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爾街掙到這麼多錢?美國現在的失業率是兩位數,而正處於金融危機中心的這些人卻似乎是首先恢復元氣,拿到大筆薪酬的,這不能不讓人既疑惑又憤怒。在高盛,2009年的平均工資估計接近60萬美元;在JP摩根的大通投資銀行,估計平均工資接近40萬美元。這些平均數字中,還隱藏了那些給高級交易人和投資銀行家的高達數百萬元的獎金;下屬們的獎金要少得多。是不是說華爾街的領導們就確實比別的行業的人更聰明,更勤奮嗎?
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並不比別人更聰明或是勤奮。在上周國會建立的委員上作證的時候,華爾街的主要管理者們承認他們的錯誤直接導致了危機的發生。華爾街的金融權貴們儘管是聰明勤奮的,但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實際上讓他們如此富有的,也許並不是他們本身的資質,而是他們工作的地點。一份哈佛畢業生的研究報告發現,那些在金融業工作的人比其他相同畢業分數,專業和其他背景的人工資要高三倍(這份報告的合著者,哈佛經濟學家Lawrence Katz如是說)。
是否有可能是華爾街人所從事的事情比起其他報酬豐厚的職業來說社會價值要高三倍呢?這麼說恐怕很難會讓人信服。華爾街的確幫助了資金的分配,促進了經濟發展的活力。但是華爾街有的時候在資金分配上會出現錯誤,正如1990年代的「科技泡沫」和今天仍然存在的危機。巨額的社會代價(高失業率,失去收入)駁斥了華爾街一直在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所以應當獲得高額薪酬的說法。
華爾街人的工資如此之高,還另有原因。我們中的大多人的工資多少是取決於我們的產量的,或者更實際的說,是取決於我們的僱主的產量的。而華爾街在不同,他們的薪酬水平取決於國家的整體財富。投資銀行,對衝基金,私人股本公司和很多其他的金融機構都是在為了自己的利潤交易股票,債券和其他有價證券。他們還給共同基金,養老金基金,捐款和富人們作諮詢服務,建議他們怎樣進行投資和交易。
年產量和國家財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2007年,危機爆發的前一年,年產量(國內生產總值)幾乎達到了14萬億美元。同年,家庭財富是77萬億美元(產量的5.5倍);這包括了住房、車輛、股票、債券和其他此類財產的價值。除去非金融資產(主要為住房),財富大約為50萬億美元(3.5倍)。除去家庭債務後,淨值為35萬億美元(收入的2.5倍)。
相比較辛勤工作的熟練工人來說,想要保護或擴展現存財富的人是為更大數額的錢工作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薪酬更多的主要原因。在產量和財富上相同比例的變化,會在財富上獲得更多的增加或是減少,如果用上述的那個粗略的計算方法可以是產量的5倍。很多律師也因為相同的原因,得到了相對豐厚的薪酬。他們涉及到了高額的合併或併購,房地產計劃,離婚和稅收計劃。根據《美國律師》雜誌的報導,平均來看,位於最頂級的25%的法律公司在2008年掙到了約130萬美元到400萬美元。
所有的這些正是導致了如今收入爭議的大環境。華爾街可能是貪婪的——誰不貪婪呢?——但是其高薪酬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基礎(財富,而非產量)。這就是為什麼華爾街如此難控制或管理的原因所在。自從1960年代以來,這個行業就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當時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為別人買賣股票和債券的佣金收入。1966年,佣金佔到了收入的62%。現在公司主要是為自己和其他客戶進行和管理投資。2007年,佣金只佔到了歲入的8%。
這樣的過度讓華爾街成為了經濟不穩定的一個很大的潛在因素。有些與大風險相關聯的薪酬更加加劇了危機的程度。因為政府給整個系統提供了安全網,向這個行業收稅來支付代價也是完全合理正當的——正如歐巴馬總統上周提議的那樣。