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成功的導演,並不必然要通過他所創造的票房成績去評判,又或是他的電影是否有使人們去議論的劇情或內涵價值,也許我們可以把眼光放在導演的另一個地方-他們電影的風格。電影風格就像生活中我們個人的名片,每個人的名片都不同,但別人看到自己的名片就會想到我們這個人,換句話說,一名導演,他的名片就是他電影的風格。
當然越是成功的導演,他們電影的風格就離世俗更遠些,具有了鮮明的個人特色,比如張藝謀總能夠讓他的電影總能夠傳達出強烈的情感符號,直擊觀眾靈魂、陳凱歌的電影會追溯一種深沉的文學思維。
如果按照每個人的喜好去欣賞挑選這些名片,我會選擇王家衛的,王家衛的電影總是充滿著令人驚喜的美學氣息,這種美學是隱晦的,也是中國電影中最特立獨行的。你可以在他的電影裡發現,每個人物的性格盡不相同,但人物身上總能散發出一種煩鬱的美學,融匯電影中的後現代主義,讓整部電影充滿了醉人的意境。對於王家衛電影的個人解析,我會一部部的來,這次我就拿出《重慶森林》吧,這部我個人認為最具有詩意的香港電影。
開啟後現代意義的香港電影
《重慶森林》是一部愛情電影,但同時也是一部打破傳統拘束的愛情劇情片。在《重慶森林》出現之前,香港的愛情電影依舊遵循著男女主角初次見面產生好感、一見鍾情或反感等情感,亦或是兩人在一系列的故事中日久生情,當然這些套路很大程度上是因遵循我們傳統的世俗觀而決定形成的,不過這也導致了香港愛情電影的公式化。
同時,真正純粹意義上的愛情電影其實在香港電影中,並不多見,它們大多伴隨著動作、警匪、喜劇等元素在其中,以保證讓故事更飽滿、吸引人。
《重慶森林》中,王家衛將兩段故事拼接在一起,第一部故事裡金城武飾演的是編號223的警察何志武,林青霞飾演的是走私毒品的金髮女郎。在我們傳統思維框架裡,警察愛上毒販、殺手這種設定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我們只能把這裡理解成它是一個現代版本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這裡也可以看出王家衛對這裡的人物和劇情處理,呈現了一種對傳統思維的挑戰態度。
223與金髮女郎的第一次接觸是他在追捕逃犯時發生的,那一次223有一段內心獨白:我和她的距離只有0.01公分,57個小時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這句讀白看似沒什麼病處,但只要你細心分析,這句話是具有反現代意識的。因為223在追捕逃犯時,是不可能對自己經過的路人有印象的,更不可能對遭遇金髮女郎的距離把握到0.01公分。在我看來這句話的真正用意是將劇情暫時擱置,打破電影與觀眾的二元對立,達到223隔著屏幕與觀眾說話的效果,以實現布萊希特的「陌生化效應」。
我們可以觀察到《重慶森林》在劇情上是非理性的,第一段故事裡的警察223和金髮女郎,第二段故事裡的警察663(梁朝偉飾)和阿菲(王菲飾),他們在自己的故事中,彼此雙方之間是十分割裂、不連續的,雙方的相互性也很少,但最終他們都能夠毫無理由的對另一方產生別樣的情愫。
警察223在酒吧裡,為了忘記前女友阿MAY,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從接下來的第一分鐘開始,第一個進入酒吧的女子,他就會喜歡上她,將愛情這樣重要的事情交給一個充滿隨意性、不定性、風險性的事件,這種愛情觀本身是非常不合乎常理的、不負責的,顛覆了我們的常規思維。在第二段故事中阿菲愛上警察663是通過了解663的故事才發生的,這裡就要合乎常理得多。總結而言,王家衛在《重慶森林》中對愛情的定義是具有後現代主義的,賦予了劇情上浪漫色彩,更是啟發了一種電影思維在形式上的多向性。
雖然王家衛在《重慶森林》中,對愛情的定義是反常理、隨意的,但他對愛情的表達卻抱有一種隱晦、過度理性的態度。整部電影中,男女主角愛意的相互表達從來都是婉轉、隱晦的,不會輕易地把「愛」、「喜歡」等直接傳達情愫的字樣說出口。
在第一段故事中結尾處,223收到金髮女郎的生日祝福後,他的內心有一段這樣的獨白是「有一個女人跟我講了一聲「生日快樂」,因為這一句話,我會一直記住這個女人。如果記憶也是一個罐頭的話,我希望這罐罐頭不會過期;如果一定要加一個日子的話,我希望她是一萬年。」
這的「一萬年」是表白,也是對愛意的時限定義,而這個「一萬年」也在一年後,被劉鎮偉拿進用在了他的《大話西遊》中。
第二段故事同樣如此,663在對阿菲表達自己的感情時,卻使用一張「登記證」。
人物的自我定義
97年前的香港電影,隨著香港回歸祖國時間的臨近,香港人民心頭上都纏繞著「我是誰」、「我過去是誰」、「我未來會是誰」等身份認同的焦慮問題。自然的,這些社會焦慮也被帶入到了香港電影中。而那時候的香港電影,對於97所要面臨的「身份認同」現象,大多採取了直接表述的方式,比如在當時的香港影視中,有一句常見的電影臺詞「97就要到了」。
另一部分香港電影則採取一種委婉的方式去尋求身份,即人物對自我的認同。在王家衛首部執導的電影《旺角卡門》中,張學友所飾演的烏蠅就是一個典型人物。
電影中,烏蠅追尋的是他人對自己的認同,他不願意自己被他人看不起,做一輩子自己大哥阿華的跟班,所以最後他做出一個自我毀滅的決定,接下社團裡別人都不敢接的任務-來換取他人的認同。
在心理學中,我們把這個現象叫做「投射性認同」,簡而言之,就是把外界對自己的影響和評價轉化為自我認知的過程
在《重慶森林》中,王家衛將人物在「自我認同」路上的追求呈現出多線化,但在表達方式的處理上卻顯得更加含蓄起來。比如在電影很多鏡頭處理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搖晃鏡頭和藍紅的主色調,以渲染出人物心中焦慮、煩躁。在人物處理上,王家衛將他們進行離散處理,最後人物之間通過故事聯絡在了一起,主旨是表達人物在過程中的改變。
警察223在前女友阿may分手後,他始終不願意放棄,認為這只是阿may在愚人節給自己開的一個玩笑,於是他不斷的打電話給阿may,還去她家想挽回阿may,並且223還給自己設置了一個月挽回的期限。
這個過程中,223是處於自我的認同被否定的迷茫狀態-被女友may甩掉,所以223為了尋回這種認同,他試圖挽回阿may,但同時又將這種「自我認同」所帶來的焦慮物化到5月1號過期的鳳梨罐頭身上。因此他會便利店尋找5月1號過期的鳳梨罐頭,當這些即將過期的鳳梨罐頭被店員拿出來清理丟掉時,223開始與店員去辯爭起來,這是因為他的自我認同遭到了他人否定。
但是當店員將店裡所有即將過期的罐頭全部送給223後,223將一罐過期的秋刀魚罐頭送給一個流浪漢時,流浪漢拒絕了這個過期的秋刀魚罐頭,這一次223卻沒有和流浪漢去辯論,因為只有阿may喜歡的鳳梨才代表著自我的認同。
阿菲在愛上警察663後,她取得663前女友分手信中的鑰匙,天天趁663白天上班時間,去他家中為其打掃整理房間。王家衛將阿菲對663的喜歡轉換成為其默默付出,來慢慢改變663,希望以此取得663對阿菲的認同。
當663走出被前女友分手的陰霾後,663開始關注並逐漸喜歡了阿菲,663約阿菲晚上去「加州」酒吧,阿菲卻跑了,去了美國的加州,一年後阿菲成為空姐後回來,並給了663一張新的機票。這過程中則是阿菲在獲得他人(663)認同後,選擇的對自我價值認同的改變。
《重慶森林》中的音樂詩歌
在《重慶森林》中,音樂有著承載、把控和整理電影劇情節奏的作用。第一段故事中出現了四段音樂,這四段音樂分別代表了電影中不同的主題性。舒緩節奏的「Things in Life」代表了金髮女郎和她的老闆的周圍環境;有著印度風、快節奏的打擊樂代表了印度人走私毒品的行動;爵士主題的音樂《Night Snack》代表了223和金髮女郎共處的那一夜。
第一段故事中,音樂的主旨呈現出離散的形式,有著強烈分明的音樂風格,讓觀眾有著煩鬱的聽感,並賦予每個人物獨特的個性。
第二段故事中,音樂的風格卻全部由流行音樂組成-爸爸媽媽樂隊唱的《加州之夢》、戴娜·華盛頓的抒情歌曲《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 》、王菲改編演唱的《夢想》。這些音樂與第一段故事的煩鬱風格明顯不同,它們的主題都是喚醒人們的夢想,使得人們與電影中煩亂孤立的人物建立聯結感。
總體而言,《重慶森林》的音樂脈絡讓整部電影有了一種MTV的美學色彩,雖然有人認為電影裡的音樂會經常打斷電影的劇情節奏,但我認為電影裡的音樂將劇情片段毫無衝突的拼接相連在一起,讓整部電影精彩,變得詩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