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作的另一個版本,卻被當做反面教材,《詩詞大會》是否誤判

2020-12-18 小珏說歷史

一年一度的《中國詩詞大會》又如約而至,而且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今年的收視率還非常高。第五季中,主持人的更換,一度成為了最熱門的話題,甚至超過了詩詞本身。平心而論,董卿的專業水平確實高,但龍洋年輕活潑,給《詩詞大會》帶來了不一樣的清新之氣。而且隨著經驗的累積,她也漸入佳境,表現十分優秀。

這個節目的錄製時間較短,而且涉及知識面非常廣,本身就非常容易出錯。畢竟是央視的團隊和頂級老師,確保了質量。到目前為止,《詩詞大會》中最引人爭議的,應該就是第五期的一個題目。

人氣萌娃陳籽言在回答第二題時,要求劃掉錯誤的一句詩。所給的選項分別是:「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踏歌聲」。結果選手劃掉了第二個選項,也得到了評委的肯定,順利得分。

然而,這個題目卻在網上引發了熱議。選項一肯定是正確的,絕大部分的詩集中,都將其定為「唱歌聲」。然而,第二項就是錯的嗎?

這兩句詩出自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竹枝詞是唐朝時流行於四川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少男少女們載歌載舞,邊唱邊跳,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越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被貶至夔州刺史時就非常喜歡這種民歌。古代詩歌本來就是從民歌中而來,劉禹錫仿效屈原作《九歌》的精神,以民歌的曲調,填寫了新的新的《竹枝詞》。而且,他越寫越上癮,一口氣寫下了11首,這一首是最為出名的: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回到題目本身,「唱歌聲」肯定是沒錯的,但也有少數詩集的版本,就是定的「踏歌聲」。清朝文人俞陛雲編寫的《詩境淺說》不僅是收錄的是「聞郎江上踏歌聲」,而且還記載了作者的感嘆:

後二句言東西晴雨不同,以「晴」字借作「情」字,無情而有情,言郎踏歌之情費人猜想。雙關巧語,妙手偶得之。

也有網友認為,李白在《贈汪倫》中「忽聞岸上踏歌聲」,那是因為李白在船上,汪倫在岸上,所以是可行的。此處少年郎在江上,自然不能踏歌而行,從常理上分析應該是「唱歌」。可是,小珏想說的是,少年郎也不是憑藉輕功浮在在江面上的,他也是乘船或者竹筏的,儘管不能太過放肆地跳舞,邊唱歌邊踩個節拍,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吧?

最令人無語的是,在選手回答完題目之後,百人團有位四川的導遊被邀請出來唱竹枝歌。他唱得聲情並茂,而且歌詞就是「踏歌聲」,只不過在後期製作中被打了個括弧加以說明。這位百人團的選手,應該也是一頭霧水。

詩歌出現不同的版本,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當時的傳抄過程中發生的,也說不清誰對誰錯了。還是拿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來說,後面最著名的那兩句「道是無晴卻有晴」,絕大部分人認為就是天晴的「晴」,以此諧音情感的「情」。然而,明代作家謝榛編寫的《四溟詩話》,就直接收錄的「道是無情卻有情」。如果您嫌這本書不夠權威,那《全唐詩》中也是收錄的「道是無情卻有情」。

在小珏看來,唱和踏都是四聲,平仄不成問題。但此處「唱歌」當然沒有「踏歌」好。後者更富有動感,而且讓人產生了男子「撩妹」的畫面感,詩意十足。這個爭議,也算是《詩詞大會》中的白璧微瑕吧。

相關焦點

  • 王之渙寫了千古名作《登鸛雀樓》,為何王立群教授說作者不是他
    王之渙寫了千古名作《登鸛雀樓》,為何王立群教授說作者不是他鸛雀樓千古名樓,《登鸛雀樓》千古名詩,自古名樓配名詩,說來也是標配,樓以詩顯,詩因樓成,輝映千古。具體關於這首詩,你又知道多少呢?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了17次,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雖然,我們認識的李清照,都是通過她的詩詞,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李清照的《殘花》,也是她的一首千古名作。前段時間綜藝《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就能感受到古詩詞在現在還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大家對古詩詞的喜愛一直都沒有減少!主持人撒貝寧就在開場時朗誦了不少古詩詞,非常的打動人心。
  •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詞,專門向丈夫撒嬌的,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李清照和趙明誠新婚後,李清照曾寫下了一首詞,專門是向丈夫撒嬌的,整首可以說是調皮可愛又任性,不料卻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這首詞名為《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從綜藝《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就能感受到古詩詞在現在還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大家對古詩詞的喜愛一直都沒有減少!主持人撒貝寧就在開場時朗誦了不少古詩詞,非常的打動人心。
  •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詞,向丈夫撒嬌,卻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這樣的一個女人,在宋朝文人那麼多的時期,卻能夠脫穎而出,將那些男子文人壓倒一片,讓人實在是欽佩。我們見識過她的哀婉悽傷,"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也曾領會過她的離情別緒,"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還有她的凜然正氣,"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 越南變成「反面教材」後,國家及時吸取經驗
    越南現在變成了「反面教材」,有了越南的先例,國家吸取了經驗教訓,與中國達成了數億次合作。旅遊業發展迅速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新,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慢慢加快,錢袋子也逐漸鼓起來。人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帶來了消費水平的提高。在這個時代,旅遊業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好的產業,通過旅遊,人們可以瀏覽當地的文化景觀,山水景觀,吃當地的食物。
  • 詩詞大會:「但願人長久」的「長久」指什麼?百人團裡91個都錯了
    從幼兒園的第一首古詩《詠鵝》開始,現代人十幾年寒窗苦讀,讀過的古典詩詞作品不下幾百首,但真的能理解清楚每首詩意思的人卻不多。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先舉兩個例子,大家看一下自己是否能準確的知道其中的含義。這些字句的意思,其實語文老師在上課時都是講過的,只是很多人認為讀古詩詞只需要背千古名句就可以,用不著摳字眼。如今,我國掀起了一場國學熱潮,電視上也越來越多的出現了一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節目,像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就是一檔非常不錯的節目。
  • 抄襲的最高境界:十首詩詞,靠抄襲前人詩句,都成為了千古名作
    如果會抄,那就是引用得當,化用高明,可能抄出千古名作;如果抄不好,那就是抄襲、剽竊。關於抄襲,並非現代產物,而是自古有之。比如東漢史學家班固,就被清代史學家趙翼送了一個「文抄公」的名號。但是話又說回來,班固是史學家,歷史是不能隨意改變的,修史採用前代史書無可厚非,但是其他作品就不同了,比如詩詞。
  • 詩詞大會題錯了,專家鬧笑話
    偶爾也會看會兒電視,上一次看詩詞大會還是一年多前。自從多年前於丹等人「黃」了之後,我認為從電視上學的東西終究了了,不如自己認真讀書來得踏踏實實,可靠。 無可否認,詩詞大會立意、包裝都很好,值得稱讚。但有些細節,實在無法推敲,就像紙糊的,一推就倒。
  • 難倒詩詞大會75%高手的題:「千門萬戶曈曈日」,「曈曈」是何意?
    唐詩宋詞的輝煌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擁有一個色彩斑斕的漸變過程。今天我們來講述他另一首借詩明志的千古名作。 《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被連續多年選入小學教材,堪稱語文課本的「釘子戶」。
  • 孟浩然遊覽寺廟後,寫下一首詩贈給僧人,成為千古名作!
    詩詞之美,不僅在於它精彩的文字組合,還在於它高度凝練的思想。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能夠成為千古名作的詩詞,無一不是具有深刻的道理,即便是描寫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而它正是源於詩人對人生境遇、對客觀事物規律所產生的思想總結。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門向丈夫撒嬌的,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自古以來,我國的才女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是,可以稱得上「千古才女」的人,大概也只有李清照了,作為宋代的一個詞人,她作的詩詞給人感觸頗深,她的一生都在寫詩詞,在宋代的文壇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她的寫作風格是多樣的,尤其是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可以看出,從大家閨秀到霸氣護國,都是來自她真實的感受,更是很多人的真實感受。
  • 晏幾道採蓮詩詞,千古名作,優美如畫不輸李清照《如夢令》
    晏幾道採蓮詩詞,千古名作,優美如畫不輸李清照《如夢令》《採蓮曲》一直是古詩詞常見主題,自漢樂府《江南可採蓮》後吟詠不絕,豐富的創作數量構成一道藝術奇觀,婉約詞人晏幾道也奉獻有一首《鷓鴣天》。一個「守」字,一個「約」字,多麼動人的期盼。後面兩句並不詳寫採蓮過程,而是以早晚兩個節點一筆帶過,將一天的採蓮活動寫得如詩如畫,如痴如醉。兩句連用「浦口」、「雲」、「棹」、「江邊」、「月」、「樓」六個意象,既貼合採蓮活動,又構成意境統一的完美對仗,讀之口齒生香。到了下闋,詞人由寫採蓮轉入傷蓮。
  • 蘇軾最「普通」的一首千古名作,景色唯美,哲理深刻,一讀想再讀
    蘇軾最「普通」的一首千古名作,景色唯美,哲理深刻,一讀想再讀蘇軾不僅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思想家。他的詩詞,不僅文學性高,而且寓意深遠,往往給人啟迪。 比如,寫廬山,蘇軾寫出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寫景,蘇軾寫出了廬山的層巒疊嶂,各有不同。而進一步,蘇軾又告訴我們局部和整體的關係,這就是意境深遠。
  • 3首寫「柳」的唐詩,不可錯過的千古名作!你都讀過沒有?
    「柳」是中國詩詞裡的一個重要意象,無數詩人、詞人寫過「柳」,所以寫「柳」以及提到「柳」的佳作數不勝數,今天就和小編一起讀3首寫「柳」的唐詩,都是不可錯過的千古名作,非讀不可!韋莊的這首《臺城》如今已成金陵懷古的一個文化符號。南京的明城牆,最好還是臺城。從雞鳴寺上城牆,一邊是現代化的南京市區,另一邊是風光迤邐的玄武湖,遠處紫金山巍峨,近處紫峰大廈矗立。現代和歷史,人類和自然,完美融合,情調一流。
  • 詩詞大會:「但願人長久」中「長久」一詞,百人團僅有9人答對
    因此被選入了多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可以說是很多孩子最早接觸到的一首詞。因此應該是大多數人最熟悉、最喜愛、最難以忘懷的一首詞。但就是這樣一首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經典佳作,卻難倒了百人團中91位選手。其實相信應該有很多人,對這首詞的意思不是很了解。
  • 古詩"望洞庭""石灰吟"教材中現兩版本 不存在對錯
    昨日,鄭州市民彭先生致電東方今報熱線稱,自己是一名小學老師,所在的金水區屬於課改區,用的教材都是蘇教版,一次在輔導學生學習古詩時發現語文課本裡有兩首古詩《望洞庭》和《石灰吟》與人教版本存在區別,同一首詩有兩個版本,學哪個好?
  • 詩詞大會主持人龍洋因用此句被群嘲
    詩詞大會到現在已經辦了5季,每一季都給詩詞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提到第5季,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應該就是龍洋替代了董卿成為了主持人。其實龍洋主持的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風格明快、活潑。不過,咱們也不得不承認,她有很多詩詞功底上的不足,比如經常亂用詩。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竟成千古名作
    同時,某些詩詞句子,本身也就是一副絕妙的對聯。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晏殊的這首《浣溪沙》,是宋代金曲之一,也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入選《宋詞三百首》。特別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更是被後世視為千古名作。一問世就受到各種追捧,後世不少文人紛紛模仿,卻終究無人超越此作,可謂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經典。
  • 詩詞大會再度來襲,5歲萌娃驚豔全場,如何讓孩子愛上古詩?
    詩詞大會已經陪伴了我們五年,自開播以來一直撩撥著人們的心弦,將我們中華璀璨文明的瑰寶--古詩詞的發揚光大,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掀起了全民學習古詩詞的熱潮。正所謂「舊時文人墨客詩,飛入尋常百姓家」。第五季開播的首場,5歲的王恆屹便技驚四座、圈粉無數,其豐厚的詩詞儲備、強大的氣場以及敏捷的反應無不令人讚嘆,網友紛紛留言「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養的啊?」「好想偷小孩兒」。這幾年,傳統文化越來越受重視,教育部在新的中小學教材中大幅增加古詩詞的篇目,高考也逐年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考察,學習古詩詞真正是從娃娃抓起了。
  • 詩詞大會康震:錯用杜甫千古名句開場,這首詩大多數人都用錯了!
    他在央視《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中擔當點評嘉賓,廣為人知。他講起中國傳統文化,聽起來真是一種享受。不過,近日看《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內容,發現康震老師出錯了。原來在第5期的開場,康震引用了一個杜甫的千名名句作為開場贈語,他用的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