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覆滅的推手?——論「小冰河時期」

2021-02-08 即曉
漫天白雪,湖面結冰,猛獁象,呆萌的企鵝,裹著獸皮的原始人,這是大眾對於冰河世紀的主要印象。
最近,全國都籠罩在冷風中,很多專家預言小冰河時期已經來了,我向來喜歡冬天,於是我開始查閱大量的相關資訊,就其中發現的一個有趣的推論——小冰河時期是明朝覆滅的主要原因和大家進行分享。小冰河時期是相對於冰河時期而言的,指的是相對而言較冷的時期,但是比主要的毀滅大量動植物生命的冰期還是要暖和。歷史上的「小冰河期」都導致了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蕩,人口銳減。通俗地講就是地球開始降溫,開始出現大量的寒冷天氣,各地將會迎來強冷空氣,比如位於北緯29度的杭州,我幾乎沒有感受過低氣溫,而在上周我結結實實地感受到了什麼叫做零下九度冷冽的寒風拍打著37度的臉龐。不僅僅是冬天寒冷這麼簡單,到了夏天則會出現大旱或者大澇,比如去年的洪災,大水泛濫,所以不難發現,是因為這些與小冰河時期相符的現象引發了大家對於小冰河時期來臨的思考。

明朝覆滅的主要原因?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也曾發生數次小冰河時期,其中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是在明末清初,於是各位專家在翻閱大量的史實材料之後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明朝覆滅的主因是遇到了小冰河時期。

明清小冰期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大的一次自然災害,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至清朝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550年至公元1770年),全球氣溫出現了一次明顯的下降過程,並一直延續到清朝道光、鹹豐年間,這長達300多年的寒冷期,在世界上歷史上被稱為「小冰期」,中國的歷史學者常常稱之為「明清小冰期」。

在「明清小冰期」時期,中國的氣溫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這在歷史文獻上有明確的記載,秦嶺—淮河一線是1月份0℃等溫線的最南界,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流在冬季一般是不會結冰的,位於秦嶺—淮河以南的長江、洞庭湖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結冰的,但是,在明清小冰期,長江曾經出現過結冰長達一個月的現象,而洞庭湖結冰最厚的地方達一尺,浙江一帶的河流冰層之厚,如履平地,這些極端的天氣都發生在公元1450年至1750年之間。


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農曆十一月至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孟春,山東「大雪數尺,人畜多凍死」,明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山東省有的地方又出現了極端天氣,農曆的十月份就普降大雪,冰雪厚度達一尺許,樹木都被折斷了,野外有大量的鳥獸因食物匱乏而餓死。


位於嶺南地區的廣州出現降雪天氣的現象十分罕見,然而,在明清小冰期的近四百年時間內,廣州的降雪頻率增高,有記錄可查的約為11次之多,如《南海縣誌》記載道: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農曆十二月,廣州府南海縣(今佛山市南海區)西樵山附近大雪,「林木皆冰」,兩天以後,冰雪才融化。

氣溫下降,會出現連鎖反應,旱災、蝗災、瘟疫頻繁,而這些自然災害在明末清初之時似乎達到了高峰,公元1627年至1641年,黃河流域幾乎年年都有旱災,如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河北地區出現了大旱,史書中有「赤地千裡」的說法,崇禎三年至十七年(公元1630年至1644年)的15年裡,河南省出現了9次旱災,黃河為之斷流,黃河中下遊地區的梁山泊、安山湖竟然都乾涸了。崇禎年間的旱災持續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在歷史上是罕見的,並且有向長江流域蔓延的趨勢,河網密布,魚米之鄉的浙江省在明崇禎十二年至十五年(公元1639年至1642年)也出現了連年的旱災。


連年的旱災,導致莊家欠收,以至於出現了人相食的慘劇,《德平縣誌》中有「大旱,人食草木,有骨肉相食者」的記載。


連年的自然災害最終導致了明朝實力的大打折扣,最後引發清兵進關,明朝無力抵抗,明朝覆滅。


結語

時至今日,當然不會再出現明末清初那樣的饑荒,我國的強大給了中國人民更強大的底氣,我們無需恐慌小冰河時期的到來,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小冰河時期的到來是否對於全球變暖有一個抑制作用呢?


相關焦點

  • 明朝的小冰河時期到底有多冷?
    其中一次是發生在明末清初時期。那時還沒有溫度計,所以當時的具體溫度沒法確定,但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當時的廣東潮州下起了大雪,足足有一尺厚! 廣東南方地區,冬天是不會降雪的。所以我們可以想像,當時能夠在廣東下到一尺多厚的雪,可想而知當時是有多冷!北方就更不用說了,因為南方的冷空氣都是北方過來的。
  • 小冰河期影響真這麼大嗎?把崇禎換了,明朝是否有機會起死回生
    提到明朝,人們心裡總會產生那麼一絲可惜的情緒。主要是因為她的「繼承者」清朝在近代太過丟人現眼,有人幻想如果明朝沒有滅亡,一直延續到近代,比大清應該強很多吧。本文我們不探討明朝到了近代會怎樣,主要說一下明朝滅亡的原因。
  • 小冰河時期塑造出大明王朝
    近年來氣候變遷的議題相當熱門,然而姑且不論古早恐龍時代地球表面的均溫遠高於現代,或是演化出長毛象等動物的冰河時期,根據新的研究,人類進入歷史時代的這幾千年,已經歷經多次的氣候變遷,只是當年沒有足夠的測量技術,去測量和記錄這些改變而已。
  • 英科學家:2021年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上次發生在明朝末期
    英國科學家近日發表論文,警告稱在今後十多年的時間裡,全球可能會陷入小冰河期。英國諾桑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數學教授瓦倫蒂娜·扎科娃(Valentina Zharkova)根據太陽磁能數學模型推演,2021年開始,全球氣溫將逐步下降。
  • 平均氣溫降低1個攝氏度,間接導致了明王朝的覆滅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關於它的覆滅總是眾說紛紜,比如:農民起義、財政危機、封建社會的土地兼併等等,但追究引發這一系類滅國原因的源頭,還要從明清的小冰期說起。我國一共經歷了6次小冰期,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次要數發生在1560-1890年的明清小冰期。
  • 經濟學解讀歷史:明朝為什麼會覆滅?
    明朝為什麼會覆滅?因為政府財政崩潰。為什麼明朝政府財政崩潰就會滅亡?因為在農耕文明時代,政府財政是唯一能動員社會資源的手段。1580年—1644年是著名的小冰河時期,氣候嚴寒導致北方農耕收成銳減,疊加土地兼併以及三餉的加徵,這個三餉後期甚至達到田賦的幾倍(明末直接奔著2000萬兩去了),直接導致大量自耕農破產。以上就是明朝財政收入的問題,現在我們來看看財政支出的問題。
  • 北半球小冰河時期 臺灣平地也下雪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17世紀前後,北半球小冰河時期,臺灣不少地方都有平地下雪紀錄。他呼籲臺當局應考慮開放民間專業氣象機構及專家可預警災害性天氣,以及多參考溫帶國家及地區面對寒冷時的應對方法。    昨日臺灣許多地方傳出下雪或下霰,讓許多民眾樂瘋了瘋狂追雪。
  • 北極海冰覆蓋達1505萬平方公裡,地球真的進入小冰河時期了?
    是進入到部分科學家們說的小冰河時期了嗎?確實在2019年的時候,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備受熱議,而到了2020年的時候,就連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都說地球將可能進入小冰河。地球是不是真的進入了小冰河時期?
  • 明朝滅亡是因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小冰河時期」。顧名思義,小冰河時期就是一段維持時間較短的冰河時期,當然,這裡所謂的較短只是與正常的冰河時期動輒幾萬年相對比的。而且IPCC還明確指出,小冰河時期在1550年—1770年這220年間,即明嘉靖二十九年到清乾隆三十五年。而我國氣象學之父竺可楨先生的研究更是明確表明,公元1650—1700年為中間最冷的時期。在這五百年間,我國最寒冷的期間是在十七世紀,特別以公元1650—1700年為最冷。
  • 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時期?太陽或進入「休眠期」,12億人將受影響!
    最近根據NASA科學報告指出,在2020年太陽的活動可能會達到200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也就意味著太陽的活動減少,地球將會進入一個小冰河時期。太陽活動減少之後,地球上所接收的熱量就會越來越少,地球的氣溫就會從一定程度得到緩解。有相關的專家預測,如果地球進入小冰期之後,局部的氣溫可能會逐步的降低。
  • 太陽黑子減少 地球小冰河期正在到來?
    不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的於革研究員表示,科學家最近關注的「小冰河期」,不會帶來《冰河世紀》中那樣的寒冷。而且,類似的「小冰河期」,地球其實已經歷無數次。以中國為例,當「小冰河期」到來時,太湖結冰,廣州落雪,都是不稀奇的。「小冰河期」說法有誤?
  • 明朝滅亡的原因?1257年印尼火山爆發影響全球氣候,中國遭遇乾旱
    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是一個暫時被定義為從13 /14世紀到19世紀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地球的北半球經歷了一段有限但相當長的冷卻期。需要注意的是,小冰河期不應與中世紀暖期或最後的冰河期混淆,因為它有自己獨特的事件,可能已經改變了全球許多人類文化的歷史進程。
  • 小冰河期的教訓
    這些冷卻波一起被稱為「小冰河時代」 ,這個名稱有點用詞不當。即使在17世紀和19世紀最寒冷的幾十年——那個時期最冷的幾十年——全球氣溫也可能沒有超過0.5攝氏度。與今天的變暖不同,冷卻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不同的地方,有或多或少的嚴重性,炎熱的年份甚至可能中斷最冷的幾十年。冰川確實從許多山脈延伸出來,但這不是一個「冰河時代」。也不是『小』。
  • 內閣和司禮監:本意為輔佐朝政,為什麼反而加快明朝覆滅?
    明朝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領導的王朝,它不同於前面的朝代,明朝是一個廢除丞相的朝代。這一舉措是為了穩固統治,為了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建立了新的機構——內閣和司禮監,統治者卻沒想到這個本意為輔佐皇帝處理朝政的機構,最後反而加快了明朝覆滅,這是為何?
  • 朝鮮王朝為什麼會覆滅?是西方資本主義侵略,還是自身問題過多?
    自此,歷經27代君主,共計五百餘年的李氏朝鮮政權宣告覆滅。而它的覆滅同樣也是東北亞地區近代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那麼,作為朝鮮半島上最後一個統一封建王朝的李氏朝鮮政權究竟是如何覆滅的呢?是西方資本主義侵略,還是自身問題過多?
  • 假如明朝撐到1840年,會敗給英國嗎?
    我們先從明末開始做假設,既然明朝是被清朝替代了,我們就假設清朝的不存在。雖然明末明朝的統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比如說「天災」「朝廷腐敗」等等。當時的明朝正處於小冰河期,百姓食不裹腹,自然會使社會動蕩不安,但是依照當時明朝還算完善的體制,加上崇禎皇帝還算有所作為,應該是可以處理掉農民起義的。也可以重新整治官場,這樣明朝就度過了農民起義的危機。
  • 地球還會進入小冰河?NOAA:4月太陽活動可能進入第25個周期
    作者:文/虞子期 4月9日,我們得到一個關於「太陽活動」的新消息,那就是近日美國《新聞周刊》發表了這樣的一個結論,那就是NOAA太空天氣預報中心主任柯林頓·華萊士預測,我們地球將可能在4月正式進入到新一輪的活動周期,這一下可以說是消除了大家長期以來對「小冰河時期」的一個看法,因為太陽活動可能緩慢活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