發的商業機遇,快手能讓自己的優質蜂產品直接對接給需要它們的用戶,省掉了大量中間環節和人力成本,「讓消費者明明白白的買,好與不好都看得見。」(作者:肖楠)
[責編:吉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